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龍吟(三)

龍吟 (三)

龍吟 (三)

“砰!嗚――”炮彈穿過風雨,重重地砸在湯瓶嘴山臨海一側的斷崖上,炸起碎石無數。

Wшw● тTk án● ℃o

駐守在湯瓶嘴山的元軍也不甘示弱,鼓搗了一會兒,開炮還擊。炮彈拖着長長的濃煙,在雨中翻了幾個筋斗,一頭扎進了大海里。

零星的炮彈你來我往,鬥將起來。持續的雨天,讓火藥受了潮,火炮射程大打折扣。隔着崖門的雙方與其說正在炮戰,倒不如說彼此在互相示威,顯示自己的戰鬥力尚在一般。

戰了片刻,湯瓶嘴方面的炮聲先停了下去。這裡的炮臺全是從宋軍手中奪來,庫中所存火藥不多,大部分都受了潮,所以消耗不起。況且開炮的士兵全是新手,不懂得如何將火炮角度調到最佳,十炮之中,九炮不知落到何處,打下去,也沒什麼收穫。

對岸的宋軍見元軍炮手服了軟,也停止了射擊。風雨太大,看不清楚對面的情況,他們無法校準炮彈落地點。並且,眼下宋軍與元軍面臨同樣的困境,火藥供應不足。

炮擊聲又被風雨聲所取代。天彷彿漏了一般,無止無休地將雨水倒下來。崖山島周圍,風雨彷彿成了一道直連天地的高牆,把小小的島嶼與世隔絕。

囚籠一般的困境裡,情緒始終沒有受到影響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丞相陸秀夫,每天儀表嚴整地主持着朝議,協調處理行朝的各項事務。另一個是禁軍主帥,護國公凌震,自從第一次領兵與元軍作戰開始,他所打過的敗仗已經不計其數了。眼前的挫折,遠遠沒達到讓他失去獲勝信念的地步。

“韃子這兩天攻勢明顯減弱,這說明越國公(張世傑)的大軍已經趕到了廣州附近。張弘範不得不分兵去堵截他!”十天前,護國公凌震在朝堂上如是安慰大夥。

頓時羣情激昂,國舅楊亮節甚至當朝答應,捐獻出自己一半家產勞軍,準備裡應外合,給張弘範致命一擊。

江淮軍遲遲未至,凌震組織了幾次反擊,也沒收到預期效果。在敵軍的優勢兵力下,大宋反接連丟失了秀山島,龍穴洲等一系列島嶼的控制權。因撤退不及時而被迫降元的百餘艘戰艦,也被張弘範強力整合起來,開始試探着出海。

“昨夜韃子試圖夜渡,被咱們的水師頂了回去。這說明他們已經着了急,文大人的兵馬估計快到了!”早朝上,楊太后詢問起前線戰況,護國公凌震如是彙報。

一干臣子們全沒了精神,有人竊竊私語,認爲張世傑將軍已經全軍覆沒。繼而有人出班大聲指責,說凌震指揮不利,要承擔丟失國土的責任。有人則跳出來爲凌震辯解,認爲目前困局,主要是因爲楊亮節弄權,百般維護幾個領兵豪強,讓他們未能及時被處理掉造成。與楊亮節交好的幾個御史立刻出言反駁,認爲豪強臨陣倒戈,主要還是張世傑對他們相逼過甚引起。還有人乾脆要求太后下旨,剝奪凌震的軍權,由戶部尚書楊元禮大人來主持全局。

性子向來綿軟的楊太后立刻失去了主意,一雙秀目裡噙滿了眼淚,頃刻便要落將下來。帝景坐在龍椅上,好奇地打量着底下的羣臣,不知道大夥到了這個時候,還彼此攻擊指責,到底是爲了什麼?他們說的這些事情,與解決行朝困局到底有什麼關係?

“嗯哼!”素有忠直之名的陸秀夫發出了聲重重的咳嗽,將堂下的嘈雜聲全部壓了下去。他整頓衣冠,出班,先對着太后和皇帝恭恭敬敬地施禮,然後大聲說道:“臣請太后下旨,凡在庭議上不顧朝廷威儀者,皆貶出朝堂,到北岸軍中聽用!”

