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真金白銀的扶持(2/3)

國有農場的大豆自然輪不到嘉穀的份。

因此田仁裡對國有農場的大豆種植面積、品種以及成本等基本是知無不言。

除開國有農場,我國大豆生產面臨的主要困境還是農戶土地規模過小,且機械化程度低,難有規模效益。

嘉穀收購的大豆壓榨產能約有一半落在東北大地上,從東北本地採購到物美價廉的大豆纔是最符合嘉穀的利益的。

儘管過去大豆的經濟效益不高,但是因爲氣候原因、旱田輪作的需要,黑省大豆的播種面積一直位居全國之首。

不過近年來,大豆種植面積下滑、產量徘徊不前、農民種豆積極性下降等情況,已經初露端倪了。

海侖市是有名的優質大豆之鄉,這幾年來,隨着大豆與其他農作物種植收益差距的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同樣有逐年萎縮的趨勢。

海侖市金秋大豆合作社社長何磊今年種植了18公頃的大豆,因爲今年風調雨順,預計可收穫8萬斤大豆左右,但他並沒有因爲大豆的豐收而高興。

他跟齊政算了一筆賬:“今年小販上門收購的價格大約是1.4元/斤,但大豆成本大概在1元/斤左右,去掉成本最後每斤大豆只落幾毛錢。而賣溼玉米一斤雖然也是隻能賺三兩毛,但架不住玉米產量高啊,是大豆的三倍多。去掉所有的費用,一公頃大豆剩下三千多元,玉米是七千多元。”

從何社長的話裡得知,去年還好,大豆價格是幾年來的新高;但今年以來國際大豆價格暴跌,國產大豆價格也大受影響。

“農戶種田,要看上一年的價格決定下一年種什麼。”

今年算下來,何社長覺得自己辛辛苦苦種了一年的大豆,實在不划算;在可以預見明年的大豆價格還會降低的情況下,放棄大豆改種別的作物已經列入了明年的計劃。

像何社長這樣想棄種大豆的豆農在東北並不在少數。

大豆和玉米是黑省最主要的兩種旱田作物,二者始終在“爭奪”有限的耕地。

“如果不考慮土地和勞動力成本,農民多數年份種植玉米的畝收入是大豆的1.5倍以上,自然傾向於選擇種植玉米。”

何社長說,過去兩三年種大豆效益不錯,他選擇種植大豆,但在沒有任何補貼的情況下,大豆與玉米收益差距越來越大,他肯定是要考慮擴大玉米種植面積,縮減大豆種植面積了。

針對這種情況,齊政就問道:“如果我們公司跟你們提前簽訂收購合同,按照大豆等級提高收購價格,你們有沒有信心擴產呢?”

“嗯?”一時間,何社長懷疑不是自己耳朵出錯了,就是眼前小夥子的腦袋壞掉了。

一般來說,大豆收購方無不是千方百計地壓低收購價,何曾有主動提高收購價的?

但齊政堅定的目光告訴他,沒有錯,就是要提價收購。

這樣一來,何社長倒是認真思考了起來。能提前得到訂單,並且確保高於市場價收購,當然很好,不過他還是底氣不足。

看到他面露猶豫,齊政客氣地說道:“何社長,有什麼疑慮你可以直說,我們是希望通過扶持大豆種植戶,確保企業原料供應。有問題可以協商解決嘛。”

何社長就一咬牙,直說了,“老實講,即使有你們企業的收購價格扶持,只能說情況會好一點,但我們對收益還是沒有十足的把握。因爲我們合作社成立至今,就沒有享受到什麼扶持政策,經營十分艱難,想購買大型聯合收割機擴大生產,都苦於沒有資金,也貸不到款……”

齊政一邊聽一邊點頭,同時思考着對策。

要想扶持國產大豆,最重要的就是恢復豆農的信心。

恢復豆農的信心,除了需要持續穩定的大豆補貼政策,無疑還需要其他配套扶持政策。

大豆屬於土地密集型農作物,適合於大規模機械化種植,機械化的水平確實要提高。

但總不能所有的責任都由嘉穀來承擔不是?

思考至此,齊政有了想法。

……

作爲國內大豆的主產區,黑省無疑是對大豆種植業抱有較大的希望的。

但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主動對大豆進行補貼是不現實的——農業稅都還沒有取消,哪有錢反哺農業啊?

不過等到嘉穀主動尋求合作,試圖推進建設國產大豆規模化種植基地,提高大豆產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時,政府就覺得,不妨一試。

最終以海侖市作爲試點:嘉穀負責出錢,與大豆合作社簽訂收購合同,提前定等級、定數量,以略高於市場價的標準預收農戶手中大豆;並從明年開始,和合作社展開深入合作,包括提供優質品種等生產資料以及技術指導,提高大豆生產水平;而政府負責出政策,對接保險、銀行等金融機構,給合作社更多扶持政策,爲農民貸款提供更多便利……

嘉穀就這樣將海侖市200多萬畝的大豆提前收入囊中。

這樣的大手筆,行業內不少人認爲嘉穀是瘋了。

田仁裡也在第一時間找到齊政,瞭解齊政的想法。

他苦口婆心地勸道:“齊總啊,我知道你是想扶持國產大豆,但有錢也不是這麼造的呀?”

