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4章 死於安樂

司馬子期名爲公子結,是楚平王的庶子,昔日翩翩南冠公子已經是年近五旬的長者了。他這一生中雖然經歷了太多事情:太子建被廢、囊瓦專權、吳師入郢、昭王中興、陸渾之變。

其人性格內斂,行事時卻十分果決,比如十多年前,楚昭王逃入雲夢澤不知所蹤,在楚人惶惶無措,子西(公子申)也六神無主的時候,是子期毅然舉起楚王儀仗,讓王兄子西作爲假王,坐在下面聚集人心。當楚國終於等來秦軍支援侯,也是子期一路與秦將子蒲猛攻敵人,滅亡了助吳爲孽的唐國。

最能體現他性格的是這樣一件事,當時吳軍主力駐紮在麇地,子期提議火攻吳軍,子西猶豫說:“昆父兄弟的屍骨依然暴露在那裡,不能收斂又要燒掉,這樣不好罷。”子期卻說:“國家都要滅亡了!哪裡還管死人怎麼想!死去的人如果有知覺,楚國若能因此復興,他們的鬼魂就可以享有祭祀血食了,哪裡還怕燒掉屍身?”於是楚軍放火焚燒城邑,又接着進攻,吳軍敗退,這才倉皇撤離楚國。

正因如此,楚國人常言只要有子西籌劃,子期拍板,就沒有什麼辦不成的事。在楚昭王死後,子期和子西一個主軍,一個主政,幫助楚國撐過了主少國疑的第一年,現如今朝政均已歸於正途,各地封君也已經服從君命,沒有敢於造次者。

這次乘着趙吳在魯宋泗上角力,配合越國猛攻吳國,也是子期提議的。

但即便是這樣一位果決的公子,聽王孫勝如此激進的請命,依然大爲震驚,說道:

“汝欲攻趙!?”

子期上下審視了王孫勝一番,因爲知道他這個人很愛記仇,便問道:“勝,你莫非是還在怨憤在趙氏時受到的冷遇?”

“既受大王的斧鉞旗幟,勝不敢再有私心。”

“那爲何提議攻趙,趙國楚國,一個在北方,一個在南方,風馬牛不相及。年初時王孫圉纔去祝賀趙侯立國,並與其約好一起進攻吳國,雙方雖然沒有定盟,卻都有共同的敵人夫差……”

王孫勝卻不以爲然地笑了笑,說道:“叔父覺得,吳國現在還算得上是楚國的大敵麼?”

“吳國……”想到一輩子的敵人終於在北方吃了癟,楚國心腹之患已去一半,司馬子期不由露出了一絲欣慰,說道:“吳國丟了淮北淮南和陳蔡,又被越國進攻,夫差已經沒有兵力像十多年前那樣逼得楚國遷都了,非要說的話,吳國雖然還是楚國的世仇,但已經稱不上是大敵了。”

“然,我看以吳國的情形,恐怕堅持不了十年就會被越國所滅,那叔父覺得,十年之後,楚國的生死大敵還有誰?是越國麼?亦或是……趙國?”

……

沈邑最高大的屋子內,司馬子期在來回踱步,思索王孫勝的話。

“趙國?”司馬子期點了點頭:“趙國之勢,頗似當年晉文公時的晉國,但也僅此而已,至多多出一個與楚國爭霸的北方強國。要知道大國之爭,戰和不定,但能在盟壇上解決的,就不會兵戈相向,兵出千里卻無功而返,沒有誰會在做這種傻事。如今楚趙方睦,每個月從方城、汝南都有大批商隊北上趙國,運去金錫皮革,運回瓷器和紙張。趙軍雖然染指下蔡,但並未侵犯楚國的疆域,若是有邊界屬國糾紛,派一個使節去交涉即可,何苦貿然與其開戰?壞了兩國關係?楚國剛剛恢復幾分元氣,若是這時候與趙國爲敵,只怕東境又要陷入戰亂了,得不償失啊……”