“呃!”喧鬧的衆人倒吸了口冷氣,面紅耳赤地歸班站好。彼此的眼神還互相糾纏着,傳遞着不服氣的信息。

“難道兵威之下,諸位就忘記肩上之責,忘記了君臣之禮了嗎?如果害怕,何不去投了元軍,苦苦守在這裡圖的是什麼?”陸秀夫回過頭,掃視着諸位同僚說道。

幾個剛纔爭執最激烈文官低下頭去,目光不敢與他相接。

“算了,外邊風雨大,影響人的心神。哀家的心情也被這天氣弄得亂糟糟的,陸丞相不必苛責!”一直沒有開口的太后終於體諒地說了一句,讓衆人有了臺階下。隨即,她自己卻沉不住氣,問道:“護國公說文丞相的人馬快到了,有確切消息麼?”

“臣只是從敵軍表現情況來推斷。昨夜他們試圖攻擊大熊州(東熊州),結果浪大,無法靠岸。被嚴明遠將軍打了回去,折了好幾百人!”凌震出班,上前幾步,如實彙報。

“我軍傷亡如何?”楊太后吃了一驚,低聲詢問。

“據戰報,我軍陣亡一百三十七人,傷了二百餘。但士氣尚高,如果風雨不停的話,守得住大、小熊州!謝太后掛懷”凌震躬身,再次施禮,心中對龍案後的女人,不免多了幾分敬意。

“散了朝,凌將軍去內庫領些絹布,給受傷的將士們分了吧。文丞相送來的銀兩還有些,陣亡的將士一律用現銀撫卹。有家人在島上的,就送給其家人。沒家人在島上的,交給其同鄉帶着,等戰後送回其家鄉!”楊太后擦了擦眼睛,緩緩說道。

“臣謝陛下,謝太后大恩!”

“免了,將士們爲國捐軀,皇家不能虧待了他們。問過海民沒有,這種天氣還要持續多久?”楊太后安排完了撫卹將士的事情,強逼着自己問道。剛纔陸秀夫提醒得好,此刻已經到了最後關頭,每個人都要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海民是沿海一帶以捕魚爲生的百姓,沒有土地,也沒有什麼恆產。地方官員眼中,海民向來歸於蠻族異類。他們的生死,向來是不聞不問的。但這些以船爲家的人偏偏對大宋十分忠誠,自從聞聽皇帝在崖山落了腳,駕着烏延船(一種小海船,捕魚居住兩用,出不得遠海)趕來助戰,送魚送水的,足有三千多家。行朝上下,對海情天氣的瞭解,無人出海民之右。

“海民們說,今年雨水來得遲,閉了地氣,所以海生颶風。什麼時候地氣散盡了,什麼時候雨停。往年少則一天兩天,多則十天半月!” 同知樞密院事王德出列,站在凌震身後回答。

他本是個文職,受命參與軍隊指揮。自己知道無領兵經驗,所以也不爭權,而是盡力蒐集崖山附近天文、地理信息,爲張世傑、凌震、陸秀夫等人的決策做參考。

殿中響起了幾聲低低的嘆息。被困以來,大夥關注最多的就是天氣和海情。但據附近的海民反映,每年這個時候是天氣變化最劇烈的季節,伶仃洋(香港澳門之間的水面)內巨浪已經可達丈餘高,伶仃洋外,巨浪如牆,船出立覆。前段時間俞如珪老將軍不相信海民的話,認爲軍中鉅艦抗浪性高,冒險出海去搬救兵。至今音訊皆無,估計已經帶着滿腔的忠心,葬身魚腹了。

君臣之間面面相覷,再也想不出什麼辦法來。處理了幾樁與軍務無關的雜事後,就宣佈散朝。凌震將軍匆匆忙忙趕往軍中,巡查各處防務。陸秀夫卻與禮部侍郎鄧光薦一起,走進御書房,督導皇帝做起每天的功課來。

今日剛巧講的是《孟子》中關於治理國家的論述,小皇帝與兩位大臣先施君臣之禮,再施師傅弟子之禮,然後一同溫習裡邊的名句。

帝景這幾年隨着軍隊流離顛簸,身上已經被磨得很少見帝王家的驕矜之氣。背了幾篇後,指着其中的段落,恭敬地問道,“老師,這幾篇都是說的如何實行王道,振興國家的辦法。但爲什麼諸侯不肯聽之呢。是不是他們的資質過於愚魯,不解聖人所言之意呢?”

