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兵痞



笑話不笑話的,張世強是管不着,不過大人交代下來的差事那可是耽擱不得。

他正想上前,一邊街角卻是傳來人聲,然後就看到燈籠的亮光,沒過一會兒,就看到十幾個青衣家僕模樣的人過來,有幾個人打燈籠,剩下的人搬的搬,擡的擡,燈光下看的清楚,就是一個米麪模樣的物事。

“站住!”

剛剛坐在凳子上的幾個人都是站起身來,暮色之中,有燈燭照亮,張世強倒也看的清楚。這幾個人,全是穿着五品或六品的武官袍服,腰間繫着牛皮革帶,上頭還掛着銅製的腰牌。

這說明對方不僅是營兵的武官,還是有衛所軍籍的正經的朝廷武官。

幾個武官起身之後,臉上的神情都是似笑非笑,其中一個五品的站着不動,只是把頭點了一點,其餘幾個便是按着腰刀走上前去,他們一動,幾十個兵丁都是扛着槍矛一起跟着,一時間氣氛就是緊張起來。

“幹什麼的,叫什麼名字,扛着的是什麼,爲什麼來此處?快說,快說!”

“快說,俺家大人叫你答話沒聽着?找打不是?”

“先甭問了,一個個打一頓再說。”

“就是,打了就老實了!”

挑在這裡的兵丁明顯是一個老實人也沒有,個個的兇橫霸道,隔的老遠,張世強也能感覺到這些營兵身上的戾氣。

這些人都是欺負百姓慣了,什麼樣的惡事怕也都做過。

公然的殺人放火他們不敢,私下裡殺人越貨,強搶民財的勾當,怕也是沒少做。

登萊一帶,只要駐防有營兵的地方,無頭的搶劫案子和強X案子就不斷,其實地方官都知道是誰做的,卻也是不敢聲張。

畢竟膠東一帶還算太平,沒有大規模的響馬,要是換了青州和幾個州府,那裡響馬衆多,最多人數的響馬都能有數千人,佔着大山和大澤,騎馬呼嘯往來,斷絕南北交通,官兵也是沒有法子。

畢竟打那些白蓮教的農民官兵還有勇氣,真正打那些刀尖上討生活的職業匪徒,官兵們的膽子就小了。

再說現在官匪難分,有很多響馬直接就是打散的營兵或是東江兵,嘯聚一方,來若奔雷去若閃電,根本拿他們沒有什麼辦法。

在山東,得罪官府還有生路,得罪響馬,就是死路一條了。

象是曹州總兵劉澤清,就是一個標準的大號響馬。

遇事從來不以正道解決,都是以響馬的那套,餉不夠就鬧餉,從來聽調不聽宣,遇到政敵,也是直接派殺手解決,乾脆利落。

這一套響馬作風要是在萬曆天啓年間早就被朝廷給解決了,現在是崇禎末世,皇帝在毛文龍被殺一事上做了妥協,這樣的事還不是一樁兩樁,象左良玉,擱先皇手裡也是死一百回的主,在當今皇帝治下卻是越活越滋潤。

這樣一來,跋扈的武將當然越來越多,崇禎就越來越覺得武將不聽話,於是更加的曲意安撫,於是武將把皇帝看穿,就是越發的不聽招呼。

這就是一個崇禎死彎,一個

他自己一手給自己挖的大坑。

雖然如此,武將跋扈也有一個底線,一個模糊的界限。遇事可以拖,遇敵可以逃,但不能明着來,要有充分的理由。

公然派兵圍住兵備道,這和造反就沒區別了。

事情估計沒這麼簡單,張世強在燈燭的光亮下也發現了劉福,這是劉府的二管家,也是兵備道劉景曜的家生子,世代的奴僕,十分忠心,要是有什麼不對,劉福就會第一個跳出來。

“米和麪也不識得?這是整豬,好好查查裡頭有沒有兵器,有沒有藏着犯禁的東西?”劉福神色冷然,看着一羣兵痞,沉聲道:“你們總鎮叫你們來是查外頭的人,我們這幾個全是劉府的人,你們查什麼查?”

“話不是這麼說,”有個武官仰着臉道:“總鎮交待了,非常時期,一定要保護好劉大人,你們說是家裡的就是了?不好好查查,怎麼好就這麼放進去?”

說罷,就是大喝一聲:“來啊!”

“在!”

幾十個兵丁一起暴諾答應,倒也是頗具威勢。

“給我查!”

“是!”

