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廣城大學。
徐申學再一次出現在了其母校,並在衆多媒體的見證下,爲母校捐助了十億資金,這捐贈資金按照雙方的協議,主要用於三個方向。
第一個是用於轉專項的獎學金,任何家庭貧困的在校學生都可以申請並獲得資助,同時部分在校優秀學生也能夠申請並獲得獎學金。
第二部分則是用於建設若干高標準的先進科研教學用實驗室,其中的幾個核心實驗室非常受到矚目,如人工智能材料學實驗室,這個人工智能材料學實驗室,乃是廣城大學新設立的人工智能材料專業的配套設施。
廣城大學是全球範圍,第一個設立人工智能材料學的學校……嗯,嚴格來講不算第一個,而是第一個實際性成立的大學,再者之前其實也有很多著名高校陸續成立了人工智能材料學學科,但是基本流於表面……他們連用於人工智能材料學的科研用人工智能都沒有,玩個毛線的人工智能材料學啊。
而廣城大學這邊的人工智能材料學,則是由配套的人工智能材料學實驗室,並且智雲集團旗下的人工智能科研系統,將會限制性的開發一個接口給於這個實驗室用於實驗……當然,這麼搞的話,其實研發出來的成果則是屬於智雲集團。
這個項目,其實是屬於合作辦學。
廣城大學那邊需要設立人工智能材料學專業,爲學校的師生們提供一個學習,科研的場所和機會,進一步衝擊名校之路。
而智雲集團這邊則是需要學校爲他們培養更多的人工智能材料學領域的頂級人才。
所以雙方一拍即合,達成了校企合作協議。
這也不是廣城大學和智雲集團的第一次合作,實際上已經很多次了。
儘管廣城大學之前只是屬於一所普通的211大學,本身也沒有什麼特別優勢的學科,正常情況下來,其實智雲集團不會找這種級別的學校進行廣泛合作!
人家智雲集團的校企合作,基本都是找那些理工能力特別牛逼的985高校以及在在部分領域裡非常突出的常規985或極少數211的優勢領域。
但是誰讓廣城大學是徐申學的母校……有這麼一層關係在裡頭,徐申學親自推動下,智雲集團以及仙女山控股,海藍汽車,益海科技等一大票企業都陸續向廣城大學拋出來橄欖枝,一起搞各種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多了,很多優秀學生也就有了更多的機會能夠進入各種合作辦起來的研發中心,實驗室……這等於提前進入了智雲集團等徐申學旗下下屬的研發體系裡,這對這些優秀學生未來進入智雲集團等企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所以,廣城大學這邊的優秀學生,能夠進入智雲集、海藍汽車、益海科技等徐申學旗下大企業的數量就比較多,比例也大,其整體進入比例甚至比普通的985高校也要更高一些。
當然,廣城大學現在的錄取分數,其實也不比普通985高校低了。
尤其是和智雲集團、海藍汽車、益海科技合作辦學的幾個強勢專業,錄取分數線非常高,一點也不比清北普通專業的錄取分數差多少。
比如廣城大學和智雲集團合作辦學的微電子科學以及工程專業,這個專業就是半導體設計領域的專業,教學的老師基本都是智雲半導體公司裡的頂級工程師兼任的……智雲集團裡的很多頂級科學家,工程師們其實很多都是各類高校的名譽教授,副教授。
一邊工作一邊教學!
這半導體設計領域裡也差不多,智雲半導體裡的很多科學家和工程師們都在國內的一些相關高校裡掛着名譽教授的名頭,偶爾會去講課,也會招收碩士或博士學生,這些學生畢業後基本也都會進入智雲半導體裡工作。
把自家的工程師派出去當名譽教授,然後進行一定的教學以及招收碩士、博士生也是沒辦法的事。
因爲這些頂級前沿學科裡的相關高素質人才很少的,指望別人培養也難,所以乾脆自己培養算了。
同時智雲集團這種企業的技術研發已經是走在了人類最前沿……學校里正常學的學生都已經落後了技術前沿很多,爲了加速培養流程,乾脆是把培養階段直接放到了碩士階段。
當然,智雲集團自然也不會幹幫別人培養學生,然後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事……這些人才其實在本科畢業後,就直接入職了智雲集團,然後跟着上司,同時也是導師在職讀碩士以及博士進行培養。
想要學有所成後就跳槽到其他企業裡,這違約金也很高的!