“得爲諸侯者,自幼有人教習之,見識肯定異於常人。臣以爲,非其不知,而不肯爲也!”鄧光薦在墊子上跪坐得筆直,正色答道。

“爲什麼不肯爲呢,難道他們不想讓其國家強大麼?”帝景點了點頭,又問。

對啊,爲什麼不肯爲呢?鄧光薦學富五車,卻從來沒解釋過,爲什麼春秋諸侯,誰也不肯讓兩位聖人一展所長的道理來。即便是在議論中,被聖人及其門生說得心悅誠服,轉過臉,卻立刻將聖人之言拋於腦後。

這個問題,難住了鄧光薦,讓他一時有些語塞。

“應是大道艱難,而旁門左道實行起來相對容易吧。欲使五帝三皇之盛世重現,需要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堅持方可。而諸侯之心,皆在爭一時霸業上!”陸秀夫在旁邊,替鄧光薦回答。

在陸秀夫眼裡,帝景的資質遠高於常人,登基前又有黃龍出水之兆,將來肯定是一個絕世明君。這樣的睿智之人,往往最缺乏的就是堅持到底的毅力。如果自幼年打好基礎,將來,在他手中,實現幾代儒家的理想也說不定。

“可眼下,我們與北元之爭。是先爭霸業呢,還是先行王道!”帝景若有所思,遲疑着問。

“這?”這回,陸秀夫也不好回答了,想了半天,才勉強說道:“那些蠻夷,跟他們講王道和霸道,都是講不通的。倒是以兵威克之,纔是上策!”

“那,如何才能重整我大宋兵威呢?”帝景又問。

“不外以聖人之言,勤修內政,親賢臣,遠小人……”鄧光薦回答。豁然發現,自己繞來繞去,又繞到了開始如何行王道上去了。如是繞之,便陷入了個無限循環中,永遠解答不了帝景的問題。

好在帝景只有十歲,性子還沒完全安穩下來,不會就一個問題死追不放。聽完鄧光薦的答話後,就問題轉到別的角度上去了。君臣三人做了一個半時辰學問,賜飯謝恩,各自散去。鄧光薦跟在陸秀夫身後出了臨時皇宮,心事重重。

“鄧大人好像不高興!”陸秀夫聽見背後雨地裡“啪嗒”“啪嗒”的腳步響,轉身問道。

“沒什麼,在想萬歲今日之問話!”鄧光薦的回答,聽起來分外無精打采。

“萬歲還年幼,自然有些古怪想法。這正是我輩引導之責,何必爲一兩句問話而煩惱!”陸秀夫笑了笑,低聲安慰道。作爲老師,看到弟子有疑惑應該高興纔對。一個帝王如果對誰的話都唯唯諾諾,將來主政之後必然會缺乏獨立的判斷力,容易被小人的讒言所迷惑。

“我想加以時日,陛下定能成爲超越我大宋歷代帝王的千古明君!”鄧光薦擡頭看了看天空中翻滾的烏雲,感慨地說道。

“那是自然,陛下的資質,世所罕見。真是天佑我大宋呢!”陸秀夫沒聽出鄧光薦話裡的遺憾意味,高興地應合。

“可陸大人,你有讓陛下逃離生天之策麼?”鄧光薦走到陸秀夫面前,大聲追問。

陸秀夫愣了一下,周圍的風雨聲彷彿驟然加重,豆大的雨滴砸下來,在他腳下砸出一個個壯碩的水花。

萬朵水花中,陸秀夫平靜地回答:“盡人力,安天命而已。我相信,天不絕我大宋!”