又是一聲暴喝,然後便是將劉府下人扛搬的東西全搶了下來。米袋子打開,用手掏摸,再用腳踢,豬肉用槍尖戳了幾個對穿,雞鴨魚肉,都是被槍和刀戳來砍去,弄的不成模樣。

這些兵如此不講理,劉福似乎也是習慣了,只是揚着臉冷笑,一聲不出。

倒是那些普通的下人一個個氣的不輕,嘴裡不停的嘀咕着,張世強離的遠,聽不清楚,不過料想不會是好話。

“好了,可以進去了。”

查了半天,除了把東西糟蹋的不成模樣,當然是什麼也查不出來。

“這筆帳,我們自然會記下來。”

劉福昂着臉,只說了這麼一句,便是要帶着人進去。

他這個家生子奴僕,自己家主人做官一路水漲船高,向來只有他欺負人,沒有人欺負他的。沒想到這陣子府裡被圍的水泄不通,哪怕是飛鳥也沒有辦法自由進出。

只要是帶東西進來,不管是衣服還是雜物,又或是吃食,反正定會被糟蹋一番才能放進來。

這種事已經不止一天,劉景曜曾經考慮向上申訴,但眼前現成有一個登萊巡撫都不管這件事,或是說,登萊巡撫也沒有辦法管。

這個巡撫一路避出去,這裡鬧了十來天,這人就十來天沒有回來,明顯就是要置身事外,不打算理會這件事。

巡撫不管,劉景曜自己就是兵備道,向上報告自己被大兵欺負了……這事要是傳揚開來,不得把朝中那些敵人的嘴巴都笑歪?

身爲文官,朝中除了太監是敵人,非我族類不是同黨的,也一樣是仇敵。

劉景曜是直隸人,標準的北方人,但現在朝中當權的可不是北人,而是一羣南方人。

說來也怪,中國的地氣先是在關中,然後到中原,接着就到了江南。

北方雖然是政治和軍事中心,不得北方就叫偏安,偏安不是長久

之局,但北方的人文和經濟,卻是被南方遠遠拋了下去。

大明這二百多年下來,進士及第的前幾名全部是南方省份,福建,江西,南直隸和浙江。

這幾個地方,全是南方省份,在大明中期,政權是落在江西人手中,最出名的江西大官就是嚴嵩,是江西籍進士中的佼佼者。

現在的大明政權,是落在東林黨,也就是一羣江南進士手中。

其中以吳江人最多,然後是常州,蘇州,總之,天下文脈有七分在江南,朝中進士也是有七分在江南,特別是東林黨的顧亭林把持吏部的那幾年,吳江和江南籍貫的進士被大量提拔,東林黨的聲勢得以籠蓋朝野,成爲赫赫有名的第一大黨,其餘的浙黨和楚黨不得不和北方人聯盟,一起投靠魏忠賢,組成了另外一個超級大黨閹黨來對抗東林,否則的話,整個朝廷除了這羣狂妄的東林黨人就沒有別人的生存餘地了。

後人總以爲閹黨全是一羣太監,這當然是大錯特錯,閹黨只是一個自救聯盟,文官倒是佔大多數,主要的目地在開始時也不是奪權,而是要自保罷了。

劉景曜當然沒有加入閹黨,君子不黨的信條他還是沒有忘記。

這樣在天啓年間時,他的日子就難過了,進士中的早,但官升的慢,而且一直沒有被選入朝中,一直在地方上打轉轉。

在地方上官升的再高也是沒用的,象巡撫,雖是四品,卻是真正掌握軍政大權,巡撫雖是七品,但位卑權重,而且有清要之名。

這些官,一旦做好了,重新入朝,直接就能進入部堂,就算不能入閣爲相,成爲文官仕途的頂點人物,但最少也能以尚書和侍郎的身份告老了。

劉景曜這樣的官員,不出意外,最後以按察司或布政使司裡從二品或正三品的官職退休,在士林中,這樣的結果可不能說叫人滿意。

沒入閹黨,加上是北方人,又因事得罪了太監,劉景曜已經是被貶之身,他在東林黨也有幾個對頭,簡直就是官場黑洞。

沒事的話還要小心人家找他的碴,一旦有事,出了醜,隨時都可能再度被貶。

這也是身處官場的悲哀,沒有強勁的後援,就得自己事事小心。

說起來,要是張守仁在這裡,想必也是覺得和劉景曜惺惺相惜,咱們大哥不說二哥,全是沒背景的苦孩子。

“咳,想不到兵備道大人也能被人欺負……”

這事兒對張世強算是看了個西洋景,實在新鮮,不過新鮮歸新鮮,他可是帶着使命來的,要是信投不到,那到時候怎麼有臉回去見大人?

當下見劉福要進去,於是他忙牽馬從牆角過來,喊着道:“劉哥!”

“是世強?”

