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二天,中午。
郭楓用了一次公司的轎車,也不知道他去哪兒了。他下午回來的時候,抱着東西喜滋滋衝進陳貴良辦公室。
“猜猜這裡面是什麼。”郭楓拎着袋子問。
陳貴良瞟了一眼購物袋,上面印着“雙順旗袍店”字樣,頓時驚訝道:“你難道有穿女裝的癖好?而且還是穿旗袍!”
“什麼女裝啊,這是我的學士服。下個月就大學畢業了。”郭楓獻寶似的把衣服拿出來。
陳貴良問:“訂做的中式學士服?”
郭楓點頭說:“對。我覺得畢業應該穿得獨特一點,就去網上搜索各種款式的學士服。結果搜出好多關於中式學士服的新聞,今年4月份就有不少媒體在報道。”
“你也不是注重外表的人啊。”陳貴良說。
郭楓辯解道:“這不是外表,包含着特殊的意義。不僅我訂做了一套,我還拉着董千秋訂了一套。但只有網上的設計圖,根本找不到工廠和店鋪,最後我們拿着設計圖去旗袍店做的。那裡的師傅也不會,我們說可以加錢,旗袍師傅才願意試試。”
這傢伙說話的時候,已經把中式學士服拿出來了,直接穿在T恤牛仔褲的外面。
“呃……有點不倫不類,說得好聽點叫中西結合。”陳貴良評價道。
這是漢服吧首任吧主溪山琴況設計的中式學士服,除了發佈在漢服吧,還發布在天漢網上面。4月份的時候,就引起小範圍熱議,有二十多家媒體進行報道。
但帽子跟西式學士帽差別不大,尤其是專門設計了流蘇,以供學位授予時用來撥穗。其次是胸口有大大的校徽,特別突兀。還有就是類西式的皮鞋。
這種中西結合的設計,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溪山琴況已經在着手設計第二款,他決定不再迎合西式習慣,搞出一系列純粹中式的學士服。
陳貴良覺得不好看,郭楓卻非常滿意。
這貨經常不修邊幅,有時又表現特別騷包。
正是工作時間,郭楓穿着中式學士服,大搖大擺的在公司裡轉悠。
“郭總。”一個員工問候道。
郭楓笑着說:“你也覺得我這套學士服好看啊?”
員工愣了一下:“啊?哦,好看,特別帥氣。”
郭楓詳細說道:“我找旗袍店訂做的,加了不少錢,那裡的師傅才願意做。樓下游科的董千秋也有一套,是我帶着他一起訂做的。”
員工仔細打量,確實覺得很拉風,可惜自己已經畢業了,否則怎麼也要整一套露露臉。
在這聊了幾句,郭楓又去其他工位。
“郭總好。”
“是不是覺得我這套學士服很帥?”
“太帥了。”
“哈哈,我找旗袍店的老師傅訂做的……”
郭瘋子已經很久沒發瘋了,間歇性來一下可以理解。
終於,他跑去敖彥莀那邊。
敖彥莀也是下個月畢業,帶着羨慕的眼神問道:“我去,你這衣服哪裡買的?”
郭楓樂此不疲的介紹:“買不到成品,我找人訂做的。”
敖彥莀連忙問:“多少錢?有沒有女式的?我也要去做一套。”
郭楓搖頭:“不是錢的問題。做這套學士服,老師傅用了足足兩個月時間。現在離畢業典禮只剩40多天,你想訂做都來不及了。”
“那可不一定,加班加點肯定能做出來。”敖彥莀說道。
這是真話,錢給夠了就行。
而且老師傅第一次做還不熟,現在已經有了經驗,可以節省不少的時間。
敖彥莀問清楚旗袍店的地址和電話,決定今天下班之後就殺過去。
郭楓跟敖彥莀扯了一通,繼續在公司裡面溜達。
謝揚看得眼熱不已。
他屬於休學狀態,鬼知道什麼時候能畢業。
不過學校得知他成了字節跳動高管,同意他延長休學期限,隨時都可以繼續讀書。
陳貴良站在辦公室門口,見郭楓到處轉悠,被逗得哭笑不得。
媽的,老子畢業也整一套!
而且形制要搞純中式。
不爲別的,只爲裝逼。
陳貴良回到自己辦公室,搜索天漢網和漢服吧。
這兩個網站,也是《三國殺》的重點宣傳對象,去年遊科就隔三差五跑來發帖。許多天漢網和漢服吧的用戶,都被轉化爲《三國殺》玩家。
陳貴良在天漢網註冊賬號,ID叫“全球十億少女的夢”。
他閒得蛋疼發帖道:“有沒有人復原明代飛魚服?就是《明史》記載的那種賜服。錦衣衛高層也穿,搭配一把繡春刀特帥氣。”
陳貴良等不及畢業了,他想搞一套飛魚服,挎着繡春刀在北大校園溜達。
很明顯,此時的漢服復興運動,還處在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
第一個回帖的網友居然問:“飛魚服也是一種漢服嗎?”
