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劍七

拔劍 (七)

一個月內,破虜軍再次大獲全勝,以三千奇兵計賺福州。

消息在民間不脛而走,比朝廷的驛報傳送得還快。有人失望,更多的人欣喜,江南各地,已經瀕臨倒閉的茶館裡再次擠滿了人。大夥低聲交流着,議論着,彼此交換聽來的小道消息。

扶醉樓,曾經是一家有名的酒肆。當年無數才子在此把酒觀花,日日笙歌。有一天大宋天子私訪到此,親筆將一個才子寫的“明朝且扶殘酒”,改成了“明朝且扶殘醉”,酒樓因此成名。每個到此遊歷的文人名士都要瞻仰一下碧紗籠罩的“殘醉”二字,然後開始買醉。

南宋就這樣一醉百餘年,直到蒙古人渡江。

兵火過後,扶醉樓不再賣酒,改賣茶。可日日光臨的茶客,依舊醉眼朦朧。

朦朧中,有人聽到了文天祥在福州打破元軍的消息,身子不由地一凜,豎起了耳朵。傳入耳朵中的卻是一陣悠揚的絲竹,細聽去,卻是酒樓中覓食的老瞎子祖孫,應衆人之請,唱起了嶽武穆巧計入穎州的唱詞。

“揮戈躍馬戰沙場, 收復失地除金寇,衆將同飲報國酒,不搗黃龍恨不休”,雲板聲伴着小女兒婉轉的歌喉,引出一段金戈鐵馬的故事。

“好!”有人大聲喝着彩,將一枚枚銅錢輕放於桌子角。

小歌女襝衽爲禮,停住歌聲,跑過去,將衆人的賞錢收起來。老瞎子撥了撥絃子,大聲講到:“且說那穎州宣慰使王全,原本爲不是人的王八轉世,哪裡敢出城抵擋武穆爺的大軍。帶着數千殘兵躲在城裡,本以爲憑藉城池高大,可以捱到援兵到來的那天……”

“好!”有人接着拍案喝彩。大夥的眼睛亮亮的,期待着老瞎子的下文。雖然這段評書編得文不對題,大金國也未必有宣慰使這個稱謂,但誰的心裡都明白,此武穆不是彼武穆,此穎州不是彼穎州。至於那王全,大夥知道他姓王,忘了祖宗八代是誰就行了。

“盼星星,盼月亮,援軍終於來了。宣慰使王全兒帶着城中百官列隊相迎,大將金定遠入了城,開始點名。文武百官該來的一個不少,金定遠一拍桌子,來人,給我拿下……”。

酒館裡的鬨笑聲淹沒了老瞎子的講解, 援軍真的來了,卻是岳家軍假扮的。

一段傳奇般的戰役,被老瞎子藉着評書的手段,講了個清清楚楚。酒館裡人開心地笑着,聽着,已經麻木的心裡,又被點燃了希望。

福州攻防戰堪稱經典。

從戰役一開始,王積翁就已經陷入了文天祥佈下的局中。

打贏了邵武保衛戰後,文天祥知道破虜軍已經沒有能力再攻打福州,所以,他決定充分利用福建北部的混亂局勢。

南劍州守將李英被破虜軍陣斬,整個南劍州現在處於空白狀態,剛好爲破虜軍迂迴福州提供了便利。

在許夫人帶領人馬離開邵武的當天,張唐和文天祥的侍衛完顏靖遠、白旭三人,就帶着軍中精銳力量,沿着邵武溪混進了南劍州。跟在許夫人的數萬興宋軍後邊,沒人會注意這支只不到三千人的小隊伍。

