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六月份裡,徐申學是比較忙碌的,短時間裡跑了不少地方進行視察。
一方面是視察一些供應鏈企業的生產基地,如智能手機的生產基地,查看S18的備貨量產以及智能機器人生產情況,同時也看了海藍汽車的產能擴充情況。
智能終端、智能機器人以及智能電動車,這三大領域是徐申學最爲關注的核心業務,這三大業務的背後,每一個都關注着一個龐大無比的產業鏈。
其中的智能機器人的產業鏈是徐申學最爲重視的,連續看了好多家智能機器人的生產基地,甚至是供應鏈企業。
智能終端以及智能電動車這些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就不說了,而智能機器人這種全新的產品,其背後的產業鏈也是非常龐大的。
智雲集團如今一年出貨幾百億美元的智能機器人產品,依靠這種全新的產品而吃飯的供應鏈企業也非常多。
因爲智雲集團所生產的智能機器人,是一種高度複雜的頂級工業產品,光是看其的子系統就能夠看出來有多複雜。
首先是機體平臺,包括機體框架,肢體關節部分,其中最爲重要的是動力系統。
其中的動力系統需要高性能的頂級電機,滾柱絲槓、傳感器、軸承,減速器等各種零部件,每一種零部件都是當代的頂級水準,技術要求非常苛刻的。
其中不少都是採用了新型,甚至是專門研發的材料製造的。
如此才能夠達到智雲機器人動力系統的嚴苛要求,滿足機器人在日常行走、奔跑等各種機動動作,乃至緊急動力模式下的高功率動力輸出。
整個機體平臺,包括動力系統在內,不僅僅要求性能高,還要求控制尺寸、重量。
這可是相當不容易的,每一種零部件都可以說是當代頂級材料、精密加工等領域的綜合成果。
智雲集團爲了能夠獲得這些零部件,可是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詳細的摸排,最後在每個領域裡挑選出來了若干企業,然後提出自己的要求讓對方去做這些零部件,部分零部件找不到現成的,還需要提供資金以及技術扶持,協助他們進行開發。
而以上這個機體平臺,其實還是技術含量最低的一個子系統而已。
技術含量更高的還有傳感器系統!
智雲機器人裡內置了大量的傳感器,包括常規意義上的高性能攝像頭、深度相機、力矩傳感器、陀螺儀、加速度計、紅外或超聲波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等這些傳統的傳感器,同時還有至關重要,能夠爲機器人建立3D模型的高性能激光雷達。
其中提供機器人手部以及腳部精密傳感數據的‘壓力傳感器陣列’更是黑科技技術,智雲集團的工程師裡研發了多種微型的傳感器,在小小的四肢末端裡集成了數千個微型傳感器,形成了一個精密壓力傳感器陣列,爲機器人提供類似人類一樣的精密肢體操控。
智雲機器人的手以及腳,看着簡單,但實際上內部構造極爲複雜。
然後還有比較常規的機體控制系統,這裡頭包括一大堆的各種微控制器、專門研發的特定用於的控制芯片,每一種的技術含量都是非常高的。
再過來則是能源系統,其核心採用的是海藍汽車旗下的‘海藍電池’供應的頂級半固態電池,再結合智雲集團自己研發的機器人動力電池管理系統、全機電源管理系統。
然後還有一個比較成熟,唯一沒什麼技術含量的通訊模塊,這個主要就是WIFI協議模塊以及3G/4G通訊模塊還有藍牙通訊模塊,主要是爲內部其中的人工智能系統提供互聯網數據服務。
而上述這些,其實都只是比較普通,常規機器人的一些硬件配置……其他廠商做機器人話,其實也這麼做,只是他們的技術達不到智雲機器人這麼頂級。
智雲機器人最爲核心的‘智能控制系統’……也就是整個機器人的大腦!
整個‘智能控制系統’,由核心的EYQ通用終端算力芯片、專用的ZY34數據處理算力芯片、ZY35運動協處理芯片一共三種算力芯片組成,爲整個系統提供充沛而高效的算力資源。
這樣組成的智能控制系統,才能夠運行專門爲智能機器人而開發的底層核心算法,形成一個常規意義上的機器人控制系統。
看這個智雲機器人的各項子系統,每一個系統的背後都是頂級的各種零配件。
這背後意味着半導體設計以及製造、化學材料,機械,精密加工等一條龐大的產業鏈。
整個智能機器人供應鏈體系裡,有超過一千家企業直接爲智雲機器人提供各種各樣的零部件,這都還沒有算上間接供應商呢。
這是一個比智能終端,甚至比智能電動車都更加複雜,更龐大的供應鏈體系。
徐申學搞出來的這個智能機器人,現在還只是幾百億美元的市場級別,但是等未來發展到幾千億美元甚至上萬億美元市場規模的時候,其帶動的產業鏈規模將會是極其龐大的。
要知道,被譽爲經濟支柱產業的汽車工業,其營收規模大概在萬億美元這個級別而已,同時因爲國內的汽車產業鏈幾乎都是百分百國產化,因此所帶動的國內汽車產業鏈是非常龐大的。
這也是汽車產業爲什麼能夠佔據國內經濟比重百分之十左右的核心因素:產業鏈國產化!
