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生於憂患

蔡國遷徙到下蔡後,其局勢並不穩定,因爲是違背大夫和百姓利益的遷徙,所以蔡昭侯漸失人心,蔡昭侯二十八年,也就是三年前,夫差正強,蔡昭侯準備到吳國去朝見他,蔡國大夫們恐怕他再次遷都,遷到那人煙稀少的江南去,於是便設計了一次刺殺。在蔡昭侯的必經之路上,派一個名叫利的賊寇率衆刺殺蔡昭侯。事成後,蔡國大夫們又誅殺盜利滅口,來逃避吳國的責罰。

夫差忙於張羅北伐中原,沒有理會這件事,只要蔡國繼續俯首稱臣即可,於是蔡國的大夫們擁立蔡昭侯的兒子公子朔繼位,是爲蔡侯朔。

如今三年過去了,隨着蔡侯朔的成年,也已經漸漸重新控制了朝局,帶着蔡國百姓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修建城邑,春耕夏耘。然而樹欲寧而風不止,就在蔡國漸漸在淮上站穩腳跟時,他們的靠山吳國卻轟然倒塌!

蔡人也有在吳軍裡服役的,在淮北的靈璧之戰、垓下之戰後,陸續有蔡人逃回來,將吳國在中原大半,夫差大軍損失過半,淮河一線的吳兵也紛紛撤離這些消息傳了回來,於是乎,整個蔡國都惴惴不安。

他們倒不是擔心趙軍,反倒更擔憂楚國,因爲楚軍早在六七月時已經開始進攻羣舒了。於是蔡侯和大夫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蔡國未來應當如何,這個說應該繼續呆在吳國的船上,請求吳國把他們遷徙到江南,遠離中原是非之地。那個則說要重新歸附楚國,斷絕和吳國的關係。

對於前者,多數大夫是斷然拒絕的,每一次遷徙,就意味着他們要喪失過去的土地、城邑、人民,蔡國也越遷越小。至於後者,蔡侯自己也沒有底,蔡國先後兩次背叛楚國,已經跟楚國徹底結仇。如今吳國新敗,想必寬容大量的楚昭王死後,楚國的令尹和司馬大概不會再姑息蔡國了,一時間,蔡侯想起了四十年前的那次亡國,不免絕望不已。

就在他們爭論的時候,卻已有一支大軍從東面兵臨下蔡!

“吳軍?楚軍?”

然而當蔡侯及羣臣到低矮的城頭眺望時,卻見那支萬餘人的軍隊亮出了旗號。

他們是趙軍!

不多時,一份帛書綁在箭矢上射入城中,蔡侯及大夫們展開一看,卻見上面寫着:“王十四年,五月,先君趙武侯與蔡昭侯等會於皋鼬,議伐楚,武侯曾與蔡昭侯歃血,盟曰‘晉、蔡爲盟國,好惡同之,同恤災危,備救兇患。若楚國有害蔡之舉,則晉伐之。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墜其師,無克胙國!”

皋鼬之盟是十多年前,晉國會合諸侯商討征伐楚國的一次大盟會,也是迄今爲止最大的一次會盟,那次會盟上蔡侯朔的父親蔡昭侯與會,還跟衛國因爲爭奪次序鬧了一點不愉快,盟約也成了一個空頭文書,沒有實際效用。但有一點蔡侯不明所以,他問旁人道:“趙武侯?這是誰?”

有對中原之事比較關注的大夫解釋道:“這趙武侯便是趙武子鞅,趙氏取代晉國成爲諸侯後,也追尊其爲武侯……”

“原來如此!”蔡侯恍然大悟,繼續往下看去,卻見上面果然寫道:“今趙國繼承晉國之統,亦繼承晉國之盟誓,寡君聞楚人慾侵蔡,遂使外臣等率兵來救,還望蔡君尤記皋鼬之盟,能受趙國保護……”

“原來是中原的盟友!”蔡侯頓時大喜,也不管這說法多麼牽強附會,眼見剛建立沒幾年的下蔡城牆垣低矮,也阻止不了外面的大軍,索性一咬牙,帶着衆大夫迎出城去,對趙軍及時趕來感恩戴德,大呼“蔡國棄於淮夷多年,盼天兵久矣!”

