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

投壺者,主人與客燕飲講論才藝之禮也。

春秋之世,投壺雖然不是正規的禮儀,但仍是一種高雅的活動,尤其在宴請賓客時,主賓對坐,用箭投酒壺,伴奏以雅歌,作爲筵席上助興的遊戲。

在流傳過程中,遊戲的難度增加了,不僅產生了許多新名目,還有人別出心裁在壺外設置屏風盲投,或背坐反投。最初的投壺是在壺中裝滿紅小豆,使投入的箭桿不會躍出,漸漸地卻不在壺中裝紅小豆,可使箭桿躍出,投者抓住連續重投,謂之爲“驍”,但這種玩法極其困難。

傳聞擅長投壺的人,一矢可以連投百次!

趙無恤本以爲這是賓客們醉後吹牛皮,直到今日,他才知道,這樣的人是存在的。

隨着箭矢在酒壺和手中不斷來回躍動,圍觀的賓客們慢慢從默誦變爲大聲的報數,一百、一百零一、一百零二……當數到一百十一時,箭桿再度被牢牢抓在知瑤的手上,他卻不再投了。

“再投恐將失手,今日便到此爲止罷。”知瑤輕鬆地將箭矢扔到了一旁,他此言看似謙遜,可場間所有人都感覺到他的驕傲,那份深藏於身軀內驕傲到不屑於展露的驕傲。

他多才多藝,無論哪個領域,都能傲視晉國年輕一輩,這不,連宴饗中的投壺遊戲,都能獨領風騷。

正在投壺的四人如今是大殿內的焦點,其中魏駒和韓虎離趙無恤三尺遠,三人隱隱與對面的知瑤涇渭分明。

魏駒摸着手裡的漆箭桿默然不語,面色愧然,他只接了十餘矢就失手了。

韓虎也一臉無奈,這種名爲“驍”的接投玩法需要極高的耐心和高度集中的精力,他心思比魏駒細膩,所以能連接三十餘矢,算是極佳的了,可比起知瑤。卻望塵莫及。

隨後,所有人的目光便放到了趙無恤的身上,方纔這趙魏韓三人與知瑤入座後,一時緘默。知瑤便提議玩了投壺的遊戲。不過氣氛卻絲毫沒有緩解,反而越發劍拔弩張起來,如今,魏駒與韓虎皆已折戟,就剩下趙無恤未上場了。

卻見趙無恤捋起寬袖。拾起一枚去掉了箭頭的矢,瞄了瞄酒壺,卻若有所思,遲遲不投。

“趙子可是害怕投的不如我,要罰酒一厄?”知瑤似笑非笑,不顧魏韓二人的慍色,一味想看趙無恤落一次下風。

趙無恤卻索性將箭矢收回,笑道:“我在東國耽擱於戎馬,這投壺小藝的確沒時間練習,自然不能與知子相比。”

知瑤臉色漸沉。轉瞬後卻自失微微一哂。

“趙子覺得投壺是小藝?”

趙無恤底氣十足地說道:“不錯,投壺者,只是古人用來代替射箭的遊戲,上不能興國,下不能殺敵,何足道也!”

知瑤的銳利目光隔着一丈距離落到趙無恤的臉上,沉默片刻後說道:“那在趙子眼中,什麼是大藝?”

無恤慨然道:“憑着趙氏、知氏、魏氏、韓氏這樣有廣袤的土地,持戟數萬的卿族,憑藉家主的賢明。所從事的絕非僅僅是這種小說。”

他起身做出了一個彎弓射鳥的姿勢:“我以趙氏武卒爲箭,以整個東國爲壺,投的大者有齊、吳,中者有魯、宋、曹、衛。小者有泗上的莒、邾、小邾、滕、薛、郯、邳。加起來,不過十餘矢,而且不敢說每矢必中,這,纔是大丈夫應該從事的遊戲!”

