第1章 狩(六)

狩(六)

忽必烈在軍中暗鬆一口氣,對平素被自己評價爲“論事出口成章,做事胸無一策!”的葉李刮目相看。

他並不看重葉李接替阿合馬職務後所制定的那些穩定民心措施。在忽必烈的心目中,這世界是強者的,草民之亂掀不起大浪。提刀殺過去,不服的人死了,也就沒人鬧事了。

他在乎的是阿合馬這樣的豪傑,同樣,忽必烈心裡不願意提起的一個隱憂是,他自己的兒子真金。雖然忽必烈早已確立了真金的繼承人地位,但權力這東西甜美無比,只要一沾上就沒人願意主動放開。忽必烈覺得自己還能執政十幾二十年,而真金的勢力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威脅到了他的地位。

草原上,拳頭大就是真理。父子、兄弟之間相殘的故事在歷史上充斥不絕。如何在處置阿合馬的同時,不讓真金做大,就成了忽必烈的一塊心病。而葉李這個“高明”的大夫,一條計策就把阿合馬的勢力連根拔除了,捎帶着將太子真金的重要支持者也殺了大半。

“漢人,外戰不行,內鬥,還是很厲害的!”忽必烈心中暗自更改了對葉李的評價。穩定了後方,又平白從阿合馬家中抄出了幾百萬兩贏通貨,使得他對剿滅乃顏的信心倍增,揮師急攻,不到半個月內與乃顏又打了三仗,一次比一次打得順利。就在他集中力量,試圖給乃顏最後一擊的時候,一個不那麼令人振奮的消息從南方傳了過來。

南洋諸國皆叛。

這條消息不是信使用快馬送來的,而是南方那些報紙爭相刊載於頭版的。忽必烈看到盜版的時候,報紙的正式版本已經發行了十餘日。也就是說,此事至少發生在十日前,那麼,大元帝國派往南洋諸國之使節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

這幫勢力小人!忽必烈大怒,試圖派兵自雲南征討。卻愕然發現,手中已經沒有多餘士兵可派了。荊湖、兩浙、兩江,幾乎每個江南富庶之地都在打仗,破虜軍、義賊、流寇,亂紛紛地纏着達春、賽因德齊等人,讓他們在治所內都疲於招架,更甭說分兵去他處了。

怎麼會這樣?忽必烈帶着滿腹疑問,將注意力從大都內亂再次集中到江南戰爭上。伴着最近幾個月情報、報刊的來回整理工作,一個清晰的脈絡出現在他的眼前。

陰謀,這一切都是文賊天祥的陰謀。他是爲了讓朕分心,才故意挑動阿合馬謀反。他是爲了穩定後方,才故意放緩進軍江南的腳步,轉而謀海上安全。如今,南洋轉頭支持宋國了,福建與兩廣有了穩定的糧食供應之所,此賊再無後顧之憂了!

忽必烈將手中毛筆重重地扔到了報紙上,心頭涌起一陣懊悔。如果當初不聽葉李的話,不着急收拾阿合馬呢?以這個短視的胖子之能力,他真的可掀起大浪麼?太子真金雖然有心分權,他真的敢殺父自立麼?

“萬歲,奴婢有一策,可敗文賊!”在忽必烈身邊侍奉筆墨的平章政事葉李不識趣地湊上前,媚笑着說道。

忽必烈擡起頭,狠狠地瞪了葉李一眼。半晌,強壓住心頭的厭惡吩咐道:“你先下去吧,給朕募集好錢糧是你的本職,至於其他,朕自有計較!”

wωw_тт kǎn_C〇

“呃…是,奴婢尊旨!”葉李被忽必烈的話噎得“呃”了一聲,差點兒沒暈倒過去。低頭答應一聲,倒退着走出了大帳。伸手抹了抹,額頭上全是冷汗。

若不是你獻的妙計,朕怎會忽略了南方?若不是你獻的妙計,朕怎會父子相疑?忽必烈望着葉李離開的方向,心中暗自罵道。如今,真金沒能力造反了,但他也失去了調度北方兵馬,對付文天祥即將發起的攻擊之能力。伯顏在西北,朕在東北,誰來爲朕坐鎮江南呢?

