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進攻(二)

文天祥手中無兵可派。

福建之役,破虜軍採用杜滸和張唐所建議的,中路固守,外線作戰的策略,給元軍造成了南下以來最沉重的損失。呂師夔、阿里海牙、張弘範等人先後損兵折將近二十餘萬。但殺敵三千,自損八百,破虜軍亦蒙受了成立以來最大程度的損耗。

蕭明哲的第二標、楊曉榮的第五標,還有張元留下來的第六標被打成了空架子,李興的第四標只剩一半,還要防守兩浙與福建交界那漫長的防線。黎貴達的第七標除了少數人從達春麾下逃回外,幾乎全軍覆沒。陶老麼的第八標損失相對較小,但因傷減員人數也在兩千以上。

打到最後,文天祥手中除了張唐的第一標和無法獨立作戰的炮師外,只有陳吊眼的九、十、十一、十二四個標可用。但整個西線,還需要陳吊眼部來防禦。如果不是元庭後院起火,戰略重心北移的話,繼續打下去,勝負的結果的確未可預知。

兩個月來,張世傑的舊部蘇劉義等人屢屢請戰,要求文天祥派人帶他們收復兩廣失地。脫了險的殘宋諸臣們聽聞張弘範北返,也紛紛上表朝廷,敦促破虜軍早日兵出兩浙,光復舊都。文天祥絲毫不爲其未動。

破虜軍現在有多大力量,他自己最清楚。目前這個結局,已經是福建大都督軍事力量的極限。北元雖然遭受的挫折,但其實力,依然遠在大宋之上。忽必烈和張弘範等人吃虧,就吃在沒有一支完整的水師方面。如果北元能派遣一支艦隊突然於福建沿海登陸,眼前看似大好的戰局,馬上就會向相反方向發展。

張弘範北返,前線戰局稍見平緩後,大批逃難來的青壯踊躍入伍,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都督府缺兵少將的局面。但大量流民的涌入,同時增加了福建大都督府的糧食供應難度。

除了缺乏有經驗的老兵外,福建大都督府面臨的第二大困難就是缺乏糧食。儘管大都督府一再提高了糧食的入港價格,儘管蘇、方兩家和鹽幫在盡力向福建輸送米麪,但福建依然面臨的災荒的危險。

福建多山少平地,本來糧食就無法完全自給。張弘範和達春一搶,一燒,把百姓們過冬的餘糧和明年春天下地的種子都化作了灰燼。這意味着,兩年之內,百姓都必須靠大都督府供養才能生存。而此刻福建路的百姓數量,已經超過了北元治下的任何一路。

在戰爭膠着時期,破虜軍曾組織了幾十萬百姓撤離到泉州和福州。這兩個城市未曾經歷過邵武那樣慘烈的攻防戰,雖然三年內幾度易手,基本上都以“和平”的方式交接,城內人口數量沒發生明顯變化,一直保持在三十到四十萬之間。從被戰火波及到各地撤下來的百姓大舉涌入後,每座城市人口瞬間突破了五十萬。再加上全國各地不堪忍受北元暴政逃難的流民蜂擁而來,本來格局就不大的城市立刻變得擁擠不堪。(史料記載,宋末泉州人口在四十萬上下,杭州超過了一百萬)

漳州、泉州、福州、邵武、劍浦、建寧六所大城,每天都有兩百萬人嗷嗷待哺。解決不了這兩百多萬張嘴巴的吃飯問題,不用北元再度大舉進攻,光災民暴動,就能讓剛剛站穩腳跟的福建大都督府顛覆掉。

泉州府,戶部度支元外郎杜規一下子感覺到了肩頭上的壓力,每天算盤打得啪啪作響,恨不得能從地裡挖出幾倉糧食來。他出身商賈,知道底層百姓的心思。如果一個政府連飯都不能讓百姓吃上的話,什麼忠孝禮義,統統都是放狗屁。讀書人說餓死是小,失節是大。你真把說這話的人餓上三五天,嗟來之食他照樣裂開嘴巴向嗓子裡塞。在杜規看來,所有先哲之言都沒有這兩句說得實在,“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如果一個政府連給治下百姓吃飽飯的責任都盡不到,那麼無論上面的人打着大宋的旗號,還是大元的旗號,本質上已經沒有了差別。

