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學院



“天如兄,珍重再會!”

“臥子,你我始終不能再復當年交誼,可惜可嘆!”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七八,也無非就是如此。百年之後,留給世人評嘆好了。”

“也對,是我做婦人之態了,哈哈!”

膠州城外,陳子龍與張溥等人揖讓送別,但彼此的臉上,一點兒珍重再會的神情也是瞧不着了。

十幾天時間,彼此都是十分明白,大家已經走在不同的道路之上了。

……

……

在招待張溥和候方域、吳應箕十餘日後,除了吳應箕打算再到登州看一看,然後尋海船北上,到天津衛上岸,由天津入京師外,候方域與張溥則是打算去濟南,到濟南看看當地風物之後,就到德州上船,坐漕船返回江南。

北上之行,候方域是無可不可,他是公子哥兒的脾性,什麼事都是大而化之,一副無所謂的態度,軍政之事,他也過問,也似乎熱心,但一聽說臨清有百餘家秦樓楚館,北地一樣有旖旎風光,而濟南因爲商行衆多,紅粉也十分出衆時,候大公子哥就把那些沉悶的東西拋諸腦後,而對這些事物產生了濃烈的興趣。

他後來是娶秦淮名妓李香君爲妾,冒襄娶的是董小宛,東林領袖錢謙益娶的是柳如是,其餘的寇白門與顧眉等當時名妓都是與這些名士詩詞唱和,娶名妓,流連秦淮風光,河房詩酒鬧騰,非如此,不足言名士。

這樣的名士,就算是陳子龍心裡都明白,張守仁不會感興趣,至於張溥這樣的,人脈太厲害,野心太大,地方州縣張溥都驅逐過,那可是撫牧一方的文官正印官,張守仁這樣的武臣,哪怕到大將軍之位,張溥這樣的社首級別的名士也不是他能招攬的。

倒是吳應箕,陳子龍希望這位沉深憂鬱,有真正本事的好友能留下來,真正做一番事業出來,不過吳應箕雖然對浮山的一切都有興趣,也不乏讚賞之詞,終究卻是沒有能留下來,取道登州,也是一定要北上了。

這十餘天來,他領着這幾個江南乃至在整個大明都有很大名望的幾個人遊覽了浮山四處,幾乎是把非軍事禁區之外的地方都看光了。

最爲壯觀的當然是浮山鹽場!

當時曬鹽法在不少地方有雛形,但是十分零星分散,在清季纔有大規模的成體系的曬鹽之法,技術的普及在明朝這樣信息不通,交通十分困難的大帝國是後人難以想象的。井鹽和淮鹽有不少曬鹽法了,在山東這裡,曬鹽卻是浮山鹽場爲先,然後是靈山鹽場,近二百里的海域到處都是從深及淺,一層一層環繞下來的鹽場。

陳子龍帶着張溥與候方域等人觀看時,真是覺得蔚爲壯觀,歎爲觀止。

張溥等人也算見多識廣,在泰州一帶也觀察過鹽場,但只在浮山鹽場之時,才感覺到一種最樸實的勞工之美。

當時正是鹽場混池推鹽之時,浮山場是保留下來最大的幾個,站在山峰高處俯瞰下去,人羣如一羣

羣多少不等的螞蟻,一羣羣一窩窩的到處都是,每個人手中都是拿着各式的推杆或是其餘的工具也是五花八門,十分奇巧。

到鹽場之中看,到處是吹着號子的鹽工,身上曬的又黑又紅,喊的號子響徹雲宵,十分嘹亮動聽,最令幾個江南名士動容的便是曬鹽的出品,那些細白的鹽粒比起後世的精鹽當然差的多,但在今時此世,卻是足夠叫這一羣見多識廣的智識精英爲之而驚歎,感受着大自然的巧奪天工。

再看張守仁一手規劃的那些鹽池,其中奧妙說起來是十分簡單,但沒有人捅破這一張紙之前,又有誰能夠想的出來?

當時的技術通傳十分緩慢,主要還是士大夫不喜歡這些儒學經義之外的東西,象徐光啓和孫元化等人,雖然位至尚書巡撫,但因爲涉獵幾何學與西方的操炮火器之學,就被當時的士大夫視爲主流學術之外的異端,認爲徐光啓一生學術只爲“雜”字一字的儒學宗師,大有人在,哪怕是徐光啓在經義上,農學上有極高的造詣,可惜也是無補於他的名聲。

至於宋應星一個小小教諭耗盡心血所編著的《天工開物》在當時是劃時代的產物,很多制器之法都是擇精而錄,可惜無人重視,根本就沒有流通開來,至清季時,乾脆就焚燬禁傳,一直到清末時纔在日本發現抄本,這是何等滑稽之事啊。