忽必烈愁容滿面,再一次感覺到了大元人才匱乏的危機。索都、劉深、李恆、張弘範,五年來,那麼多忠臣良將都去了,大元軍中,現在幾乎談江南而變色。

“宋祚未盡,凡與破虜軍爭鋒者皆不得善終。”一個軍中新近流行的謠言,清晰地出現在忽必烈的腦海。

“朕不信這個邪,朕偏偏要滅掉宋國,不惜一切代價!”忽必烈自言自語般發狠,伸手,將書案上的所有情報、奏摺推向一邊。抓起一張白紙,親筆給伯顏寫了一道將令。

沒有足夠的人才和物資在三個方向同時作戰,何不停下一個戰場來呢?將給伯顏的信親手封好,忽必烈走出金帳,命人快馬送了出去。目光掠過已經隱隱泛起綠色的原野,遙遙地投向遠方。

遠方天地相接處隱隱傳來濤聲,那是一片未命名的大海。

溫暖的南洋,幾十只商船乘着信風向北疾馳而去。從船隻吃水深度上看,每艘船都是滿載。這批貨物的舊主人站在碼頭上,目送帆影消失在天地之間,一個個痛不欲生。

依照與大宋簽訂的合約,他們今年還有二十萬石粳米要賠償。至於國內秋收時,能不能湊齊這麼多粳米,那是他們自己的事,與大宋無關。

“大宋招惹不得,凡惹了他的,必付出十倍,不,一百倍的代價!”爪哇王哈只葛達那加刺嘆了口氣,沮喪地從海面上收回目光。

“是啊,大夥還是回去想辦法吧。用大宋賞賜的工具開荒種稻子,請宋人指導開礦挖銅、還有金銀,總之,秋天的時候,準時送到葛朗島租界去,別讓姓杜的和姓宋地再找上門來!”爪哇王的女婿土罕指了指碼頭上的新建的燈塔,悻悻地說道。

那座潔白高大的燈塔,還有腳下這座寬大的碼頭,都是破虜軍水師統領杜滸主動“幫助”爪哇修建的,總共在爪哇徵集了五萬勞力,並象徵性地收取了爪哇國一萬兩黃金的建設費。奠基的時候,將第一個帶頭攻擊大宋商隊的葛朗島國國王哈只葛當的人頭,依照南洋的習俗,作爲祭祀品埋在了燈塔底下。

“唉!”十六家宗主,齊齊地發出了一聲長嘆。早知現在,大夥何必當初呢。當初,只是聽了蒙古使者的慫恿,搶了幾艘商船而已,如今,光第一年付出的賠償,買一百艘商船都夠了。

大宋是禮儀之邦,蒙古是蠻夷之國。這是南洋諸國幾十年來對中原交戰雙方的一致印象。雖然元強宋弱,但他們其中的任何一個踏半隻腳出來,都足夠將南洋諸國踩得永世不得超生。

所以,宋、元對抗幾十年來,南洋諸國,以三嶼(菲律賓)、渤泥(馬來西亞與印尼一部)、爪哇(印尼)爲首,對兩大國採取不偏不倚的態度,在向北元稱臣的同時,與大宋大做買賣。撈取着政治和經濟上的雙重好處。

這個平衡在北元攻陷兩廣後被打破了。雖然元軍在廣南兩路實際停留時間沒超過一年,但整個南洋都聞到了這頭猛獸身上散發出的血腥氣。以三嶼爲首,數十個大小不一的島國紛紛自請爲藩屬,接受了大元朝的冊封。並恭恭敬敬地迎接了蒙古權貴們賜予的王妃和護國使節。(酒徒注:歷史上,大元通過婚姻關係在南洋建立起了羈縻統治,至今,泰國、馬來等國的王室還有蒙古血統)。

接受了蒙古的護國使節後,南洋諸國就不得不面對一個如何處理於大宋關係的難題。雖然破虜軍很快收復了兩廣,但占城、八百大緬(緬甸北方)、白固(緬甸在南洋的出海口)等國已經投降,元軍依然有一條通道,隨時可以殺過來。

諸國暗通消息後,制定了寧可得罪大宋,不可得罪大元的策略。這樣做的理由有兩個,第一,元強宋弱,大宋大半國土已歸大元,說不定什麼時候大宋就被大元滅了,所以不如趁火打劫撈些好處。其二,從多年海上貿易經驗來看,大宋比大元文明。得罪了大元,有可能被屠城、滅國。而得罪了大宋,最多口頭上服一服軟,按以往的慣例,愛面子的大宋說不定不會追究,還會送來大批金銀珠寶以示“上國之風”。