“大人,從興化、湄洲兩地收購來的魚乾到了!”一個底層小吏小跑到杜規身邊,低聲稟告道。

“有多少,檢查過質地了麼?”杜規停住打算盤的手指,頭也不擡地問道。

“這批來了三萬斤,新鮮貨,還沒完全乾透。貨主答應按六成結算,折農具!”小吏清楚利落地回答。他是酒店夥計出身,經過邵武夜校速成班培訓過,表現相當幹練。

“分三份,一份送邵武,一份送劍浦,另一份留在城內。給貨主開免稅證明和折款證明,讓他去貨棧取農具!”杜規在賬本上記了幾筆,拔拉幾下算盤,低聲命令。

“是!”辦事員答應一聲,放欲轉身,又被杜規叫了回來。

“等等,通知他,下趟貨直接送到福州去,找福建大都督府的田大人。如果一次送貨超過五萬斤,大都督府給他半折優惠!”杜規思索着說道,一雙小肉眼泡眯縫成了條細線,兩個大大的黑圈在眼眶周圍顯得分外清晰。

“子矩,能不能動員四周的魚戶,向他們收購新鮮海魚!”沒聽到小吏的迴應,帶之的,是一個熟悉的聲音。

這個聲音,杜規永遠不會忘記。如果沒有此人,也許自己依然是一個庸碌無爲,家仇難雪的商販。渾身的疲倦感一瞬間消失,杜規噔地一下從椅子上跳起來,一邊整理官服,一邊驚訝地問道:“丞相大人,您怎麼來了!”

“見幾個客人,順便到杜大管家這裡看看明天的早飯還供不供得上。子矩,你好像瘦了!”文天祥緩緩從門口走了進來,一身便裝,愈發顯得有些仙風道骨的味道。

“沒,沒瘦,瘦些,也好。丞相大人,鮮魚不能大量收購,那東西只能吃當天,放不住!”杜規感動之餘,急促地攔阻道。文天祥的問候讓他感到親切,但文天祥的建議卻不是個好主意。海魚味道鮮美,特別是在泉州這種不缺乏香料的港口,偶爾弄幾條黃花來下酒,實在爲人生一大樂事。但作爲糧食供給百姓和軍隊卻不可,那東西不頂飽,且變質極其快。縱使眼下福建已經入冬,鮮魚也儲存不了三日。除非家裡有大冰窖,可那日耗鬥金的奢侈物,即便是陳家許家這種豪門,也未必建得起。”是啊,這一帶魚戶從來不敢多撈,就是因爲擱不住!北方好些,冬天結冰,能把凍魚拉到很遠地方去賣!”一個戶部官吏站起來附和杜規的建議。如果冰窖是普通人家可有之物的話,憑藉出色的捕魚技巧,那些海上討生活的魚戶,早就變成了大富豪,也不至於守着大海卻代代受窮了……

“不妨,科學院那邊想了個好辦法,可以把海魚做熟了儲藏,放兩個月不成問題。來,你們嚐嚐,這可是蕭資的手藝,味道非常特別呢!”文天祥變戲法般,掏出了一個陶土做的鉢盂,放到杜規面前,順手剃掉了蓋子周圍的臘封。

臘封下,是一層細密的紙繩。杜規雖然跟文天祥很熟,知道他的脾氣稟性隨和,但也不敢讓丞相大人伺候自己。吩咐人搬來幾把椅子,請文天祥和侍衛長完顏靖遠坐下,搶過陶鉢盂,自己開了起來。

剛把紙繩繞開,一股濃郁的香味就飄了滿屋。幾個跟杜規一塊辦公的戶部官吏肚子被勾得咕嚕直叫,大着膽子湊過來,從打開了蓋子下,看到了金黃色的魚塊,還有半透明的湯汁。

“靖遠,把咱們的樣品多開幾個,今天犒勞戶部幾位大人,他們最近勞苦功高!”文天祥笑着吩咐。

侍衛長完顏靖遠答應一聲,出門又取了幾個陶罐來,一一打開,擺在一張空出來得桌子上。幾個戶部官吏知道文天祥不喜歡太多繁文縟節,道了聲謝,圍了上去。

每個陶土罐子看上去有二斤容量,裡邊放的是不同的魚肉,刺很少,湯汁調得甚濃,雖然是冷食,也沒太多腥味。

杜規吃了一口,楞了一下。又夾了一筷子入嘴,閉上眼睛細細品了品,心滿意足地嘆了口氣。筷子如風,頃刻間掃蕩了半鉢。見文天祥笑吟吟地看着他,方覺失態,臉紅了紅,笑着說道:“如果做出來都是這般味道,倒也比得上松鶴樓裡的大廚了?不知道蕭資他們用了什麼秘方,怎麼能放得這麼久!”