所以在鹽場幾個大名士都受到強烈的震動,至於他們會不會帶曬鹽之法回到南方也無足緊要了,開始衝擊市場時可能靠的是貨物本身,到一定程度後,靠的就是市場壟斷。

爲了市場明爭暗鬥,乃至於發生戰爭,都是很正常的事。

現在山東的風雲際會,其後當然就是有鹽商的影子,亦是很正常的事了。

最叫張溥等人驚異的,還是鹽工的精氣神。

號子聲聲中,人人都是中氣十足,身上都是筋肉盤結,十分壯碩的模樣。身上是油光發亮,臉上也是紅光滿面,喊起號子之後,又是一起唱起歌來,一個個都是興高采烈的模樣,雖然從早到晚做着重活,但是沒有一個人抱怨苦累,都是甘之如飴的模樣。

若是鹽場的頭目或是大夥計如此,倒不足爲怪,而所有的鹽工都是如此,自是叫張溥等人十分驚異。

他們在膠州和浮山千戶所已經見識過了商業貿易的繁華,等到了浮山之後,纔是親眼又看到鹽場出鹽時的盛況,這幾處鹽場一年就出鹽五六十萬石,用健壯鹽工數千人,整個浮山控制的鹽場幾十處,年產量已經有四百萬以上,而且只會更多,所用工人當有數萬之多,若是個個都這麼壯實和樂觀向上,實在是一種不得了的奇蹟。

面對這些質疑和驚慮,陳子龍的答覆也是十分簡單:“無他,銀兩按月結算,子女免費讀書,生病免費診療,唯自備藥草錢便可。加上供給餐飯,布匹,若有人出頭鬧事,纔是罕有的奇男子,要是有這樣的人,我都想見識一下了。”

在幾百年後,掌握幾萬人勞動不是難事,在此時,幾

萬健壯男丁聚集一處卻是有一種叫人戰慄的力量和感覺,自脫脫多事修黃河以致元朝天下傾覆叫本朝得天下後,士大夫都有一種秘而不宣的約定……能少興工便少興工,哪怕是修河補路這樣的事,能不做也就可以不要做了。

明朝的低稅率導致政府也低效,崇禎初年江南都大旱,南方官員請重修水利,崇禎一聽說要動員不少人和花費巨資頓時就不吭聲了,以“擾民”爲藉口,把此事給黃了。

皇帝都是這操性,可想而知官員是什麼德性了,大明官員把修黃河的錢貪污的一文不剩,黃河年年出事,皇帝也不管,這朝廷爛成這般模樣,也算世所罕有。

在張溥等人眼前,這麼多光着膀子的壯男可是一種十分危險的存在,大明雖不禁礦,比我大清高明一籌,但開礦出事的擔憂是始終存在的,淮揚鹽場遍及十幾個州縣,綿延開闊而且分散,監管甚嚴,可不是浮山能比的。

但浮山的種種福利亦非他處可比,陳子龍祭出這樣的大招之後,張溥等人都是面色僵滯,再也無話可說。

能做到浮山這樣的,百家鹽商中無一家,而能配套成功的,也唯有浮山一家,別人就算想仿效,也得有相應的一整套的體系才成。

到此時所謂大將軍胸中自有丘壑的話又是冒出來不少,連陳子龍都是狐疑起來,這張守仁難道真的如此厲害?

“我觀他不過擅帶兵,於經濟之道也略懂一些,但確實不曾讀過太多的書,如何能到今日,實難想象啊……”

看完鹽場,便是大量的學校,到此時,張溥等人才明白過來,陳子龍的教授非是府學和縣學的那種佐雜小官,而是實實在在的如同在書院中講學一樣,數百學子從低到高而坐,師長於前講授學識,這樣的情形,在大明江南一帶並不少見,但規模定是遠遠不及浮山這裡,以張溥等人的見識,實在也是沒有想到,財稅亦有學校,還有將作處的技工學院,講武堂等等,各種學校十幾家,生員已經超過五萬人之多,這麼多人的飯食住宿全部是張守仁供給,醫學院和技工學院的學習還可以出外實習,賺取零用的銀子,這麼好的待遇,完全是很多窮人想也不敢想的事情,趨之若鶩自然也是難免。

浮山學院是綜合大學院,有農學算學等諸多學科,還有行政學院,教人政務吏學等等,陳子龍便是在這學院中講課授書,這也令張溥等人驚奇之餘,感覺是不以爲然。

豈可將學術弄成如此雜學,且公然講授,這已經是如李贄當年,有叛離聖道之感了。

而對陳子龍來說,無非是教人實在的經濟之學,這些少年子弟,真正聰明過人的極少,家境豐裕的更少,如果沒有這樣的學院存在,根本就沒有機會讀書識字,哪怕是學習雜學,亦比在家當個睜瞎瞎子要好的多了。

“這怕又是你那大將軍所說吧。”

“是他說的不錯,然則還是有道理的。”面對面色鐵青的張溥,陳子龍倒是神態自若,輕鬆自在的很了。

(本章完)

