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家族利益,個人所得

都說正月裡來是新春,過了正旦佳節,這北京城中依舊時不時能聽見鞭炮的聲響,那過年的喜慶氣氛猶在,但朝廷中卻是另一番壓抑的景象。就在這新年的時候,先是交趾黎利不依不饒地再次造反,然後就是倭寇騷擾沿海一帶,竟是攻陷了鬆門衛。於是,原就脾性不好的朱棣在朝會上大發雷霆,緊跟着拂袖而去,結果一大堆文武大臣回去之後都是鬧胃疼。

仍在養病的英國公張輔如今任事不管,沒有直面天子的雷霆之怒,這倒是不幸中的萬幸了。他從前征戰在外,除夕夜不能和家人團圓也是常有的事,所以如今能寫字了,偶爾也給南京的家中捎上幾封家書。眼下他正在服喪期間,閉門不納外客,耳邊倒是清靜了。

“恭喜英國公,這病終於是好的差不多了!”

史權原就是隨同北巡的太醫,之前差不多成了英國公張輔的大夫,這回診過脈總算是常常舒了一口氣,臉上亦是露出了真心實意的笑容:“我總算是不辱使命,可以向皇上回報了。此後便請英國公自行用藥膳天天調養,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保準就可以縱馬踏青!”

“想不到史太醫也會開這種玩笑!”身着布衰裳的張輔啞然失笑,又瞥了張越一眼,“倒是越哥兒可以鬆口氣,對了,你如今既然有舉人功名,可預備去考今年的會試?”

張越的嘴角抽搐了一下,最終露出了苦笑。八股文是應試的敲門磚,這不但需要鑽研破題的技巧,而且還需要熟讀四書五經中的每一句話,朱子校注的那些書更是必備必讀。如今他幾個月都是前前後後地忙活,哪怕四書五經還倒背如流,這去考試的結果只怕難說。按照杜楨當初那番話來說,考前他至少得做上百八十篇文章,這會試也不過是三成把握。

史權想到明日便可以回太醫院好好看自己的醫書,不必再準備隨時應付皇帝的問詢。也覺得渾身輕鬆,一聽到張輔這話便笑道:“三公子如今還年輕,雖然這些天耽誤了少許時間,倒是未必考不中。今科會試既然已經改了在北京舉行,人家都是眼巴巴趕來,路上舟馬勞頓。這天又冷,三公子卻正好在北京以逸待勞,這把握原就比別人大。就算考不中,以後好好讀書打底子,也不在乎晚這三年。”

張輔大病初癒,如今頗有些劫後餘生之感,看張越地眼神更帶着幾分柔和。有句話叫做別人家的兒子怎麼看怎麼好,這對於膝下荒涼的他來說感受更深刻,當下便衝張越說道:“越哥兒。還不趕緊謝過史太醫關心?這話在理,你如今既然是舉人,切勿急躁了。”眼看最初冷漠的太醫史權如今也成了這般熟絡的光景。張越忍不住好笑,但還是依張輔所說謝過了對方。等出了張輔住處,他陪史權回房收拾了一切用具醫案等等,又親自將這位妙手太醫送出了門。及至史權登車,他又深深一躬道了謝告別。

迴轉身進了大門,一路來到小議事廳,他便遠遠看見裡頭站着好些管事媳婦和丫頭,俱是屏氣垂手,沒一個敢高聲說話的。只不時有匆匆進去奏事和匆匆辦完了事出來地人。想到王夫人信上說,不但他父親張倬要來,而且還會派心腹大丫頭惜玉帶幾個家中的管事媳婦一起過來,他不禁陷入了沉思。

英國公府那些姬妾無需爲張貴妃服喪,可讓她們來北京王夫人卻未必放心,所以這回才寧可派了惜玉過來。只是,他記得惜玉人既美貌又精明,可已經年方十七,論理早就該到了丫頭的婚配年齡。此次派過來莫非還有別的意思?不過有了人也好,他可沒打算一直鵲巢鳩佔,只怕秋痕和琥珀也早就盼望着撂開手。

“越少爺!”

