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

“讓分裂的晉國再度統一,這就是主君的打算。”

定於一!?孔丘被這豪言驚得怔住了,身爲晉卿之子,卻揚言要一統晉國,趙無恤,好大的雄心,比早先的宰執魯國大多了。

聽上去很狂妄,但孔子卻沒有發笑,而是認真了起來,因爲他知道,此子若下定此決心,必然會這麼去做。

“你回去告訴他,他的方法錯了,趙氏捐禮讓而貴戰爭,棄仁義而用詐譎,這隻會讓諸卿遂相吞滅,並大兼小,暴師經歲,流血滿野;這隻會讓父子不相親,兄弟不相安,夫婦離散,不能保其性命;這隻會讓晉國道德絕喪,徹底國將不國!”

子貢亦不退讓:“主君有言,晉國與魯國的情況一樣,積弊太深,已經到了不破則不立的地步!短短兩年,魯國沒了肉食者掣肘,大小事務都由士人來做,已經走出了庸碌,開始興旺,這一切夫子都看在眼中。所以賜相信,等戰爭結束後,主君一樣能建立起全新的晉國!到時候還望夫子能去一觀,消除對主君的誤會!”

孔子長嘆:“誤會?不,我與他不是誤會,而是道不同不相爲謀。”

破而後立,若真讓趙氏得逞,那這周制天下,恐怕真的要蒼茫世變了吧?

“也罷,多說無益,既然他竊魯,叛晉,構亂天下,也改變不了你圜護的心意,那便隨你去吧。”

“至於入晉……老朽一向危邦不入,亂邦不居,不去也罷!”

說完,就別過頭去,生氣地不理子貢。

子貢稽首三次,誠摯地說道:“既然夫子不願去趙氏領地,那鄭國的大當國和七穆已經同意夫子留在新鄭,還請夫子在此安歇。不要再奔波勞碌了……”

孔子雖然有些失望,卻也知道子貢對他的關切是發自內心的,他不回頭,用有些蒼老的聲音說道:“賜啊。你讓我不要遠行,可我看你的情狀,卻一副要出遠門的樣子。”

子貢含淚:“然,賜尚有使命在身,得立刻離開鄭國。不能侍奉夫子了。”

“你要去往何處?”

子貢面上露出了一絲遲疑,最後咬了咬牙,垂首道:“事關機密,賜暫不能說,還望夫子寬恕!”

“這世上,沒有不能原諒學生的老師,何況我的道義不能行於天下,還剩下的,也就是忠、恕二字了。”孔子無奈地搖了搖頭,將子貢扶起來。彈去他衣上的灰塵,鄭重說道:

“等你結束使命後,替我給趙子泰帶一句話,算是我對他最後的告誡,晉國誰能一之?敬君尊禮者能一之!不嗜殺人者方能一之!”

……

十月底的北方草木枯榮,寒風凜冽,再過不久就要降雪了,位於河陽的大河之畔卻擺開了幾個案几,屏風擋着寒風,兩位披掛大氅的貴族在此對飲。正是趙無恤和趙廣德兄弟。趙廣德是伯魯堂弟,趙無恤是伯魯親弟,喪期不同,故而無恤喝的是水。而廣德飲的是溫酒。

這河陽顧名思義,正是大河之陽,當年周襄王被王子帶所逼,避難於此,史官諱言,書曰“天王狩於河陽”。後來這片土地被周室贈予晉國。晉文公又把這裡連帶溫縣給了趙氏,傳承至今。

河陽對岸就是成周孟津渡口,當年周武王就是從這裡揮師北上,白魚躍舟的。

在溫縣奔喪期間,趙無恤也沒閒着,讓趙廣德帶着一師之衆,就把位於河陽西面的單邑圍了,公輸班造了幾架投石機猛攻一陣,嚇得城內不到一千的單公守卒膽破,但趙兵卻沒有久攻,耀武揚威夠就撤走。

隨後又來到了這河陽與趙無恤的兵卒匯合,大張旗鼓,南望孟津,頗有覬覦之意。孟津是攻王城洛陽的必經之地,周室聽聞後,也立刻派人來這裡,如臨大敵,甚至還有使者坐小船攜禮物過來“****”,一問才知,是單公派來的。

