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AI眼鏡引發的風口爆發

十二月底的深城,已經有了些冬天的痕跡,溫度有個十多度這樣,有時候白天天氣好,溫度也有個二十多度,整體的氣溫還是比較宜人的,不冷也不熱。

穿衣上有個長袖再加上個薄款外套也就差不多了。

當然,很多年輕愛美的女生,依舊是短裙絲襪,甚至有些直接沒有絲襪光着腿,彷彿還是在夏天的時候一樣。

以至於在大街上可以同時看見春夏秋冬的穿着:有的穿厚實大衣,有的穿春秋長袖,有的乾脆夏日清涼打扮,什麼樣的都能看見。

初來深城的人,看到街頭上人們的衣着,一時間都會陷入一種思維混亂:這到底是冬天還是夏天呢?

林雅嫺穿着一身新中式的漢服裙裝,坐在會場的下方前排位置上,看着臺上的徐申學主持發佈會。

她一向來都比較喜歡參加徐申學主持的發佈會,從兩個人剛認識的時候一樣。

她就喜歡看着他在舞臺上講述各種高大上的產品科技,描繪人類未來夢想的樣子。

至於發佈會的具體內容,她倒不是很關心!

林雅嫺不關心,但是其他人關心啊……發佈會現場裡的諸多高科技行業裡的業內人士,媒體記者們可都是一個個睜大了眼睛看徐申學所介紹的新產品呢。

Yun Robot B3,智雲集團所推出的第三代旗艦型機器人。

智雲集團自從去年冬天發佈了智能機器人後,已經先後推出了多款不同價格定位的機器人。

去年冬季發佈會的時候,推出了Yun Robot A1,輪式型號,售價三十多萬,這個型號賣的不太好,後續降價到二十多萬後也依舊沒什麼銷量,在整個系列裡佔比比較低……當然,依舊也有消費者喜歡這種輪式機器人,尤其是作爲家用機器人……其他沒啥優點,但是它續航高啊!

Yun Robot B1,雙足型,售價四十多萬,這個款式,是主力型號,性能和售價都是屬於比較適合的,並且雙足型號完美符合人們對機器人的定位,該型號一經推出銷量很大,後來逐步降價,現在三十萬就能拿下,銷量非常高。

Yun Robot B1型號,乃是目前智雲機器人業務的主力銷售型號,佔據了整個機器人業務的過半銷售額以及利潤。

今年夏季發佈會的時候,智雲集團推出了Yun Robot B2雙足旗艦級,售價八十多萬起步……這是屬於頂級旗艦型號,還支持個性化定製,包括硅膠皮膚等,定製款式售價更高,並且下單後需要幾個月後才能夠拿到貨,這個看似高端,但是銷量很低。

同時還推出了Yun Robot C6,輪式入門級,售價十三萬。

Yun Robot C7,雙足入門級,售價十五萬多。

以上這兩款都是入門級型號,續航時間少,動力系統也一般般,算力也一般般,但是該有的功能都有,其性能滿足基本家用也沒有問題,推出後銷量也非常不錯,銷量佔據了大半,只不過因爲售價比較低,所以銷售額還比不上B型。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兩款入門級型號裡,輪式型號的銷量,並沒有雙足型號差多少。

一般購買入門級產品的消費者,都是奔着實用性來的,而輪式型號雖然看着有點不夠科幻感,也無法上下樓梯,搞一些高難度動作,但是人家續航好、穩定性也更啊,實際使用的話,居家使用很方便的。

而十五萬的雙足型號,說實話續航比較差,同時成本限制導致機器人的算力也不行,所以看起來反而有些傻乎乎的,不太實用……只是外觀好看,並且可以上下樓梯,戶外使用更好用。

這兩個型號的銷量,基本對半開,選什麼樣的都有。

此外還有體型更大的智能機器人Yun Robot D型四足系列、Yun Robot E型六足系列,這兩款都是售價百萬起步,高配置型號甚至能夠達到兩三百萬的特殊用途的特種機器人。

