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將來



這也是衆人頭一次聽張守仁提起將來。

將來這詞,對以前的浮山營諸多將領,也就是現在的登萊鎮諸將暗中自己琢磨過很多回了。

大人二十出頭,已經是實職副總鎮,將來幹到總鎮,或是什麼總理,提督,武經略,想來都不是難事。

能不能封侯伯,看來也不是不可能了。

文官對朝堂的控制依然嚴密,但人人都瞧的出來,天下大亂就在眼前,還捨不得爵位,哪個武夫會真的賣命?

朝廷到現在還是十分吝惜爵賞,張守仁的功勞,在太祖的洪武年間,太宗的永樂年間,最少也得是一個伯爵在手了,現在的朝廷,纔給了一個徵虜將軍,羞搭搭的一個副總兵,也虧皇帝和大臣們好意思!

將來……將來怕是大人絕不止眼前的這一點格局吧……

要是大人權力大到能剷除遼西將門的地步,那得是什麼樣的?

執掌五軍都督府?復爲大都督?

授給樞密使?

怕是有很多可能,想想便是叫人十分心熱啊……

究竟能走到哪一步,還得看天下大勢,還是得繼續走着瞧……但大人的將來,大家的將來,看來還真的是很美好呢……

“將來的事將來再說……”

入京之後,都是一些繁瑣而不需要用腦子的事,姜敏這個年輕的參謀處主辦也直接摞了挑子,這陣子就是休息爲主了。不過,眼前的事,略一思忖,他也是找到關鍵所在:“大人,吳長伯不會憑白提醒咱們,怕是他已經有合適的人選,既能賣個人情給咱們,也能幫他所要舉薦的人,只是他和咱們交情尚淺,不好當面直說,我看大人回去之後,修書一封給他,覆信過來,人選也就定了。”

“嗯,此事就這麼辦吧。”

張守仁也是十分感慨,環首四顧,全部是高堂大廈,而寒街清冷,也是助長悽清。

這一次的北京之行,所獲極多。

首先是整個浮山營的凝聚力更深厚,衆人對他的信任和依託之感,更加強烈。

從所見所聞和所遭遇的這些東西來看,大明王朝已經爛在根子上,已經是叫人有無可挽回之感。怪不得很多有識之士在這種王朝末世都另有打算,現在崇禎還算能支使的動文臣,對武將已經指揮不靈,而幾年之後,就算是文臣他都指揮不動了。

關鍵就是在人心向背上!

清入關後,萬夫景從,文官武將,爭相投降,從北京到南京,除了和李自成在潼關和榆林一帶打過幾場外,南明過百萬的軍隊望風歸降,要不是剃髮令下,一手好牌被多爾袞打爛了,怕是清的一統過程是最容易不過的事了。

這種末世光景,登萊諸將已經跟着張守仁一年,讀書也很不少,眼界更非當年可比,此時自是看了不少在眼中,大家的心思,經過這一次北行,自然也是爲之一變。

只是這種變化,張守仁不點明,

底下的人也是裝糊塗罷了,究竟走到哪一步,還是隻能看將來。

要緊的,便是打從京師離開,回到浮山。

……

……

吳三桂果然是給張守仁推薦了一個人選,那便是前一陣子跟着盧象升的尤世威。

論資歷威望,西北將門出身的尤世威是足夠了,尤世功,尤世祿,都是總兵官一級的高級將領,尤世威天啓年間就已經是建昌營參將,天啓七年任山海關副總兵,崇禎二年就已經是總兵官,鎮守居庸關和昌平,崇禎四年任山海關總兵官,左都督,此時已經是武職官的極品了。後來率遼兵勁旅,跟着洪承疇討賊,屢立戰功,但後來經歷失敗,被解任聽勘,崇禎十年,盧象升上奏朝廷道:“世威善撫士卒,曉軍機,徒以數千客旅久駐荒山,疾作失利,今當用兵時,棄之可惜。”

有此一語,尤世威得以複用,前一陣盧象升兵敗於巨虜,楊國柱和虎大威等人在親兵護衛下走脫,尤世威雖然沒有多少兵將,但他出身是榆林,大明三邊所在,也是大明天下勁兵所在,所以身邊家丁很得力,也是護着尤世威在亂兵中破圍而出。

先敗於剿賊戰場,又再敗於東虜,都是全軍覆沒的慘敗,尤世威想復出掌重兵,任職山海關或居庸關總兵那樣的重要地方是絕無可能了。而如果沒有人施以援手,恐怕是要直接回家啃老米飯,退休了事。

到張守仁那裡,對朝廷來說是安插了一個重將,對遼鎮來說,尤世威和遼鎮關係不壞,就是在遼西起家,算是幫他一個大忙,對張守仁也是解決了一個難題,尤世威資歷夠,榆林頂級將門,對他在軍中將來的人脈發展也有幫助,而尤世威任職時間不會長久,算是一個過度,免得以慘敗後的敗軍之將還鄉……對大家來說,都是極好的選擇。

不過在尤世威來說,老將性子老而彌堅,派人傳話過來,這個總兵能當,但張守仁年輕,禮貌上,一定要講,所以要張守仁前去拜會於他,彼此熟知之後,他纔會接受舉薦。

“哼,老打敗仗,脾氣還這麼大,咱們大人好歹斬了那麼多韃子,他早早就當總兵,斬了一百個韃子首級沒有?”