見司馬子期果然還是以爭霸時代的定勢思維來審視趙國,王孫勝頓時發笑。

“勝在北方呆了七八年,十分了解趙氏是如何從一個卿族成爲諸侯的,也洞悉了趙侯無恤的野心,他與齊桓、晉文都不一樣……他曾經對孔丘說過,此生之志,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如今家已齊,國已治,趙侯已經走上平天下之路了。”

“擊敗吳國只是一個開始,若勝所料不差的話,接下來他會以下蔡、鍾離、善道爲淮河界,鞏固新獲得的淮北,或將其封給自己的親戚子嗣,或直接變爲郡縣,以此作爲和南方吳楚越三國的屏障。然後趙軍將掉頭滅亡齊國,自此背後再無隱患。乘着楚國吳國越國混戰的這幾年,再把幾個附庸納入郡縣管轄後,冀州、徐州、青州、兗州、豫州,趙國將佔據九州泰半!”

“到時候,趙軍在淮泗已經站穩腳跟,等到時機成熟,水軍練好,派遣一上將沿着泗水入淮,率十萬大軍南下,到時候楚國還能抵擋麼?恐怕整個東境都將丟失,說不定吳師入郢的歷史又將重演,到時候悔之晚矣啊叔父!”

司馬子期聽得臉色鐵青,王孫勝的話似乎有一定道理,但他卻又覺得有些危言聳聽了,畢竟無論哪個霸主,都只是要把敵人打服,從沒有那種鯨吞天下的瘋子。

或許,楚靈王算一個?但事實證明,那只是空談而已。

一時間,司馬子期失去了年輕時期的果決,陷入了猶豫。

過了半響,他才道:“可此刻進攻下蔡,且不說勝負如何,讓楚國早早與趙國交鋒,對於楚國也沒有絲毫利益啊……“

這態度,幾乎是承認王孫勝所說,趙國與之前齊、晉諸霸主都不同,必須造作防範了。

“有!”王孫勝斬釘截鐵地說道:“這樣就能把趙軍拖在兩淮,讓趙無恤無法安心滅齊。只要齊國存在一天,天下就能勉強維持均勢,趙無恤就無法統合北方,做出當年齊桓公、晉文公、晉悼公率諸侯伐楚之事來!”

聽王孫勝分析完天下局勢,司馬子期沉默良久,慨嘆道:“我明白王兄爲何要千方百計將你召回了,你非但是一軍之才,更是大國上卿之才啊。”

被司馬子期誇獎,王孫勝心裡有幾分自得,誰料子期又嚴肅地說道:“只不過,你的想法太過偏激了。”

王孫勝一愣:“偏激?”

“沒錯,勝,國雖大,好戰必亡,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此次伐吳,是尋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但伐趙卻不一樣,楚國不徵發封君、百姓,是決然無法與趙國匹敵的,一旦在下蔡交兵,齊國倒是沒有亡國之虞了,可楚國卻要遭殃,這簡直跟陳恆到處遊說諸侯抗趙一樣,是禍水南引啊!”

“楚國現在最主要的事情,不是招惹趙國,而是發展自身,只要政通人和,國家恆強,哪怕趙國真的滅亡了齊國,也奈何不了南方。他那些騎兵,在江漢水網交織之地派不上什麼用場,而趙國的舟師,也已經全軍覆沒,哪怕再花十年時間打造一支,也不是楚人的對手!”

王孫勝卻不這麼認爲,他語重心長地說道:“叔父啊,勝在趙軍中服役多年,從卒長一直做到了師帥。故而我深知趙軍的可怕之處,不在於他們的兵甲之利,戰陣之堅,而在於敢於推陳出新,不斷強大。若是楚國此時不乘着兩國差距不大奮起反抗,將趙氏染指南方的心思熄滅,或者佔領一個戰略要地,延緩趙侯南下。只怕十年之後,吾等要面臨的是更強大的趙國,更可怕的趙軍……”

然而不斷他怎麼勸,司馬子期之意已決,他擺了擺手,對王孫勝說道:“不要再說了,如今既然趙國沒有從下蔡進逼楚國疆域,那楚國也不必急着去攻打他們,汝切記不可妄動。就算如你所說,要維持中原諸侯均勢,也等到一年半載後趙國攻齊不遲。”