“是蕭資在科學院懸賞,花了重金攻克的難題!”文天祥笑着說道。在文忠記憶中,罐頭是西方一個叫法蘭西國家的發明。但文忠自己也不知道罐頭的製造方法。文天祥把文忠的記憶蒐羅個遍,只蒐羅出來一個後世諸強國軍隊多用攜帶罐頭充飢的印象。

於是,他把這個概念飛鴿傳給了蕭資,讓科學院作爲重點來研究。蕭資抱着試試看的心情在邵武貼出了懸賞告示,結果,告示剛出來不到一天,就被一個叫桑大寶的廚子給揭了。

桑大寶是個山東大漢,身高足足八尺開外,偏偏膽小的要死。蒙古軍在山東“平叛”,大開殺戒。桑大寶舉家南逃,半路與家人走散,乾糧、銀兩皆失,只好靠討飯爲生。可這年月兵荒馬亂,哪裡有那麼多施捨可得。與他同路的乞丐紛紛餓死,而他卻一直捱到了邵武,在餐館裡找了個廚子的差事。

見到科學院的告示,他立刻把儲藏食物的秘訣獻了出來。原來桑大寶在路上乞討,一旦有了多餘食物,則不像其他乞丐般,隨便照顧袋子裝了或拼命吃掉,而是放在陶罐里加火燒上一個時辰,然後用盡可能的方法密封起來,這種方法可以保證殘羹冷炙數日不壞,幾度成了他的救命糧。

蕭資得到秘方,經人一試,果真合用。第一批魚肉罐頭儲存了兩個月,依然新鮮可口,作爲樣品,給文天祥送到了劍浦。剛好文天祥有事到泉州,就一併帶了過來。

“人說百業中,處處皆學問,果不其然!”一個戶部官吏聽完文天祥的介紹,揚着油乎乎的嘴巴驚歎道。陳龍覆在泉州府號召節糧,他們這些低級官吏已經很久沒放開肚子吃飯,突然見到美食,吃相沒一個雅觀的。

文天祥笑了笑,知道大夥日子過得清苦。在沒有完善制度的制約下,底層官吏是否用心,是否清廉,完全看上級主事官員個人素質。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一個貪官手下,絕對不會帶出什麼好鳥來。而在陳龍復這種清廉、能幹的官吏麾下,則難有人會耍滑偷懶。

但治理一地,一國,光憑官員的自覺是不行的,必須建立一個合適的機制。這一點上,大宋原來的理學和文忠記憶中的世界大同都未必走得通。雖然睡夢中,他經常被文忠記憶中那個美好的理想激動得心潮澎湃。但作爲目睹了大宋走向衰亡的理學大家,他知道朱子所謂的聖人之世和文忠說追求的世界大同相差不大,要求的都是個人品質。而個人品質這東西,是最靠不住的。現在效力北朝的留夢炎、葉李等人,學問、人品都曾堪稱一時典範。可在關鍵時刻的個人氣節,卻連彭震龍這種因貪墨被撤職的小吏都不如。

正思考間,聽見杜規問道:“敢問丞相大人,做此一罐魚,所耗幾何?一日可做多少?”

“我正要跟你商量的就是這件事,做魚罐頭的材料,無論陶罐子還是魚,都是你泉州特產之物。逃難而來的百姓當中,又不乏壯勞力。蕭資他們設計了個生產線,圖紙等詳細資料我都帶來了,你立刻可以安排商家合作。出了產品,一部分供應軍需,一部分賑濟百姓,你看看,有沒有機會做大……”文天祥拿出一疊圖紙,詳細的解釋道。

很多事情需要一步步來,將來用什麼辦法保證華夏永生,那是將來的事。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生存。文忠記憶中的祥興二年馬上過了,在大夥的努力下,崖山的悲劇終於沒有重演。今後的歷史走向,與文忠的記憶已經完全不同。可以說,從幼帝被苗春救離崖山那一刻起,歷史已經翻開的全新的一頁。華夏文明和草原文明,重新開始了一次賽跑。