隊伍到了劍浦後,破虜軍與興宋軍分開,沿太始溪向南,去了沙縣,然後,向東進入了高蓋山中。

與此同時,許夫人開始與王積翁的求和侍者討價還價。陳龍復開始根據斥候們截獲的達春手諭,模仿達春的筆跡。

當許夫人帶着王積翁的孝敬,心滿意足地離開後。斥候們開始登場,扮做達春的信使,接連給王積翁下了三封“手諭”,叱責他在邵武之戰中表現消極,導致頁特密實陣亡。

接着,利用新附軍對蒙古軍和探馬赤軍的迷信心裡,由党項人白旭給王積翁送信,告訴他廣州南路的援兵,馬上就可以到達福州,幫助他守城。

接着,完顏靖遠帶着破虜軍中高大精壯者,裝扮成探馬赤軍,從高蓋山中走出,大搖大擺地開往福州。

王積翁這個軟骨頭聽說有探馬赤軍來幫忙,果然毫不懷疑。居然親自率領福州城的百官迎探馬赤軍於江岸。這種拍馬屁的舉動,剛好給了張唐將城中文武一網打盡的機會。

完顏靖遠入城,斬達春,獲百官,福州一日之內光復。

戰略是爲達到目的,而對戰鬥的一系列運用。

福州之戰,在景炎三年的一系列戰鬥中,無力從殲敵數量,和戰鬥激烈程度上,都與其他戰鬥不可比。

但這一戰,卻標誌者文天祥本人對軍隊的指揮能力,又上升到了另一個高度。

這一戰對北元的震得極其巨大。北元爲了平息此戰的餘波,花費了三個多月時間,賠上了一個著名的宣慰使。

福州被破虜軍拿下後,建寧府就成了一座孤城。守將楊一塵本來就是大宋的官員,見大勢已去,立刻選擇了出城投降。閩北三州自此皆爲破虜軍所有。

浙東宣慰使陳祜欲領軍攻天祥,諸將畏破虜軍之名,不敢應命,紛紛告病而退。陳祜逼之甚,衆人買兇刺陳祜於道。浙東遂亂。

通往大都的驛道又開始忙碌。

壞消息沿着驛道,接二連三地傳到大都城。高梁橋畔的皇宮裡,又傳來的熟悉的咆哮聲。文武百官躲閃着,不敢用目光與龍案上那個瘸了一條腿,卻擁有獅子般威嚴的壯實漢子的目光相對。

忽必烈是個秉性剛毅,謀略過人的君主。經歷了最初的震驚和憤怒後,很快就恢復過來,宮中召見了自己親信的幾位大臣。

“臣等參見萬歲!”董文柄,伯顏、阿合馬魚貫而入,跪在地上,叩頭施禮。

“你們都坐吧,朕跟前,需要的是謀臣良將,不是磕頭蟲。”忽必烈從書案上擡起頭來,對着行朝禮的幾位大臣叮囑道。接連幾夜沒睡好,他的眼睛有些紅,看上去,更添了幾分兇狠的味道。

“臣等有負聖恩了”,董文炳帶頭站起來,帶幾分歉意說。讓行將就木的殘宋又折騰起這麼大的風浪來,諸臣之中,誰也未曾料及。這次大元的失利比去年在贛南還嚴重。去年文天祥攻入贛南,不過是趁大元內亂,實力全抽調到北方平亂的機會。而這次,卻是硬碰硬的和蒙古軍打了一場。

三萬新附軍,三千蒙古軍全軍覆沒,主帥被陣斬。這已經是大元近年來,除了遠征日本那次,在戰場上的最大失利。

忽必烈沒有說話,目光一直落在面前的幾份奏章上。擺在最上邊的,是達春的請罪奏疏,第二封是留夢炎請求撫卹王積翁留在京城中兩個兒子的奏疏,然後是兩浙江大都督范文虎關於浙東各地叛亂紛起,準備派派兵進剿的報告,還有一摞廣南東路、江南西路等地的地方官員,關於流寇陳吊眼騷擾各地,請求朝廷派兵剿匪的陳詞。

忽必烈的身上慢慢被一層殺氣所籠罩。這種異乎尋常的舉止讓大臣們分外不安。諸大臣都是領過兵的人,知道閩北一帶在整個滅宋戰略中的重要性。但局勢已經惡化到這種地步,並不是追究某個人的責任可以挽回的。當務之急,是調整軍隊在福建和廣東南路的佈局,別因爲文天祥、陳吊眼等人的瘋狂舉動,給前方將士帶來更大的麻煩。