除了半導體設計領域外,半導體制造領域也如此,然後還有智能終端、電池、電動車、人工智能等領域裡都存在類似的情況。
外頭的頂級人才不夠用,別人培養也太慢,並且培養出來的也不太行,徐申學旗下的企業乾脆就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自己培養了。
而這些頂級的合作專業,基本上學生只要不是太懶散,性格偏激,那麼就能預定一個進入智雲集團或海藍汽車,益海科技等企業研發部門的一個門票!
這對於很多優秀人才,尤其是一些家庭條件相對普通的高三學子而言,吸引力很大的……全國人都知道,智雲集團的研發工程師們的收入是超高薪!
哪怕是高三學子自己不理解考上這個合作專業,本科畢業後就能入職智雲集團研發部門的含金量,但是他們的父母也會知道,甚至他們的父母不知道,但是學校裡的老師多少也是知道的。
只要考上去,只要你自己努力不擺爛,用心學,那麼未來的人生就是一條康莊大道,甚至實現階層跨越。
只是,這年頭的聰明人也多的,所以這些合作專業的錄取分數線也是一年比一年高。
別說廣城大學裡的這些頂級合作專業了,就算是連一流大學都算不上的深城大學,其和智雲集團合作辦學的信息通訊類的專業,其錄取分數線也超過一大堆211大學的錄取分數線!
沒什麼很複雜的理由,就一個:考上這個學院的話,基本上就等於進入智雲集團工作了……未來最少也是四五十萬的年薪,這是最少!
智雲集團裡的研發部門,軟件領域以及智能終端領域的研發人員,中位數年薪大概在七十萬左右。
半導體設計領域以及製造領域的研發人員,中位數年薪是八十萬左右。
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工程師中位數年薪最高,而且是大幅度超過其他領域,其中位數年薪可以達到一百五十萬左右!
注意,這個數據並不是平均數據,而是中位數年薪,中位數的意思就是大部分研發人員都能拿到這個薪水!
說到一個公司的薪資待遇的時候,說平均收入沒有太大意義,甚至沒有參考價值,因爲公司的管理層以及高級工程師的收入太高,會大幅度拉高平均收入。
如果要想知道一家公司的綜合員工收入水平,還得看中位數收入。
人家季成河年薪折算下來一年好幾個億,普通研發人員才幾十萬年薪,一羣普通員工和他進行平均的話,豈不是普通員工也有幾千萬的平均收入?
但是要說中位數收入的話,那麼這個數據就會非常接近普通員工的幾十萬年薪了。
而智雲集團旗下的中位數收入,長期以來穩居國內第一名,甚至可以說是全國範圍內,薪資待遇最高的公司,並且大幅度領先其他企業。
只是想要進去拿高薪也不容易。而捷徑之一,就是上大學的時候就直接報考和智雲集團合作辦學的專業,基本上本科畢業後就能直接入職了,入職後還能繼續在職讀碩士和博士呢。
——————
結束了廣城大學的捐助儀式後,徐申學並沒有立即離開廣城,而是到了不遠處的智雲廣城科技園。
來這裡除了視察該科技園裡的常規項目外,主要就是來看看新投產的一座超導材料的製造工廠。
這家工廠在明面上,只用來生產智雲集團旗下研發的低溫超導材料KT120超導材料,但是暗地裡還有一個保密級別很高的MK34超導材料的生產線。
智雲集團裡的KT120超導是幾年前研發出來的,其性能其實也算是世界超一流水平了,按照外界超導行業內的說法,已經是屬於超高溫超導材料了,用在醫療設備也就是核磁共振設備上非常好用。
因爲超導溫度低,對製冷系統的要求也就沒那麼高了,因此能夠能夠大幅度降低核磁共振的耗電量,這也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核磁共振設備的日常使用成本。
每天一千多的電費變成幾百塊電費,看似一天節省的電費不多,但是把這個時間拉長到十年,十五年以上,那麼可就是好幾百萬了呢。
