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申學推動旗下企業在國內上市,理由是衆多的,除了湊集資金用於先進產業,尤其是半導體,智能製造,電動車等核心領域的投資發展,進一步捆綁產業鏈、資本市場形成利益共同體等常規商業考慮外。
還有一重大原因就是出於宏觀經濟上的考慮。
徐申學希望通過旗下部分企業的上市,從股市上吸納足夠多的資金,作爲資金儲備,以應對未來更加劇烈的外部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危機。
進入今年後,外部環境迎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老美那邊開始頻繁對徐申學旗下的企業進行壓制。
威酷電子已經步了智雲集團的後塵,被迫退出了老美那邊的市場,不過威酷電子旗下的產品在老美市場本來銷量就不大,所以實際影響並不算太大。
還有智能電動車,這個更早,去年的時候老美就已經直接針對海藍汽車採取了百分百進口關稅的措施,作爲反制國內進口美國的汽車產品也被直接拉到了百分百的關稅。
而現在,老美那邊則是試圖進一步遏制智雲集團爲核心的,徐申學旗下各企業的高速發展。
這本質上,是一場利益之爭……而且還是高科技領域,高端產業鏈裡的利益之爭。
他們可以容忍,甚至很樂意看見早期的智雲科技的純組裝模式,即核心零配件都是清一色進口貨,然後再由威酷實業這樣的代工廠生產……這個過程裡智雲和威酷可以分潤一些利潤,但是大頭對方會拿走,並且還能通過核心零配件來進行深度的控制。
不聽話,直接給智雲斷供核心零配件!
這就是他們眼中最美的‘全球化’了:既能獲得大量廉價的工業商品,又能獲得一個人口龐大,消費能力還不錯的傾銷市場。
但是看見徐申學搞各種高科技,玩半導體,玩智能製造,在智能終端領域裡擺脫了他們的限制不說,而且還搞智能電動車,人工智能,智能機器人等新興領域……最噁心的是,徐申學竟然還搞得有聲有色,甚至在很多領域都超過他們。
如此,他們就坐不住了。
如果這些高附加值的高科技領域如果都被徐申學手底下的各種企業以及合作企業給吃下了,老美那邊的財團吃什麼?
這樣的全球化,可不是他們想要的!
————————
這也是今年,外部環境,尤其是老美那邊進一步收緊了針對徐申學旗下各企業的制裁以及限制的重要原因。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對面財團發起的針對徐申學旗下各企業的各種限制裡,並不包括半導體產品……
因爲半導體裡智雲集團是非常強勢的,擁有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不說,而且算力芯片領域裡獨步天下,形成了事實上的壟斷。
在算力芯片領域裡,並不是智雲集團求着要把產品賣給他們,而是他們求着智雲集團把產品賣給他們!
實際上,自從今年三四月份開始,對面進一步收緊對智雲集團的限制,甚至都把好幾家智雲集團公司旗下的子公司納入了限制清單以來。
國內有不少的聲音希望智雲集團對老美那邊進行全面的半導體產品禁售……尤其是APO顯卡這種人工智能領域裡的核心硬件產品。
不過智雲集團並沒有搭理這些外界的聲音……很多人對當下的算力芯片領域市場的一些基本邏輯還是不太清楚,甚至是欠缺考慮的。
這個基本邏輯就是:智雲集團旗下的APO顯卡固然強悍,但是在硬件領域裡其實並沒有領先太多,AMD公司其實也能夠設計出來類似的算力顯卡,頂多就是性能差一些而已,而代工方面也有臺積電可以進行代工。
APO顯卡的真正優勢是GPU開發以及應用生態……
而智雲集團在GPU領域的生態優勢固然強悍,但是特殊情況下,比如智雲集團不賣APO顯卡的時候,老美那邊也不是沒有代替選擇的。
畢竟人家買不到APO顯卡的情況下,沒辦法啊,只能用他們自己的落後生態啊……總不能因爲買不到APO顯卡,就不搞人工智能了吧?
誰都知道人工智能很重要,是能夠影響未來幾十年的核心技術,如今智雲集團走在了前頭,而谷狗,微軟,臉書,水果等老美財團下的企業也想要趕上來啊,最不濟也不要被拉開太大的差距啊!