“若韃子攻上島來,大人當如何?”鄧光薦臉色蒼白,大聲問道。對陸秀夫這種詩人般的想法,他無法理解。眼前分明已經是絕路,大夥都以爲陸丞相如此鎮定,必是有脫困良策,不到最後關頭不肯說出。誰料到,他只是聽天命而已。

“若韃子上島,陸某隻能勸萬歲以身殉社稷,衛我華夏尊嚴。但在上島之前,陸某依然要堅守君臣大義,不因事態緊急,而亂了應有的秩序!”陸秀夫正色,平靜做答,彷彿在說着一件很平常的事。

“轟隆!”平地突然響起了一聲驚雷,沒有閃電,卻有幾十個士兵,快速地穿過皇宮前的官道,向北跑去。

“站住,皇宮之前喧譁,成何體統!”陸秀夫非常不滿,衝着帶頭者大聲斷喝。

“香山島守軍投降了,戶部尚書楊元禮大人將島上的輜重和糧草,全部當禮物獻給了韃子!崖山北岸告急!”帶隊的將領不顧陸秀夫的身份,大聲喊道。

“楊元禮?”鄧光薦眼前一黑,差點摔倒在地上。崖山島狹小,放不下太多輜重。臨近的香山島與崖山之間的水道很窄,又有島嶼在外海攔着,波浪不似外界巨大。所以香山島被當成了行朝的囤積物資之所。布匹、銀兩和火藥,大部分都在那裡囤積着。由楊太后的族兄,戶部尚書楊元禮掌管。誰也想不到,關鍵時刻,戶部尚書大人居然把國庫當作禮物,送給了張弘範。

“原來如此!”陸秀夫心中登時雪亮,彷彿黑暗中,突然看到了一盞燈般,明白了最近重重蹊蹺之事的來龍去脈。

他與張世傑整頓兵馬,遭到了來自國戚集團的重重阻力。明知道陷害先帝的兇手,肯定出在翟國秀、王安世幾人中間,偏偏無法下重手將幾人收拾掉。在文天祥的協助下,好不容易用重金買通了楊亮節,讓他不再阻撓整軍之事,掌管錢糧的楊元禮又跳了出來強替羣豪出頭。

陸秀夫原以爲,皇親國戚們如此,是因爲他們擔心張世傑獨攬兵權,造成權臣專政的威脅。所以他也做出了些退讓,給幾個豪強保留了些權力。

誰曾想到,皇親國戚中,早就有人拋棄了大宋。

孫安浦千里迢迢來投奔朝廷,對自己幾年來的行蹤說得不清不楚,蘇劉義欲殺之,卻被楊元禮攔下。結果,翟國秀等人臨陣投敵時,唯一一個參與其中的文臣,就是派去送押送軍糧的孫安浦。

張世傑秘密回軍救援朝廷,李恆卻如同早就料到一般,快速做出了反應。與張弘範配合着,把江淮軍包圍在途中。

大夥懷疑朝中出了內奸,沒想到內奸正是身居高位的楊元禮,太后的哥哥。想想舉止反常的楊亮節,再想想負責防守斗門的楊元讓,陸秀夫臉上冷汗淋漓而下。

“楊亮節大人,楊元讓大人呢,你們誰看見了!”風雨中,陸秀夫抓住一個將領服色的人,大聲問道。

“楊亮節大人乘船出海,強攻香山島去了。派末將親自來皇宮,向陸大人報信!”

斜對面,一個跌跌撞撞跑來的小校高喊道。“楊大人說,如果他回不來,請陸大人與太后登船,寧可死在海里,也別困死在島上!”

陸秀夫的神志稍微清醒,立刻明白了楊亮節的話中之意。香山一失,大、小熊州到崖山之間的水道隨時都會被切斷。二洲一去,崖山已經再無外圍屏障。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依照俞如珪老將軍生前的建議,冒險試試軍艦的抗浪能力。

“報丞相大人,楊元讓…..”又一個士兵從風雨中出現,跪倒在泥漿中。

“楊元讓大人怎麼了,快說!”陸秀夫一把士兵拎起來,大聲質問。

“楊元讓大人聽說楊元禮投敵,說楊家愧對國家,自刎謝罪了!”渾身上下溼得如水裡撈出來的士兵哽咽着報告。

“天!”陸秀夫鬆開士兵的胳膊,仰天大喊:“蒼天啊,你真的要亡我大宋麼?”