抱着這些花花心思,各國開始針對來往船隻進行試探性刁難。但最初誰都沒敢做得太過分,因爲此時大宋的商船又大又結實,真打起來,諸國未必能佔到太多便宜。

試探了幾次,發現大宋商人“以和爲貴”的態度後,葛朗島國主哈只葛當大着膽子當了領頭羊。在蒙古使者的教唆下,他帶人連夜襲擊了停靠在港口內的大宋商船隊。雖然遭遇宋人的拼死抵抗,損失了五百多名奴隸兵,但收穫頗豐,光從沉船上打撈出來的小天竺寶石製品,價值就超過了那些奴隸兵的總身價。

各國受到葛朗島國的鼓舞,紛紛對小規模船隊下手。半個月內,竟打得大宋商隊不敢靠港。正當大夥慶賀的時候,過路的天竺商人帶來了一個不好的消息,向來不袒護自家百姓的大宋,居然爲了幾個商人的損失,決定派兵出征了。

諸國國王都傻了眼,這種情況下,再遣使節去大宋解釋“誤會”顯然已經來不及。於是,大夥紛紛出錢出力,聚兵三萬、船三百於葛朗島,以此爲第一道對抗防線。同時請蒙古使節下令給三嶼和渤泥,嚴禁他們准許大宋艦隊入港補給。

數日後,三嶼和渤泥兩國回信,說無力抵抗大宋艦隊,不得以開港迎降。請以爪哇爲首的其他諸國諒解兩國的爲難。

葛朗島國主哈只葛當大怒,斬了三嶼使節。留下渤泥國使節一條命,讓他回去給三嶼、渤泥兩國報信,說破宋之後,定讓兩國爲今日錯誤選擇付出代價。

使節剛一離開,葛朗港邊烽火就燃了起來。狼煙衝起數十丈高,整個島上英雄都能看見。

爪哇王哈只葛達那加刺帶領南洋諸國,以葛朗島國王哈只葛當爲先鋒,三佛齊國王哈臘爲側翼,開港迎戰。在巫師們的吟唱聲中,三百多艘“戰艦”無頭蒼蠅般衝向了大宋艦隊。

大宋艦隊只來了三十幾艘船,見敵方早有準備,立刻後退。

岸上觀戰的南洋諸王大喜,紛紛跳舞感謝上蒼保佑自己的無敵勇士,讓他們憑藉神的力量驅趕了敵人。正在這個時候,天地間響了一聲霹靂。

一聲霹靂,把所有巫祝的吟唱皆卡斷在嗓子裡。

三十多艘大宋戰艦同時噴出了火光,五百步不到的距離,幾乎是平着將側舷對着的南洋“戰艦”推開。諸國密密麻麻如沙丁魚般的戰艦羣立刻出現了個巨大的缺口,斷桅殘檣灑了滿海。

巫祝們大驚,割牲瀝血,齊聲請求上天。可上天彷彿突然變成了聾子,對巫師們的許諾充耳不聞。

大宋戰艦繼續向外退,拉開與南洋諸國艦隊的距離。剩下的兩百多艘南洋戰艦居然不知道是否該追,茫然地呆在原地,看海水裡的同伴掙扎呼救。

又是一聲霹靂將南洋諸國士兵從惡夢中驚醒,三十多艘戰艦又同時噴出火焰來,彈丸拖着長長的煙尾,划着各式各樣的弧線,落到南洋戰艦甲板上、船周邊。

一道又一道衆人平生都沒見過的高大水柱在戰艦邊沖天而起,膽子大的南洋士兵死死抱住船舷,瞪大眼睛看着附近戰艦一艘接一艘被還原成木板,膽子小得早就嚇呆了,跪倒在甲板上,喃喃地祈求各路神明,解脫他靈魂離開末日浩劫。

總共沒交手半個時辰,南洋諸國拼湊起來的水師潰敗。一些船隻拋棄同伴,沒命的向港口內鑽。一些奴隸水手乾脆拋棄多了戰艦,跳入大海,拼命地向戰場外游去。

聚集在島上的各國國王、將領見勢頭不妙,紛紛帶領自家隊伍離開港口,到島後尋找藏身之所。

哭喊着祈求上天保佑的巫師們仰天長嘆,質問蒼天不恭,爲什麼讓自己遭遇如此橫禍。硝煙中,他看見杜滸的旗艦上,有數杆彩色信號旗,拉成一條條好看的直線。

多年後,爪哇女婿土罕知道了,那是旗語。他根據回憶將當時杜滸打出的旗號畫出來,發覺是這樣一句話:

“你們殺我漁民,搶我商船時,可想到過這一天?”

