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圍一下

合圍 (一 下)

合圍 (一 下)

“呸,什麼東西,沒品沒級,也敢跟我家將軍稱兄道弟!”家將蘇白望着王老實的背影唾了一口,悻悻地罵到。

蘇劉義是張世傑麾下第一愛將,大宋廣平侯,鎮殿將軍。而王老實只是一個破虜軍營正,雙方地位相去甚遠。王老實習慣了破虜軍中那套做法,倉猝之下,沒給蘇劉義行禮就走了,此舉當然激起了蘇部將士的不滿。一些與蘇劉義交好的將領立刻七嘴八舌地非議起來。

“是啊,不就仗着有幾門炮麼,什麼了不起。咱們和韃子拼命的時候……”

“改日去文丞相那問問,是不是平素破虜軍就這麼教導的,不把咱爺們放在眼裡!”

“是啊,這尊卑長幼還要不要…..!”

“嗯哼!”蘇劉義重重的咳嗽了一聲,打斷了衆人的議論。他不希望兩軍之間,臨陣時再起什麼隔閡。

衆將也意識到自己有些失態,扭過頭,向王老實留下的擲彈手們望去。破虜軍那一隊擲彈兵靜靜地站着,對周邊的議論充耳不聞。一個個如出鞘的鋼刀般,散發着刺骨的寒氣。

“無怪乎文瘋子一年來能席捲福建!”幾個識貨的將軍轉過身,偷偷地吐了一下舌頭。各自散去。身後不過三十餘人,那份軍容,那份殺氣,居然將整個營地上千人都比了下去。

那是百戰百勝雄師纔有的威風,蘇劉義站在大營中,看看立在自己身後的擲彈手,再看看自己麾下忙着打掃戰場,修補鹿砦的士兵,心裡一陣翻江倒海,說不出是什麼滋味。

王老實不顧身份,和自己稱兄道弟。蘇劉義不很在乎。他本不是個心胸狹隘的人,軍中粗人多,唐突之處,本應在搖頭之間悄然揭過。蘇劉義清楚地記得,當年自己和幾個同僚用怎樣在話語中,擠兌無兵無將的文天祥和杜滸。甚至記得當初自己的神態和每一句話。

但王老實剛纔於兩軍陣前使出來的戰法,卻讓他內心無法平靜。那是一種他從沒見過的打法,用手雷將對方的前軍和後隊硬生生切斷,然後用鋼弩進行掃蕩。在局部,永遠是以多打少,以強凌弱。

這絕對不是以前他非常瞧不起的那個只會說豪言壯語的文書呆能想到的主意。當年他之所以排擠文天祥,就是不希望這個不知兵的書呆胡亂指揮,把已經糟糕透頂的軍務搞得更亂。

而今天,文天祥麾下一個小校身上表現出來能力,卻一下子推翻了他以前對文天祥的所有判斷。

心裡酸溜溜的感覺讓人很不舒服,但蘇劉義卻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現實。文天祥變了,已經不再是那個眼高手低的書生。他腳踏實地的做着每一件事,在兵法、謀略方面的造詣,已經遠遠超過了自己這些統兵大將。加以時日,此人不難一飛沖天。

“不知道自別後,文大人有什麼奇遇!蘇劉義輕嘆一聲,加入了修補營壘的工作。朝堂、軍旅,身邊不明白的事還很多,懵懵懂懂,他感覺到背後有一雙手在推着自己前行,走向一個兩邊都看不到盡頭的岔路口。

實際上,很少有人能看清楚大宋祥興元年的那些撲朔迷離的變化,百丈嶺上一隻蝴蝶煽動了翅膀,掀起的颶風吹偏了整個歷史。驟然加速的時代大潮前,一切人都變得陌生,一切故事都變得離奇。

那個時代出現了太多不可司議的事,以至於後世很多軍事家在研究到福建戰役時,對着厚厚的一疊資料,往往會連連搖頭。他們弄不明白,爲什麼福建戰役會打出這樣一個結果。甚至有人心中涌出“如果我是索都,會如何如何”的想法。

因爲從戰役謀劃和臨陣指揮的角度上來看,索都和文天祥的能力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換句話說,在雙方交戰的剎那,文天祥和他麾下的參謀們對於兵法的理解,還是剛剛窺得門徑的學生。而索都的指揮能力和指揮經驗,都遠遠超越了文天祥,甚至可以作爲後者的老師。

