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

“少伯,你這是何苦呢?”

二月下旬,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纔剛剛從朱方回到吳城,參加完勾踐慶功宴會的文種回到勾踐賜他的府邸後,卻在當夜迎來了一個不速之客,聲稱有要事相見。文種來到後門處點燈一看,正是他的好友兼同僚,被勾踐宴會上稱之爲“滅吳第一功臣”的范蠡!

但此時此刻的范蠡卻不是宴會上那個被越王連賜酒三杯,爛醉如泥被扶回住所的名大夫,他穿着一身破舊的漁夫打扮,斗笠遮住了俊朗非凡的臉,腰上還繫着一個魚簍,若非他主動招呼,文種幾乎認不住他來。

文種大驚之下,酒也醒了,讓范蠡進門一問後,才得知范蠡打算連夜離去,這次來,是向文種告辭的……

文種驚駭莫名,連忙詢問范蠡爲何要走?

“今夜宴會上的情形,子禽不記得了麼?”

范蠡似笑非笑,彷彿對勾踐許諾他的百里封地無動於衷,對於位極人臣的地位也沒有放在心上,身穿鴟夷皮,卻安之若怡。

文種一回憶,也發現今晚的勾踐有些不尋常,夫差死後,越王已經將吳城當成了自己的城邑,在文臺上大擺酒席,與羣臣尋歡作樂。夫差已死,吳國已滅,衆臣心裡輕鬆,紛紛向勾踐祝酒,奉承勾踐:”君上誅殺無義之君,顛覆吳國社稷,復仇還恥,威加江淮。功可象於圖畫,德可刻於金石,聲可託於弦管,名可留於竹帛。“

文種也上前祝賀道:“我王賢仁,滅仇破吳,賞無所吝,羣邪杜塞。君臣同和,福祐千億。觴酒二升,萬歲難極!”

言罷,臺上羣臣大悅而笑,然而越王卻面無喜色,直到范蠡也起來敬酒,他才勉強露出了一絲笑意,同時開始封賞羣臣,幾乎每個人都在吳國舊土得到了封地。一時間氣氛喜氣洋洋,可本該是宴會主角的勾踐卻默然無言,最後大家都不敢笑了,只敢小心翼翼地喝着酒吃着菜,場面很是尷尬。

自從在吳國做了幾年人質後,勾踐爲人陰沉,只有他猜得透羣臣的心思,羣臣卻不敢對他加以揣摩,當然,范蠡除外。

此時此刻,他提醒文種道:“忍了一十五年的大仇得報,大王卻一點高興的意思都沒有,必然是在憂心其他事情。”

“一定是在憂慮楚國白公勝,或者趙國庇護吳國殘黨之事吧。”

文種去朱方跟白公勝碰了面,雙方的關係又合作又競爭,看得出來,白公勝對江東之地是很感興趣的。除此之外,趙國在江北的舉動也讓人很不安,聽說夫差死後,那邊竟然爲其發喪,並且不斷增兵,徹底從繳械投降的太宰伯嚭處接收了江北和邗溝。

“不,恐怕不止這些,大王面色不豫,是因爲吝嗇壤土,同時在計算利弊,算算吾等這些滅吳功臣還值不值得留……”

文種登時被這句話嚇了一跳,追問道:“少伯,你這是何意?”

“大王爲人,長頸鳥啄,鷹視狼步。可與共患難,而不可共享福,可助其渡過危機,卻不可與之同安樂。”

文種卻是不相信君臣十多年的情分,勾踐會做出過河拆橋的事情,呵斥范蠡道:“少伯你莫不是醉了?妄加揣度大王的心意,可是大罪!”

范蠡搖了搖頭:“我跟着辛文子先生學過老子的自然之術,所以知道,天地有四時的交替,春天萬物生長,冬天就要衰敗死亡;人也有興盛和衰微的變化,通達顯貴到了極點就一定會轉向窮困潦倒。范蠡雖然不才,但也知道進退,所以我纔要離開大王,本來早在兩年前吳城被圍困時我就想走,卻怕失去了君臣終始之義,爲天下人所不齒,這才留到了今天。如今越國的情況是,高鳥已散,良弓將藏。再留的話,只怕沒有好下場……子禽,你可願意與我一同離去?”

“我……”

文種相信范蠡說的話,但並不代表他能放下手裡的這一切:多年隱忍後纔到手的錦衣玉食,嬌嫩美妾,更重要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功臣的榮耀,這不就是他離開楚國到越國來苦苦追求的東西麼?眼看成功了便放棄一切,那當初受的苦難又是爲了什麼呢?

他也不再勸范蠡留下,但還是疑惑地問道:“少伯,既然你早知如此,那爲何要如此盡心地輔佐大王?”

“只是爲人臣的責任罷了……”范蠡嘆了口氣,坦言道:“或許,還有功成名就,留名青史的私心吧,最初時,便是這樣的。”

“可等到我去趙國獻美女,向辛文子先生告辭時,先生見我心神不屬,便在我手上寫了幾個字: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有大費,多藏則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先生說,這是老子的一句話,讓我好生琢磨。當時我便心有所感,琢磨到現在,有些領悟了。在大王身邊呆的越久,眼看越國的復仇指日可待,國力也蒸蒸日上,我所受的禮遇敬重越來越重,但愈是這樣,我就越覺得,這十五年來,我的所失比我的所得要多許多。”

他失去了自己所愛的人,失去了曾經輕鬆的心,甚至於,爲了達到目的,也開始不擇手段。

在鄭旦死後,范蠡發現,自己已經失去了良知,失去了權衡善惡的準則,銅鑑裡的模樣,已經變得連自己都不認識。

是時候離開了,再待下去,就算勾踐不對他下毒手,范蠡也會變成一個令自己更加憎惡的人,面目全非的人!