劉福先是一徵,然後是一臉的笑,他們倆是兩邊主人特別吩咐私下打交道的人選,所以早就有意互相熟悉,上次張世強來,也是這劉福從頭到尾負責接待。

“你可來的巧了,叫你瞧個熱鬧。”劉福一語雙關的道:“早點隨我進去,我家老爺正想着你家大人咧。”

(本章完)

第二百零三章 新組織第四百九十四章 淘金第八百零四章 鐵流第六百二十三章 漕運第五百六十二章 混入第二百五十四章 家書第二百四十四章 井第三百五十七章 呸第九十七章 繳獲第三百二十三章 威力第一百八十六章 集鎮第一百八十五章 礦區第四百六十五章 還鄉第二百八十八章 冷遇第六百八十章 歡慶第七十三章 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七百零七章 收穫第二百五十八章 卓越勳章第一百四十章 佈置第三百六十一章 使者第四百二十八章 抵達第三百一十二章 揉捏第五百九十章 入奏第一百零六章 大豐收第九十二章 對峙第一百七十四章 話家常第四百八十五章 金礦第二十五章 兵備道第八章 所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參謀第五十九章 地盤第三百二十章 軍陣威風第一百八十一章 送別第一百六十八章 招兵第三百四十四章 白甲第七百六十一章 動員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局第一百零四章 出鹽第四百七十三章 廝見第三百八十二章 報捷第七百二十六章 奏疏第三百四十四章 白甲第一百三十章 槍陣第七百七十六章 朱仙鎮第四百二十一章 刁難第二百一十四章 座鐘第六百四十七章 宣調第五十五章 要做就做絕第二百一十九章 屯田第六百零八章 國殤第三百零四章 商談第二百五十三章 震怒第三百一十一章 嶽託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炮的怒吼第七十九章 兵痞第三百六十二章 迷局第八百零七章 末路第六百一十五章 建議第七百九十八章 宣言第六百七十八章 天道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將第四百二十八章 抵達第一百五十六章 烏龍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水車第六百一十五章 建議第七百七十二章 百萬第三百零六章 敵襲第二章 重生第七十四章 姑娘們第三百九十四章 孔府第四百章 赴約第一百二十章 大陰謀第一百五十五章 國之大政第二百九十八章 宿營第四百九十七章 戰馬第八百零八章 教子第四百八十七章 土產第一百四十一章 軍人間的敘話第六百六十一章 會館第一百九十八章 馬術第三百零九章 召對第六百零一章 贈送第四百三十七章 雨中第四百一十三章 妙子第七十二章 遼民第七百二十九章 行路第五百三十三章 補給第二百七十六章 塘報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第五百七十八章 逃竄第九十一章 中心第一百零一章 官道第四百一十三章 妙子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機第四百零一章 異變第四百三十一章 拜見第二十五章 兵備道第六百九十七章 轟動第六百七十九章 調度第四百一十八章 天子奴
第二百零三章 新組織第四百九十四章 淘金第八百零四章 鐵流第六百二十三章 漕運第五百六十二章 混入第二百五十四章 家書第二百四十四章 井第三百五十七章 呸第九十七章 繳獲第三百二十三章 威力第一百八十六章 集鎮第一百八十五章 礦區第四百六十五章 還鄉第二百八十八章 冷遇第六百八十章 歡慶第七十三章 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七百零七章 收穫第二百五十八章 卓越勳章第一百四十章 佈置第三百六十一章 使者第四百二十八章 抵達第三百一十二章 揉捏第五百九十章 入奏第一百零六章 大豐收第九十二章 對峙第一百七十四章 話家常第四百八十五章 金礦第二十五章 兵備道第八章 所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參謀第五十九章 地盤第三百二十章 軍陣威風第一百八十一章 送別第一百六十八章 招兵第三百四十四章 白甲第七百六十一章 動員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局第一百零四章 出鹽第四百七十三章 廝見第三百八十二章 報捷第七百二十六章 奏疏第三百四十四章 白甲第一百三十章 槍陣第七百七十六章 朱仙鎮第四百二十一章 刁難第二百一十四章 座鐘第六百四十七章 宣調第五十五章 要做就做絕第二百一十九章 屯田第六百零八章 國殤第三百零四章 商談第二百五十三章 震怒第三百一十一章 嶽託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炮的怒吼第七十九章 兵痞第三百六十二章 迷局第八百零七章 末路第六百一十五章 建議第七百九十八章 宣言第六百七十八章 天道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將第四百二十八章 抵達第一百五十六章 烏龍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水車第六百一十五章 建議第七百七十二章 百萬第三百零六章 敵襲第二章 重生第七十四章 姑娘們第三百九十四章 孔府第四百章 赴約第一百二十章 大陰謀第一百五十五章 國之大政第二百九十八章 宿營第四百九十七章 戰馬第八百零八章 教子第四百八十七章 土產第一百四十一章 軍人間的敘話第六百六十一章 會館第一百九十八章 馬術第三百零九章 召對第六百零一章 贈送第四百三十七章 雨中第四百一十三章 妙子第七十二章 遼民第七百二十九章 行路第五百三十三章 補給第二百七十六章 塘報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第五百七十八章 逃竄第九十一章 中心第一百零一章 官道第四百一十三章 妙子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機第四百零一章 異變第四百三十一章 拜見第二十五章 兵備道第六百九十七章 轟動第六百七十九章 調度第四百一十八章 天子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