這兩款機器人外觀沒那麼花哨,甚至都有些醜陋,但是它們的機械足以及機械臂,還有續航時間,動力系統都更加高規格。

這兩款不屬於常規民用消費品,一般是用於特殊作業用途或者工業需求,爲此智雲集團還專門爲這兩款機器人,提供提供多種機械臂功能擴展,以滿足諸多特殊作業的需求。

A1型號,B1型號,B2型,C6型號以及C7型號,還有D型、E型。這也構成了智雲集團目前在售的機器人型號:覆蓋輪式以及雙足,四足、六足;價格覆蓋十多萬到三百萬不等。

不過技術也在持續發展,過去一年裡智雲集團在諸多硬件部分,人工智能算法上又取得了諸多的進步,並且市場開拓初期,智雲集團方面希望可以通過推出更多型號的機器人來滿足,刺激市場。

所以,纔會在夏季發佈會後,又在冬季發佈會上發佈新款的機器人:Yun Robot B3。

採用了全新諸多技術的第三代雙足高端機器人,在硬件和軟件上都進行了比較大的升級。

同時售價也定爲三十九萬元,這個價格一看就知道是用來取代B1型號的生態位的,延續B1雙足高端機器人的定位。

同時爲了明確B系列是高端走量型機器人的生態定位,避免和B2這種頂級旗艦機器人的定位產生衝突,B2型號的後續型號,將會擁有一個全新的系列Yun Robot X,該系列將會在明年四月的夏季發佈會裡進行發佈。

而B系列,將會作爲核心主力機型持續更新換代,並進行宣傳銷售!

Yun Robot B3,承擔的就是這個重任!

徐申學在臺上介紹完了B3型號後,也順帶介紹了Yun Robot A3,售價三十四萬。

A系列高端輪式型號雖然銷量不太行,但是出於豐富產品線,同時也的確有部分消費者對此有需求……更重要的是,A系列本來就是在B系列的基礎上,換個了個輪式平臺而來,不需要太大的研發投入,所以也順帶繼續搞着。

兩款機器人介紹完之後,關於機器人的發佈也就完成了。

接下來徐申學又順帶介紹了其他一些生態產品,比如新款智能電視機,掃地機之類的東西,說不重要吧,加起來也能有個幾十億美元的營收;說重要吧,對於智雲集團而言也就那樣。

這些一般般的生態產品,在智雲集團的發佈會裡,一般都是湊數用的。

但是介紹完這些普通生態產品後,接下來徐申學介紹的AI眼鏡就不一樣了。

作爲一款全新的產品,也是人工智能技術,尤其是大型生成式AI技術的重要載體,徐申學以及智雲集團對AI眼鏡項目是比較重視的!

賺多少錢倒是其次,主要還是爲了進一步推廣人工智能技術在硬件領域上的應用,而AI眼鏡,是目前智雲集團所找到的一個比較低成本,人們能消費得起的一種技術應用方案。

人工智能技術,是智雲集團的核心技術以及優勢技術,很多硬件產品以及軟件互聯網業務都是依託在人工智能技術之上的。

所以智雲集團比世界上的任何一家企業,都更加重視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以及推廣。

但是在這之前,人工智能技術對於普通人而言還是太遙遠了……人們所能接觸到,感觸比較深的只有三大類產品:以互聯網服務形式存在的Yun AI以及GTAI2,這兩種大型生成式AI。

而大型生成式AI是屬於一種互聯網服務,之前的話主要是在手機或PC端裡使用,以生成文本,圖像,問答,搜索,翻譯領域爲主……乍一看似乎也挺好的,但是給人們的感覺也就那樣,並沒有真正意義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雖然Yun AI也接觸了一部分智能終端硬件產品,但是主要是作爲語音助手使用的,其實際用處很一般,和以往智雲集團發佈的小云語音助手,並沒有什麼使用體驗上的太大改變。

其次則是海藍汽車上的自動駕駛技術,其他廠商的輔助駕駛,包括智雲集團對外供應商的EYEQ平臺都是普通大數據弄的,但是海藍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其核心底層技術卻是人工智能技術。