趙無恤板着臉將那使者嚇唬一通,然後又表明趙氏尊周的態度不會改變,希望天子和單公能收回成命,休要捲入晉國內戰,便讓他帶着給單公的贈禮回去了。

“單公肯定滿心冤枉,天子號召伐趙,明明是劉公和萇弘搞的鬼,結果卻是他的私邑被攻。”

趙廣德笑呵呵地說道,他們溫縣一系過去也沒少和單公爭田土阡陌,但每次都被對方以身份所壓,什麼時候這樣威風過?

無恤眯着眼看着河景道:“需要害怕的不止是單公,等降雪後,大河就會開始結冰,到來年二三月纔會完全融化,雖然孟津的河面寬廣,所以無法完全凍上。但當地人說,天特別寒時,人馬甚至可以在上面走動,遣一支輕騎渡河,並非難事……”

趙廣德笑道:“趙氏輕騎天下聞名,隨便幾隊人馬在王城旁邊出現,便足以讓周室膽戰心驚了。堂兄先收了周室卿大夫田宅,又圍單邑而不破,再到孟津耀兵,這是在告訴對岸的周王和二卿,只要趙氏願意,隨時可以調轉攻擊方向,打到王城腳下。”

“不錯,周室的兵卒太羸弱了,天子和二公除了一個號召諸侯的名義外,對趙氏並無實際的威脅,嚇唬嚇唬即可,不必太過在意。不過溫縣與周鄭隔河相望,確實是個容易受到攻擊的點,要是知氏聰明,冬天也有可能派兵繞道過來襲擾,不可不防。我過幾日便要去朝歌,這裡便交給你來守備,須得看好大河沿線及王屋山險要。”

“唯,弟一定會守好趙氏宗廟,守好伯父和家眷。”

他又微微擡頭:“周室雖沒威脅,可鄭國卻不一樣,不知那邊處理得如何了?”

“正要將此事告訴你。”

趙無恤揚了揚手裡的書信,“子貢已經說服鄭國,這是他敘述的過程,其精彩程度,真是讓人歎爲觀止!”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好一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若是鄭國執政,見了如此切合鄭國的策略,也會心動。”

趙廣德接過書信讀了幾段,便慨嘆不已了。

“子貢的言辭真是了得,居然能將狡詐的鄭人騙得團團轉,每句話看上去都是在替鄭國人着想。”

無恤頷首道:“最初遇到子貢時,我見他不單擅長貨殖,且能言善辯,便從魏氏處將魏相寫的《絕秦書》尋來,抄了副本贈予,希望他能早日實現行人之志。誰想今時今日,他的辯才更勝過絕秦書數倍,自說自話與說服敵人,難度可不是一個級別的。”

“堂兄有識人之明,子貢也有國士之忠!既然子貢成功讓七穆調頭,鄭國暫時不會全力東進,而與趙氏親善的士蔑大夫也能背靠鄭人,在陰地立足,真是一石二鳥之計!”

不,是三鳥,甚至是四鳥!趙無恤暗暗想道,這塊地方,是歷史上韓氏三家分晉後瓜分到的,韓虎收戎人爲編戶齊民,在此建立了宜陽,新城等人口數萬戶的大城池。並以此爲據點,東進滅鄭,造就了七雄之一的勁韓基業,也打破了三晉一強二弱的平衡,大家最後林鳥各自飛。到了戰國後期,更依靠這塊地盤向南前進,把楚國的宛地吞了。

然而如今鄭國先一步西進,勢必會造成一系列連鎖反應,韓氏未來崛起的機遇,很可能就這樣成泡影了。

在堵死隊友單幹可能性方面,趙無恤也是不遺餘力的……不過就連韓虎自己,恐怕都意識不到這其中的深意,別人就更覺察不了,比如趙廣德就在興奮地覺得,趙氏的南線徹底安穩,可以高枕無憂了。

“不,還不算安穩。”

趙無恤提醒他說:“其一,知氏若一咬牙,選擇承認事實,放棄蠻氏和伊洛的利益,鄭人便能迅速攻略完西面,再掉頭與吾等爲難,這是短期的考慮。”