二人這番對話的時候,整個大殿西側一片安靜。即便是圍觀的賓客們都緊張的不敢發聲。隨着談話的進行,人們的臉色變得越來越精彩,越來越古怪,知瑤的驕傲和霸道是在年輕一輩裡出了名的,但趙無恤歸來後,與之初次交鋒,雖然在投壺上被壓了一頭,氣勢卻毫不落下風,反而是字字句句強硬到了極點。

這一對比,趙知兩人的層次和格局便比出來了,月的光芒,果然是比不上日冕。

他們不知道的是,趙無恤這也是刻意爲之,在覺察到魏駒和韓虎二人與知瑤的敵對後,他心裡感激死知瑤了,一個小團體要維持下去,就得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除了範、中行外,若再能加上眼前這貨,就再好不過了。

他與知瑤雖不至於徹底站到對立面,但在小魏和小韓被欺負時爲他們出出頭卻是可以的,如今的趙無恤,可不是歷史上被知瑤揪着衣襟強行灌酒的趙襄子了!

果然,見趙無恤讓知瑤吃癟,使得殿內曾被他羞辱過的那些人人心大快。魏駒連連拊掌,贊同趙無恤的說法,韓虎也擡眼看了看知瑤,想瞧瞧他是怎樣一個表情,那次宴會上親信段規所受的羞辱,還有自己遭到的戲弄,他依舊懷恨在心。

知瑤的表情尚算平靜,但誰都能看出他淡漠眼眸裡將要燃燒的情緒。

但,也不知是刻意忍耐,還是近幾年稍微成長起來了,知瑤臉上的負面情緒漸漸消失,最終竟恢復了平靜,讓趙無恤十分詫異。

只聽他冷聲道:“若要按這種丈夫的遊戲算,我如今僅投中了仇由一矢,的確不如趙子……”

“但假以時日,未必不如!”

知瑤再度傲氣四露,趙無恤也見好就收,現在和知氏翻臉,於趙氏並無利益,他舉盞道:“沒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先後,來,你我且共飲此酒,何如?”

知瑤望着盞中清酒,想起了祖父在他請纓前來時說過的話,咽回了心中的不滿,言道:“放眼晉國,我只佩服趙子一人,請!”

有趣,趙無恤想道,在歷史上,知瑤最看不起的人,欺負得最狠的人恰恰是趙襄子,如今,卻是英雄惜英雄麼?能得知伯瑤之贊,也不枉重活一遭啊……

見趙魏韓三人舉起酒盞與知瑤對飲,劍拔弩張的氣氛稍緩,有的鬆了口氣,有的卻滿臉失望,陸續散去了。

拭去嘴角的酒汁後,趙無恤正色問道:“先前聽聞知子不來,我還心生失望,如今在此相見,着實驚喜不已。”

“我此番與叔父前來,不光是爲了趙子參加趙子的婚事,還負有其他使命。”

“哦?可否一聞?”

知瑤盯着左右的魏駒、韓虎,默不作聲。

趙無恤顧左右道:“趙魏韓如同一家,子騰與子寅與我親如兄弟,知子有話但說無妨。”

知瑤臉上閃過一絲輕蔑,多於眼中的警惕,他最終還是說道:“吾等帶來了知氏的祝賀,還有友誼!”

……

宴會興盡而散,趙無恤作爲明天的主角,自然要站在殿外目送衆賓客遠去,他們將住進趙氏爲之安排的館舍,等明日傍晚再來參加婚儀。

送走了魏駒和韓虎,約着改日同塌而眠,徹夜相談後,趙無恤又望着知瑤和他叔叔知果的背影遠去,若有所思。

一個佝僂的身影從大殿的角落裡走了出來,站到了趙無恤的身旁,他拄着鳩杖,山羊鬍子比三年前更長了,容貌也衰老了幾分,是趙鞅的心腹之臣傅叟。

“先生。”對這個擅長分析卿族關係的趙氏老臣,趙無恤十分禮遇,還在魯國劃了千畝良田作爲傅叟的食田,每年錢帛祿米從未間斷,也由此結下了交情。

傅叟笑着見禮,問道:“君子也見過知瑤了,感覺其人如何?”

“知瑤此人容貌俊美,智力超羣,多才多藝,做什麼都壓過同齡人一頭,可以說是集知氏百年靈氣於一身的天才。可惜他的這些才能沒有內斂,而是用於欺凌他人上,所以與晉卿諸子的關係極差,無人願與之爲友。我敢斷言,知氏日後若以他爲嗣君,必有覆家滅族之禍!”