“蒼天啊,你真的,真的,要亡我大宋麼?”南邊高高凸起的岩石間,一個聲音來回震盪。

天變二迷局三下第4章 驚雷(七)第3章 天下(十一)第2章 百鍊(一)第1章 劫(七)第4章 斷腕(七)華夏六選擇四輕車三上第3章 死生(七)第4章 初(三)拔劍五第5章 龍吟(一)第4章 斷腕(四)第5章 風暴(五)輪迴二第1章 弄潮(二)第4章 初(三)輕車四下廟算三上第3章 天下(十)第3章 死生(五)第3章 碰撞(二)第4章 初(七)第4章 初(七)第1章 對峙(三)第2章 職責(六)第2章 蝶變(二)黃昏三迷局四上第1章 狩(四)第2章 蝶變(三)第5章 風暴(四)拔劍八下弄潮三第2章 職責(三)第2章 輕車(一)第4章 驚雷(八)第1章 廟算(二)迷局四上第3章 碰撞(二)第2章 職責(四)第1章 狩(三)第3章 光明之城(四)第3章 雲動(六)第2章 百鍊(四)第1章 劫(三)第3章 雲動(五)第5章 風暴(三)第4章 驚雷(七)拔劍四合圍二下廟算三上第3章 死生(五)第4章 初(四)國戰十下第4章 驚雷(十)第4章 驚雷(六)第3章 死生(五)風起四輕車四下合圍一上選擇四第5章 風暴(九)第1章 黃昏(二)第1章 狩(四)第4章 初(七)迷局六中華夏一第4章 驚雷(十二)弄潮六第5章 風暴(九)合圍一下第2章 蝶變(一)第1章 狩(六)第3章 天下(八)第1章 對峙(二)輪迴六第5章 風暴(一)第2章 迷局(一)第4章 初(八)第2章 破局(一)第1章 廟算(二)拔劍六下第5章 風暴(八)風暴八上第1章 廟算(一)國戰七第5章 風暴(十)華夏一下第1章 劫(一)弄潮二下輕車四上第4章 驚雷(十一)第1章 進攻(四)華夏四上天變四破賊四
天變二迷局三下第4章 驚雷(七)第3章 天下(十一)第2章 百鍊(一)第1章 劫(七)第4章 斷腕(七)華夏六選擇四輕車三上第3章 死生(七)第4章 初(三)拔劍五第5章 龍吟(一)第4章 斷腕(四)第5章 風暴(五)輪迴二第1章 弄潮(二)第4章 初(三)輕車四下廟算三上第3章 天下(十)第3章 死生(五)第3章 碰撞(二)第4章 初(七)第4章 初(七)第1章 對峙(三)第2章 職責(六)第2章 蝶變(二)黃昏三迷局四上第1章 狩(四)第2章 蝶變(三)第5章 風暴(四)拔劍八下弄潮三第2章 職責(三)第2章 輕車(一)第4章 驚雷(八)第1章 廟算(二)迷局四上第3章 碰撞(二)第2章 職責(四)第1章 狩(三)第3章 光明之城(四)第3章 雲動(六)第2章 百鍊(四)第1章 劫(三)第3章 雲動(五)第5章 風暴(三)第4章 驚雷(七)拔劍四合圍二下廟算三上第3章 死生(五)第4章 初(四)國戰十下第4章 驚雷(十)第4章 驚雷(六)第3章 死生(五)風起四輕車四下合圍一上選擇四第5章 風暴(九)第1章 黃昏(二)第1章 狩(四)第4章 初(七)迷局六中華夏一第4章 驚雷(十二)弄潮六第5章 風暴(九)合圍一下第2章 蝶變(一)第1章 狩(六)第3章 天下(八)第1章 對峙(二)輪迴六第5章 風暴(一)第2章 迷局(一)第4章 初(八)第2章 破局(一)第1章 廟算(二)拔劍六下第5章 風暴(八)風暴八上第1章 廟算(一)國戰七第5章 風暴(十)華夏一下第1章 劫(一)弄潮二下輕車四上第4章 驚雷(十一)第1章 進攻(四)華夏四上天變四破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