“這麼擺譜,到了登萊任上,怕也不會消停啊。”

“那又如何?他已經是沒毛的鳳凰不如雞了,身邊最多幾十個家丁,不老實又能怎樣?”

衆人議論紛紛,張守仁一笑起身,笑道:“人家怕的就是你們這樣,好歹是當了十來年總兵大將,臨老叫你們折辱不成?寧願不幹這個登萊總兵灰溜溜回家,總好過到了登萊叫你們折辱了再灰溜溜回家……打聽好尤帥住處,我去拜會便是了。”

……

……

打聽好尤世威的住處後,張守仁只帶着張世福幾個老成脾氣好的,也不多帶親兵,各人輕裝簡從,騎馬往城南去。

尤世威在京城當然沒有住處,前一陣還是待罪之身,就在宣武門附近租

了一座院落,臨時安身。

此時若是張守仁不舉薦他,再過一陣子,尤世威就可以返回榆林養老了。

一路過去十分順當,張守仁在看到一座尖柄斜插入雲的建築後,帶馬對衆人道:“巧了,我們去拜會一下湯師傅。”

張世福一徵,笑道:“又看洋和尚?鑄炮的事,他說已經厭煩了。”

張守仁笑道:“我見人又不是純粹是功利,湯若望這人……很有意思。”

被張守仁誇說是“很有意思”的,怕是還真沒有過幾個人,張世福一聽,也是不敢怠慢,安排人拉好戰馬後,自己也整了整衣襟,然後隨着張守仁一起進來。

湯若望此時是居住在利馬竇所興建的一個小經堂內,在此經著曆法和幫着大明朝廷鑄炮,崇禎九年到十一年這兩年間,湯若望幫着大明鑄了二十門炮,不過這些火炮並沒有幫到什麼忙,多半被放在了北京城頭,後來清軍不戰而取北京後,把火炮取下來,南征北戰,倒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這座教堂,是後來赫赫有名的南堂,主體建築在幾百年後仍然留存,張守仁遊歷北京時也曾經來參觀過,時間相隔幾百年再遊“故地”,心情自是十分異樣。

在這裡,和在宮禁中的壓抑當然也是不同,宗教氣息十分濃郁,人文氣息也很濃烈,在當時的中國,倒是很難有這樣叫人感悟很深的地方。

不過張守仁並不是天主教徒,在此感受的,更多的只是那種濃郁的人文氣息罷了。

“哦,又是張將軍來了,歡迎,歡迎。”

後世的南堂在此時只是一個灰暗的小經堂,湯若望和一羣助手就在經堂裡修著曆法,看到張守仁幾人進來,湯若望放下手中的鵝毛管筆,先是皺一下眉,然後才笑着迎上前來。

他在中國已經超過二十年,從到澳門再到西安,然後再到北京,一口官話已經說的十分地道,嗓音也是十分的悅耳動聽,風度更是沒有可指摘的地方。

耶蘇會在中國原本就是以走上層士大夫甚至是皇室路線爲主,現在北京不少官紳都信奉天主,宮中也有不少太監入了教,當然,這種入教有多虔誠實在是難說的很,就算天啓皇帝當年也對天主教頗有興趣,但想叫皇帝和這些官員們真正信奉,實在是太過困難了些。

祭祀祖宗還有多妻制,這在當時是限制中國貴人入天主教的兩大障礙。幫着這些洋和尚打開局面的,靠的就是天文曆法上西方已經遠遠領先中國,其次是鑄炮的技術,再其次便是大自鳴鐘等西方特產,至於教義,湯若望在中國二十年,所獲得的成果想必令他十分灰心。

好在這些傳教士都是信仰十分堅定而且奉獻精神十分強烈的教徒,若非如此,以他們優裕的身家,無需遠渡萬里重洋到中國來傳教,後世的傳教士已經有冒險家探險獲求利益的感覺,在十七世紀,出海死亡率極高的前提下,出海傳教,就是意味着毫無慾求的奉獻。

(本章完)