在趙軍抵達後數日,楚國人也來了,然而這一次,蔡侯朔可以腆着肚子,在城頭上坐看楚軍知難而返的惱怒模樣,望着楚國的鳳旗在萬餘趙軍威懾下緩緩掉頭,蔡侯朔大笑了起來。他幾乎忘記了,蔡國的命運,只不過是從吳國楚國手中,落到了趙國碗裡而已……

……

看着楚軍徐徐撤離,這支趙軍的軍將穆夏鬆了口氣。

楚軍趙軍人數相當,雖然趙人毫不畏懼,可若是能不打,就不打,畢竟在兩淮奔波近一個月後,趙卒都有些疲倦了。

他立刻讓人將掠陣于軍前,向楚將王孫勝喊話示威的趙葭喚回,讓他派一些遊騎遠遠跟着楚軍,提防他們虛晃一槍,再度殺回來。

“王孫勝知道趙軍的強大,必不敢冒險。”趙葭對王孫勝這個“叛臣”很是不齒,但依舊遵從穆夏之命,派遣斥候去遊弋,畢竟淮上之地是趙軍之前從未抵達的地方,人生地不熟,必須處處小心。

直到確定楚軍已經撤到百里之外,穆夏才放下心來,讓大軍分別駐紮在蔡國各邑就食,等待趙侯的新命令。

在此期間,穆夏也提着一壺酒,主動造訪了趙葭的營地,虛心地向他請教一件事。

“夏雖然爵至公大夫,但仍然是一個粗人,對於君上派遣大軍進駐蔡國,爲此不惜與楚國爲難有些疑惑,子蔚乃公族年輕一輩的翹楚,趙氏千里駒,可否爲我解惑?”

趙葭對這位謙遜好學的大將也不敢怠慢,連忙放下書卷抱拳道:“葭一個黃毛孺子,豈敢隨意揣測君上的意圖,只是有一點自己的見解,還望軍將勿要見笑。”

他攤開一張兩淮地區粗略的地圖,對穆夏說道:“軍將請看,這是淮河,這是善道,這是鍾離,這是下蔡,從東到西,連成一線,這條線南邊就是淮南、江北,君上不打算奪取,這條線以北則是淮北,君上已派兵攻略。”

穆夏點了點頭,“不錯,子葦的意思是,得到這三邑,便能控制住淮水?”

“然!”趙葭道:“善道爲淮東,鍾離爲淮中,下蔡則爲淮西,淮東宜於善道屯駐,以扼邗溝和泗水;淮中宜於鍾離屯駐,以扼沙水、泓水運道。至於淮西的要害,自然就在下蔡了!”

“夫差的眼光不錯,將蔡國遷到此處,下蔡控扼淮潁,襟帶江沱,爲北方之要樞,東南之屏蔽。南引荊、汝之利,北接樑、宋,平途不過七百,西擊陳、許,水陸不出千里,外有江、湖之阻,內有淮、潁之固,芍陂良田萬頃,羣舒、英六之貢,利盡吳越,真是一處必爭之地啊,只要守住了這裡,楚國就別想肆意進入江北,更別說窺探泗上了……”

這是趙葭隨軍西來後,一直琢磨趙無恤戰略意圖後得到的感悟,此刻說與穆夏,頓時讓他茅塞頓開,對趙葭更是讚不絕口,更加認爲此子他日必有大出息。

同時穆夏也不由感慨,趙葭、柳下越,這一批在學宮裡沾染過學識,之後又在軍隊基層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將領,着實讓穆夏心驚,只覺得自己若是再不進步,他們就要後來居上了,如何不讓他產生一種危機感……

君上曾經教訓過虞、穆、田等最早追隨他的將領,說無論是人還是國,都要記住“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於是穆夏又暗想道:“吾雖然也被君上催促着讀過一些詩書,認識了不少字,可惜見識依然不夠,這進過臨漳學宮的,和沒進過臨漳學宮的,原來差別竟如此之大。我已經年過四旬,再怎麼學也用處不大了,但子孫可不能再如此。此番回去,我定要請求君上,讓我那不成器的兒子也能破例入臨漳學宮,不求他有多大出息,只求能增點見識……”