從索都渡過九龍江後種種謹慎的舉動上可以推斷出,當文天祥率領大軍兵困泉州的消息傳來後,殺人王索都已經戰報上的蛛絲馬跡得知文天祥在泉州設了個口袋給他鑽,謀劃的是標準的圍城打援。

這種手段是索都一生所經歷的數百次戰鬥中玩膩了的把戲。當即索都就決定將計就計,一邊以小股兵力與誘敵的張元部興宋軍周旋,作出忌憚對方火器,萎縮不前的假相。另一方面,派遣使者趕到劉深營中,密令劉深移師九龍江下游,在已經形成的突破地段渡江,與自己形成犄角之勢。

兩軍之間距離不遠,九龍江西岸又盡屬大元。只要劉深聽從了索都的命令,兩支元軍就可張開大口,趁着破虜軍圍攻泉州,無暇分身的時候,重創許夫人的興宋軍。一旦興宋軍被打殘,索都、劉深和蒲家兄弟,就可以反包圍住文天祥的破虜軍,扭轉整個福建局面。到時候,非但泉州之圍可解,福州、劍蒲,都將暴露在元軍的攻擊下。

從當時幾支人馬的戰鬥力對比來看,索都的佈置沒有任何錯誤。遺憾的是,他忽略了自己的老對手張世傑的膽略,也高估了蒲家兄弟對左翼軍的控制力。

當劉深的人馬剛一過江,許夫人的興宋軍就從鼓鳴山中撲了出來。索都立刻調遣大軍從側面壓了過去。三天之後,元軍以死傷四千餘人的代價打破了張元佈置的阻擊線,接着在長泰城重創悍將張萬安率領的興宋軍二、三兩標,震動福建。逼得文天祥不得不臨時從圍攻泉州的軍隊中抽調主力,爲許夫人的興宋軍提供緊急支援。

眼看着泉州之圍可不戰而解的時候,棋盤上突然多出了一粒子。張世傑帶着兩萬大軍跳過潮州,從海路偷襲了漳蒲。然後,大宋兵馬源源不斷地殺向了索都背後,克木綿庵,困漳州,將元軍的補給線全部切斷。

索都不得以,只好令漢軍副元帥劉深分兵回救漳州,九龍江畔一場血戰,劉深不敵張世傑和杜滸,被迫引軍向上遊突圍,索都後路盡失。

屋漏偏逢連夜雨,左翼軍在當地商人的收買下,突然兵變。蒲家兄弟被亂軍所殺。騰出手來的破虜軍立刻調頭西進,三支大宋軍隊,團團將索都困在中間。無數在漳、泉一帶觀望的盜匪趁火打劫,組成義勇軍前來助戰。幾番激戰下來,索都的防線一再被攻破,不得不收縮到文蒲山一帶。

隨後,張世傑部渡過九龍江,與許夫人,文天祥一起,將三萬元軍困在文蒲山東南,一個方圓不足十里的半島上。背對大海,糧盡援絕,索都數次組織夜間突圍,都被聯軍死死頂了回去。

但從軍事角度來分析,扭轉了大宋危局的福建戰役,破虜軍勝得險之又險,十分中有七分爲僥倖。但如果脫離軍事角度,從福建戰役前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上來看,破虜軍獲勝,索都被困,又是一個必然的結局。

一切還得從楊亮節離開福州時開始說起,比起前線戰局的千變萬化,一個多月來,大宋行朝上對文天祥態度的變化,毫不遜色。

當國舅楊亮節出使福州回來後,大宋朝庭上立刻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論。一些言官和隨朝世族紛紛上表,要求小皇帝下旨,聲討文天祥和破虜軍。剝奪文天祥的一切官職和封爵,並號召天下忠義之士,討伐此不道逆賊。

出人意料的是,以楊亮節爲首的皇親國戚勢力突然調轉方向,完全站到了破虜軍這一邊。先是引經據典,根據王安石改軍制,張浚撤廂建軍等種種本朝已經有過的先例,論證改變軍制乃是丞相的份內職責。然後以破虜軍只是將軍隊結構更加細化,兵制實際上與“將兵制”相差不大的事實,駁斥了言官們對文天祥擅改祖制的彈劾。最後,以諸多戰例證明,當時整個朝堂漂流在海上,文天祥一軍獨秀,功在社稷。縱是有不當舉措,也應該忽略不計。

