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韓氏勁弩

趙廣德雖然比以前幹練了不少,但面對貌美如玉,勝過世間九成女子的韓虎,依然有些羞澀,便望向了斜對面的端木賜。

子貢瞭然,來之前,他已經得到了趙無恤的囑咐,今日的遊說,由他全權負責,這也是子貢作爲還人的首戰了!

於是他趨行出席,恭敬地朝韓虎行禮道:“韓子所言正是,吾等的確有意借兵。離開州縣後,還需經過懷邑、修武,東行一百餘里,方能到達棘津渡口,期間很長一段路程,是在範氏的朝歌轄區之內。如今君子麾下僅有革車十乘,兵卒四百,若是範氏發兵阻攔,恐怕不敵,還望韓子能遣兵相助。”

韓虎面帶猶豫道:“晉國六卿方睦,範氏緣何會做出公然攔截使團的事情來?既然一直在晉國封疆之內,又何必重兵而行?”

這會,範氏、趙氏,乃至於韓氏通報消息的傳車纔到達太行,韓虎自然不知道這其中的複雜變故。而且他心裡,也不樂意幫助趙無恤。

雖然趙韓親善,但兩人只是泛泛之交,韓虎對錶兄伯魯被冷落,世子之位幾近被趙無恤奪走一事,依然耿耿於懷。

“我家君子這是爲了韓氏的名聲考慮,無論如何,樂伯都是在韓氏領地內遇刺的,若是韓子不派人護送他的靈柩,恐怕說不過去。”

韓虎微微一笑,無奈地攤手道:“但我韓氏素有規矩,調兵百人以上,必會虎符……此事不是我能做得了主的,還請子貢爲我轉達,請子泰見諒。”

子貢見韓虎敷衍,便故意長嘆了一口氣道:“昔日韓獻子幼年失怙。彷徨無助之時,趙成子養之於趙城,視若親子;到了趙宣子時。又以韓獻子爲軍司馬,委以重任和信賴。位列六卿之下;韓宣子時,與趙文子爲友,一同爲卿,一同受勳、出征;韓貞子與趙景子也是好友,趙氏還願意以富庶的平陽,交換貧瘠的馬首縣。”

這都是趙氏對韓氏恩惠的歷史,兩家關係太過密切,一條條說起來。韓虎也知道這都是事實,一時間臉上有些掛不住了。

卻聽子貢繼續朗聲說道:“詩曰,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趙韓兩家各有家訓,若是彼方有難,定要出手相助,兩家相互扶持百餘年,方纔有了今日的地位和疆域。誰料到了今日。韓子竟不願爲我家君子發一旅之兵,遣一卒之衆,不知道韓獻子、韓宣子在九幽之下若是知曉。會作何感想?”

子貢邏輯清晰,口齒犀利,韓虎臉皮薄,聞言愧然,連忙避席朝子貢施禮道:“善,子貢無愧辨士之名,是我思慮不周,這便派人發兵爲子泰引路。但韓氏家規不可犯,以韓虎之能。也僅能提供一卒親兵。”

聞言後,子貢暗道君子所料不差。韓氏就算願意相助,也不會付出太多。

所以子貢朝韓虎再度拜了一禮道:“怎能勞煩韓子親兵。君子說過,若是如此,就不用勉強派兵,也省得韓子爲難,莫不如……”

韓虎桃花眸微眯:“莫不如什麼?”

子貢呵呵一笑:“莫不如將韓子府庫裡的那兩百餘架弩機,借給我家君子一用,此物可勝過百名兵卒……”

……

韓虎在被子貢說服後,出手倒也闊綽大方,一次性就把韓氏打造的秘密武器統統借了出來。畢竟他已經表了態,既然連活的親衛都願意借,何況死的器械?

身披素稿的趙無恤聞訊後,立刻前去謝過韓虎,並和趙廣德帶着溫縣徒卒,接收那兩百架弩機。

在名爲蘇壽餘、溫犁的兩名卒長帶領下,兩百身着葛布衣的溫縣縣卒站在校場上,也在好奇地打量着方纔親手搬到這裡的武器。

趙無恤踱步走過,發現這些溫縣縣兵面容稚嫩,而且站得歪歪斜斜,紀律和裝備比成鄉衆人,乃至於樂氏甲士差了不是一點半點。

“汝等上過戰場麼?”