所以,他們一定會搞人工智能。
如果能夠買到APO顯卡,那麼他們就會使用成熟的APO顯卡,如果買不到APO顯卡,AMD的那個半吊子GPU算力顯卡,他們也會硬着頭皮用。
這種情況,其實和早幾年半導體設備領域裡有點類似,那個時候徐申學手底下的海灣科技也搞出來了DUV浸潤式的光刻機,雖然性能差了點,生產效率不太行,但是好歹有了啊……所以對面就不好禁售ASML的DUV浸潤式光刻機了。
因爲禁售也沒太大影響,還不如常開了出口撈最後一筆,順帶打擊打擊海藍科技的訂單呢。
當然,他們也沒有想到,徐申學是個開掛的……本以爲海灣科技那邊要很多年才能完成持續的技術突破,還能把DUV浸潤式光刻機當成談判籌碼,要多幾年的好處,結果沒有想到的是,海灣科技不用幾年功夫,就做出來了HDUV-600光刻機這種頂級的光刻機。
如今,更是連EUV光刻機的試用機型都已經搞出來了,目前正在智雲微電子裡進行各種測試呢。
相對的,在人工智能以及相關聯的服務器GPU算力芯片領域裡,也是存在類似的情況。
但是,對面財團手底下的企業可沒外掛……
哪怕智雲集團繼續賣給他們APO顯卡,甚至連APO4600這種頂級顯卡都常開了賣給他們,他們也幾乎不可能在人工智能領域裡追上來,更別說趕超了!
因爲,智雲集團賣給他們APO4600顯卡的同時,智雲集團還在用同樣基於十二納米工藝,但是性能更好的AI5500……
這兩者,同樣都是十二納米工藝製造,但是AI5500顯卡其實才是完整版,APO4600則是閹割版,兩者在人工智能訓練領域裡的性能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此外,隨着等效七納米工藝進入正式量產階段後,六月份開始,全新一代的AI6000顯卡將會正式量產交付使用。
這款AI6000顯卡,其性能對比AI5500強悍了數倍不止,而如今市面上公開出售的APO4600更是給它提鞋都不配!
還有更重要,外界目前依舊不知道的是:智雲集團在服務器GPU領域裡,已經開始嘗試使用超導量子計算機來取代傳統的服務器GPU,來進行人工智能的訓練。
AI系列顯卡,是智雲集團在人工智能領域裡的‘現在’。
而超導量子計算機,則是智雲集團在人工智能領域裡的‘未來’。
智雲集團預計在年底將會建成人類歷史上的首個超導量子計算機陣列,該超級計算機陣列會由一百臺YCL-51型超導量子計算機組成。
該超導量子計算機陣列,將會用於人工智能領域的訓練效率,看似只有一百多臺YCL-51超導量子計算機,但是項目組內部預測,後續搭配內部開發的適配開發軟件後,在進行人工智能訓的時候,其效能已經超過了十萬張AI6000顯卡的超級計算機陣列。
而十萬張AI6000顯卡的算力,這已經是個非常龐大的數字了,智雲集團自用的GPU服務器陣列裡,雖然AI系列顯卡總數很多,但是很多都是老一代的AI系列顯卡。
這些老舊AI系列顯卡,其總算力換算成爲AI6000顯卡的話,估計也就三十萬張左右……而這是智雲集團過去多年來的積累。
而這些算力,如果用YCL-51超導量子計算機來代替的話,只需要三百臺……當然,三百臺YCL-51的超導量子計算機,其價格比三十萬張AI6000顯卡可貴多了!
YCL-51超導量子計算機現在是屬於非常昂貴,處於人類歷史頂級技術水準的設備,每一臺都是天價,單價得三億多呢。
三百多臺YCL-51,光是內部採購價都得一千億。
而AI6000顯卡的內部採購價是十萬左右一張,三十萬張也只需要三百多億而已。
同時,目前人工智能也無法完全用超導量子計算機來進行訓練以及運行……依舊需要搭配電子計算機體系裡的服務器GPU來進行相互配合。
並不是說有了超導量子計算機後,就可以直接拿來訓練人工智能以及運行人工智能了……量子計算機的量子特性就導致了,在部分領域裡計算很有優勢,但是在傳統的一些計算任務裡效率就很一般。
因此目前智雲集團裡針對超導量子計算機的研發以及應用,前期階段是採取和量子計算機和電子計算機相互配合使用的。
想要用量子計算機完全取代電子計算機,哪怕只是在超級計算機領域裡進行取代,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尤其是需要超導量子計算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等到做出來五十萬量子比特,甚至一百萬量子比特的超導量子計算機研發出來,適配的開發軟件也進一步完善之後,纔有完全取代的可能性。
現在還早着呢。
但是有一點確實可以肯定的是,超導量子計算機的應用,哪怕是搭配電子計算機一起應用,以及能夠大幅度的提升智雲集團在人工智能後續訓練效率,同時降低超大型人工智能,比如Yun AI這種超大模型的運營成本。
不過智雲集團朝着量子計算機轉移的消息,目前還是屬於國家機密……嗯,不僅僅是企業的商業機密,還是屬於國家機密。
只有項目組相關的技術人員以及智雲集團的部分高層,還有國內部分相關高層知道這一消息。
外界對此依舊一無所知!
