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風暴(四)

歷時數月的江南西路會戰以破虜軍的完勝落下的帷幕,此役,破虜軍前後投入兵力四萬五於餘人,徵召各地義軍、民壯二十二萬餘。擊敗達春本部元軍十三萬,煽動起義並迫降各地元軍六萬餘人,前後殲敵近二十萬,是個空前的大勝。

消息傳出,整個江南頓時被一片歡騰之聲所籠罩。只要是對關注着大宋國運的人,即使不懂軍事,也知道大宋自此從亡國滅種的危機中爬了起來。以後的戰局即便再惡劣,朝廷動輒被人趕下大海,半年不得上岸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把兩江戰場和兩浙戰場的成果加在一起看,大宋中興的希望更明顯。樂安殲滅戰結束後,兩浙範圍己經再無北元勢力,兩江之地,北元也僅僅剩下了東路的池州、南康、饒州、西路的江州、興國、隆興六地,其中饒州還有一小半被破虜軍所控制。而在大宋的控制地域,從年前的福建、廣南三路,一下子擴張到了兩廣、兩浙、兩江、福建七路之地。其中製造、財賦、行政重地福建還徹底變成了“內陸”,不再受北元兵勢的威脅。

“估計直搗黃龍的日子不遠了吧!”酒館雅座裡,一些天性浪漫的讀書人如是預測。雖然當年大都督府的很多舉措令他們不滿意,科舉與選舉並行的擇士方法,也極大損害了他們自隋唐以來的特權。但比起做北元的亡國臣虜,他們依然願意看到大都督府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難,怎麼着也得兩三年吧,我聽說破虜軍弟兄這回損失也不小。畢竟ft子兵多,咱們以三萬五對人家十五萬,險勝。我聽人說,ft子被打急了,幾十萬人排隊過江呢!”有人用扇子敲打着桌案,提醒同伴們要保持頭腦“冷靜”。

桌案上鋪着厚厚的檯布,圓形桌面上,幾分新鮮的水產冒着熱氣,勾引着大夥的食慾。

在桌子偏左方,擺着幾個漂亮的仿古iA壇,罈子裡邊,FA拍色的果酒散發出縷縷醇香。

圓型子母桌是邵武那邊流傳過來的發明,在臨海的福、泉二州很風靡。海鮮是當日靠岸的珍品,至於果酒,那是科學院農學科按照古方,用福建山地特產的野果釀造的。再加上那幾個價值不菲的仿古瓷瓶,這桌酒席算下來至少要花費六、七兩紋銀。

對於普通百姓,六、七兩紋銀足夠三個月開銷。對於有月例供給的讀書人,這點錢的確不算什麼。三杯兩盞下肚後,書生們漸漸被酒精激發出來指點江山的豪情,大夥七嘴八舌,東一句西一句總結起大都督府近些年在軍事、政務方面得失來。

“要我說,文大人就該下個檄文,徵兵百萬,早點打過長江去。也省得咱們天天在衙門裡,對着前線的戰報提心吊膽!”坐在主人位置上,戴着灰色綸巾的書生把面前的酒一飲而盡,酒爵重重地向桌子上一頓,大聲道。

“王兄此言大謬矣。所謂兵不在多而在精,唯此才能煉出精銳之師。若皆如昔日之廂軍,縱帶甲百萬,不過羣羊也!”靠近窗子坐位上,一個綠衣客站起來,鄭重替大都督府代言“張兄之言有理,但兵少終非善策!眼下咱大都督府控制的地盤越來越多,兵少,何以守之?”另一個藍衫書生搖搖頭,有些不滿地評論道。

他們都是經邵武培訓學院緊急培訓過後出任文職的讀書人,在新政的框架下工作久了,己經慢慢培養出了獨立思考能力。對於大都督的各項政策,不再引經據典盲目反對。但也不像百丈嶺上下來那些文部核心一樣,對大都督的一舉一動都盲目跟從。

有人贊成大都督府目前的精兵簡政之策,認爲蒙古人以掠奪爲業,對於這夥職業強盜,非精兵不可應對。也有人認爲大都督府應該把握住現在的好時機,調動一切可能力量趁勢猛進,儘快把戰線推進到兩淮、襄樊一帶,以便江南百姓更好的修養生息。