正在辯論雙方各抒己見,僵持不下的時候。破虜軍進攻泉州,興兵爲宋室復仇的消息突然傳來。朝廷上,對文天祥和破虜軍的所有指責,一下子變成了站不住腳笑話。

畢竟大宋三百年,除了被冤殺的嶽武穆,還沒有一個“逆賊!”、“奸佞!”,曾經試圖爲皇家復仇。

消息在民間不脛而走,軍中低級軍官,對破虜軍在前線浴血奮戰,朝庭上不發兵助戰,反而拖破虜軍後腿的行爲,議論紛紛。

而坊間巷裡的流言,更是對朝庭目前的舉止充滿鄙夷。一時間,外界非議之聲四起,無論文天祥是否有造反的企圖,在世人的議論中,都變成了朝庭步步緊逼,試圖逼一個忠直之臣領兵造反的事實。

無形的壓力面前,很多言官自動閉上了嘴巴。庭議上,向來不介入朝廷爭端的禁軍統領凌震,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根據實際戰例,論證了文天祥改變軍制的好處,及其對眼下抗元戰爭的現實意義。

凌震一系的介入,讓幾個堅持說文天祥大逆不道的官員和統軍將領措手不及。頃刻間,朝中輿論調轉方向,把一頂頂高帽子,戴到了文天祥和破虜軍頭上。

原來大逆不道的行爲,都變成了當機立斷。不報朝庭,擅自改變地方治政方式的罪名,也變成了事急從權。

很多不明就裡的人目瞪口呆。只有張世傑、蘇劉義等少數核心人物,知道這樣的結果是因爲什麼。

外戚集團的突然變卦不難理解,兩大船的金銀細軟,還有大把的大元交鈔,足以讓他們將黑的說成白的。

但凌震的態度,卻代表了楊太后、陸丞相和小皇帝的意見。就是無論如何,要把破虜軍,拉回大宋這條船上來。

文天祥在福建的戰績和民間聲望,讓朝堂上的有識之士很快認清了這樣一個事實。把文天祥說成逆賊,未必能動搖得了他於天下豪傑心中的地位,也未必威脅得了破虜軍的生存。但離開了破虜軍的支持,朝庭卻未必能生存得下去。

至於拒絕支付火炮和鋼弩的錯誤,被自動忽略。在仔細考慮到民間輿論和文天祥可能進行的選擇之後,張世傑做了一個冒險的決策,出兵配合破虜軍,打通廣州到到福州的通道。

爲大宋皇室復仇,是每個大宋臣子的義務。拿下泉州的一方,在將來的爭執中,就佔據道義的制高點。

打通了福州到廣州的通道,火炮和鋼弩的秘密,破虜軍就不能獨享。同樣是拱衛大宋皇室的勤王人馬,克敵利器也應該見者有份。

抱着各種目的,一盤散沙般的各路勤王人馬,再次站在了張世傑的令旗下。從泉州兵敗後,就除了嫡系數千江淮勁卒之外再調不動一兵一將的張世傑立刻如魚得水,迅速佈置了繞過潮州,直取漳浦的戰略。

福建局勢,一瞬間逆轉。

“天亡我也!”殺人王索都在最後的日子裡對着蒼茫的大海感嘆道。

他不知道,亡他的不是天,而是人心,大宋百姓的復仇之心。是對劊子手的仇恨,讓大宋行朝隔閡甚深的幾方勢力,出乎意料地團結了起來。而團結起來所爆發出的威力,照亮了整個迷茫時代。

“文丞相武不及張公世傑,謀不及陳公宜中。時敵我雙方,智略超乎丞相之上者比比皆是。然丞相始終能因勢力導,終操勝券。時也,運耶?蓋其眼光獨到,目光已超越歷史爾!”史學家在五十餘年後,如是記載。他認爲,文天祥當時能使出引導輿論、賄賂雙方官員、截殺信使製造消息不對稱等諸多後世兵家口中的經典輔助手段,是因爲,其高瞻遠矚,目光超越了歷史,直達未來。

他的觀點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但那些參加過福建戰役的老兵卻不這麼認爲。

“文丞相沒有超越歷史,他恰恰融入了歷史當中,知道那些掙扎於歷史大潮中的普通人,他們最需要什麼,追求着什麼!”