同樣的,被譽爲最近十年來國內經濟高速增長的核心因素,也就是智能終端領域,其實營收規模也就萬億美元這個級別。
但是……有着智雲集團這個BUG存在,國內的智能終端產業鏈也是高度國產化,背後的半導體設計以及製造、屏幕、電池等核心零配件都是清一色的國產貨。
這導致了智能終端產業鏈,其帶動的產業鏈規模是極爲龐大的,這導致智能終端產業鏈所影響的國內經濟比重,也許能夠達到百分之十以上。
上述這兩個產業,就是目前國內最爲核心的產業,其經濟比重略遜於房地產……房地產市場過熱的這幾年裡,導致房地產所佔據的經濟比重非常大,達到百分之十幾。
房地產也不僅僅是隻是個房子,背後是建築、鋼鐵、水泥、玻璃、傢俱等一系列依託於房子的產業鏈,規模很大的。
不過智雲集團爲核心的智能終端製造業,還帶動了整個電子消費產業鏈的發展,尤其是半導體以及屏幕領域等發展,又推動了家電等其他電子消費品領域的發展……如果把這些都算上去,那麼其經濟影響會更誇張。
從這也就能夠看的出來,核心支柱產業的國產化有多重要……汽車以及智能終端就是最爲典型的例子。
如果智能終端產業鏈沒有完成國產化,核心零配件都需要進口的話,那麼也就只能賺點皮毛而已,是不可能帶動如此龐大的經濟增長的。
熱知識,一臺手機裡的SOC(包括通訊基帶),儲存芯片,屏幕這三大件,就佔據手機硬件成本的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七十五左右。
如果這些核心零配件都依賴進口,哪怕其他的零配件都做,也包括代工組裝以及測試等領域,也只能吃點殘羹剩飯……大頭都讓外國給賺走了。
這就是徐申學玩命一樣,非要自己搞半導體以及核心零配件的核心原因……這纔是核心肥肉。
能夠吃下去,那麼智能終端產業就是經濟核心支柱產業……
吃不下去,無非又是一個來料加工廠而已。
這兩者的差距,就和智雲集團和威酷電子集團之間的差距一樣大!
擁有核心產業鏈的智雲集團,是世界頂級跨國企業,隨便什麼動作就會引來劇烈的經濟波動。
而只是組裝設計廠商的威酷電子,說實話,除了股民外,沒多少普通人關注它的經營好不好,甚至都不太關心它會不會破產。
因爲智雲集團要是破產,畢竟智雲不僅僅是賣手機的,人家是玩半導體,屏幕等核心產業鏈的。
它要是完蛋了,整個國內電子消費、半導體等相關聯產業鏈都得一片哀嚎,國內經濟都會遭到重創。而威酷電子要是來個原地破產,倒也不能說屁事沒有……但是影響很有限,只要智雲集團爲核心的智能終端國產供應鏈在,威酷電子前腳破產,後腳智雲、華威、大米以及OV等廠商就能笑眯眯的接過威酷電子的全部市場份額。
無非就是很多消費者使用的手機,從小藍手機變成了智雲手機、大米手機,OV手機以及華威手機而已……
對於核心產業鏈的影響,有限!
這是掌控核心技術以及零配件的重要性!
——————
而最近一年多來,徐申學大力推動的智能機器人,其產業鏈是高度國產化的,從最核心的算力芯片,再到機體,電機,傳感器等所有核心零配件,清一色的國產化。
就算是其中部分零配件是國外企業供應,嗯,主要是部分日企以及德國企業,不得不說他們在軸承等部分機械領域裡還是很厲害的,不過這些海外企業的供應商,也在徐申學的要求下在國內設廠生產。
如果智能機器人未來幾年能夠順利達到千萬級別的銷量,創造幾千億美元市場的話,依靠其強悍的產業鏈帶動能力,整個產業鏈在國內經濟的比重,將會迅速達到七八個百分點,甚至更多。
這意味着,國內將會出現一個全新的核心支柱產業,而且是汽車、智能終端、房地產這種級別的核心支柱產業。
其經濟影響將會是巨大的!
而這些過於宏觀的東西,先不去說,且說對於智雲集團自身而言,智能機器人業務也是承載了智雲集團未來十年發展的核心業務!
智能終端業務幾乎已經做到了天花板的情況下,智雲集團迫切的需要一個全新,能夠帶動集團營收以及利潤高速增長的新核心業務。
而智能機器人,就是這樣的核心業務!