第2章 輕車(一)第4章 初(四)第5章 風暴(四)第1章 對峙(六)第3章 死生(四)破賊三第1章 劫(六)風起五國戰七華夏一下光明之城四下第5章 龍吟(二)迷局四下第3章 天下(八)第4章 初(二)第3章 天下(七)弄潮八上第5章 風暴(四)天變二迷局一下弄潮六第1章 對峙(三)第4章 斷腕(二)第1章 狩(四)第3章 天下(四)第5章 風暴(六)迷局三下輕車一下破賊四合圍三上第3章 天下(三)華夏五合圍四下第3章 死生(三)國戰七輪迴二破賊伍弄潮三第2章 破局(一)第4章 初(八)第2章 蝶變(八)第4章 斷腕(三)弄潮二下第4章 初(一)天變二第5章 龍吟(三)第1章 廟算(三)拔劍八下第1章 進攻(四)第2章 蝶變(八)選擇一下第3章 死生(七)第三 卷薄暮弄潮五第1章 劫(七)第1章 廟算(二)合圍三下第3章 天下(五)黃昏四迷局六中風暴十下天變四第5章 風暴(四)第4章 驚雷(五)第4章 初(五)第2章 職責(三)天變五輪迴四第3章 死生(三)迷局六下第1章 進攻(六)第2章 職責(四)第1章 弄潮(一)第4章 虎嘯(六)第3章 死生(七)第5章 龍吟(三)輕車四下輕車四上合圍二下華夏六風暴十下第5章 風暴(三)拔劍七第3章 光明之城(二上)第5章 風暴(三)第3章 天下(十)雲動一第3章 雲動(三)合圍五下黃昏三第3章 破賊(一)選擇三下第4章 斷腕(四)第4章 初(四)輕車四下合圍四下國戰六國戰三合圍二上第4章 虎嘯(一)第3章 天下(四)
第2章 輕車(一)第4章 初(四)第5章 風暴(四)第1章 對峙(六)第3章 死生(四)破賊三第1章 劫(六)風起五國戰七華夏一下光明之城四下第5章 龍吟(二)迷局四下第3章 天下(八)第4章 初(二)第3章 天下(七)弄潮八上第5章 風暴(四)天變二迷局一下弄潮六第1章 對峙(三)第4章 斷腕(二)第1章 狩(四)第3章 天下(四)第5章 風暴(六)迷局三下輕車一下破賊四合圍三上第3章 天下(三)華夏五合圍四下第3章 死生(三)國戰七輪迴二破賊伍弄潮三第2章 破局(一)第4章 初(八)第2章 蝶變(八)第4章 斷腕(三)弄潮二下第4章 初(一)天變二第5章 龍吟(三)第1章 廟算(三)拔劍八下第1章 進攻(四)第2章 蝶變(八)選擇一下第3章 死生(七)第三 卷薄暮弄潮五第1章 劫(七)第1章 廟算(二)合圍三下第3章 天下(五)黃昏四迷局六中風暴十下天變四第5章 風暴(四)第4章 驚雷(五)第4章 初(五)第2章 職責(三)天變五輪迴四第3章 死生(三)迷局六下第1章 進攻(六)第2章 職責(四)第1章 弄潮(一)第4章 虎嘯(六)第3章 死生(七)第5章 龍吟(三)輕車四下輕車四上合圍二下華夏六風暴十下第5章 風暴(三)拔劍七第3章 光明之城(二上)第5章 風暴(三)第3章 天下(十)雲動一第3章 雲動(三)合圍五下黃昏三第3章 破賊(一)選擇三下第4章 斷腕(四)第4章 初(四)輕車四下合圍四下國戰六國戰三合圍二上第4章 虎嘯(一)第3章 天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