“自兵出邵武以來,咱破虜軍哪次不是以一當十!”另一個身穿上好的錦袍,一邊用筷子挑起魚目,一邊列舉起破虜軍成立以來的戰績。“文大人第一次兵出邵武,迎戰頁特密實,用三萬對三萬。第二次圍殲索都,五萬對七萬,第三次,也就是打張宏範那次,六萬擊潰二十萬。這還不算幾千人克福州,孤軍下臨安。要我說,破虜軍只會越打越強。……”

有意無意之間,他自動忽略掉了在歷次戰役中付出重大犧牲的民軍,也自動把北元兵馬多說了幾成。想象着破虜軍氣吞萬里如虎的雄姿,筷子上下翻飛,片刻功夫,把兩隻魚眼都當成了蒙古軍擒入了肚內。

“正因如此,才應多徵些兵。以老帶新,邊戰邊煉。把ft子逐出江南之日,亦是我軍北伐之機!”有人豪情萬丈地說道。

“徵兵,哪那麼容易,你以爲破虜軍是原來的廂兵呢,是個人就能當l”綠袍子書生不同意夥伴的說法,更不滿意錦袍書生獨吞了兩隻魚目,輕輕轉了轉圓桌的托盤,大聲反駁道,“想吃破虜軍的糧,得有那個身手。見警備隊那些人了沒,打破腦袋想往破虜軍裡鑽。人家挑揀挑揀,十個裡退回九個來!”

“倒也是,若非破虜軍門檻過高,我輩亦有腰掛吳鉤之意。不求留名凌煙閣上,但求像那伏波將軍一樣裹屍馬革,也不枉生了這七尺之軀!”灰色綸巾輕拍桌案,長嘆。大都督府安置功名在身人員的時候,他本來選擇了邵武指揮學院。結果因爲體質不佳給擋了回來,一直以此爲平生撼事,今天談到用兵,被幾杯酒一勾,舉止中己經帶上了幾分醉態。

“王兄何生此嘆,如今我等在杜大人門下,不也人人羨慕麼。前線軍械、糧草,哪次不經我等之手。有這份苦勞在,將來還怕謀不得一個好出身!”有人在一旁低聲勸慰。對於灰綸巾的遺憾,他們多心有慼慼焉。現在不是十幾年前,大宋立國以來,軍隊勝少敗多。所以軍旅出身的人在百姓眼裡得不到應有的尊敬,爲了防止武將重演黃袍加身的一幕,朝廷也重文輕武。如今是大都督府執掌權柄,所有功勞裡,唯軍功最高。有軍職的人非但職位升得快,傣祿拿得多,還甚受百姓擁戴。若是手裡握着幾枚參加大戰役獲得的勳章,整個泉州街頭的餐館隨便你進,保準有人替你付帳。

“當然,文大人用兵如神,皇上洪福齊天。咱們這裡,說不定也出幾個中興名臣,做不得霍a騎,做一中興名臣亦是不錯的吧!”有人笑呵呵的,對未來充滿憧憬。

“嗯,這幾年,咱們就沒打過敗仗。ft子的氣焰被咱們一天天打了下去,跟着他混日子那些傢伙也自尋出路了,我聽人說……”另一個書生湊過來,神秘地把頭低在桌案上,卻以整個茶樓的人都能聽見的聲音說道:“那位,跑到池州的,是破虜軍故意放了的。說好了下次在背後給北元捅一刀子。R子不來則己,要敢再來,還和達春一樣,屍骨都回不去!”

“噢!”衆人皆做恍然大悟狀,搖着頭嘆道:“怪不得姓呂的能跑掉呢,原來是這麼回事情。他也該如此,否則,鄒將軍、陳將軍,隨便哪個都饒不了他!”

“是啊,他這種人,最擅長審時度勢了。我要是他,早起義了。報上怎麼說來,文明,對,文明必將戰勝野蠻!”