“其二,雖然如今蠻氏、伊洛是扔到鄭國背後的骨頭,可其實這骨頭上,卻有不少好肉。一如子貢所言,兩地在嵩、華之間,地勢險要,向南出三鴉關,則可拊楚國宛、葉之背;北望伊闕,則臨成周心腹;西指崤函,則秦、虢之勢動;東顧潁川,而鄭、許腹地盡在眼前。這就是所謂的棋劫之勢,自古用兵者所必爭也。”

“得到這裡,再穩定下來作爲後方,鄭國便能擴展一半疆域,幷包成周,挾天子,搞不好還真能重新強大起來。十幾二十年後,趙氏在中原又多一個強敵,這是長期的考慮,也是我不樂意看到的。所以無論如何,不能讓他們輕易得手!”

“那堂兄打算怎麼做?是派人去阻撓,破壞麼?”

無恤道:“趙氏未來一年的注意力在柏人和衛國上,沒有多餘的人手投到肢節上去。不過卻可以找別人替我們阻擋鄭人……子貢的使命尚未完成,接下來,我還要派他去一處地方!”

“去哪?”

趙廣德豎起了耳朵,雖說子貢口才了得,能把黑的說成白的,死的說成活的,可歸根結底,還是堂兄的外交戰略了得。就像對弈一樣,他在棋盤上看似隨意落下的閒子,卻成了關鍵的殺招,不知接下來,又會在哪裡出手呢?

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1026章 邗溝、菏水第939章 嘎嘣脆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959章 又是意外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413章 獵國(下)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264章 天下之中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221章 逝者長已矣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559章 十九歲的卿(上)第199章 山陽遇盜(下)第1179章 朝鮮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103章 囹圄隸妾第362章 大禮議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545 師徒、父子第379章 取威定霸,在此舉矣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794章 壁壘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21章 四子分封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151章 震懾宵小(下)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547章 墮郈(下)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997章 心蕩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316章 公輸第868章 魏武卒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729章 曹國也要來爭霸?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1076章 一歲一枯榮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224章 說夢解疑第521章 摘桃的來了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1216章 時也,命也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849章 織女牽牛(下)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928章 統一的必然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1172章 復仇之義(上)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977章 千乘萬騎同人《若使人生如初見》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47章 心懷愧疚第469章 第藥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894章 孫武子第174章 我知將死第721章 他就是傳奇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408章 壯志與陰謀第70章 數典忘祖第440章 靈鵲(下)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258章 三年之期第82章 振振公子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963章 得國之正第396章 鴛鴦陣!第503章 外援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40章 碩鼠碩鼠第374章 刺殺!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1013章 入秦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76章 一步之遙第1146章 遊牧者的抉擇第1013章 入秦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927章 將軍白髮
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1026章 邗溝、菏水第939章 嘎嘣脆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959章 又是意外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413章 獵國(下)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264章 天下之中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221章 逝者長已矣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559章 十九歲的卿(上)第199章 山陽遇盜(下)第1179章 朝鮮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103章 囹圄隸妾第362章 大禮議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545 師徒、父子第379章 取威定霸,在此舉矣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794章 壁壘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21章 四子分封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151章 震懾宵小(下)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547章 墮郈(下)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997章 心蕩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316章 公輸第868章 魏武卒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729章 曹國也要來爭霸?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1076章 一歲一枯榮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224章 說夢解疑第521章 摘桃的來了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1216章 時也,命也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849章 織女牽牛(下)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928章 統一的必然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1172章 復仇之義(上)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977章 千乘萬騎同人《若使人生如初見》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47章 心懷愧疚第469章 第藥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894章 孫武子第174章 我知將死第721章 他就是傳奇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408章 壯志與陰謀第70章 數典忘祖第440章 靈鵲(下)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258章 三年之期第82章 振振公子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963章 得國之正第396章 鴛鴦陣!第503章 外援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40章 碩鼠碩鼠第374章 刺殺!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1013章 入秦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76章 一步之遙第1146章 遊牧者的抉擇第1013章 入秦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927章 將軍白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