————————
而智雲集團的智能機器人新戰略,也獲得了上頭的大力支持……儘管這種支持,並沒有和智能電動車那樣直接體現在大規模的補貼上,但是其他各種明裡暗裡的支持力度其實很大。
之所以沒有直接發放補貼,這是因爲目前的智能機器人市場上,只有智雲集團一家,直接給補貼的話容易惹來非議。
不像是智能電動車市場,除了海藍汽車外,還有比亞迪,北汽,廣汽,上汽等一大堆國內汽車廠商,發放補貼大家都有,彰顯公平之餘……其實這種補貼對於其他汽車廠商而言更有優勢。
因爲海藍汽車的車型都貴,買得起幾十萬海藍汽車的消費者,都不差那幾萬塊補貼。
但是其他國內汽車廠商的新能源車型,售價普遍在十幾萬左右,這幾萬塊補貼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如二十萬的車補貼後十四萬可以買到手,十二萬的車,補貼後八萬塊到手,這對於這些中低端汽車的銷售而言,刺激力度是非常明顯的。
而智能機器人市場,只有智雲集團一家在玩,直接發放補貼的話,也沒辦法刺激良性競爭。
所以只能通過其他方式來進行扶持,主要體現在稅收優惠、工廠建設優惠等領域。
威酷實業在川城設立,專門爲智雲集團代工生產智能機器人的工廠就是典型例子,建設工廠用的地皮當地近乎是免費送,只要了象徵性的價格,還給免費三通一平。
建造工廠,採購設備的資金當地多家銀行聯合提供的低息貸款,就算是這利息,也是通過了後續的稅收優惠給減免了。
當地可以說是倒貼錢幫助威酷實業在當地建造智能機器人工廠!
當然,威酷實業有得賺,但是當地也不虧……一家龐大的智能機器人工廠,光是直接僱傭的員工就得好幾萬人,並且會帶着一大票供應鏈企業跑過來,圍繞着這家智能機器人工廠形成一整個工業園。
然後圍繞着這個工業園,會帶動龐大的各種服務行業等等。
如此龐大的工業園,意味着龐大的就業和稅收!
所以這種事啊,看似是當地倒貼錢幫威酷實業建工廠,但是就這種倒貼錢的機會,其他地方打破頭都會來搶。
威酷實業那邊每逢要進行擴產規劃,選擇地方建造大規模生產基地的時候,都會引來全國各地的地方代表,各種拉關係拼人脈,有時候電話都能打到徐申學這邊來。
因爲只要能夠引進威酷實業的一個大型生產基地,就足以讓一個普通的地方經濟直接騰飛。
當然,威酷實業選擇生產基地也不是瞎來,自有他們自己的一套方式。
最近兩年開始,威酷實業的生產基地出於控制成本等考慮,偏向於人力成本低,交通良好,營商環境好的內陸地區。
甚至當地沒有相關產業鏈也無所謂……反正威酷實業都會帶着一大票供應鏈企業過去,供應鏈企業又會帶着他們自己的供應鏈企業跑過去,一去就是一大串!
當地現在沒有產業鏈,等威酷實業過去了自然也就有相應的產業鏈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智雲集團以及威酷電子、海藍汽車這些徐申學旗下的核心產業,隨着東部沿海地區的成本持續上漲,也在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產業鏈轉移……但是和其他企業考慮向海外,尤其是東南亞的越南,印尼,馬來等地區轉移不同。
徐申學選擇的是向國內的內陸地區轉移。
六月二十九日,徐申學結束了一系列的外部視察行程後返回了深城。
不過剛回來,還沒休息兩天呢,就接到了電話,說是柳河投資旗下的一家無人機子公司,即將迎來上頭的考察甚至訂單。
仔細看了報告後才發現,這家昔日從小僵無人機裡拆分出來,從事國防領域的AI無人機研發的子公司,一直在搞的蜂羣無人機系統有了極大的技術進步,這也引來了上頭的注意,準備親自來看看,如果東西真的做的不錯,他們是準備採購一批。
徐申學對蜂羣無人機還是一直比較有興趣的,當年做出來了有前景的AI小型無人機後,他就把這個項目拆分出來,然後單獨成立了這家AI無人機子公司繼續後續研發。
這幾年過去了,看樣子是出了成果了。
對此,徐申學很有興趣,而對方來考察的時候自己也沒啥事,也就跑過去陪同視察,順便和對方聊一聊其他幾個AI地面移動終端項目的後續情況。
這麼多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一些地面終端項目也搞了好些年了,但是一些地面終端的項目的進展比較緩慢。
徐申學得催催對方,該給錢了……不然研發進度沒辦法保障了。
看看隔壁天上飛的,給錢多痛快啊,幾百億嘩啦啦的給,現在X項目已經敲定下來,都快進入小規模量產,密集試飛的狀態了,而你這幾十億的小錢也摳摳搜搜的。
結果當天去了見到人,人家和徐申學一上來就各種倒苦水,隔壁的狗大戶連X項目都飛了,但是我今年發新鞋子的錢都不夠,老哥我的日子過的苦啊……硬生生把徐申學準備開口要錢的話給憋了回去!
這倒完苦水,又來一句,你這個蜂羣無人機的價格是不是太貴了,這就小玩意看上去似乎也不用多高的造價啊,要不這價格再商量商量?
直接把徐申學給幹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