超導量子計算機領域以及常壓超導材料,即MMK34材料的重大技術突破,已經被高層視爲主導未來二十,乃至五十年的戰略技術突破,爲此進行了嚴格的消息保密。
在國內完成技術準備以及產業鏈準備之前,這兩大領域的技術突破的消息是不可能對外公佈的。
所以,外人也不知道,智雲集團的人工智能領域,都已經朝着超導量子計算機領域轉邁進了。
基於AI6000這種先進自用顯卡,以及YCL-51超導量子計算機的前期應用,也就導致了外人眼裡很重要的APO顯卡,其實沒那麼重要……
要不然,智雲集團也不會把這東西敞開了全球到處賣啊!
—————
當然,智雲集團的APO顯卡之所以賣的這麼好,也和他們的完善成熟的生態有極大的關係!
智雲集團當年收購了英偉達,最大的收穫就是提前把核心競爭對手給廢掉了。
其次的收穫就是獲得了CUDA生態……至於之前英偉達在GPU設計等領域的技術或者遊戲顯卡市場之類的東西,智雲集團其實並不在乎……
後續智雲集團把英偉達的CUDA生態整合融入了自家的‘YUDA’生態,即‘智雲統一開發構架’。
YUDA開發構架,覆蓋智雲集團旗下所有的GPU產品的開發生態,包括移動智能設備GPU應用開發,PC端GPU應用開發,服務器GPU應用開發,中大型終端設備GPU應用開發。
覆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個人電腦等個人使用的智能終端設備裡的遊戲開發、視頻製作、專業設計以及製圖等領域;PX通用算力平臺爲代表的智能電動車以及其他中大型智能設備;AI眼鏡爲代表的人工智能應用智能終端產品。
最後更爲核心的是以APO顯卡爲核心的服務器GPU應用開發……這直接導向人工智能開發。
第三方分析機構顯示,智雲集團旗下的YUDA開發生態,覆蓋了全球百分之七十的各類智能終端市場,百分之八十的通用算力應用平臺,百分之九十九的服務器GPU市場!
在全球內有數百萬使用YUDA生態開發應用的工程師……不僅僅是在國內,還有相當大一部分是在海外,包括谷狗,微軟,臉書,水果,高通,AMD,英特爾等美國裡的大型高科技企業……沒錯,哪怕是作爲競爭對手的高通以及AMD以及英特爾等企業,他們玩算力的時候其實都在用這個YUDA生態!
他們之前都陸續部署了基於GTAI2模型的人工智能模型,而這就是非常典型的YUDA生態應用……不用YUDA生態,連GTAI2都無法部署!
因爲GTAI2是基於APO顯卡所運行的,根本就不支持其他算力芯片,而要使用APO
顯卡,也就必須搭配使用YUDA的一系列開發軟件。GTAI2以及APO顯卡,再加上YUDA生態,這三位一體就形成了智雲集團在服務器GPU市場領域裡近乎絕對的壟斷!
這種情況下,如果智雲集團要繼續維持自己的壟斷強勢地位,繼續獲得豐厚的利潤,持續打壓AMD以及英特爾,高通等半導體廠商在高性能算力芯片領域裡的挑戰!
最好的方式並不是對他們禁售APO顯卡,而是反而要敞開了進行傾銷……讓AMD以及高通,英特爾等廠商的算力芯片無法獲得市場進而夭折。
最好的打壓不是禁售,而是傾銷!
要不然的話,智雲集團今天禁售了APO顯卡,都不用等到明天,幾個小時後AMD就會對外宣佈,重新啓動旗下的服務器GPU顯卡計劃,並投入巨資進行研發以及開發相應的生態。
在買不到智雲集團的APO顯卡的情況下,谷狗、微軟等老美的企業哪怕心裡不願意,內心裡各種嫌棄AMD的算力顯卡,也只能咬着牙強行使用AMD的顯卡……你總不能指望他們放棄人工智能,放棄未來啊!
甚至還有其他企業,比如特斯拉,水果等企業也有可能參與其中。
一旦被迫參與的廠商足夠多,AMD的GPU開發生態自然而然就能夠推廣起來,進而對APO顯卡進行代替!