這也是其他廠商累死累活也只能勉強做出來L3級別,但是海藍汽車的高級智能輔助駕駛功能4.0,確實能夠做到L4級別的核心原因。

但是海藍汽車也很貴的,國內售價都得三十多萬起步……海藍汽車發佈上市銷售很多年了,但是絕大部分普通人都沒有體驗過海藍汽車的L4級別的高度智能自動駕駛所帶來的極致感受,頂多就是看看視頻而已。

最後一大類產品,則是智雲集團所發佈的智能機器人了,這個就厲害了,可以說是硬件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最佳結合之一,網絡上各種智能機器人的視頻很火爆的。

但是智雲Yun Robot也不便宜啊,哪怕是C6這種最便宜的輪式智能機器人,售價都要十三萬起步,雙足型號則是要十五萬,這個價格已經和普通家庭的代步車價格相當了。

但是轎車是大部分家庭都需要的,甚至對於部分家庭而言是硬需求,所以買起來雖然貴但是也會購買。

而智能機器人不一樣,這東西並不是什麼剛需,至少目前來說不是……這更像是一種大玩具,奢侈品,或者是部分有錢人家庭的人力代替品。

十多萬的轎車,全球一年能夠賣大千萬輛,但是十多萬的智能機器人,現在只有幾十萬臺的銷量而已,並且主要銷量都集中在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的高收入家庭裡。

從這個銷量對比也能夠看出來,目前智能機器人市場還屬於初期階段。

以上的三大類普通人羣可以接觸,感受到人工智能技術的產品裡,各有各自的缺陷。

而智雲集團又想要進一步推廣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所以也是尋找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推廣。

AI眼鏡,就是智雲集團爲了推廣人工智能技術的一個重要載體,至少目前來說是這樣的。

幾千塊的售價,普通人都能買得起;內置的Yun A I接口,可以提供各種翻譯,識別搜索等功能。

相當於把一個翻譯以及搜索引擎放在眼前,讓用戶更方便使用。

當然,推廣人工智能技術之餘,順帶買賣硬件賺錢,軟件服務賺錢也是目的之一。

AI眼鏡裡的Yun AI聯網服務可不是免費用的,智雲集團只提供一年的免費期,一年後得自己續費……當然,不使用聯網服務的話,AI眼鏡也提供基於本地算力的常用語言翻譯功能,只是準確性沒那麼好,支持的語言類型有限而已。

隨着徐申學在臺上陸續講解AI眼鏡,並正式宣佈了這款產品的正式商品名:Yun AIG後。

臺下的人羣就無法淡定了!

之前的智能機器人B3雖然各種好,但是和他們沒啥關係,既無競爭關係,也沒有模仿複製的能力……智雲集團的智能機器人就是個BUG產物,硬件還好說,但是人工智能部分真的讓其他廠商無解。

一年過去了,其他廠商連個智能機器人的方案都搞不出來……沒辦法,連底層的人工智能算法都搞不來,哪來的智能機器人啊……頂多就是做出來勉強走個路,進行一些簡單動作的機器人而已,但是這種機器人有什麼用?

沒用的!

人家智雲集團的智能機器人,啥都能幹,乾的還特別溜,照看小孩,看護老人,掃地洗碗,甚至還能輔助各種工作,比如修理等,只要有明確指令,它就可以和一個人一樣幫你幹活。

再看看其他廠商搞出來的所謂機器人,什麼都做不了,徒有其表而已。

所以智雲集團的智能機器人業務,是沒有競爭對手的,業內廠商連抄襲都沒法抄。

既然不是競爭對手,那自然就懶得搭理了……哼,你牛逼關我屁事!

但是眼前的這個AI眼鏡,確實讓很多高科技的從業人員看了就有一種自己也做一個的衝動。

因爲從徐申學的介紹來看,這個Yun AIG的核心就是Yun AI啊,而Yun AI可是對外開放商業接口的,這意味着全球大部分國家裡,任何企業甚至個人都能夠申請購買API接口,進而調用Yun AI服務。

如果……自己也搞一個差不多的AR眼鏡,再內置一個Yun AI的API接口,豈不是也能做出來這種AI眼鏡?