“嘉穀通過提高收購價變相補貼種植戶,不客氣地說,這是幫政府承擔了責任,是你牛!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一進一出,嘉穀是虧了多少啊?就算嘉穀現在有錢,你又能撐多久呢?扶持國產大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啊!”

齊政知道他的顧慮,事實上嘉穀內部也有同樣的疑慮,於是耐心解釋起來。

首先,收購價高於市值是不假,但也是有要求的——嘉穀對大豆的質量是有標準的,不是說什麼大豆都會高價收購。當然,如果按照嘉穀的要求生產,達到標準還是不難的。

而且,虧其實也是虧不了的。

“雖然大豆收購價高於市場價,更是高於進口大豆價格,從壓榨廠角度來說,多少是會虧損的。但從整個嘉穀體系來說,我們會開發油脂市場,而且我們有禽畜養殖場,無論是豆油和豆粕,都能內部消化。最關鍵是,我們有信心,通過油脂市場和禽畜養殖把錢賺回來。”

不客氣地說,單憑養豬,嘉穀就能翻倍賺了回來。這就是掌控全產業鏈的威力了。

“其實這就跟美國的農業補貼政策類似,雖然農業是虧損的,但通過帶動上下游,從整體來說,肯定是不虧的。”齊政笑着說道。

“最重要的是,這樣真金白銀的扶持,農民們得到了穩定的收益,保持了對大豆種植的信心;再輔以不斷提高國產大豆的質量和產量;終有一天,國產大豆的競爭力能比得上進口大豆的。”

田仁裡聽完,咂咂嘴,最後只能吐出一句:“特麼的,家大業大就是好,堤外損失堤內補!”

“你對國產大豆的信心比我還足吶!”

這個扶持的關鍵就在於要不斷提高國產大豆的質量和產量,降低成本,才能讓國產大豆的競爭力得以體現。否則,即使嘉穀不會虧損,對整個行業來說也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齊政攤手而笑,當然囉,畢竟他還有殺手鐗沒有說出來……