“萬歲是爲福建局勢憂心麼,還是達春這小子惹您生氣?”巴鄰氏的伯顏(丞相伯顏,蒙古人中,叫這個名字的太多)站起來,低聲問道。

“朕將幾十萬大軍交給了他,這小子居然尸位素餐。半年多了,宋室僞帝沒給朕捉來,居然連江西南路的老巢也被人攪亂了!”忽必烈用手指敲打着桌面,口氣帶着一點點冷。

用手指敲打桌面,通常是忽必烈決心殺人的徵兆,中書左丞董文炳嚇了一跳,趕緊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拱手說道:“萬歲,邵武之敗,非達春用兵不利之過。況且達春將軍十餘年來,衝鋒陷陣,每戰必前……”。

達春的謀略和勇敢,衆人都親眼所見。在追隨着忽必烈的新一代蒙古人中,他無疑是其中佼佼者。否則也不會三十幾歲年紀,已經獨領一方。

如果因爲一次失敗就定他的罪名,恐怕會在武將們心裡留下陰影。這是董文柄考慮問題的細密之處。他是個以謹慎與公正而聞名的人,忽必烈非常重視他的意見。

“這個,董兄,我知道。所以我才下不了決心治他的罪。” 忽必烈揮揮手,打斷了董文炳的勸告。“朕當年賜他雙虎符,如果他是個臨陣誤事的庸才,不是說朕自己看人看走了眼麼,我是不知道,該怎們處理這件事,派誰去,才能收拾這個局面”。

羣臣之中,也只有這個董文炳,會被忽必烈以兄稱之。也只有這個漢人,心懷慈悲,能制止住忽必烈的殺意。幾個蒙古族官吏互相對望,投給董文炳感激的一瞥。

董文炳笑了笑,平靜地答道:“依臣之見,邵武之敗,皆因頁特密實輕敵所至。頁特密實已經戰沒,其罪不宜再深究……”。

這明顯是一句推諉責任的話。把所有錯誤讓一個死去的人來承擔,以減輕前線將士的壓力。董文炳只想息事寧人,按照漢人祖先的經驗,臨陣換將,乃兵家之忌。

“如此說來,右丞大人之意是,不追究達春喪城失地之過嘍”,平章阿合馬冷冷地插了一句,打斷了董文炳的建議。從董文炳的話裡,他能聽出來,對方接下來的建議就是繼續全力支持在廣南東路的大軍,待完全撲滅南宋行朝後,再管文天祥的事。這話說起來輕鬆,在掌管錢糧的人眼裡,這話簡直就是站着說話不腰疼。爲了給前線提供支持,阿合馬等人已經加印了很多紙鈔,並且抓捕流民開辦官冶,在太原、大都等地一再加稅,連新徵服的兩浙地區也分攤了許多平宋的費用。但是朝廷依然是入不敷出,如果任由廣南的數十萬大軍長期駐紮下去,用不了多久,官員的俸祿都不知道從何而出了。

大元馬上取天下,論武功,當世無雙。但治理國家的能力,卻是全天下倒數第一。新建立的帝國中,真正有才華,懂得治理江南一帶的漢人,不願意出來爲朝廷盡力。那些投降的,卻大多是原來朝廷中的貪官。論貪污的技巧,他們的本事不亞於任何人。論治國,還不如忽必烈手下這些色目人。

阿合馬是個理財能手,無論爲國家,還是爲自己。

“達春將軍的確無過”董文炳橫了阿合馬一眼,不卑不亢地答道。這幾年來,色目集團在朝廷中的勢力越來越大,已經凌駕於董文炳等漢軍世家之上。無論是道德底線,還是政治派別,幾個漢臣與阿合馬都無法站到一起。