聽了趙無恤這一番話,傅叟微微吃驚:“君子雖然才第一次見知瑤,卻彷彿看透了他一般!”

無恤心道,那是自然,歷史上的知瑤就是這麼完蛋的……

但他隨即憂心道:“不過此人也不容小覷,且不說他偷襲仇由的手筆,換了我也很難做得更好。就說他今夜幾番忍耐,壓住自己的傲氣,和以往欺凌魏、韓二子時的表現大相徑庭,也不知是爲何。”

“肯定是因爲知伯躒的囑咐,此子才能如此隱忍!”傅叟斷言。

無恤道:“我雖然在大射儀和冠禮上見過知伯兩次,卻對他印象不深,先生否與我說一說此人。”

“知伯奉行的是上善若水之道,別看他在朝堂和外交場上低調蟄伏,實則卻是趙氏最可怕的敵人……”

“他執政後也並沒有什麼讓人眼前一亮的舉措,真的如此厲害?”

傅叟搖了搖頭,“連君子都覺察不到,這不正說明他的厲害和可怕麼?”

ps:第二章在晚上

晏子曰:“臣聞爲地戰者不能成王,爲祿仕者不能成政;若高繚與嬰爲兄弟久矣,未嘗幹嬰之過,補嬰之闕,特進仕之臣也,何足以補君。《說苑》

約爲兄弟這種事情的確是先秦就有了,根據說苑,除了楚莊王曾這麼說過外,高繚與晏嬰就結爲兄弟過,很多東西前文沒提,不代表作者君就是信口雌黃的,要相信七月嘛,這書其實可以當春秋社會生活史看的

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446章 折衝樽俎第865章 大業第91章 子產之政第261章 天生尤物第52章 冬至(一)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955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下)第334章 脣亡齒寒第5章 東門館驛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954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上)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516章 訪賢第1045章 怒海爭鋒(下)第306章 孔仲尼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49章 有女如雲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432章 傷寒(上)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957章 合縱(下)第1189章 北風其涼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237章 道路輿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660章 卿士之死(上)第328章 梟臣的末路(下)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41章 釜底抽薪第284 魯國大夫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42章 勢將去汝!第431章 營中有變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256章 趙武卒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1147章 華夏邊緣番外9 阿育王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301章 魯城曲阜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677章 可願來此一會?第1176章 特赦第1056章 西施(下)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1086章 最後的君子第1089章 王侯盡北望(中)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172章 貨殖戰爭第896章 吳中劍客第1076章 一歲一枯榮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925章 《用間篇》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69章 大宗小宗第24章 周髀數字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669章 破城第410章 會師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19章 錦瑟無端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1007章 卸甲第770章 死於此!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1001章 函谷關第997章 心蕩番外13 秦皇紀(上)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332章 黃雀在後(上)第144章 甕中捉鱉第1076章 一歲一枯榮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800章 忠臣烈士第527章 弒君者(下)
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446章 折衝樽俎第865章 大業第91章 子產之政第261章 天生尤物第52章 冬至(一)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955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下)第334章 脣亡齒寒第5章 東門館驛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954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上)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516章 訪賢第1045章 怒海爭鋒(下)第306章 孔仲尼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49章 有女如雲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432章 傷寒(上)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957章 合縱(下)第1189章 北風其涼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237章 道路輿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660章 卿士之死(上)第328章 梟臣的末路(下)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41章 釜底抽薪第284 魯國大夫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42章 勢將去汝!第431章 營中有變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256章 趙武卒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1147章 華夏邊緣番外9 阿育王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301章 魯城曲阜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677章 可願來此一會?第1176章 特赦第1056章 西施(下)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1086章 最後的君子第1089章 王侯盡北望(中)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172章 貨殖戰爭第896章 吳中劍客第1076章 一歲一枯榮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925章 《用間篇》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69章 大宗小宗第24章 周髀數字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669章 破城第410章 會師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19章 錦瑟無端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1007章 卸甲第770章 死於此!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1001章 函谷關第997章 心蕩番外13 秦皇紀(上)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332章 黃雀在後(上)第144章 甕中捉鱉第1076章 一歲一枯榮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800章 忠臣烈士第527章 弒君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