如果不放心Yun AI,還可以使用開源的GTAI2,自己部署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啊,性能差了些,但是一樣可以用啊。

最終做出來的成品,哪怕硬件差一些,GTAI2的性能差一些,但是也不是不能用啊……如果價格再便宜一點,誰敢說沒有市場?

智雲的Yun AIG那麼貴,公佈的售價是4999元起步,自己做出來後賣個兩三千,是不是可以獲得一部分市場?

這麼想的人可不少,別說現場了,很多在外地通過網絡直播觀看發佈會的高科技企業裡的管理層,尤其是本身就有AR眼鏡項目的一些企業管理層,看到這個Yun AIG後,不少人都情不自禁的吞口水了。

太平洋對岸,谷狗公司。

一羣谷狗公司的管理層們,盯着眼前的大屏幕睜大了眼睛看……大屏幕的一邊是徐申學依舊在臺上繼續介紹Yun AI的各種特性。

而屏幕一側,則是谷狗的工作人員從發佈會視頻畫面裡截圖出來的Yun AIG的CG圖片。

“這個AI眼鏡,我們也能做!”

“AR眼鏡技術上,我們本來就是先行者,前期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技術以及經驗,我們完全可以效仿智雲,把生成式AI的接口也內置到AR眼鏡裡,然後做成AI眼鏡模式!”

此時有人道:“做是肯定能做的,技術上不成問題,不過我們的硬件技術儲備上可能效果沒那麼好,他們智雲的這個眼鏡,用的是MicroLED加雙目全綵衍射光波導技術,而且從發佈會現場的展示效果來看,其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顯示效果非常好!”

“而我們的技術儲備裡,衍射光波導技術只有雙目單色,也就是綠色可用,還沒有雙目全綵技術,此外我們在MicroLED技術上也沒有實現突破,難以把MicroLED顯示屏幕和雙目全綵衍射光波導技術結合起來!”

“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那麼我們做出來的AI眼鏡,在顯示效果上就會差很多!”

“當然,技術難度雖然有,但是也不是不能解決,畢竟MicroLED屏幕是現成的,我們可以找供應商合作解決問題,雙目全綵衍射光波導技術的話,這方面的供應商暫時沒有,但是我們的技術儲備是充足的,給我們一定的時間還是可以和合作供應鏈廠商一起做出來的!”

這個時候,坐在上頭的CEO說話了:“那麼要多久?”

“順利的話可能一年就足夠了!”

這個技術負責人說完話後,心裡默默來了句:前期是一切順利!

至於不順利,他沒說,別人也沒問……技術上的東西,就沒辦法給一個太準確的時間範圍,有時候搞不出來就是搞不出來,一年不行,十年也不行。

上頭的谷狗CEO道:“現在就啓動AI眼鏡項目,一年……一年內我就要看到原型機!”

而同樣的情況,還在水果公司總部,四星公司總部上演着。

當然,這些大公司多少要臉,也有品牌包袱,他們要搞的AI眼鏡,都是直接瞄準了智雲集團的Yun AI去的,至少在硬件水平上要大差不差……不能搞出來一款明顯落後於智雲AI眼鏡的產品,這對品牌是巨大的衝擊。