第472章 那是進口陽光、土地和水(1/2)第510章 搶購潮與覬覦(5k章)第284章 大受追捧第237章 同質化對手第26章 一個油藏?是兩個!第460章 一家值得尊重的民族企業!(2/2)第371章 製造珊瑚礁(1/3)第493章 嘉穀豬肉東征記第104章 乳業背後的軍火商(2/10)第210章 再反轉之狂風突飈(除夕快樂)第101章 乳業的生意經第691章 讓男人強硬的……(2/2)第245章 資本掌控遠東大豆第80章 合作愉快第428章 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然過去(2/3)第210章 再反轉之狂風突飈(除夕快樂)第357章 大廈將傾的準岳父?第478章 驚天報價(1/2)第573章 後起者向上爬有多難?(1/2)第16章 梅花鹿與馴鹿老人(求支持!求收藏!)第386章 嘉穀來啦!(2/4)第28章 出油!出油!(上)第232章 越爛越好的俄遠東地區第574章 頭大的丸紅商社(2/2)第574章 頭大的丸紅商社(2/2)第243章 擁抱糧食大牛市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農業(2/3)第331章 小小藍莓闖奧運第156章 真金白銀的扶持(2/3)第263章 交相輝映的養豬場和牧場第530章 有錢,任性(二合一)第340章 我們以色列的節水農業啊(1/4)第488章 國人對嘉穀體系的信心第145章 價格崩了!(3/3)第692章 聚寶盆(1/2)第201章 南北雙糧的對峙第77章 策略第518章 與虎謀皮能有什麼好結果(2/2)第88章 欣欣向榮(求收藏!)第319章 天地一抖(2/3)第108章 委屈的奶農(6/10 求訂閱)第535章 被唬住的世界水產巨頭第9章 嘉穀公司第696章 嘉穀的土味創業軍團(二合一)第565章 趁“旱”打劫(1/3)第343章 國家級沙漠水庫立項(4/4)第177章 從哪來冒出來的混賬(2/3)第313章 爲作物加“營養餐”第301章 次貸危機:雪崩的來臨第303章 用糧食作燃料第151章 合作難道不香嗎(3/3)第687章 更多的人來了(2/2)第411章 國有英才,幸甚至哉(3/3)第390章 跑偏的畫風第475章 啤酒之王的利劍(2/2)第515章 全線飄紅的業績(2/2)第423章 如何戰勝他們(3/3)第303章 用糧食作燃料第511章 報應來得太快(1/2)第341章 我們國產的節水技術啊(2/4)第321章 從貝加爾湖“調水”第517章 爲人父者(1/2)第114章 規模決定地位(2/3)第636章 契機(1/3)第373章 耕海牧漁:日益繁榮的漁場(3/3)第576章 誰搶走了我的嘉穀(2/2)第3章 誰吃虧第37章 縱論(中)第596章 嘉穀的方案(1/2)第281章 徹底引爆第309章 大有機肥計劃(1/3)第488章 國人對嘉穀體系的信心第470章 爲未來計(2/2)第233章 坑總統的修路第93章 我們嘉穀,很有錢(求收藏!)第254章 要做幾十年的基業第365章 以碧海藍天爲證(3/5)第343章 國家級沙漠水庫立項(4/4)第381章 養豬場火了(2/3)第669章 義不容辭(1/2)第262章 將種豬做成白菜價第480章 餘波震盪(1/2)第141章 攀科技樹的奠基(下)第188章 一座城市的決心(下)第114章 規模決定地位(2/3)第292章 超級奶牛第80章 合作愉快第264章 特供級別的牛奶第578章 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2/2)第594章 你需要我這面旗幟(4000字)第47章 傳奇(求收藏!)第592章 利益動人(1/2)第80章 合作愉快第640章 坑的就是你(2/3)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536章 新的藻業支柱?(1/2)第598章 一聲令下,雲而景從第38章 縱論(下)第524章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1/2)第141章 攀科技樹的奠基(下)
第472章 那是進口陽光、土地和水(1/2)第510章 搶購潮與覬覦(5k章)第284章 大受追捧第237章 同質化對手第26章 一個油藏?是兩個!第460章 一家值得尊重的民族企業!(2/2)第371章 製造珊瑚礁(1/3)第493章 嘉穀豬肉東征記第104章 乳業背後的軍火商(2/10)第210章 再反轉之狂風突飈(除夕快樂)第101章 乳業的生意經第691章 讓男人強硬的……(2/2)第245章 資本掌控遠東大豆第80章 合作愉快第428章 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然過去(2/3)第210章 再反轉之狂風突飈(除夕快樂)第357章 大廈將傾的準岳父?第478章 驚天報價(1/2)第573章 後起者向上爬有多難?(1/2)第16章 梅花鹿與馴鹿老人(求支持!求收藏!)第386章 嘉穀來啦!(2/4)第28章 出油!出油!(上)第232章 越爛越好的俄遠東地區第574章 頭大的丸紅商社(2/2)第574章 頭大的丸紅商社(2/2)第243章 擁抱糧食大牛市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農業(2/3)第331章 小小藍莓闖奧運第156章 真金白銀的扶持(2/3)第263章 交相輝映的養豬場和牧場第530章 有錢,任性(二合一)第340章 我們以色列的節水農業啊(1/4)第488章 國人對嘉穀體系的信心第145章 價格崩了!(3/3)第692章 聚寶盆(1/2)第201章 南北雙糧的對峙第77章 策略第518章 與虎謀皮能有什麼好結果(2/2)第88章 欣欣向榮(求收藏!)第319章 天地一抖(2/3)第108章 委屈的奶農(6/10 求訂閱)第535章 被唬住的世界水產巨頭第9章 嘉穀公司第696章 嘉穀的土味創業軍團(二合一)第565章 趁“旱”打劫(1/3)第343章 國家級沙漠水庫立項(4/4)第177章 從哪來冒出來的混賬(2/3)第313章 爲作物加“營養餐”第301章 次貸危機:雪崩的來臨第303章 用糧食作燃料第151章 合作難道不香嗎(3/3)第687章 更多的人來了(2/2)第411章 國有英才,幸甚至哉(3/3)第390章 跑偏的畫風第475章 啤酒之王的利劍(2/2)第515章 全線飄紅的業績(2/2)第423章 如何戰勝他們(3/3)第303章 用糧食作燃料第511章 報應來得太快(1/2)第341章 我們國產的節水技術啊(2/4)第321章 從貝加爾湖“調水”第517章 爲人父者(1/2)第114章 規模決定地位(2/3)第636章 契機(1/3)第373章 耕海牧漁:日益繁榮的漁場(3/3)第576章 誰搶走了我的嘉穀(2/2)第3章 誰吃虧第37章 縱論(中)第596章 嘉穀的方案(1/2)第281章 徹底引爆第309章 大有機肥計劃(1/3)第488章 國人對嘉穀體系的信心第470章 爲未來計(2/2)第233章 坑總統的修路第93章 我們嘉穀,很有錢(求收藏!)第254章 要做幾十年的基業第365章 以碧海藍天爲證(3/5)第343章 國家級沙漠水庫立項(4/4)第381章 養豬場火了(2/3)第669章 義不容辭(1/2)第262章 將種豬做成白菜價第480章 餘波震盪(1/2)第141章 攀科技樹的奠基(下)第188章 一座城市的決心(下)第114章 規模決定地位(2/3)第292章 超級奶牛第80章 合作愉快第264章 特供級別的牛奶第578章 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2/2)第594章 你需要我這面旗幟(4000字)第47章 傳奇(求收藏!)第592章 利益動人(1/2)第80章 合作愉快第640章 坑的就是你(2/3)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536章 新的藻業支柱?(1/2)第598章 一聲令下,雲而景從第38章 縱論(下)第524章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1/2)第141章 攀科技樹的奠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