阿合馬聳聳肩,對董文炳的白眼做出一幅無所謂的姿態。放在前幾年,這個以清廉著稱的董文炳讓人忌諱三分。可現在不同了,江南即將平定,漢人的利用價值已經越來越小。而色目人,因爲善於理財,被忽必烈視爲肱骨。

“萬歲,達春專橫,擁重兵而不知收斂。勞師遠征無果,消耗錢糧,理應按律治罪。縱是無過,三軍也必須回撤修養”。阿合馬看着忽必烈的臉色,低聲建議。“眼下江西、廣南地方不安,臣籌措的軍糧物資送過去,路上損耗,往往過半……。”

“臨陣換將,恐非善舉”。董文炳低聲抗辯了一句。兩浙大都督范文虎,淮西宣慰使陳巖等人曾經給他來信抱怨,阿合馬派人在江浙與兩淮等地設立宣課提舉司,任命的回回官員官吏數字達到五百人,這些人都以徵收稅款爲能事,對百姓的逼迫比宋時還嚴重。如果這樣下去,恐怕各地的叛亂越剿越厲害。而阿合馬的理由就是,消滅宋室需要錢糧。所以董文炳寧願前線一鼓作氣消滅了張世傑勢力,讓阿合馬再沒有橫徵暴斂和安插自己派系人馬的藉口。

“可達春這次,的確讓朕失望”忽必烈揉揉腦袋,不願意聽阿合馬與董文炳再爭論下去。他現在需要的是短暫有效解決方案,而不是東拉西扯。

“陛下,臣之意,達春無過,但眼下必須先令達春撤兵。”丞相伯顏擡起頭來,聲若洪鐘。

“呃!”忽必烈愣了一下,自從破了臨安以來,伯顏還從來沒這麼大聲和自己說過話。周圍太監趕緊給伯顏使眼色,示意他注意跟皇帝之間的言辭。

伯顏也意識到自己的態度有點魯莽,趕快低下頭去,但是忽必烈並沒有動怒,反而被他這簡短的一句話所打動,過了很久,他才問道:“伯顏說說你的理由,朕記得當年勸朕早日圖宋時,你也是如此激動!時間隔得久了,朕以爲你已經不再會跟朕有話直說了呢。”

伯顏的臉色有些紅。當年立排衆意,不讓忽必烈北上平叛亂,而是勸他先取臨安,滅了大宋,再回師北上。這是伯顏平生最得意的謀劃,聽忽必烈又提起來,心情激盪下,話有些顫抖。“依臣之見,如今當務之急,不是治誰的罪,而是把十幾萬大軍,平安地從海邊撤回來”。

話出口,整個大殿一片寂靜。

大元在福州雖然遭受了損失,整個江南戰局卻依然向着對大元有利的方向發展。那些被分割包圍的殘宋勢力已經逐漸被撲滅。因爲小小的失敗而撤回全部兵馬,簡直是小題大做。

“你是勸朕先放棄廣南?”忽必烈低聲問道。他雖然脾氣暴躁,卻不是個剛愎的君主。相反,他對伯顏等重臣的意見,接納得非常虛心。

“臣聽說文天祥在邵武,打的旗號已經不是光復大宋,而是守護漢人的故土和尊嚴!” 伯顏的話聽起來更不着邊際。

忽必烈、董文柄等人的眼睛卻突然一亮,彷彿看到了這句話背後隱藏的東西、

“朕聽說過,這個提法倒也新鮮!”忽必烈看了董文炳等人一眼,饒有興趣地回答。“照這樣說,我大元理當退回漠北,將土地還給漢人才是。”

“陛下言重了,臣等豈敢負陛下盛恩!”董文炳長揖到地,大聲答道。

щшш ▲тTk ān ▲¢ Ο

“董兄豈是一般漢人,我說的是那些草民百姓。”忽必烈笑了笑,說道。“達春向來勇武,但這次邵武之失,他難辭其咎。本來我想重重處罰他,免得大夥領兵在外時,不思進取,墜了我大元的威名。既然董兄和伯顏都爲他說項,朕就暫且放過他。只是十幾萬大軍撤向哪裡,咱們君臣還得好好謀劃!”