……

不提趙軍在蔡國停駐,只說另一邊,王孫勝在見趙軍已搶先自己一步,也不惱羞成怒地強攻,而是默默撤軍。

但在半道上,他讓副將帶着大軍回去英、六,鞏固那裡的防禦,他自己則星夜駕車與親衛一同趕赴沈邑。

這次對吳國的進攻分爲南北兩路,王孫勝是南路,司馬子期則親自帶着兩軍進攻陳國,此刻已經將陳侯逼降,大軍正停駐沈邑,等待王孫勝那邊的消息。

此刻見王孫勝親自過來,司馬子期先是大驚,還以爲王孫勝一個不小心戰敗了,一問後才知道他已經全取英、六、羣舒,不由大喜過望,連連拍着這個侄兒的肩膀,說子西果然沒有看錯他。

王孫勝卻不在意這點誇讚,他請求子期屏退左右,才向他彙報道:“淮南諸邑雖已攻下,但趙軍卻進駐蔡國,阻止侄兒滅蔡。”

“趙國……”司馬子期臉色微沉,自從城濮之戰一來,晉國和楚國對峙了一百多年,如今晉國從內部完蛋,楚國本來可以鬆一口氣了,可惜從晉國屍體裡站立起來的,卻是更加咄咄逼人的趙國。

這次楚國能夠光復東境,還是託了趙無恤吸引夫差主力的福,本希望趙吳能兩敗俱傷,誰料最後卻以趙國大勝,吳國大敗而告終,趙無恤也一概過去晉國霸主們對淮南毫無興趣的傳統,派兵來爭奪蔡國……

шωш✿ ⓣⓣⓚⓐⓝ✿ C○ 司馬子期正憂患着要如何面對這個新的競爭者,卻不防王孫勝更着急,他猛地下拜頓首道:“叔父,不能得下蔡,便不能正淮南。趙軍疲憊之師,人心思歸,必不能久持。侄兒敢請叔父予我兵甲三萬,乘着深秋之時穆夏、趙葭帥這萬餘趙軍北歸之時,擊其暮歸,然後再奪取蔡國,席捲江淮!”

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955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下)第161章 修我戈矛第737章 曲終人散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475章 舟師第907章 道、勢、術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第1207章 內諸夏而外夷狄第1016章 蒹葭蒼蒼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1182章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392章 忍第627章戰爭的序幕第433章 傷寒(中)第795章 士爲知己而搏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878章 趙跨革囊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976章 最後的殘暴第1038章 長樂未央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第222章 生者當如斯第55章 冬至(四)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822章 問周室之罪!番外7 羋月傳(上)第252章 樂而忘歸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125章 奇貨可居(下)第695章 趙氏包圍網(中)第680章 中牟之降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086章 最後的君子第640章 投機者第77章 吾之子房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770章 死於此!第133章 嬴秦嬴趙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710章 陶朱第67章 大都無防第80章 陶瓬之器第413章 獵國(下)第495章 墮四都!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1137章 三箭第11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1166章 夫差之亡第73章 泮宮公學第490章 夾谷之會(終於)第651章 大風(8)第1182章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187章 起死回生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563章 我能繼之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252章 樂而忘歸第186章 束手無策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545 師徒、父子第1069章 黃雀在後第24章 周髀數字第一謀臣第546章 墮郈(上)第977章 千乘萬騎第960章 銅鞮宮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78章 朋比爲黨第313章 其命維新(下)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110章 麥熟時節
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955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下)第161章 修我戈矛第737章 曲終人散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475章 舟師第907章 道、勢、術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第1207章 內諸夏而外夷狄第1016章 蒹葭蒼蒼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1182章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392章 忍第627章戰爭的序幕第433章 傷寒(中)第795章 士爲知己而搏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878章 趙跨革囊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976章 最後的殘暴第1038章 長樂未央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第222章 生者當如斯第55章 冬至(四)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822章 問周室之罪!番外7 羋月傳(上)第252章 樂而忘歸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125章 奇貨可居(下)第695章 趙氏包圍網(中)第680章 中牟之降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086章 最後的君子第640章 投機者第77章 吾之子房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770章 死於此!第133章 嬴秦嬴趙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710章 陶朱第67章 大都無防第80章 陶瓬之器第413章 獵國(下)第495章 墮四都!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1137章 三箭第11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1166章 夫差之亡第73章 泮宮公學第490章 夾谷之會(終於)第651章 大風(8)第1182章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187章 起死回生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563章 我能繼之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252章 樂而忘歸第186章 束手無策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545 師徒、父子第1069章 黃雀在後第24章 周髀數字第一謀臣第546章 墮郈(上)第977章 千乘萬騎第960章 銅鞮宮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78章 朋比爲黨第313章 其命維新(下)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110章 麥熟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