張越陡地被這一聲叫喚驚醒。見旁邊站着一個身穿墨綠色比甲地小丫頭。一時半會卻記不得名字。那小丫頭規規矩矩地屈膝行了個禮。隨即稟報道:“老爺剛剛派了人過來。說是越少爺送完了史太醫。若有空就再過去一趟。他有要緊話和您說。”

要緊話?張越聞聽此語倒是納悶了。心想剛剛緣何一點都沒聽張輔提起。於是屏退了那丫頭。他便匆匆往張輔處去了。

英國公張輔先前在張貴妃喪期重病。雖居於堊室服喪。卻也不禁飲食。如今張貴妃亡故已經三月。而且已經下葬。因此張輔自是搬進了正寢。由於北邊天冷地緣故。朱棣念張輔帶病服喪。又額外賜了鹿皮圍子懸掛於正寢門上。

掀開厚厚地鹿皮圍子進房之後。見身穿布衰裳地張輔此時沒躺在牀上。而是正坐在靠窗地躺椅上半眯半醒。身上蓋着一條大紅猩猩氈毯子。張越便疾步上前問道:“大堂伯。你有事找我?”

“史太醫已經走了?”張輔問了一聲。見張越點頭。便指着旁邊一張小杌子讓他坐下。因說道。“這些天來你忙得腳不沾地。平日你雖常來。奈何要不是有人就是有其他事。我有些話倒是沒空和你說。你到北京也有些時日了。你覺得北京比開封如何?”

這話題卻是張越事先沒料到地。一時半會更猜不到張輔地用意----畢竟。若是問北京比南京如何。這還能聯繫到遷都地問題。可這北京和開封又怎麼比?

河南被稱爲中原中州,甚至古時還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稱,但在黃河一次次氾濫,天下一次次大亂之後,河南之地十室九空,大明立國之後遷徙過去地幾乎都是貧民。縱使是開封這樣的名城,在黃河威脅下也是岌岌可危,幾次三番被泡在洪水之中。若不是水運方便,只怕省城都要易主了。

而北京雖說在元末戰亂之後也並不景氣,但畢竟曾經是燕王府所在,自永樂初年開始就逐漸修繕。如今平江伯陳督漕,運木赴北京;泰寧侯陳董負責營建建北京;朱棣更是大發雜犯死罪以下囚徒往北京勞作贖罪。可以想見,日後數百年中,北京這都城納天下之錢糧,自然會愈發繁盛。

“張氏都出自祥符。如今我們這一支早就遠離了開封定居南京,將來更可能定居北京,所以我之前就向你的祖母建議,舉家遷出開封。”

張輔並沒有等張越說話,就又開口說出了一番話。見張越面上佈滿了驚愕,他又語重心長地解釋道:“朝廷年年治理黃河。黃河年年決口,此乃天力,並非人力能挽回。河南一地的土地已經不比當年的肥沃了,從長遠考慮,住在黃河邊上也實在是極其不可靠。咱們張家起自河南,自然不能忘本,但卻得爲子孫後代計。”

他頓了一頓,又說道:“你爹無論今科中與不中,你祖母都決定在北京置宅。高泉這些時日在外奔走。應該地方都已經選好了,足夠你們一大家子居住。你祖母教導子孫有方,大難來前三房子孫都能齊心協力。所以我的意思是,以後你們與其自立門戶,不如三房依舊住在一起,也好有個照應。”

此時此刻,張輔心中卻生出了另一個念頭----倘若他們三兄弟也能像張信三兄弟那樣,他就不必那麼成天擔足心思了。雖說長兄如父,長嫂如母,可家中沒有真正的長輩,終究還是難以真正地將一家人擰成一股繩。

張越自打來到北京之後就忙着各種各樣的事情。倒是沒注意到神出鬼沒的高泉,此時方纔知道人家已經不聲不響打點好了一切。情知這事情已經決定好,張輔這番話又極其有道理,他自然沒有絲毫反對地理由,因又問道:“照大堂伯這麼說,以後南京那邊……”

“皇上遷都是爲了防備北疆,讓子孫後人不至於在江南奢華之地忘了大業得來不易,這南京自然仍是重鎮,今後也會設官員鎮守。不過大多數王公貴族都會遷來北京。”

張輔說着便露出了自得的笑容:“當年你從祖父跟着皇上守北平,早就在這裡置下了不少田產地產,我兄弟幾人後來跟着去南京之後,不少功臣都覺得江南土地肥沃,無不賤賣了北京的產業,我卻收進了很不少,也趁勢給你祖母和你那堂伯堂叔買下了一些。如今這北京眼看就是京城,往日三千貫的宅子如今至少就翻了四五倍,田莊更是難求。算起來我今後哪怕只做個田舍翁。也是日子不愁了。”