縣卒們面面相覷,有些怯怯的不敢回答。

卒長蘇壽餘說道:“好叫大夫知道,這些都是精選出的國人良家子弟,只是在秋獵冬搜時射過獵,從未在陣上廝殺過。”

趙無恤微微點頭,讓他們棄矛持弩,從今天開始訓練上弦、瞄準、聞聲後一齊發射。

而無恤自己,也徑自拿起了一架剛從府庫裡運出的弩機,在翻覆觀察後,發現和半月前韓虎送給他作爲行冠禮物的那把幾乎一模一樣。但很多地方依然很原始,比起趙無恤用來射瞎刺客古冶子的新手弩大爲不如。

趙氏的弩兵,無恤也在草創之中,但還未來得及組建,就遇上了這趟出使。反倒是更早得到弩機式樣的韓氏,已經打造出了數百架,存在各地府庫中。

無恤暗暗想道:“難怪韓氏能夠位列三晉,戰國時更是以勁弩聞名,想必從這時代開始,他們就已經重視培養弩兵了。”

他們倒也沒有保密的意識,所以無恤才能知曉。畢竟多數人,包括韓不信、韓虎爺孫,只是把弩當做罕見的機巧之物來玩玩,還未意識到這種兵器的妙用和威力。

所以,韓氏打造好了武器,還來不及裝備卒伍,卻便宜了趙無恤。

韓弩由木製的弩臂,竹製的弓身,牛、鹿筋做成的弓弦,還有青銅弩機等部分組成。但沒有瞄準用的望山,無恤在校場上朝木靶試射了一矢,發現拉力僅有一石,有效射程不超過五十步。

原始的木弩製作不難,或許在殷商時就有出現,但沒有普及開來,最多用於射殺野雞、兔子等小型獵物。

楚國匠人琴氏在吳國入寇的浪潮中,靈機一動,他“橫弓着臂,施機設樞”,因而發明了弩。在安裝了青銅機括後,進一步提高弩的性能。使它可以用於軍事,楚人憑藉此物趕走了吳國人。

這算得上是一場遠射武器的革命。

從發射原理看,弩和弓是相同的。都是利用張弓儲存能量,然後通過急速收弦把它轉化爲動能。將箭彈向前方。

它們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下述兩方面,一是拉弓僅靠人的臂力,人的氣力再大,兩膀的拉力終究是有限的,所以不可能長時間張弓,需要迅速瞄準,儘快放箭。二是弓的強度不能超過人的臂力,否則就拉不開了。因此限制了射程,更不能張一次弓發多支箭。

弩就不同了,因爲它是把橫裝在臂上的弓拉開後,先將弦管在牙上,如不扳動懸刀而使機牙下鬆,就不會收弦發箭。因此可以延時發射,既有充分的時間進行瞄準,又可持滿傅矢,等待有利時機。由於矢道相同,還能全體平直齊射。充分發揮兵器的威力。

弩對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較低,不像弓那樣要經過長期訓練,一個弱女子或者老卒。也能在近處開輕弩殺人。所以,這臨時選出來的兩百徒卒,雖然要練就高超的發弩之術,也需要很長時間的熟悉,但簡單的上弦平舉,扣動懸刀射弩,是可以做到的。

他通過以往的實驗,也發現了弩的不足之處,首先是張弩比張弓慢。不夠靈活,特別是不利於快速行進間射擊敵人。其次是弩的力量越強。張弩等準備發射的過程也相應加長,所以發射緩慢。

但趙無恤也考慮到了自己所處時代軍事的侷限性。尤其是中原地區,戰車仍然是野戰的主力,徒卒披甲率極低,重步兵方陣尚未完全崛起。

何況,他還有一個來自後世的妙招,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無論如何,趙無恤對此行多了幾分信心,朝歌的範氏族兵若是敢來阻攔,憑藉這兩百弩兵,外加兩百甲士徒卒,十輛溫縣提供的戰車,他有信心虐殺兩倍於己的敵人!

而在校場的另一邊,樂氏的司士陳定國,也在巡視百餘人的樂氏族兵。

宋人性格堅韌固執,善於防守,總喜歡扛一塊木盾,他們又擅長用劍,所以多數是劍盾兵,這些人算是樂氏的精銳,比起成鄉兵卒不差。

陳定國大聲說道:“主君死難,是樂氏之恥,亦是吾等之恥,二三子可知曉,是誰刺殺了主君?”