但是其他企業,尤其是一些中小規模的企業甚至創業公司,可就沒什麼鼓勵了。

尤其是國內各種各樣的智能終端產品企業多了去,之前搞AR眼鏡的廠商也是一抓一大堆。

雖然搞出來的AR眼鏡都不太行,但是始終是有的,甚至利用國內的供應鏈優勢,國內這些AR眼鏡的廠商們做出來的東西也是挺不錯的。

就是沒什麼市場號召力,銷量不太行,價格也起不來。

這個時候,智雲集團的AI眼鏡突然冒出來了,這就讓國內一大票有着AR眼鏡業務的科技廠商們看到了新的機會。

徐申學這邊的發佈會還沒有結束呢,國內的很多企業裡的負責人,就已經敲定了要搞AI眼鏡了。

MicroLED加雙目全綵衍射光波導技術不太好搞,技術難度太高,但是也說非要搞這麼牛逼的產品啊。

我用個雙目單色的衍射光波導也是可以的嘛,如果要降低成本,還可以只用單目模式呢。

至於什麼人工智能,這個就更不用操心了,一些大企業還有包袱,或者爲了數據安全之類的寧願自己搭建GTAI2模型,也不願意使用Yun AI的API接口,但是國內的大量中小企業們確實沒這個擔憂。

直接上Yun AI的API接口……這樣一來,不管硬件差距如何,但是至少在軟件應用領域裡是不會比Yun AIG的差。

大家都是用的Yun AI接口,還能有什麼區別啊!

而其他核心零配件也都有,甚至就連芯片,人家智雲集團的LC1芯片也是對外常開銷售的,升學組件同樣沒問題,國內一票聲學廠家可以提供相應的小組建。

其他感應器,比如環境光感應器,重力感應器,距離感應器這些有點麻煩,但是也不是不能搞。

這些東西都是智能設備領域裡很常見的東西,國內不少供應鏈企業都做的非常不錯。

於是乎,人們發現在市場上搜羅一圈後,還真發現該有的硬件都有,軟件也有……那麼做出來類似Yun AIG的AI眼鏡,也就成爲切切實實的可行方案。

至於顯示技術不行,續航小,重量大,性能差等諸多問題……這些都存在,但是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可以內置Yun AI,然後做成AI眼鏡模式,追逐這一波剛刮起來的風口。

有人說過豬站在風口裡都能飛起來,萬一自己就是那頭豬呢?

那不得做夢都笑醒啊!

所以,就在發佈會現場十多公里外的某個小公司裡,一箇中年禿頭老闆正在對着七八個技術骨幹道:“半個月,最遲半個月時間,我就要看到我們的AI眼鏡上市銷售!”

“諸位,時間就是金錢啊!”

“現在智雲率先推出了AI眼鏡,這麼大個公司都搞AI眼鏡了,這證明了AI眼鏡必然會是一個巨大無比的風口!”

“我們不求吃肉,甚至不求喝湯,我們只需要舔一舔鍋底,就能讓我們吃的滿嘴油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那些大公司肯定會陸續啓動AI眼鏡計劃的,但是他們是大公司,程序複雜,船大難掉頭,半個月甚至一個月估計連研發框架都組建不起來,但是我們不一樣,我們就那麼幾十號人。”

“而我們小也有小的好處,我們可以隨時掉頭,靈活機動,說幹就幹!”

“明天,不,今天晚上就把項目組搭建起來,今晚就開始聯繫我們的供應商,現有的供應商不適合的,就找新的供應商,三天內我們就爭取把初步方案做出來!”

“十天內完成測試調試,然後找代工廠弄一批樣機出來,半個月後,我們就把AI眼鏡推向市場,儘可能的抓住這一波的市場熱度!”

“爲了加快進度,一切以採用先用成熟的供應鏈貨架產品爲要,整體的硬件設計就繼續沿用我們現有的AR眼鏡!”

“不過我們的高端版本的AR眼鏡,用的是LC1芯片,這款芯片產量本來就不高,短期內肯定也會有其他大公司搶購,我們小體量恐怕搶不過那些大公司,爲了預防萬一,我們還要有個備選的方案,芯片也要做好用W系列805芯片的替換準備工作,這芯片雖然性能差一些,但是功耗更低,也可以勉強用。”

“後續如果LC1芯片供貨充足的話,也可以用W805芯片做一箇中端配置的型號出來,賣他個幾百塊也是可以的啊!”

“顯示系統就用我們的雙目單色的衍射光波導技術方案,雖然純光學顯示差了點,但是前期最重要的是速度快,只要能用就行了!”