陳貴良偶爾也會在公司寫小說,電腦裡存着一本《明史》電子書。
他直接打開《明史》複製粘貼:“《明史·輿服志》:正德十三年,皇帝返回京城……一品官繡鬥牛,二品官繡飛魚,三品官繡蟒,四五品繡麒麟,六七品繡虎彪……”
這個時代,各種信息還不是隨處可見。
陳貴良只貼了一段原文,就被網友認爲非常厲害:“歡迎歡迎,咱們論壇又來了一位專業人士。不過你這網名……也太自戀了吧?”
又有網友問:“蟒袍不是僅次於龍袍嗎?怎麼鬥牛和飛魚,還排在蟒袍前面?”
陳貴良解釋道:“鬥牛是一種龍。飛魚是一種擁有龍頭的類蟒生物。它們的級別都比蟒更高。”
“多謝大佬解惑。”
“現在的新人都這麼厲害嗎?兄弟是不是歷史專業的?”
“……”
沒過一會兒,天漢網的版主們,也跑來這個帖子回覆。
然而,他們討論了大半天,只停留在“飛魚紋樣”階段。
誰也不知道飛魚服是什麼樣子。
這玩意兒得等到孔府舊藏文物資料公開,漢服愛好者們才能真正去復現。否則的話,只能全靠猜。
陳貴良跟那些版主聊了幾句,又建議道:“這天漢論壇,你們別隻顧着整漢服啊。其他文化也可以拓展開來,比如中國古代的遊戲,什麼雙陸啊、投壺啊,線上進行討論復現,線下活動直接玩起來。岳飛就是投壺愛好者,這種遊戲很好復現的。”
版主們覺得有道理,紛紛邀請陳貴良加入管理員團隊。
陳貴良卻來一句:“誰還沒玩過《三國殺》的,可以下載遊戲試試。”
衆人絕倒,把陳貴良當成三國殺的宣傳人員。
陳貴良又來一句:“我的《明朝那些事兒》第四冊、第五冊,預計在八月中旬正式出版。大家有閒有錢還請去捧捧場。”
此話寫出,瞬間引來一大波回覆。
“陳貴良?”
“媽的,《明朝那些事兒》你拖稿多久了?”
“我說怎麼聊明代服制那麼專業,原來是歷史小說作家。”
“陳總,我是《三國殺》玩家,我是你的忠實粉絲!”
“驚現陳十億,我要去漢服吧發帖!”
“近距離摸摸陳總的狗頭。”
“……”
陳貴良打完字就關閉網頁,坐在電腦前寫《明朝那些事兒》。
第五冊已經寫到壬寅宮變,接下來就是寫戚繼光抗倭。
陳貴良爭取早點搞定,第四冊、第五冊在暑假期間一起出版。
而且得快,因爲在正式出版之前,還有校對、排版、設計等大量工作。
一直寫到陶雪來電話,這丫頭終於高考完了。
陶雪說出自己的計劃:“我要來京城旅遊,把京城的一本院校都走一遍,回去之後正好趕上填志願。到時候,選個距離北大比較近,校園景色我又很喜歡的。”
“我這裡剛好是考試周,恐怕沒什麼時間陪你一起玩。”陳貴良說。
陶雪有些鬱悶:“那也太不巧了。”
陳貴良說道:“偶爾也有空。我報的課程比較雜,前後要考半個月,中間有些天數不考試。”
“那行。你有空再陪我,剩下的時間我自己逛。”陶雪又高興起來。
下班,吃飯。
回宿舍複習。
次日又到公司上班,處理一些日常事務,然後在公司寫小說,下班以後繼續複習功課。
陳貴良忽然變得充實起來。
爲了應付考試,複習還是要做的。借同學的筆記複印,再去找老師“劃重點”,不需要全部背下來,但得對基本知識點有印象。
考試的時候,憑藉知識點自由發揮,老師們也好操作他及格。
如果答得牛頭不對馬嘴,老師都不好意思讓他過。
接下來幾天,最火的新聞就是範兵兵鑑定自己是否整容。新聞首發在新浪娛樂頻道,但範兵兵次日在校內網貼出更多照片,也吸引來不少的網友前來圍觀。
校內網的註冊用戶都因此漲了好幾千。
陳貴良期末考試的第二天,陶雪風風火火的飛來京城。她父母不放心女兒出遠門,這次死活要跟着一起來。
陶雪欲哭無淚,她還想和陳貴良單獨遊玩呢,結果父母跟在身邊根本就放不開。
到京首日沒去參觀學校,而是逛了一天故宮。
陶雪晚上打電話過來吐槽:“今天累死了,一直跟着我爸媽走路。這不是我的畢業旅行,而是他們的夕陽紅旅遊!”
陳貴良笑道:“我明天沒有考試科目,後天晚上要考一門。明天我親自開車,帶你們好好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