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五章 漢軍



在滿蒙鐵騎離開瀋陽,往遼陽方向進發的同時,在瀋陽城外西十里的漢軍旗火器部隊的駐地,接到皇太極命令的孔有德等人,也是早就集結好部隊,開始沿着寬大的官道,往遼陽方向進發。

關外的官道,都是當初藍玉和傅有德等明軍的開國大將,在擊敗了遼東的蒙古勢力後,以幾十萬大軍加上大量的力役,開發和創造出來。

當年的遼東,在蒙古人的禍害下比現在要差勁的多,也蠻荒的多。

從明初到中葉,大明在遼東成立了大量的驛站,每隔六十里一個大的有軍馬和驛丁的驛站,每三十里一個急遞鋪,每百餘里就有一個大型的駐有軍隊的軍堡,到大明中期時,沿開原和鐵嶺一線建立了邊牆,將女真等異族隔絕在牆外……但並不是說大明沒有對遼東有有效的統治,恰恰相反,不論是海西女真,還是建州女真,甚至是野人女真,都是曾經接受過大明的官印,封茅納貢,表示臣服在大明的封貢體系之內。

邊牆內是幾百萬漢民,牆外是大量的異族,遼東總兵等大明將領定期清除那些有威脅的野心家,打壓過份蠢動的異族,使這些異族在臣服的同時,無法擁有威脅到大明的實力。

這種有效的政策,使遼東獲得了二百年的平安。

在這種平靜安穩的日子裡頭,漢民的勤勞得到充分的利用,二百年的承平歲月,從開原到瀋陽,瀋陽到遼陽,遼陽到旅順,再從瀋陽到寧遠,山海關,到處都是修整的十分平整寬敞的官道,遼東的人口稀疏,商隊不多,又是上好的黑土地,官道修出來,平整出來,沒多久在路邊也冒起了兩排綠蔥蔥的林子,替旅人遮蔽陽光,帶來陰涼,冬天提供燒來取暖的劈柴……從瀋陽到遼陽的官道有好幾條,都是這樣平整寬敞的大道。

孔有德的部下有四千三百餘人,加上尚可喜和耿精忠的部屬,三人一共有九千七百人的披甲直屬。

這個數字,還是因爲皇太極這兩年重視火器,給了三順王大力的支持,石廷柱等人鑄成的大炮,多半都裝備了三順王的部隊……因爲這個,在漢八旗內部,沒少有紛爭,不過三順王有皇太極的支持,馬光遠和石廷柱幾個又很不爭氣,他們的部下學了滿洲的形,卻沒有神,論起戰力來連三順王的一半也不到,整個漢軍八旗,一共兩萬四五千的披甲,三順王佔了近一半的份額,論實力來說,漢軍三旗對其餘五旗毫無吃力之感。

事實上清軍入關之後,漢軍旗全部跟進去,但除了三順王的部隊外,也就是吳三桂的軍隊大放異彩,一路征服雲貴,更多的仗,反而是李成棟金聲恆這樣的南明降將在打,象其餘各漢軍旗,多半就一直駐紮在北京,跟着滿洲各旗啃老米飯,一直到康乾年間,漢軍旗人丁滋生,滿清不堪其負擔,放大量漢軍旗人出旗時乃止。

現在的官道上,爬滿了螞蟻一樣的漢軍旗人們,恭順王是正紅旗,

他的兵馬走在最頭裡,軍人們多半穿着青色的箭袍,勒着腰帶,穿着長靴,頭上戴着紅纓大帽,肩膀上與普通八旗兵最大的不同的就是扛着長長的火槍。

漢軍旗的火槍,多半就是仿製在濟南帶回來的那幾支,無論是制式還是質量,都遠遠超過明軍在遼東的出品。

那種三槍就炸膛的貨色,孔有德和尚可喜等人當然是看不上眼的。

這些火槍,都用上等好鐵鑄造,瀋陽原本就有大量的匠人,清軍歷次做戰,不管什麼人都可能被殺,但工匠是肯定能留下一條命來,在遼東的明軍原本就有不少能鑄炮造槍的好手,歷次爭戰,被掠來的着實不少,皇命一下,各旗又將好手一集中,打造萬把支上等火銃,也是十分輕鬆的事情了。

在原本的歷史中,孔有德和尚可喜等三人先被封都元帥,又封三順王,但在旗下的勢力遠不如原本的老人,成立漢軍八旗時,祖澤潤代表的是遼東將門,佟圖賴石廷柱李國瀚等是投降早的老人,巴顏等人代表的是滿洲貴胃對漢軍旗的督管。

現在因爲重視火器,在濟南一役中高貴的滿洲騎兵被打痛了,漢軍旗的勢力趁勢冒起……其中也不乏皇太極藉機擴大自己勢力的打算。

沒有濟南之役,沒有正紅旗的慘痛損失,三順王也就是編屬在旗下,後來跟隨入關,軍功越打越強,最終才得封藩一地,成爲和吳三桂並列的強藩之一。

在現在,巴顏等人被擠了下來,三順王成爲三旗主,他們的部下,也成爲漢軍旗中最強勁的烏真超哈部隊。

除了正兵之外,和阿巴泰的部隊一樣,孔有德三人的正兵之外,也有相當多的旗下餘丁,大約也是萬餘人,跟隨着主力一起行軍。

他們的任務,比起滿洲各旗的餘丁要重的多。

大量的火藥堆積在牛車上,每輛車都發出吱吱呀呀的響聲……實在是太沉重了!