“其他的鏡框,電池這些都用現成的!”

“一切都爲了速度!”

“只要這一波的機會抓住了,我把話放在這裡,到時候我換海藍SLC,大家就能換海藍SLMC,獎金絕對不會讓大家失望的!”

“還有,這半個月裡,加班工資翻倍,我和大家一起幹,API接口調用以及操作系統優化我親自來搞!”

老闆在上頭打雞血,還挽起袖子準備親自上陣,下方的幾個技術骨幹們聽了也是熱血澎湃!

主要加班工資翻倍!

只要錢給到位,你說啥就是啥……

第518章 七納米產能困局第567章 虛擬產業鏈的爆炸式增長第552章 王華的考察第228章 賣數據線的搞光刻機光源115.第115章 S9發佈會(一)328.第328章 7500億美元市值和全面屏時代第352章 海藍汽車陷入負面輿論169.第169章 敲鐘上市和電動車第433章 是個人都能搞人工智能了184.第184章 YunPad第227章 智雲又開始玩清場遊戲第494章 全球的虛擬瘋狂第7章 供應鏈第503章 三萬億美元和固態電池第493章 如果有奇蹟,這就是奇蹟!第568章 玉兔號星際飛船正式起航第225章 天價AI芯片第423章 全球第一大半導體企業320.第320章 智能終端是華夏的領域271.第271章 全球科技峰會一樣的智雲發佈會292.第292章 國產X86芯片發佈第568章 玉兔號星際飛船正式起航第355章 無人機表演第552章 王華的考察243.第243章 新瓶裝舊酒的智雲要完蛋了第535章 可控核聚變計劃第40章 他們沒得選153.第153章 老闆們都用智雲159.第159章 仙女山控股109.第109章 旗艦機樣機定型第388章 買房買車相親105.第105章 超薄商務本計劃第495章 全球虛擬直播第225章 天價AI芯片第432章 最好的打壓就是傾銷179.第179章 五百億美金現金流4第464章 驚恐的各大汽車廠商第505章 公佈國內上市計劃第63章 專屬配色星沙105.第105章 超薄商務本計劃第373章 X1飛機待命首飛122.第122章 一個能打的對手都沒有289.第289章 車子太大,歐洲太小318.第318章 智雲要放大衛星?第384章 商用量子計算機計劃第535章 可控核聚變計劃第4章 謀劃智能機300.第300章 樸素的商業競爭126.第126章 智雲和水果打架66.第66章 融資談判第228章 賣數據線的搞光刻機光源第64章 憂心忡忡的友商331.第331章 銀河生命ARE78項目287.第287章 十八納米試產第453章 智雲供應鏈:保你不虧第385章 生成式AI的瘋狂第482章 樂子哥陳多林的發佈會之旅第545章 超級富豪們的震驚:ARE78項目第435章 智海園第231章 電動車樣車254.第254章 老闆就是霸氣第233章 舉世震驚的火箭回收成功第470章 蟻蜂無人機系統254.第254章 老闆就是霸氣第524章 世界前五的天才158.第158章 六十五納米工藝第421章 朱儁能的間諜生涯266.第266章 互聯網行業的爸爸第497章 錢漢的虛擬空間初體驗第560章 黃金時代第414章 世界一流的底氣第405章 最高級別的保密第443章 智雲嚴選,值得信賴第8章 電商渠道的機會151.第151章 S10發佈會(三)82.第82章 海外運營商也來了(第十更)146.第146章 下一代旗艦之爭第210章 大哥,要挺住(6K)第570章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318.第318章 智雲要放大衛星?第30章 捲起來的挖人大戰119.第119章 爲什麼日本造不出這樣的智能機?第404章 重複試驗和財團模式128.第128章 上市前戰略投資150.第150章 S10發佈會(二)第554章 申建元參觀智雲總部第447章 智能電動車的浪潮以及混亂295.第295章 S14量產以及對等制裁276.第276章 頂級產業之爭第362章 超級大屎山:智雲66.第66章 融資談判第536章 上月球開採氦三第512章 聯合發佈會第547章 虛擬內容產業大爆發第355章 無人機表演第502章 讓機器人成爲家庭的一份子第366章 智雲第一代通用型機器人第524章 世界前五的天才第370章 嚇傻人的機器人發佈會105.第105章 超薄商務本計劃