而這是智雲集團不願意看見的。
所以很早開始,智雲集團方面就決定了,只要外部環境不發生劇烈變化,比如戰爭、貿易徹底中斷等情況,那麼APO顯卡就不會禁售,頂多就是選擇性的限制一些先進產品的銷售,或者是限量銷售。
比如印度那邊,爲了配合國內智能終端繼續進入該地的市場,智雲集團就對印度採取了限量銷售APO顯卡的措施。
每年限額五萬片,而且只賣APO4500顯卡,不賣APO4600顯卡,並威脅進一步縮減供應量,迫使對方重新回到談判桌上來。
但即便如此,也沒有說徹底對印度市場禁售APO顯卡……總不能讓美國那邊的半導體企業撿便宜啊,哪怕印度那邊的算力芯片市場市場不算大,但是智雲集團也不打算讓給美國的半導體企業!
————
這也就導致很奇怪的現象,老美那邊一邊高喊反傾銷,反補貼,全面加稅,一邊又出了個所謂的豁免清單……智雲集團旗下的各類算力芯片就在其中!
不過其他產品則是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比智雲集團旗下的智能機器人,雖然美國那邊的渠道商採用了企業採購,然後租賃給消費者的方式繞過了法律針對智雲集團部分產品的影響。
但是該加的關稅還是會加的……只是智雲集團不在乎而已,反正對面加多少關稅也就加多少售價。
對智雲集團旗下產品加關稅的也不僅僅老美那邊,這世界上有關稅的國家多了去,但是智雲集團從來不調整價格體系:都是在離岸批發價的基礎上,加上各種關稅,當地各種稅收以及經營成本後加價銷售!
所以纔會出現,智雲S17標準版手機在部分國家裡售價五千多,在有的國家就是六七千,甚至上萬。
智雲集團自身受到的影響不大,但是間接業務影響還是有的……畢竟智雲集團除了是個智能終端產品外,也是個半導體供應商以及智能終端核心零配件供應商。
很多半導體產品以零配件都會通過其他廠商組裝成產品的方式,最後進入美國市場。
而這些影響也不小,有可能導致徐申學旗下的不少企業營收會受到影響。
對此,徐申學旗下的經濟分析部門也向他提交了諸多的分析報,以及可以採用的一些應對措施。
其中通過企業在國內股票市場的大規模上市融資,吸納足夠多的資金做爲彈藥,然後用於技術研發,產能擴充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柳河投資旗下的戰略經濟分析部門的報告顯示,如果採用這一策略,三年內陸續上市多家企業,向國內資本市場融資大概兩萬億,可以充分緩解旗下各企業未來幾年有可能遭到的一些利潤降低,現金流減少的情況。
順帶還可以通過槓桿資本的效應,刺激經濟內循環等情況下,將會推動一定的國內消費市場增長,還可以賣出去更多產品,並降低對海外市場的依賴。
以智雲集團爲核心的一系列徐申學旗下各企業,對海外市場都有或多或少的依賴。
智雲集團就是其中的典型……智雲集團裡百分之四十五的直接營收來自於各個海外市場。
同時還有百分之十五的間接營收來自於海外市場,即智雲集團旗下的各半導體或屏幕等核心零配件以及軟件以及互聯網服務,雖然是賣給國內市場上的各企業,但是這些企業會把這些從智雲集團裡採購的零部件,在國內組裝成爲各種終端消費品後用於出口……因此這一部分營收,其實也是屬於間接的海外市場營收。
兩者相加,也導致了智雲集團裡一年五千多億美元的營收裡,有大概兩千八百億美元左右是屬於海外直接以及間接營收,對海外依賴比例達到了百分之五十五左右!
如何擴大國內市場,降低對海外市場的依賴,這一直都是智雲集團高級管理層想要做到的。
但是說實話,這並不容易!
智雲集團可不是什麼小體量的企業,這可是一家年營收超過五千億美元,市值超過兩萬億美元的龐然大物!
僅僅是依靠目前的國內市場的體量,說實話,養不起它……
智雲集團每年都在嘗試提升國內市場營收佔比,但是效果不明顯!
這並不是說國內市場的營收不增長,實際上一直都在增長,而且增長幅度很大,從數年前的一千多億美元,已經增長到了目前的兩千三百多億美元。
但是海外市場貢獻的直接以及間接營收也在同步增長啊……而且增長幅度一點也不比國內市場小。
到了最後,智雲集團的營收比例裡,海外直接以及間接營收的佔比,依舊維持在百分之五十五左右。
這是個讓人很尷尬的事實!