“萬歲…..”阿合馬嘴脣動了動,把話又吞回了肚子。衆人的話,聽得他一頭霧水。董文炳先前不贊成撤軍,與自己的意見相左。伯顏只插了一句話,忽必烈以及幾個蒙、漢大臣的意見就快速地取得了統一。唯獨自己這個平章大人,就像個傻子一般,站在旁邊聽人家說得熱鬧。

臨被召見之前,幾個族人曾經向阿合馬懇求,想辦法派他們去取代達春,完成對殘宋的最後一擊。以便建立些功業,順帶着弄些家財。所以阿合馬才以糧草爲藉口,向忽必烈大進讒言。現在突然看到蒙、漢兩派大臣攜手,阿合馬禁不住有些猶豫。

正琢磨着大夥究竟想幹什麼,聽到忽必烈安排道:“阿合馬,南征糧秣,你好生安排着。路上不太平,送到贛州即可,贛州向南,由達春自己來接。再給兩浙備一份軍餉,等范文虎回來,朕叫他到你這裡來領”。

“是,臣遵命”,阿合馬答道,一肚子火氣全壓在了心裡。耐着性子,聽見伯顏向忽必烈建議道:“萬歲,如今天氣溼熱,士卒勞苦。不若令他們分道就糧….. ”。

伯顏的建議,一向是簡潔明瞭。

劉深調向漳州、索都調向潮州,蒲壽庚取道海上回泉州,達春本部人馬回英州、劭州一帶修整。范文虎、呂師夔經略浙東,嚴防文天祥北竄。

一個新的戰略框架,隨着伯顏的部署而展開。阿合馬看不懂,董文柄等漢臣卻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如果把幾路分別去各地剿匪的大軍用一條曲線連起來,就可以發現,這幾支人馬形成了一個半圓。而圓心方向,正對着福州。

“達春條陳自責,朕也不能一味護短。他說要把福建路從江西行省劃出來,朕就應了他。讓福建暫時自成一行省,仍歸達春兼管着。但此行省爲戰時之制,着蒲壽庚、索都爲參政知事,命他們協助達春,儘快平定福建。至於文天祥,朕希望把他生擒,朕想見見此人!”忽必烈看看衆人,鄭重地叮囑道,“能以一人之力,亂我大元天下者,卻是個少有的人才”。

“臣,尊旨!”蒙、漢、色目大臣齊聲答應。

忽必烈揮揮手,示意衆人可以告退。目光緊盯着伯顏在桌案上草草勾出的形勢圖,輕輕嘆了口氣。

文天祥到底是個書生,還不懂得用兵。或者是殘宋諸將之間分歧巨大,導致他們又錯過了一次轉敗爲勝的機會。如果此戰換了伯顏指揮,破虜軍絕不會去打福州。陳吊眼和許夫人也絕不會分散。

剛纔伯顏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如果當文天祥取得邵武保衛戰勝利後,接着與陳吊眼、許夫人一起出兵梅州、循州,直取達春後路,沿海那幾路大軍,糧道就有被切斷的危險。到時候,無論達春是否回援,張世傑都可以強行登陸。

宋軍戰鬥力雖弱,一旦形成合圍之勢,加上廣州附近凌震等人的兵馬,還有一些土匪流寇的武裝,在廣南地區,宋軍與元軍的兵力對比就是三比一。

近四十萬圍攻十萬,加上文天祥手中的那些秘密武器,達春等人未必能全身而退。到那時,大元輸得就不僅僅是福州,而是整個江南。

好在,文天祥還沒成熟,沒伯顏的那種判斷力。更好在,文天祥現在的目標,與張世傑等人的目標越來越遠,他們不可能同心協力。

忽必烈吸着冷氣,將目光盯在了福州方向。不能再給文天祥成長的機會,如果他有了伯顏的頭腦和眼光,天下危矣!