第七百二十四章 十萬第二百零一章 何以破之第四百五十二章 巴掌第二百九十五章 條件第二百零七章 立營第四百零一章 異變第十七章 慘烈戰場第三百六十九章 真正的騎兵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船第七百零二章 拯救第八百二十一章 攝政王第九十九章 爲將之道第三百四十二章 天殺第六百二十五章 奧妙第七百章 轟動第六百九十六章 投票第四百八十九章 剷平第一百六十二章 垂訓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識見第七百七十章 戰場第七百五十三章 逼戰第六十七章 物資第三百二十一章 好對手第三百二十一章 好對手第三百零一章 晚飯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匪第三百三十一章 艱勞第二十三章 小心思第四百零五章 人性第三百九十二章 虎狼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局第二百零四章 行動第三百七十六章 例外第二百九十七章 送行第六百四十八章 突騎第六章 準備第七百八十四章 上游第六百八十三章 昔年第五百三十八章 黑豆第五百三十三章 補給第四百二十八章 抵達第四百三十章 見面第七百一十七章 心智第六百四十章 官兵第三十五章 探視第七百六十章 走私第五百三十五章 來客第三百六十七章 出城第二百四十六章 生態圈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才第二百九十九章 計算第二百一十三章 勉勵第二百五十五章 集合第三百三十五章 說王第三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七百六十三章 知已第十五章 突如其來第六百四十一章 大坑第六百五十七章 學院第四百二十七章 自信第五百三十九章 洛陽第五百三十一章 開封第六百八十三章 昔年第八百一十五章 算盤第五百六十二章 混入第五百二十三章 判斷第三百九十八章 欽差第七百一十二章 兼濟第六百二十七章 土壤第五百八十九章 平安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變化第七百九十七章 水陸第一百九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三十九章 衝擊第二百七十八章 亂象第六百四十七章 宣調第七百一十三章 途中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撿第五百三十九章 洛陽第四百零四章 計劃第四百八十八章 內宅第四百四十七章 爭鹽第五百五十八章 圍困感謝您的支持第一百六十章 一個標杆第一百八十五章 礦區第六十七章 物資第五百二十五章 八大王第二百七十二章 帥帳第四百七十四章 祭奠第五百八十九章 平安第二百六十九章 警告第一百八十四章 人心把握第一百八十三章 大家閨秀第一百九十八章 馬術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開第五百九十二章 唏噓第二百四十二章 陌生人第二十七章 風波第九十九章 爲將之道
第七百二十四章 十萬第二百零一章 何以破之第四百五十二章 巴掌第二百九十五章 條件第二百零七章 立營第四百零一章 異變第十七章 慘烈戰場第三百六十九章 真正的騎兵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船第七百零二章 拯救第八百二十一章 攝政王第九十九章 爲將之道第三百四十二章 天殺第六百二十五章 奧妙第七百章 轟動第六百九十六章 投票第四百八十九章 剷平第一百六十二章 垂訓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識見第七百七十章 戰場第七百五十三章 逼戰第六十七章 物資第三百二十一章 好對手第三百二十一章 好對手第三百零一章 晚飯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匪第三百三十一章 艱勞第二十三章 小心思第四百零五章 人性第三百九十二章 虎狼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局第二百零四章 行動第三百七十六章 例外第二百九十七章 送行第六百四十八章 突騎第六章 準備第七百八十四章 上游第六百八十三章 昔年第五百三十八章 黑豆第五百三十三章 補給第四百二十八章 抵達第四百三十章 見面第七百一十七章 心智第六百四十章 官兵第三十五章 探視第七百六十章 走私第五百三十五章 來客第三百六十七章 出城第二百四十六章 生態圈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才第二百九十九章 計算第二百一十三章 勉勵第二百五十五章 集合第三百三十五章 說王第三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七百六十三章 知已第十五章 突如其來第六百四十一章 大坑第六百五十七章 學院第四百二十七章 自信第五百三十九章 洛陽第五百三十一章 開封第六百八十三章 昔年第八百一十五章 算盤第五百六十二章 混入第五百二十三章 判斷第三百九十八章 欽差第七百一十二章 兼濟第六百二十七章 土壤第五百八十九章 平安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變化第七百九十七章 水陸第一百九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三十九章 衝擊第二百七十八章 亂象第六百四十七章 宣調第七百一十三章 途中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撿第五百三十九章 洛陽第四百零四章 計劃第四百八十八章 內宅第四百四十七章 爭鹽第五百五十八章 圍困感謝您的支持第一百六十章 一個標杆第一百八十五章 礦區第六十七章 物資第五百二十五章 八大王第二百七十二章 帥帳第四百七十四章 祭奠第五百八十九章 平安第二百六十九章 警告第一百八十四章 人心把握第一百八十三章 大家閨秀第一百九十八章 馬術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開第五百九十二章 唏噓第二百四十二章 陌生人第二十七章 風波第九十九章 爲將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