而這僅僅是智雲集團一家!
邊上還有一個海藍汽車,其海外營收也佔其總營收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益海科技的海外營收,也佔據了其總營收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然後還有一大堆和柳河投資、仙女山控股相關聯的諸多企業,尤其是國內的諸多智能終端廠商對海外市場都有一定的依賴程度。
沒辦法,徐申學旗下的這些企業,面向的不僅僅是國內市場,更是全球市場,海外營收佔比大本身就是屬於很正常的事。
只是奈何現在外部環境逐步變化,徐申學也必須慎重考慮海外市場的安全性,因此如何進一步提升國內市場的營收總額,縮減對海外市場的依賴。
同時也需要積累更多的現金流,以應對未來的衝擊!
如此,上市就成爲了選擇之一!
————————————
六月中旬,徐申學前往益海科技總部大樓進行了視察,視察之餘,也是和益海科技的管理層商討上市準備問題。
既然要搞國內大規模的上市吸納資金進行再投資,那麼益海科技這個已經成長爲國內最大的互聯網企業自然也是計劃裡的重要一環。
一方面是益海科技的潛力已經體現出來了,旗下的跳動視頻以及跨國電商業務已經完成了基本佈局,潛力體現出來後,市值也就能體現出來了。
同時益海科技後續需要大手筆投入,逐步完善全球的跨國電商市場,帶着國內數以百萬計的小商家殺向海外各國市場,而這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開發新市場嘛,投入大也是很正常的。
因此上市融資也就成爲了硬需求。
在徐申學安排的一系列未來幾年上市計劃裡,先是威酷實業,然後是益海科技,再過來是海藍汽車,然後明年看情況拆分智雲微電子上市。
同時還有搞屏幕的華星科技、X86芯片的子公司威智科技,這些都屬於後續的可上市子公司。
然後還有動力電池的寧代電池等一些柳河投資旗下的控股企業。
總之,該上市的旗下企業,都會陸續安排上市!
不過也不會過於密集,徐申學手底下的這些企業,可全都是規模龐大,估值極爲高昂的大企業!
其上市融資的話,動不動就是融資上千億甚至幾千億的。
考慮到國內資本市場上的資金供應量,大量企業扎堆上市的話,很容易把市場上的流動資金全都給抽空……這顯然也不是什麼好事。
所以徐申學後續會根據市場上的資金量,逐步安排旗下企業,間隔上市,避免出現意外。
在益海科技集團總部大樓的戰略會議裡,當公司裡的高層管理,得知徐申學終於決定讓公司準備上市計劃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激動又興奮!
他們知道益海科技總歸是要上市的,但是這等了一年又一年遲遲不上市,他們自己也着急啊……這手裡期權股票很難進行高額變現啊!
他們已經期盼了很久公司上市了,但是之前益海科技一直都是處於高速發展時期,同時也不缺乏資金,所以遲遲沒能上市。
如今,益海科技開啓全球短視頻加跨國電商以及廣告戰略,有了融資的需求,同時徐申學也想要推動益海科技上市以形成新一輪的利益捆綁,順帶刺激刺激國內的資本市場。
如此,益海科技也就有了上市的基礎!
對此,益海科技的高層管理人員極爲興奮。
僅僅三天後,就向徐申學遞交了上市準備的初步計劃……這些人,已經迫不及待的看到益海科技上市後,自己變成億萬富豪的場面了!
在益海科技這邊初步敲定了上市規劃後,徐申學隨後又前往杭城,到了華星科技的總部。
主要是爲了去當地參加了華星科技旗下的大型OLED屏幕生產基地的投產儀式,這個新的生產基地擁有最先進,最頂級的OLED屏幕生產線,後續可以爲智雲集團提供頂級的第四代OLED屏幕。
而另外一方面,也是爲了會見華星科技的其他幾個主要股東,商討華星科技上市的計劃。
在華星科技那邊開了幾個會後,徐申學乘坐專機返回了深城。
三天後,在深圳的智雲集團總部園區裡,徐申學面見了智雲集團的十多個股東代表,商談智雲集團在港股上市之餘,同時在國內股市也發行一部分股票,進行兩地同時上市的可能性。
徐申學連續在旗下多家企業裡召開高層會議,並且都談及了上市這個話題,這個消息也成爲了小道八卦消息開始在圈內流傳,甚至還出現在互聯網上。
引來了不少人的猜測。
人們都知道徐申學準備推動旗下的一些企業在國內上市,但是他們大概率不會猜測到……上市規模會如此的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