原本還在心裡嘆息自己當初太小,錯過了這一輪賺錢的大好機會。乍聽得張輔這麼一說,張越倒是愣住了。以往只覺得張輔沉穩睿智低調,這會兒他方纔發現,張輔最值得稱道的卻是敏銳,否則別個功臣都拋售產業地時候,張輔又怎麼會有那麼大手筆一一吃進?當下他着實有些忍不住了,便試探着問道:“大堂伯,您曾經爲祖母置下的都是什麼產業?”

“通州附近大小田莊十幾個,少說也有幾百頃良田。北京城原靖安侯大宅一座,大小宅院也有五六座,此外還有店鋪十餘間。哪怕你祖母這回不派高泉再買宅子,其實也夠使了。”

張輔說得輕描淡寫,張越聽着卻瞠目結舌。祥符張家在開封城周邊的產業他隱約聽父親提過,卻不知道祖母還在北京不聲不響地攢下了這麼一大筆財富。即便沒有遷都一事,哪怕是爲着大伯父張信地事賠出去的那些金子,祥符張家和敗落兩個字遠遠搭不上邊。

“還有一件事我之前不曾告訴你。”彷彿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張輔閒適地往後頭靠了靠,旋即說道,“之前爲你大伯父贖罪時賠出去的那兩千兩黃金,我設法從那些胥吏手中討回了七七八八,這次高泉在北京買宅子的就是那些錢。之所以當初我沒阻着你四弟賣宅子,也是爲了讓別人不再盯着你大伯父。”

“另外,你先頭十五歲生日我正好不在,也沒備辦什麼東西。榮善之前買了通州附近一個小田莊,大約也有兩百畝地,加上南大街上一座三進三間的宅院,就送給你當賀禮了。”

Ps:通報一下,明日兩更……一來是支撐不住了,二來是今晚上來了個翻譯稿子,明天中午就要。自從上架以來,我幾乎就沒做過翻譯,每天三章沒命地寫着。我本來速度還馬馬虎虎,問題是這本書三千字一章得寫三小時,實在是快不起來。至於風格,唐朝和明朝不一樣,所以這本就是風格轉換之作,就像武唐和高太尉完全不同一樣。雖然請假,但月票還是要的,不好意思,實在是有點累了,今晚決定翻完早點睡覺……