第四百五十六章 新生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水車第九十五章 火銃對弓箭第五百一十四章 疑惑第六百一十二章 京營第四百零九章 暗影第一百九十一章 收書第五百二十一章 盤算第八十九章 入城第三百一十七章 騎兵對騎兵第四百六十九章 變革第八百二十章 問鼎第一百二十二章 警訊第七百三十五章 鉅變第一百二十二章 警訊第五百二十七章 商洛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止第五百七十一章 血路第六百九十八章 並騎正文_第七十七章 登州第一百七十三章 回家第四百五十三章 處置第五百零二章 心願第二百三十三章 督臣第八百零四章 鐵流第四百三十五章 政客第六百一十九章 氣勢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隊槍斃第二百七十五章 相見第三百二十三章 威力第二百七十七章 挽留第五百零三章 展望第二百二十八章 贈字第三百五十一章 巴圖魯第九十九章 爲將之道第一百零八章 叛賣第七百七十二章 百萬第六百二十九章 過境第七百六十八章 霸氣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隊槍斃第八百零九章 短兵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匪第六百九十二章 搬遷第一百七十九章 肉和蛋第二百八十三章 早第六百四十七章 宣調第三百六十九章 真正的騎兵第三百二十五章 二流對手第七百零四章 歸心第六百五十二章 盼望第三百八十章 逃離第十五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四十章 佈置第七百六十二章 軍港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機第八百零二章 各旗第八百二十一章 攝政王第三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戰場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軍制第五百四十章 狼狽第三百三十章 入城第七百三十六章 崩盤第三百四十五章 慘烈第六百九十五章 執委第一百五十七章 示以威福第五百九十章 入奏第二百七十五章 相見第二百八十五章 成型第二百九十六章 誓師第二百二十一章 軍法第三百六十八章 動員第八百二十章 問鼎上架公告正文_章 節發佈錯誤聲明第三百九十四章 孔府第一百零三章 文案工作第二百三十六章 練習第四百五十九章 拉攏第七百五十八章 演講第一百四十章 佈置第二百七十九章 亂兵第二百一十四章 座鐘第一百八十五章 礦區第四百五十九章 拉攏第四百九十章 雨夜第一百二十八章 狼羣第一百二十四章 海盜王第四百五十四章 棍子第四百四十一章 突變第二百七十章 焚城第二百三十四章 天使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撿第三十一章 人心第三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戰場第五百二十章 供銷第八百一十五章 算盤第四百二十二章 權閹暴怒第六百零五章 真相第五百零五章 登州亂第三百五十八章 正紅旗
第四百五十六章 新生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水車第九十五章 火銃對弓箭第五百一十四章 疑惑第六百一十二章 京營第四百零九章 暗影第一百九十一章 收書第五百二十一章 盤算第八十九章 入城第三百一十七章 騎兵對騎兵第四百六十九章 變革第八百二十章 問鼎第一百二十二章 警訊第七百三十五章 鉅變第一百二十二章 警訊第五百二十七章 商洛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止第五百七十一章 血路第六百九十八章 並騎正文_第七十七章 登州第一百七十三章 回家第四百五十三章 處置第五百零二章 心願第二百三十三章 督臣第八百零四章 鐵流第四百三十五章 政客第六百一十九章 氣勢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隊槍斃第二百七十五章 相見第三百二十三章 威力第二百七十七章 挽留第五百零三章 展望第二百二十八章 贈字第三百五十一章 巴圖魯第九十九章 爲將之道第一百零八章 叛賣第七百七十二章 百萬第六百二十九章 過境第七百六十八章 霸氣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隊槍斃第八百零九章 短兵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匪第六百九十二章 搬遷第一百七十九章 肉和蛋第二百八十三章 早第六百四十七章 宣調第三百六十九章 真正的騎兵第三百二十五章 二流對手第七百零四章 歸心第六百五十二章 盼望第三百八十章 逃離第十五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四十章 佈置第七百六十二章 軍港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機第八百零二章 各旗第八百二十一章 攝政王第三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戰場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軍制第五百四十章 狼狽第三百三十章 入城第七百三十六章 崩盤第三百四十五章 慘烈第六百九十五章 執委第一百五十七章 示以威福第五百九十章 入奏第二百七十五章 相見第二百八十五章 成型第二百九十六章 誓師第二百二十一章 軍法第三百六十八章 動員第八百二十章 問鼎上架公告正文_章 節發佈錯誤聲明第三百九十四章 孔府第一百零三章 文案工作第二百三十六章 練習第四百五十九章 拉攏第七百五十八章 演講第一百四十章 佈置第二百七十九章 亂兵第二百一十四章 座鐘第一百八十五章 礦區第四百五十九章 拉攏第四百九十章 雨夜第一百二十八章 狼羣第一百二十四章 海盜王第四百五十四章 棍子第四百四十一章 突變第二百七十章 焚城第二百三十四章 天使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撿第三十一章 人心第三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戰場第五百二十章 供銷第八百一十五章 算盤第四百二十二章 權閹暴怒第六百零五章 真相第五百零五章 登州亂第三百五十八章 正紅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