第3章 死生(七)光明之城二下第5章 風暴(一)華夏五第2章 蝶變(六)第3章 天下(六)第2章 國戰(一)第2章 百鍊(二)天變四第2章 職責(四)第3章 雲動(四)第2章 國戰(一)光明之城二下第5章 龍吟(三)第3章 天變(一)第2章 職責(三)百鍊二下第2章 職責(二)第3章 天下(八)迷局二中風暴七第3章 雲動(六)第2章 職責(四)天變六第5章 風暴(一)第1章 黃昏(二)強盜貴族三國戰十下華夏三上第3章 天下(六)強盜貴族三第2章 職責(四)第1章 廟算(一)第1章 黃昏(二)輕車四上迷局六上第1章 廟算(二)第2章 職責(七)第4章 虎嘯(二)破賊伍第3章 死生(三)第4章 初(十)第3章 雲動(六)第4章 斷腕(六)第4章 驚雷(八)第5章 龍吟(三)第4章 虎嘯(三)第3章 雲動(二)第4章 驚雷(十二)輪迴五第5章 龍吟(四)拔劍四第3章 天下(三)第1章 進攻(二)第4章 斷腕(一)弄潮八上第2章 蝶變(七)第1章 對峙(四)第3章 天下(六)拔劍七第2章 百鍊(四)第5章 龍吟(三)輕車三上第2章 國戰(一)拔劍一下第5章 風暴(八)拔劍二第3章 天下(十一)第3章 碰撞(二)第1章 劫(三)風暴八上風暴十下第2章 迷局(一)合圍二下第1章 輪迴(一)輕車一下第三 卷薄暮弄潮五輪迴四天變六第1章 對峙(三)廟算一下第3章 天下(五)選擇四天變六第4章 初(四)合圍五上第2章 職責(三)第2章 職責(三)國戰十一中第1章 狩(八)第5章 風暴(九)第1章 對峙(四)第3章 天下(五)華夏六風起四第3章 雲動(四)草莽英雄魔幻短篇第3章 天下(十)國戰十下草莽英雄魔幻短篇
第3章 死生(七)光明之城二下第5章 風暴(一)華夏五第2章 蝶變(六)第3章 天下(六)第2章 國戰(一)第2章 百鍊(二)天變四第2章 職責(四)第3章 雲動(四)第2章 國戰(一)光明之城二下第5章 龍吟(三)第3章 天變(一)第2章 職責(三)百鍊二下第2章 職責(二)第3章 天下(八)迷局二中風暴七第3章 雲動(六)第2章 職責(四)天變六第5章 風暴(一)第1章 黃昏(二)強盜貴族三國戰十下華夏三上第3章 天下(六)強盜貴族三第2章 職責(四)第1章 廟算(一)第1章 黃昏(二)輕車四上迷局六上第1章 廟算(二)第2章 職責(七)第4章 虎嘯(二)破賊伍第3章 死生(三)第4章 初(十)第3章 雲動(六)第4章 斷腕(六)第4章 驚雷(八)第5章 龍吟(三)第4章 虎嘯(三)第3章 雲動(二)第4章 驚雷(十二)輪迴五第5章 龍吟(四)拔劍四第3章 天下(三)第1章 進攻(二)第4章 斷腕(一)弄潮八上第2章 蝶變(七)第1章 對峙(四)第3章 天下(六)拔劍七第2章 百鍊(四)第5章 龍吟(三)輕車三上第2章 國戰(一)拔劍一下第5章 風暴(八)拔劍二第3章 天下(十一)第3章 碰撞(二)第1章 劫(三)風暴八上風暴十下第2章 迷局(一)合圍二下第1章 輪迴(一)輕車一下第三 卷薄暮弄潮五輪迴四天變六第1章 對峙(三)廟算一下第3章 天下(五)選擇四天變六第4章 初(四)合圍五上第2章 職責(三)第2章 職責(三)國戰十一中第1章 狩(八)第5章 風暴(九)第1章 對峙(四)第3章 天下(五)華夏六風起四第3章 雲動(四)草莽英雄魔幻短篇第3章 天下(十)國戰十下草莽英雄魔幻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