衆人議論着、憧憬着,感覺到前途一片光明。五年多了,從破虜軍走出百丈嶺到現在,大都督府給人帶來了衝擊、震撼、甚至傷害,但在不知不覺間,己經在碰撞中,讓一個民族慢慢恢復了生機。

若是在五年前,功名在身的書生們絕對不會對軍事如此關注,他們的口中,也不會冒出文明必將戰勝野蠻這種經典的總結來。但現在,天命氣運、五德輪迴的說辭己經離大夥越來越遙遠。對着蒙古鐵騎,大夥心裡也不再只是恐慌和害怕。而是通過現實生活的總結、積累,恢復了對一個民族的認同和自豪感。

從生活狀態到人的思維,大都督府給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身在其中的人感受不到其間天翻地覆的差別。而對於那些離開福建多年,又有幸回來的人,心中的感覺己經不能用震驚二字來形容。

李諒和元繼祖等人現在的感覺就是如此,自打過了汀洲,二人的嘴巴就再沒合攏過。福建的變化太大了,幾年不見,很多地方與從前有着天壤之別。非但劍浦、福州這些被破虜軍攻陷三、四年的地方變化巨大,連李諒、元繼祖等人一年半之前蹂0過的汀洲各地,都在快速恢復着生機。

過了汀洲後,一路幾乎看不到荒蕪之所。大大小小的村落充滿了歡聲笑語,臨村的山坡上,果樹林飄出股股濃香。平整的河岸邊,入眼的全是一望無際的稻田。按李諒的記憶,眼下己經過了收稻的季節,但那些水田依舊有濃密的稻杆在向上長。元、李二人忍不住心中好奇,找負責給大夥領路的破虜軍隊長關若飛問了問,才知道田裡是大都督府授種的占城稻,一年可重雙季,每季產量都是原來的一倍半。

“三倍收穫的糧食,那你家大人不是發了麼!”聽到破虜軍小校關若飛那略帶炫耀口吻的介紹,元繼祖驚叫道。忽必烈不給探馬赤軍發館,但像元繼祖、李諒這些高級將領,都有指定的封地,每年封地上的農賦全部歸他們而不歸朝廷。以己度人,如果封地上收成增加了三倍,農賦也必然增加三倍。因此在二人眼裡,這片土地的主人文天祥肯定早己富可敵國。

怪不得破虜軍小兵都有鎖子甲穿。

“大都督府不收農賦,從百姓手中徵糧,都是用銀元買的!”關若飛聳聳肩膀,用看兩個土包子一樣的眼神掃了一眼元、李二人和他們的嫡系手下,說道。他是第一師的都頭,同時也是諜報司的一名骨幹。元繼祖、李諒臨陣起義後,對將來何去何從拿不定主意,因此鄒派命令關若飛帶着一都人馬護“送探”馬赤軍將領去泉州拜見文天祥,由大都督府安排探馬赤軍的去留。

關若飛明白鄒a的用心,所以走得很慢,有意讓元、李等人在途中看看大都督府治下和北元治下的區別。這一招果然見效,路才走了一半,己經有低級探馬赤軍將領私下詢問,自己能否加入破虜軍將功補過了。

“不收農賦,那,錢從何來?小哥,你不是說笑話吧?”李諒的族弟李鶴露出一臉難以置信的神態。從大夏立國到殘宋出海,他還沒聽說過哪朝哪代不收農賦。

“五年前,垂相大人這麼說時,我們也不信。但垂相大人講得好,收百姓農賦,官府得一,青吏、官員必收其十。收上來的錢都不夠養活貪官的,不如不收,讓貪官們無法伸手。

再說,福建山多地少,也收不上多少農賦來。不收農賦,剛好鼓勵百姓種田,符合聖人重農之道l”關若飛指點着周圍綠黝黝的農田,帶着幾分誇張說道:“現在破虜軍根本不用農田養,各州府有的是工場、作坊,還有鹽田、店鋪,再加上海關、船隊,甭說這點農賦,就是再多三倍,也沒人看得上眼!”