火藥,炮彈,糧食,雖然往復蓋一帶行軍,那裡也算是三順王的老巢……曾經東江的戰區就是在那裡,而尚可喜就是海州的望族,在海州算是一個實力不弱的小將門,他的大哥尚可義就是在海州一帶戰死的……當然,是光榮的戰死在了與清軍將戰的戰場之上。

論起私仇,這三順王和清國實在都有不共戴天之仇,三家加起來死在清軍刀槍下的親人怕都能編成一個牛錄了,但此時三人仍然是忠心耿耿,爲着大清效力而去攻打自己母國的軍隊……皇太極給予他們的一切大明沒有給,相反,給的是冤枉和委屈,還有不得志的鬱郁之火,現在的他們,已經對明朝沒有任何情感,從裝束到內心深處,都是把自己當八旗的一份子了。

“快點走,快點,別他孃的偷懶!”

“再不快點,就抽死你們!”

披甲的漢軍旗兵們都是精中之精,雖然三順王的部曲向來重火器,也是靠着火器發家,但和當時

所有的將領一樣,總是習慣把最好的人手裝備上最好的兵器和戰甲,配給上等馬匹,成立一支親軍騎兵,這樣才能完全的放下心來。

現在這些騎兵在官道上來回的奔馳着,一邊吆喝普通的步兵將道路讓給輜重,一邊不停的揮鞭擊打着那些包衣奴才。

每一鞭打過去,都是將那些奴才打的渾身哆嗦,甚至聽到馬蹄聲時,這些奴才都嚇的全身發抖。

看到他們這副模樣,騎兵們哈哈大笑,甚至故意擊響皮鞭,看到奴才們害怕的模樣,引爲樂事,一起鬨笑起來。

這些奴才都是前幾次入關從關內掠來的丁口,女人配給各旗旗下,或是當女奴,或是被指配,男子就做雜役,苦工,從種地到軍中的苦活,都是這些被俘虜的關內人來做。關外的奴才能生存下來的已經是奴性十足,而且多半會說和聽懂滿語,就算還有包衣奴才的身份,也是不會在漢軍旗做這樣的辛苦活計了。

在皮鞭的威嚇下,官道上的人們推拉的更加起勁了。

大量的騾車之後,是更加沉重的大炮被推拉過來,此番出征,出動各種大將軍炮十門,最輕的也是六千八百斤,能裝子藥八斤,打十來斤重的炮彈。

這樣沉重,其實也就是十二磅炮強一點有限,但對清國來說,從不能鑄炮,到能少量鑄炮,到能鑄成這麼多的沉重的紅夷大炮,這原本就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就。

只是在明國叫紅夷大炮的這種火炮已經被改了名稱,皇太極給這些大炮賜給各種漂亮好聽的大將軍美號,因爲他相信,這種沉重的大口徑火炮只要一出現,就有可能立刻改變戰場的局勢,其作用,可能真的不在一個大將軍之下。

大炮雖強,但實在是過於沉重了。

重實實的大炮被放在幾十個滾輪之上,在前頭,是大量的索具綁住的七八頭健壯的黑色公牛,每頭牛都打着沉重的噴鼻,下死力的向前掙着。

爲了使牛減輕負擔,還有不少包衣也在邊上使着勁,不過這東西沒有下力的地方,就算是他們助推,牛用的勁也沒見少多少。

七千斤重的物事,在沒有很好的承載方式的條件下,行動千里,實在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光是從車轍壓出來的痕跡就能看的出來,滾動的木輪在平整的官道上不停的壓出深深的印痕,炮隊經過,官道也就毀了一小半,在事後,沿途的各牛錄非得下不小的功夫,重新加以平整才成。

十門大炮,加上四十餘門小炮,都是二將軍炮和佛郎機,這就是這幾年在遼東鑄炮的一半成績了。

待過幾年入關時,估計有近三十門七千斤左右的大炮起行,其餘各種火炮過百門,到時候,大炮一開,天地變色,鬼神辟易!