樂氏族兵們茫然搖頭,但眼中卻有一種希冀,他們想知道誰是兇手,好爲樂祁復仇。樂祁秉承了家族“以不貪爲寶”的族訓,對樂氏各領邑里的國人、野人十分和善。若是遇上災年,還會將府庫裡的糧食借民衆,但卻不寫借據,也就是不要求百姓歸還。

其愛之如父母,則歸之入流水,這種舉措使得樂氏國人們對樂祁十分敬仰和忠誠。

於是,聽聞此言,他們都恨得咬牙切齒,在陳定國又說,在回國路上,可能還會被範氏阻攔後,他們更是義憤填膺。於是人人發誓要跟隨相當於半個樂氏主人的趙無恤,將前來送死的範氏宵小統統幹掉,讓他們爲樂祁陪葬。

這自然是趙無恤囑咐陳定國做的事情,而他在教授隊列和射法後,就安排善於組織的伍井帶着弩兵進行訓練,他自己則再次進入了爲樂祁所設的臨時靈堂。

現在已經是寒冬臘月,棺槨裡還放了冰,所以暫時不必擔心樂祁的屍身腐壞,但這裡面,卻冷得骨頭都在酥麻。

無恤拿過韓氏侍女手裡的裘服,披在了愣愣地跪在榻上的樂靈子肩上。

少女沒了往日的靈動,只有悽苦和悲傷。

“父親一向對人和善,不驕不奢,謹遵樂氏以不貪爲寶的家訓,爲公爲私都盡心竭力,爲何會遭到如何罪過?”想到那貫穿樂祁胸口的短矛,樂靈子就一陣心痛。

無恤撫着她的秀髮,發誓道:“樂伯也好比我的父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做下這事的人,我會一一查探清楚,每日都會念着他們的名字入睡,只要一有機會,我便會讓他們付出代價!”

樂靈子卻搖了搖頭,牽着無恤的手道:“我已經沒了父親,不能再沒有君子,靈子現在只想回家,帶父親回家。”

趙無恤跪在了她的身旁,對樂祁的靈柩再拜道:“善,我會帶着你和樂伯,我們一起回家!”

第62章 公族之學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159章 心亦憂止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762章 降 下第1070章 太宰嚭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355章 公輸紙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808章 趙策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943章 刑人(下)第400章 引蛇出洞第316章 公輸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800章 忠臣烈士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604章 我回來了!(上)第767章 萬歲!第785章 家人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310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第255章 募兵制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1094章 過河!過河!第563章 我能繼之第674章 合衆弱以攻一強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25章 國野矛盾第804章 三家第25章 國野矛盾第420章 大雪滿弓刀(下)第1136章 樓煩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352章 將治魯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45章 兄弟鬩牆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685章 天人之辯番外9 阿育王第1140章 再戰饒樂水第328章 梟臣的末路(下)第30章 鄉中三吏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1095章 無題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328章 梟臣的末路(下)第363章 楮皮紙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120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1068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867章 謀士馳騁第963章 得國之正第568章 好大一塊封地第379章 取威定霸,在此舉矣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660章 卿士之死(上)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976章 最後的殘暴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606章 我回來了!(下)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1199章 太華巍巍第381章 兵貴神速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1162章 大道第804章 三家第91章 子產之政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392章 忍第409章 壞消息第602章 知瑤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
第62章 公族之學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159章 心亦憂止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762章 降 下第1070章 太宰嚭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355章 公輸紙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808章 趙策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943章 刑人(下)第400章 引蛇出洞第316章 公輸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800章 忠臣烈士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604章 我回來了!(上)第767章 萬歲!第785章 家人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310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第255章 募兵制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1094章 過河!過河!第563章 我能繼之第674章 合衆弱以攻一強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25章 國野矛盾第804章 三家第25章 國野矛盾第420章 大雪滿弓刀(下)第1136章 樓煩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352章 將治魯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45章 兄弟鬩牆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685章 天人之辯番外9 阿育王第1140章 再戰饒樂水第328章 梟臣的末路(下)第30章 鄉中三吏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1095章 無題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328章 梟臣的末路(下)第363章 楮皮紙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120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1068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867章 謀士馳騁第963章 得國之正第568章 好大一塊封地第379章 取威定霸,在此舉矣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660章 卿士之死(上)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976章 最後的殘暴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606章 我回來了!(下)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1199章 太華巍巍第381章 兵貴神速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1162章 大道第804章 三家第91章 子產之政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392章 忍第409章 壞消息第602章 知瑤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