實際上,大都督府對農戶有的施行減稅,有的施行免稅,根據各地情況不一而足。具體的財務運作方式,關若飛也不是非常清楚。但糊弄一下李諒、元繼祖等外行人,卻是輕輕鬆鬆的事情。他從農賦和官員比例上說開去,講到大都督府對持有守土證百姓的各項優惠政策。比較北元的關卡林立,稅如牛毛,講到福建、兩廣等地的一稅制和通關制。從北元色目官吏的貪贓枉法,到大都督府的吏治清明,總之,就是一條,北元有必敗之理,無獲勝的可能

第3章 光明之城(四)國戰十一上輪迴二第1章 劫(三)第1章 劫(五)第1章 進攻(三)第3章 天下(三)輕車二上第3章 雲動(五)第2章 蝶變(一)一二第2章 職責(三)華夏五破賊四第1章 對峙(六)第4章 虎嘯(二)華夏六第2章 國戰(一)第4章 初(三)輕車四上第1章 對峙(一)第3章 天變(一)選擇四第5章 風暴(三)第1章 劫(三)第2章 百鍊(一)國戰八第1章 劫(一)國戰十下第5章 風暴(八)第3章 光明之城(四)第1章 黃昏(一)第3章 天下(十)天變六第2章 破局(二)第1章 狩(八)輪迴五迷局三下第4章 驚雷(七)第3章 選擇(二)第2章 百鍊(四)輪迴五迷局六中第1章 對峙(六)第4章 驚雷(十二)第1章 狩(三)第5章 風暴(四)第3章 天下(七)合圍四上第3章 死生(二)第4章 虎嘯(六)輪迴六黃昏四第1章 進攻(五)第4章 初(四)輕車三下迷局四下第1章 廟算(二)第4章 虎嘯(六)第2章 蝶變(四)風起六第2章 破局(四)華夏三下第4章 初(三)第2章 破局(三)第4章 拔劍(一)選擇四風起二輪迴二光明之城四下華夏四上第3章 死生(一)第1章 進攻(一)強盜貴族四五輪迴二風暴十下拔劍一下第4章 驚雷(九)強盜貴族三選擇一下國戰三第2章 職責(一)第2章 國戰(一)第2章 職責(四)迷局二上弄潮七第2章 破局(一)拔劍六下第3章 雲動(六)第3章 選擇(三)合圍四上國戰二強盜貴族終拔劍一下天變六第4章 虎嘯(五)合圍四上第1章 黃昏(一)第4章 驚雷(十)
第3章 光明之城(四)國戰十一上輪迴二第1章 劫(三)第1章 劫(五)第1章 進攻(三)第3章 天下(三)輕車二上第3章 雲動(五)第2章 蝶變(一)一二第2章 職責(三)華夏五破賊四第1章 對峙(六)第4章 虎嘯(二)華夏六第2章 國戰(一)第4章 初(三)輕車四上第1章 對峙(一)第3章 天變(一)選擇四第5章 風暴(三)第1章 劫(三)第2章 百鍊(一)國戰八第1章 劫(一)國戰十下第5章 風暴(八)第3章 光明之城(四)第1章 黃昏(一)第3章 天下(十)天變六第2章 破局(二)第1章 狩(八)輪迴五迷局三下第4章 驚雷(七)第3章 選擇(二)第2章 百鍊(四)輪迴五迷局六中第1章 對峙(六)第4章 驚雷(十二)第1章 狩(三)第5章 風暴(四)第3章 天下(七)合圍四上第3章 死生(二)第4章 虎嘯(六)輪迴六黃昏四第1章 進攻(五)第4章 初(四)輕車三下迷局四下第1章 廟算(二)第4章 虎嘯(六)第2章 蝶變(四)風起六第2章 破局(四)華夏三下第4章 初(三)第2章 破局(三)第4章 拔劍(一)選擇四風起二輪迴二光明之城四下華夏四上第3章 死生(一)第1章 進攻(一)強盜貴族四五輪迴二風暴十下拔劍一下第4章 驚雷(九)強盜貴族三選擇一下國戰三第2章 職責(一)第2章 國戰(一)第2章 職責(四)迷局二上弄潮七第2章 破局(一)拔劍六下第3章 雲動(六)第3章 選擇(三)合圍四上國戰二強盜貴族終拔劍一下天變六第4章 虎嘯(五)合圍四上第1章 黃昏(一)第4章 驚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