興許是打了一個耳光又要賞顆棗吃,司馬子期又寬慰王孫勝道:“汝也不要灰心,此番進攻吳國,奪回失地,汝立下了大功,老朽會向郢都呈報你的功績,讓大王和令尹爲你選一塊封地的,或許就在這淮南某一處呢……”

在何處都無所謂了,王孫勝垂下了頭,他似乎已經預料到會被拒絕。他有種擅自進攻下蔡的衝動,但手裡的一萬多人是司馬子期從各個封君、縣公處調撥給他的,若是沒有司馬的命令,除了親自訓練的那一千”楚武卒“外,這些人根本不會聽王孫勝調遣,於是遭到拒絕的王孫勝只能憋屈地回到六邑。

“若楚國不能對趙侯的野心加以警惕,而沉浸在江淮尺寸之地的獲取,和內部所謂國泰民安上,只怕十年之後,就要死於安樂了,我的封邑在哪裡,還有區別麼?”

王孫勝仍然不死心,他一面讓人監視下蔡趙軍動向,一邊悄悄派人去郢都,繞開了司馬子期,直接向最偏愛他的令尹子西陳述此事,並說入冬時是最佳的時機……

……

不說王孫勝這邊不甘心地盯着下蔡蠢蠢欲動,焦急等待令尹司馬的回信,且說下蔡東邊四百里外,趙軍主力已經攻克善道,截斷邗溝,接着又北上徐地,於九月一日這一天,進入了徐城!

跟進入鍾離時不同,在徐城,趙無恤受到了英雄般的禮遇,這裡的貴族和百姓都視他爲解放者,嬴姓的新希望!

ps:晚上還有一章

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252章 樂而忘歸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975章 殺人盈野第32章 三裡歸附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255章 募兵制第652章 大風(9)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410章 會師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996章 楚巫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78章 朋比爲黨第993章 鳴條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第396章 鴛鴦陣!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192章 孟談三策(下)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99章 勇於私鬥第600章 阿姊(上)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538章 巫頌(上)第1117章 周公吐哺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381章 兵貴神速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738章 禮賢下士第458章 諱疾忌醫第906章 水力第631章 爲淵驅魚(下)第456章 盜跖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565章 將墮四都進行到底!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240章 刺客列傳第91章 子產之政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977章 千乘萬騎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261章 天生尤物第56章 “民主制度”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545 師徒、父子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543章 宮闕第235章 晏平仲第316章 公輸第930章 鄒魯第700章 鄭國的未來在何方?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1002章 跖之徒第824章 大學第679章 叛臣第648章 大風(5)第352章 將治魯第958章 意外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305章 柳下季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117章 心腹之患第163章 常山臨代第96章 莫如兄弟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828章 鳳凰涅槃第257章 語言障礙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431章 營中有變第480 金布律第484章 我有嘉賓
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252章 樂而忘歸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975章 殺人盈野第32章 三裡歸附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255章 募兵制第652章 大風(9)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410章 會師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996章 楚巫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78章 朋比爲黨第993章 鳴條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第396章 鴛鴦陣!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192章 孟談三策(下)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99章 勇於私鬥第600章 阿姊(上)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538章 巫頌(上)第1117章 周公吐哺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381章 兵貴神速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738章 禮賢下士第458章 諱疾忌醫第906章 水力第631章 爲淵驅魚(下)第456章 盜跖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565章 將墮四都進行到底!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240章 刺客列傳第91章 子產之政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977章 千乘萬騎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261章 天生尤物第56章 “民主制度”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545 師徒、父子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543章 宮闕第235章 晏平仲第316章 公輸第930章 鄒魯第700章 鄭國的未來在何方?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1002章 跖之徒第824章 大學第679章 叛臣第648章 大風(5)第352章 將治魯第958章 意外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305章 柳下季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117章 心腹之患第163章 常山臨代第96章 莫如兄弟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828章 鳳凰涅槃第257章 語言障礙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431章 營中有變第480 金布律第484章 我有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