華夏即將走到哪裡,途中還有什麼變化,文忠不會知道,對文天祥、杜規、陳龍復,對所有人來說,也都是未知。

酒徒注:1、關於蒙古皇帝殺大臣不公佈真實罪行的記載,見於史書。元初三大鉅貪阿合馬、盧世榮和桑哥,死後的罪名都是不忠,而不是貪髒枉法。

2、原始罐頭的發明者無處考證,據傳爲拿破崙。上世紀中國的一些老字號的醬肉,也用陶罐臘封法保存。

第4章 斷腕(五)第3章 天下(九)第3章 天下(七)第1章 劫(六)輕車二上第1章 狩(六)輪迴二第3章 碰撞(二)第三 卷薄暮弄潮五第3章 雲動(三)國戰七廟算三上第4章 驚雷(五)第1章 狩(一)第3章 天下(八)破賊伍黃昏三第2章 輕車(一)第3章 天下(八)華夏六第2章 職責(三)第3章 死生(七)天變三上第3章 天下(二)第5章 風暴(九)第4章 初(三)第1章 輪迴(一)第2章 百鍊(三)華夏二選擇四第5章 風暴(三)第5章 風暴(三)弄潮二下第1章 進攻(五)第5章 龍吟(一)第4章 斷腕(四)第2章 蝶變(五)合圍三下華夏八國戰三第2章 破局(三)第2章 破局(三)第2章 百鍊(四)第4章 驚雷(九)華夏一第1章 狩(八)弄潮八上破賊三第3章 光明之城(四)第5章 風暴(二)第2章 職責(三)輕車四上第2章 蝶變(三)第1章 劫(七)第1章 狩(四)第5章 龍吟(六)第3章 死生(一)第2章 百鍊(三)第1章 進攻(四)第2章 職責(二)第1章 黃昏(一)第2章 破局(五)弄潮八下拔劍一下第1章 廟算(二)輕車二下國戰五第4章 拔劍(一)華夏八國戰七第2章 百鍊(一)第2章 國戰(一)第5章 風暴(四)第1章 劫(三)天變六第2章 職責(三)第5章 風暴(九)第2章 破局(五)第1章 對峙(一)合圍五下第2章 職責(六)合圍三上第4章 虎嘯(二)合圍四上迷局六下迷局四中第4章 虎嘯(一)第2章 百鍊(四)第5章 龍吟(二)第1章 進攻(六)第3章 光明之城(二上)第1章 弄潮(二)第2章 破局(六)第1章 對峙(五)第3章 天下(三)第1章 狩(八)輕車二下輕車二下第1章 進攻(二)第2章 職責(五)
第4章 斷腕(五)第3章 天下(九)第3章 天下(七)第1章 劫(六)輕車二上第1章 狩(六)輪迴二第3章 碰撞(二)第三 卷薄暮弄潮五第3章 雲動(三)國戰七廟算三上第4章 驚雷(五)第1章 狩(一)第3章 天下(八)破賊伍黃昏三第2章 輕車(一)第3章 天下(八)華夏六第2章 職責(三)第3章 死生(七)天變三上第3章 天下(二)第5章 風暴(九)第4章 初(三)第1章 輪迴(一)第2章 百鍊(三)華夏二選擇四第5章 風暴(三)第5章 風暴(三)弄潮二下第1章 進攻(五)第5章 龍吟(一)第4章 斷腕(四)第2章 蝶變(五)合圍三下華夏八國戰三第2章 破局(三)第2章 破局(三)第2章 百鍊(四)第4章 驚雷(九)華夏一第1章 狩(八)弄潮八上破賊三第3章 光明之城(四)第5章 風暴(二)第2章 職責(三)輕車四上第2章 蝶變(三)第1章 劫(七)第1章 狩(四)第5章 龍吟(六)第3章 死生(一)第2章 百鍊(三)第1章 進攻(四)第2章 職責(二)第1章 黃昏(一)第2章 破局(五)弄潮八下拔劍一下第1章 廟算(二)輕車二下國戰五第4章 拔劍(一)華夏八國戰七第2章 百鍊(一)第2章 國戰(一)第5章 風暴(四)第1章 劫(三)天變六第2章 職責(三)第5章 風暴(九)第2章 破局(五)第1章 對峙(一)合圍五下第2章 職責(六)合圍三上第4章 虎嘯(二)合圍四上迷局六下迷局四中第4章 虎嘯(一)第2章 百鍊(四)第5章 龍吟(二)第1章 進攻(六)第3章 光明之城(二上)第1章 弄潮(二)第2章 破局(六)第1章 對峙(五)第3章 天下(三)第1章 狩(八)輕車二下輕車二下第1章 進攻(二)第2章 職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