銀河製藥旗下的醫療設備事業部,利用這種KT120超導材料製造出來的1.5T級別以及3T級別的核磁共振設備,在國內賣的很好,甚至也開始陸續搶佔海外的市場,成爲了核磁共振領域裡的超級大黑馬,給國外同類廠商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但是縱然是KT120超導材料,在智雲集團裡也只能算是一種掩護MK34材料的旗子而已。
畢竟KT120材料,想要實現超導依舊需要零下一百二十度的溫度,
但是MK34材料,則是隻需要零下二十五度而已……這裡頭的區別可大了去。
在北方的冬季裡的很多地區,天冷的時候MK34材料甚至不用製冷都能出現超導特性,因爲當地的溫度已經低於了零下二十五度。
而常規地區裡,雖然氣溫達不到零下二十五度,但是隻需要常規的商用的製冷設備,就已經足以達到零下二十五度的溫度,大幅度降低了製冷成本。
不像是KT120材料一樣,還需要專門的頂級的工業級製冷設備。
因爲MK34材料的優良特性,智雲集團已經把這種材料率先應用在了超導量子計算機上YCL-51量子計算機上。
但是要大規模製造生產TCL-51超導量子計算機,光靠實驗室製備的少量MK34材料自然是不夠用的,還需要一條專門的MK34生產線。
但是MK34材料的量產極爲困難,目前一大堆技術專家們搞出來的MK34生產線,依舊存在着設備要求高,生產環境要求高,產量低等諸多問題。
想要大規模廉價的工業生產,目前還無法做到。
不過即便如此,智雲集團也嘗試的建設了第一條MK34材料生產線,開始小批量的生產這種頂級超導材料,主要用於超導量子計算機領域以及其他國內需要超導材料的頂級科研項目裡。
而徐申學今天過來,就是看到了這條外界都一無所知的MK34超導材料的生產線……但是看着就很怪異,這說是生產線,更不如說是實驗室呢。
仔細一問才知道,現在的生產技術路線還真就是沿用了實驗室製備那一套,只不過採用專門設計的專業設備,所以產量也更大一些。
說白了就是簡單粗暴的把實驗室裡的科研設備簡單放大規模,然後實現更大產能。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大規模工業化量產廉價生產目前還無法做到,但是現在對MK34超導材料的需求量又上來了……智雲集團那邊現在正在持續生產YCL-51超導量子計算機用於自用以及供應給相關研發機構或企業呢,這需要用到的MK34材料量也是不少的。
走馬觀花一樣看了一圈這個‘超大號的實驗室生產線,徐申學還順路看了看TK120超導材料產線。
結束簡單的視察後,徐申學還叫來了負責超導材料量產項目的人問了問情況,關注點是MK34材料什麼時候能夠大規模商業化廉價量產。
但是徐申學得到的答案並不樂觀!
目前技術部門依舊沒能解決這一問題!
“我們的MK34材料,在製備過程裡對設備以及環境的要求都太高了,目前來說能夠滿足這一生產需求的設備,都是頂級的科研設備,並且需要在頂級的實驗室環境下,”
“常規的工業設備以及普通生產環境,是無法達到其所需要的技術標準的!”
“而頂級的科研設備以及實驗室環境生產可都不便宜,把這些頂級的科研設備當成消耗設備來使用就會導致MK3材料非常昂貴,並且產量也會極爲有限,畢竟頂級的科研設備產能也有限,不可能滿足未來的MK34材料的龐大需求的!”
MK34材料因爲其常溫超導的特性,只需要零下二十五度就能進行超導,這意味着大部分商用製冷劑其實都能使用,使用商業級別的製冷設備就足夠了。
製冷設備成本低,製冷劑成本低,而製冷耗電那就更低了。
這使得了MK34材料的應用非常廣泛,除常規超導材料的主要應用方向:醫療領域的核磁共振之外。
MK34材料還可以用於超導量子計算機、超導離子碰撞機,實驗用的核聚變反應堆等等。
基本上能用,需要使用超導材料的領域,都能用上它。
只是現在MK34材料低,只能用於部分科研領域以及YCL超導量子計算機領域裡。
但是徐申學相信,這不會持續多久!
技術團隊遲早能夠搞定產能和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