范蠡自嘲地笑了笑:“現在明白這一點,還不算晚,我雖然失去了許多東西,但好歹能保住性命,只要有性命,在許多事情上,便可以稍加補救,好讓自己的心安定一點……”

與原本的歷史一樣,范蠡功成後打算急流勇退,但不同的是,這一次,他卻沒有極力勸說文種一起離開。

因爲原本的歷史上,勾踐滅吳後稱霸東方,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他大會諸侯于徐州,周王也被迫承認他的霸權,越國的聲勢一時無兩,所以勾踐才能毫無顧忌地濫殺功臣。

但如今……

“越國還有居心叵測的白公勝在西,更有志在兼併天下,再現湯武之事的趙侯無恤在北,大王當不至於真的狡兔死,走狗烹吧,子禽你留下來也不是不可。”雖然不知道後世歷史,但范蠡卻懂得對形勢加以判斷。

“可惜我與子禽不同,汝等可以做護國的盾牌,我卻只是一把尋找敵人弱點,飛出去傷人的弓箭。”

該說的話已經說完了,他不再留戀,在案上留下一封給勾踐的信後,起身,行禮,告辭道:“我走之後,我的家眷就拜託子禽了。有句話叫做君子俟時,計不數謀,死不被疑,內不自欺。縱然我不辭而別,大王也不至於爲難她們。”

“少伯……”多年共事的好友即將遠去,文種一時間竟然有些哽咽,同時關切地問道:“你欲往何處?”

“天下之大,只要掙脫了一身名利藩籬,何處不可去?”范蠡輕鬆地說道:“或乘扁舟,入三江五湖,在青山綠水間做一個不問世事的漁父;或渡江北上,縱覽趙燕大好山川;或西行入楚,回到故鄉繼續做一個隱姓埋名的範瘋子,等你去楚國聘問時,或許還可以見到我……”

他一陣哈哈大笑,然後便頭也不回地從夜色中消失了……

文種送出來時,只聽到一首歌伴隨着打更的梆子響起:“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遣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他來時空空如也,不名一文,去時也孑然一身。

“少伯當爲國士……”文種肅然起敬,朝范蠡去的方向下拜。

……

次日,算着范蠡已經遁入三江五湖後,文種才帶着他的書信,將此事告知了住進夫差宮室,坐擁吳妾的勾踐。

誰料勾踐聽聞後,第一反應竟是愀然變色,問文種道:“少伯幾時離開的,尚可追乎?”

ps:下午還有一章

第814章 遷都第80章 陶瓬之器第999章 殘城第836章 復辟第677章 可願來此一會?第817章 河西第616章 我的名只告訴未來夫婿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348章 孔夫子的局(上)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1176章 特赦第1066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下)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39章 逼門而入第148章 輕騎夜擊第237章 道路輿第48章 請君憐惜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1133章 中山已滅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645章 大風(2)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148章 輕騎夜擊第256章 趙武卒第117章 心腹之患第515章 勝負手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413章 獵國(下)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99章 勇於私鬥第340章 巫頌(下)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615章 天倫之樂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1096章 濟北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7章 車騎之爭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286章 “戰國時代”第1208章 華陽國志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635章 庶人劍,諸侯劍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694章 趙氏包圍網(上)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1219章 昊天有成命第1039章 和氏璧第958章 意外第310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第799章 趙魏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860章 古史辯第12章 呦呦鹿鳴第270章 甄邑攻略(上)第648章 大風(5)第331章 豎子不可與之謀!第837章 運河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87章 豆在釜中第1070章 太宰嚭第第470章 醫院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第99章 勇於私鬥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640章 投機者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447章 交鋒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340章 輓歌一曲第490章 夾谷之會(終於)第69章 大宗小宗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76章 一步之遙第680章 中牟之降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987章 走投無路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442章 天逐第679章 叛臣
第814章 遷都第80章 陶瓬之器第999章 殘城第836章 復辟第677章 可願來此一會?第817章 河西第616章 我的名只告訴未來夫婿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348章 孔夫子的局(上)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1176章 特赦第1066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下)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39章 逼門而入第148章 輕騎夜擊第237章 道路輿第48章 請君憐惜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1133章 中山已滅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645章 大風(2)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148章 輕騎夜擊第256章 趙武卒第117章 心腹之患第515章 勝負手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413章 獵國(下)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99章 勇於私鬥第340章 巫頌(下)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615章 天倫之樂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1096章 濟北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7章 車騎之爭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286章 “戰國時代”第1208章 華陽國志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635章 庶人劍,諸侯劍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694章 趙氏包圍網(上)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1219章 昊天有成命第1039章 和氏璧第958章 意外第310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第799章 趙魏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860章 古史辯第12章 呦呦鹿鳴第270章 甄邑攻略(上)第648章 大風(5)第331章 豎子不可與之謀!第837章 運河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87章 豆在釜中第1070章 太宰嚭第第470章 醫院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第99章 勇於私鬥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640章 投機者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447章 交鋒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340章 輓歌一曲第490章 夾谷之會(終於)第69章 大宗小宗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76章 一步之遙第680章 中牟之降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987章 走投無路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442章 天逐第679章 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