在馬背上,孔有德隨着馬背不停的晃動着身體,看着身邊的威武軍伍和龐大身軀的火炮,他志得意滿的微笑起來。

(本章完)

第四百六十九章 變革第三百零五章 出城第六百四十二章 輕騎第六百六十五章 妄想第六百九十六章 投票第七百一十二章 兼濟第一百四十章 佈置第九十四章 刺!第七百五十章 天家第五百零二章 心願第六百一十八章 反目第三百零八章 壞消息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炮第五百七十九章 狙殺第四百九十四章 淘金第二百五十二章 不仁第七百章 轟動第六百五十九章 急行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面第七百二十七章 白髮第十一章 露一手第二百二十九章 貴客第二百二十八章 贈字第七百三十一章 黑獄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面第四百六十八章 全新的一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勾結正文_第七十七章 登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勾結第八十七章 總兵官第二百四十七章 得賢第四十九章 試射第六百四十九章 一瞬第二百六十章 比試第四百五十章 商人們第七百五十八章 演講第六百七十六章 虎狼第五百六十五章 預備第三百三十六章 視傷第六百八十四章 徵誅第八百零一章 時機第二百一十九章 屯田第三百四十三章 殺伐第七百三十八章 朝房第五百五十八章 圍困第二百二十章 喜事將至第四百二十章 衆督臣第七百三十一章 黑獄第六百一十一章 設計第八百二十一章 攝政王第二百七十章 焚城第四百六十一章 將門第二百七十八章 亂象第六百二十八章 漢道第一百六十三章 靈機一動第八百一十四章 苦戰第五百九十八章 王命第二十三章 小心思第六百零二章 教導第五百四十一章 神速第六百四十二章 輕騎第四百三十一章 拜見第三百二十五章 二流對手第二百零八章 成軍第三百五十三章 小慈大慈第十九章 收穫第六百七十八章 天道第七百五十七章 檢閱第六百五十八章 相別第二百七十章 焚城第二百二十章 喜事將至第七百八十九章 浮躁第一百一十一章 鉅額利益第七百零五章 團聚第七百六十八章 霸氣第二十三章 小心思第四百九十一章 遼商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第七百七十九章 新編第八十六章 拉練第六百五十一章 破陣第三十四章 過年第四百五十四章 棍子第五十四章 軟禁第一百一十一章 鉅額利益第四十二章 迎敵第七百七十三章 易轉第三百五十一章 巴圖魯第八章 所城第四百六十四章 老將第七十章 小吏第二百四十一章 田間第三百六十二章 迷局第一百七十八章 展望第三百二十四章 對射第七百六十九章 松山第六百七十九章 調度第三十九章 目標第二百八十三章 早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官
第四百六十九章 變革第三百零五章 出城第六百四十二章 輕騎第六百六十五章 妄想第六百九十六章 投票第七百一十二章 兼濟第一百四十章 佈置第九十四章 刺!第七百五十章 天家第五百零二章 心願第六百一十八章 反目第三百零八章 壞消息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炮第五百七十九章 狙殺第四百九十四章 淘金第二百五十二章 不仁第七百章 轟動第六百五十九章 急行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面第七百二十七章 白髮第十一章 露一手第二百二十九章 貴客第二百二十八章 贈字第七百三十一章 黑獄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面第四百六十八章 全新的一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勾結正文_第七十七章 登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勾結第八十七章 總兵官第二百四十七章 得賢第四十九章 試射第六百四十九章 一瞬第二百六十章 比試第四百五十章 商人們第七百五十八章 演講第六百七十六章 虎狼第五百六十五章 預備第三百三十六章 視傷第六百八十四章 徵誅第八百零一章 時機第二百一十九章 屯田第三百四十三章 殺伐第七百三十八章 朝房第五百五十八章 圍困第二百二十章 喜事將至第四百二十章 衆督臣第七百三十一章 黑獄第六百一十一章 設計第八百二十一章 攝政王第二百七十章 焚城第四百六十一章 將門第二百七十八章 亂象第六百二十八章 漢道第一百六十三章 靈機一動第八百一十四章 苦戰第五百九十八章 王命第二十三章 小心思第六百零二章 教導第五百四十一章 神速第六百四十二章 輕騎第四百三十一章 拜見第三百二十五章 二流對手第二百零八章 成軍第三百五十三章 小慈大慈第十九章 收穫第六百七十八章 天道第七百五十七章 檢閱第六百五十八章 相別第二百七十章 焚城第二百二十章 喜事將至第七百八十九章 浮躁第一百一十一章 鉅額利益第七百零五章 團聚第七百六十八章 霸氣第二十三章 小心思第四百九十一章 遼商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第七百七十九章 新編第八十六章 拉練第六百五十一章 破陣第三十四章 過年第四百五十四章 棍子第五十四章 軟禁第一百一十一章 鉅額利益第四十二章 迎敵第七百七十三章 易轉第三百五十一章 巴圖魯第八章 所城第四百六十四章 老將第七十章 小吏第二百四十一章 田間第三百六十二章 迷局第一百七十八章 展望第三百二十四章 對射第七百六十九章 松山第六百七十九章 調度第三十九章 目標第二百八十三章 早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