第892章 揮刀兵仗局第254章 哪怕是爲了終生大事第606章 不好對付的老大人們第744章 釜底抽薪第867章 訊問和決斷第397章 壯士斷腕還是死中求活第498章 雙重危機第646章 居心何在第125章 天意第89章 順路蹭飯第131章 紛至沓來的親戚第842章 人心不足,扯皮拉鋸第676章 針鋒相對第604章 兄弟第290章 下定第318章 摩拳擦掌,志在必得第922章 歲歲太平年年盛世第183章 果然出大事了!第217章 富貴也需穩中求第647章 連環好手,早謀去路第797章 極品親戚和不敢認的親戚第497章 事後算總賬,偏又不消停第134章 大人物的煩惱第563章 何謂盟友,何謂親友第264章 立場第9章 厚此薄彼第111章 如此賀禮,如此賀客第899章 信任,押解第868章 磨刀霍霍第712章 卻原來是金蟬脫殼第546章 勳貴較藝,文臣鬥心第631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423章 溜號,借人第12章 忽視和輕視第354章 天恩浩蕩,洪福齊天第636章 二十年的時光第90章 先生家的一頓飯第515章 流言不止,幫兇須防第529章 騷亂第898章 連消帶打第815章 舉手之勞,君子之交第453章 吃硬不吃軟第390章 死!第677章 英雄和姦雄的剋星第267章 雷霆萬鈞第55章 無盡的疑惑第243章 無心建大功第464章 搭檔和死黨的區別第792章 天子難恣意,豪門亦藏憂第436章 暴雨如注,天子雷霆第248章 真正的驚雷第821章 臨行,學政,女真第882章 終是兄弟第613章 惟恐天下不亂第448章 父一而已,夫亦一而已第470章 心照不宣,宣府一絕第392章 火藥桶旁邊的活春宮第802章 禍起第97章 師妹留口信,兄弟傳心意第771章 只悔少輕狂,不悔離家遠第28章 收,還是不收第255章 橫衝直撞,偏巧救人第490章 進退維谷第271章 人踩人,人捧人第103章 遊園驚豔第279章 權錢第48章 都撞在一塊了第407章 大事小事第724章 天意人心第309章 寒風料峭,暖意融融第159章 隨從第127章 貧賤婦遇貴千金第473章 大局爲重第839章 夫妻一體,何須讓路第705章 孤掌難鳴第835章 雪中送炭第25章 扮孩子累,扮好人更累第253章 大難來前見真心第591章 不可無膽,不可無謀第672章 富貴險中求?平安險中求!第751章 清白和問心無愧第230章 騷亂第612章 畏之如虎第115章 再一次的臨危受命第709章 從天而降的幫手第128章 世間自有緣份在第866章 又進神機營第245章 決斷第442章 人死了就死了第612章 畏之如虎第121章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879章 翁婿,夫妻第221章 情之一物第447章 猜忌和隱忍第810章 殺伐決斷第111章 如此賀禮,如此賀客第786章 南疆動盪第267章 雷霆萬鈞第375章 氣定神閒vs來勢洶洶第248章 真正的驚雷
第892章 揮刀兵仗局第254章 哪怕是爲了終生大事第606章 不好對付的老大人們第744章 釜底抽薪第867章 訊問和決斷第397章 壯士斷腕還是死中求活第498章 雙重危機第646章 居心何在第125章 天意第89章 順路蹭飯第131章 紛至沓來的親戚第842章 人心不足,扯皮拉鋸第676章 針鋒相對第604章 兄弟第290章 下定第318章 摩拳擦掌,志在必得第922章 歲歲太平年年盛世第183章 果然出大事了!第217章 富貴也需穩中求第647章 連環好手,早謀去路第797章 極品親戚和不敢認的親戚第497章 事後算總賬,偏又不消停第134章 大人物的煩惱第563章 何謂盟友,何謂親友第264章 立場第9章 厚此薄彼第111章 如此賀禮,如此賀客第899章 信任,押解第868章 磨刀霍霍第712章 卻原來是金蟬脫殼第546章 勳貴較藝,文臣鬥心第631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423章 溜號,借人第12章 忽視和輕視第354章 天恩浩蕩,洪福齊天第636章 二十年的時光第90章 先生家的一頓飯第515章 流言不止,幫兇須防第529章 騷亂第898章 連消帶打第815章 舉手之勞,君子之交第453章 吃硬不吃軟第390章 死!第677章 英雄和姦雄的剋星第267章 雷霆萬鈞第55章 無盡的疑惑第243章 無心建大功第464章 搭檔和死黨的區別第792章 天子難恣意,豪門亦藏憂第436章 暴雨如注,天子雷霆第248章 真正的驚雷第821章 臨行,學政,女真第882章 終是兄弟第613章 惟恐天下不亂第448章 父一而已,夫亦一而已第470章 心照不宣,宣府一絕第392章 火藥桶旁邊的活春宮第802章 禍起第97章 師妹留口信,兄弟傳心意第771章 只悔少輕狂,不悔離家遠第28章 收,還是不收第255章 橫衝直撞,偏巧救人第490章 進退維谷第271章 人踩人,人捧人第103章 遊園驚豔第279章 權錢第48章 都撞在一塊了第407章 大事小事第724章 天意人心第309章 寒風料峭,暖意融融第159章 隨從第127章 貧賤婦遇貴千金第473章 大局爲重第839章 夫妻一體,何須讓路第705章 孤掌難鳴第835章 雪中送炭第25章 扮孩子累,扮好人更累第253章 大難來前見真心第591章 不可無膽,不可無謀第672章 富貴險中求?平安險中求!第751章 清白和問心無愧第230章 騷亂第612章 畏之如虎第115章 再一次的臨危受命第709章 從天而降的幫手第128章 世間自有緣份在第866章 又進神機營第245章 決斷第442章 人死了就死了第612章 畏之如虎第121章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879章 翁婿,夫妻第221章 情之一物第447章 猜忌和隱忍第810章 殺伐決斷第111章 如此賀禮,如此賀客第786章 南疆動盪第267章 雷霆萬鈞第375章 氣定神閒vs來勢洶洶第248章 真正的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