第518章 七納米產能困局第567章 虛擬產業鏈的爆炸式增長第552章 王華的考察第228章 賣數據線的搞光刻機光源115.第115章 S9發佈會(一)328.第328章 7500億美元市值和全面屏時代第352章 海藍汽車陷入負面輿論169.第169章 敲鐘上市和電動車第433章 是個人都能搞人工智能了184.第184章 YunPad第227章 智雲又開始玩清場遊戲第494章 全球的虛擬瘋狂第7章 供應鏈第503章 三萬億美元和固態電池第493章 如果有奇蹟,這就是奇蹟!第568章 玉兔號星際飛船正式起航第225章 天價AI芯片第423章 全球第一大半導體企業320.第320章 智能終端是華夏的領域271.第271章 全球科技峰會一樣的智雲發佈會292.第292章 國產X86芯片發佈第568章 玉兔號星際飛船正式起航第355章 無人機表演第552章 王華的考察243.第243章 新瓶裝舊酒的智雲要完蛋了第535章 可控核聚變計劃第40章 他們沒得選153.第153章 老闆們都用智雲159.第159章 仙女山控股109.第109章 旗艦機樣機定型第388章 買房買車相親105.第105章 超薄商務本計劃第495章 全球虛擬直播第225章 天價AI芯片第432章 最好的打壓就是傾銷179.第179章 五百億美金現金流4第464章 驚恐的各大汽車廠商第505章 公佈國內上市計劃第63章 專屬配色星沙105.第105章 超薄商務本計劃第373章 X1飛機待命首飛122.第122章 一個能打的對手都沒有289.第289章 車子太大,歐洲太小318.第318章 智雲要放大衛星?第384章 商用量子計算機計劃第535章 可控核聚變計劃第4章 謀劃智能機300.第300章 樸素的商業競爭126.第126章 智雲和水果打架66.第66章 融資談判第228章 賣數據線的搞光刻機光源第64章 憂心忡忡的友商331.第331章 銀河生命ARE78項目287.第287章 十八納米試產第453章 智雲供應鏈:保你不虧第385章 生成式AI的瘋狂第482章 樂子哥陳多林的發佈會之旅第545章 超級富豪們的震驚:ARE78項目第435章 智海園第231章 電動車樣車254.第254章 老闆就是霸氣第233章 舉世震驚的火箭回收成功第470章 蟻蜂無人機系統254.第254章 老闆就是霸氣第524章 世界前五的天才158.第158章 六十五納米工藝第421章 朱儁能的間諜生涯266.第266章 互聯網行業的爸爸第497章 錢漢的虛擬空間初體驗第560章 黃金時代第414章 世界一流的底氣第405章 最高級別的保密第443章 智雲嚴選,值得信賴第8章 電商渠道的機會151.第151章 S10發佈會(三)82.第82章 海外運營商也來了(第十更)146.第146章 下一代旗艦之爭第210章 大哥,要挺住(6K)第570章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318.第318章 智雲要放大衛星?第30章 捲起來的挖人大戰119.第119章 爲什麼日本造不出這樣的智能機?第404章 重複試驗和財團模式128.第128章 上市前戰略投資150.第150章 S10發佈會(二)第554章 申建元參觀智雲總部第447章 智能電動車的浪潮以及混亂295.第295章 S14量產以及對等制裁276.第276章 頂級產業之爭第362章 超級大屎山:智雲66.第66章 融資談判第536章 上月球開採氦三第512章 聯合發佈會第547章 虛擬內容產業大爆發第355章 無人機表演第502章 讓機器人成爲家庭的一份子第366章 智雲第一代通用型機器人第524章 世界前五的天才第370章 嚇傻人的機器人發佈會105.第105章 超薄商務本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