“因此,他和大夥一起創造了歷史。”

第4章 初(三)國戰三第4章 斷腕(五)第2章 蝶變(八)第1章 狩(六)第5章 風暴(一上)迷局三下迷局二中第1章 輪迴(一)第4章 斷腕(一)第4章 驚雷(十)第1章 狩(六)第5章 龍吟(六)第3章 天下(六)拔劍二第3章 雲動(四)迷局一下合圍一上第1章 劫(四)華夏二華夏五國戰二輕車一下第3章 天下(七)第5章 龍吟(三)第2章 百鍊(一)第5章 風暴(九)第3章 雲動(三)輕車二上合圍四上強盜貴族終第5章 龍吟(三)第3章 雲動(五)第1章 對峙(二)第3章 雲動(三)第1章 劫(六)第2章 百鍊(二)第5章 風暴(五)華夏一風起四第4章 虎嘯(二)弄潮八下天變三上迷局二下第2章 蝶變(二)第1章 狩(八)第3章 光明之城(二上)輪迴七合圍一下第1章 黃昏(一)第2章 蝶變(六)拔劍六上第3章 死生(七)雲動一合圍三下第4章 初(五)第3章 死生(二)第3章 選擇(一)輪迴三第1章 進攻(五)第1章 狩(四)第2章 百鍊(四)華夏七第1章 廟算(二)第5章 風暴(四)迷局三上輕車四下輕車二下第4章 虎嘯(一)第1章 對峙(六)華夏四下第4章 虎嘯(六)第3章 死生(六)第3章 天下(八)第3章 碰撞(一)第5章 風暴(八)光明之城四下第4章 初(七)第2章 百鍊(三)輪迴六第1章 廟算(三)第1章 狩(二)國戰十一下第1章 對峙(三)第5章 龍吟(二)第3章 雲動(二)天變六第1章 劫(二)第1章 輪迴(一)第3章 雲動(二)第4章 驚雷(五)第2章 輕車(一)第4章 拔劍(一)第1章 劫(四)第3章 天下(三)第3章 死生(四)第1章 進攻(二)第2章 職責(三)第3章 天下(二)第3章 雲動(六)
第4章 初(三)國戰三第4章 斷腕(五)第2章 蝶變(八)第1章 狩(六)第5章 風暴(一上)迷局三下迷局二中第1章 輪迴(一)第4章 斷腕(一)第4章 驚雷(十)第1章 狩(六)第5章 龍吟(六)第3章 天下(六)拔劍二第3章 雲動(四)迷局一下合圍一上第1章 劫(四)華夏二華夏五國戰二輕車一下第3章 天下(七)第5章 龍吟(三)第2章 百鍊(一)第5章 風暴(九)第3章 雲動(三)輕車二上合圍四上強盜貴族終第5章 龍吟(三)第3章 雲動(五)第1章 對峙(二)第3章 雲動(三)第1章 劫(六)第2章 百鍊(二)第5章 風暴(五)華夏一風起四第4章 虎嘯(二)弄潮八下天變三上迷局二下第2章 蝶變(二)第1章 狩(八)第3章 光明之城(二上)輪迴七合圍一下第1章 黃昏(一)第2章 蝶變(六)拔劍六上第3章 死生(七)雲動一合圍三下第4章 初(五)第3章 死生(二)第3章 選擇(一)輪迴三第1章 進攻(五)第1章 狩(四)第2章 百鍊(四)華夏七第1章 廟算(二)第5章 風暴(四)迷局三上輕車四下輕車二下第4章 虎嘯(一)第1章 對峙(六)華夏四下第4章 虎嘯(六)第3章 死生(六)第3章 天下(八)第3章 碰撞(一)第5章 風暴(八)光明之城四下第4章 初(七)第2章 百鍊(三)輪迴六第1章 廟算(三)第1章 狩(二)國戰十一下第1章 對峙(三)第5章 龍吟(二)第3章 雲動(二)天變六第1章 劫(二)第1章 輪迴(一)第3章 雲動(二)第4章 驚雷(五)第2章 輕車(一)第4章 拔劍(一)第1章 劫(四)第3章 天下(三)第3章 死生(四)第1章 進攻(二)第2章 職責(三)第3章 天下(二)第3章 雲動(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