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

??ps:晚上還有一章,求推薦票,求月票!

次日凌晨,啓明星纔剛剛升起,子貢便又匆匆離開洮邑,渡過濮水迴歸陶丘。

直到坐在搖搖晃晃的木舟上,子貢依然有些精神恍惚,大帳中趙無恤說的話他歷歷在目,卻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子貢的老師孔子是個唯君是尊的人,人們說他“三月無君則惶惶不安”,復周禮之事也是以君主爲核心展開的,若離了君主,一切都無從談起。子貢或多或少繼承了他這一點,一旦成了趙氏家臣,便忠心耿耿,出疆必載質於趙無恤處。

不過這一次,趙無恤卻給了他一項不同以往的任務,也顛覆了子貢過去的認識。

“你要回去告訴十三家大商人和七家大夫,曹伯不會回來,新君暫時不會繼位,他們不必擔心曹國公室會秋後算賬。當然,更不必擔憂曹國會被強鄰吞併,曹國的獨立,有我擔保。“

總而言之,曹國將進入一個沒有君主的空位期,空位期的長短全由無恤的心情而定,或許一年半載,或許永遠。在此期間,子貢要攝曹國之權,行“共和之政”,在沒有曹君掣肘的前提下聯合大商人和貴族進行自治。

“凡是在驅逐曹伯過程中出力的人,都會被吸納進官府裡爲吏,你自任陶丘的執政官,位比小國之卿。”

子貢咋舌:“主君,可我年不過三十,又不是名卿望族之後,怎能爲卿……”

“我十九歲就當魯國上卿了。”趙無恤卻不以爲然,“小國之卿,只相當於魯國的上大夫,你將此看做一次尋常的升遷即可。”

子貢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復,不管小國大國,卿就是卿啊,他那些師兄弟們,尤其是宰予夢寐以求的位置,竟就這樣落到了他頭上!

不過眼下除了他以外,的確沒有適合的人選,既讓曹人信任,又讓趙無恤放心。

所以子貢也當仁不讓,“僕臣一定盡力,不負主君厚望。”

“你不可辜負的人不止是我,還有陶丘被你蠱惑着驅逐了曹伯的民衆們。這次國人暴動的基礎是陶丘的百工、商賈和士、國人,以及部分外郭的農民,他們是新政體立足的根本。曹國乃國人之曹國,非一人之曹國,想要把這句話付諸實際,子貢任重道遠,勉之,勉之。”

之後,趙無恤因地適宜,根據曹國的特點,爲子貢粗略勾勒了未來“陶丘共和國”的輪廓。

陶將享有自由的法律和獨立主權,但朝聘、外交、戰爭之權則暫時由趙氏代管。同時會取消軍隊,只保留少數衛戍城市的部隊,如此便能減少兵賦,解放勞役,這算是子貢給他們帶來的第一項仁政,曹人大概會歡欣鼓舞吧。至於陶丘的安全,趙氏會一手接過,一師趙兵會常駐陶丘,當然,他們每年也要向趙氏繳納一筆可觀的“盾牌錢”。

反正曹人的戰鬥力實在不夠看,索性讓他們卸下武裝,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生產和貿易上。

“發展經濟,消除曹國公室的惡政;鼓勵貿易,關市適量降稅,讓陶丘的市場成爲真正的天下之中;組織商隊,把生意做到更遠的地方,這就是你這位執政官的任務。”

子貢凜然,他心裡也明白,趙無恤所謂的保證曹國獨立是有限的,其實只是趙氏的附庸和市肆。他一方面要治理陶丘,另一方面又要保證趙氏的利益。趙氏領地出產的貨物在陶丘享有優惠權,而當貿易戰爭再度打響時,他也得緊跟趙氏步伐……

船行水中搖搖晃晃,子貢也不想休息了,他走出船蓬,擡頭望着滿天星辰,一會惙惙不安,一會有躊躇滿志。

這執政官,不好做,弄不好兩面得罪,但子貢又想去嘗試嘗試,誰讓他的名號是“陶朱”呢?這座城註定與他有緣!

……

子貢不知道的是,就在他離開後不久,剛剛召開完敵前軍議的趙無恤也踱步出來,站在岸邊遠遠望着船隻行遠。

“子貢此去陶丘,要做的是前所未有之事啊……”計然不知什麼時候也來了,站在趙無恤身邊輕聲說道。

無恤點了點頭:“先生曾說過,天下不可五十年無霸。”

計然捋了捋鬍鬚,盯着趙無恤道:“然,如今正當其時,十年內,必有新霸主興起。”

“那我也要對先生預言,天下五百年必有一場大變局,上一次,是周商易代,無論是禮制、宗法、制度都會爲之一變。”

計然領悟:“將軍的意思是,如今五百年過去了,又到大變局的時候了?”

“不錯,不僅是子貢要去實踐的共和行政,還有其他方面。”

“比如說?”

“比如先生所見的世卿沒落,士人奮起,禮樂崩壞,世俗後來居上,又或是先生還未見到的,官府之學或分爲百家之言……而這分割了幾百年的九州諸侯,或許會再度融合,天下將定於一!”

計然半響無聲,過了一會才說道:”將軍言之鑿鑿,彷彿親眼看到過一樣……天下定於一,這個我認同,不過定於一後又要如何統合諸侯,卻是個大問題。老朽敢問一句,將軍期望的,會是像陶丘一樣的‘共和行政’麼?反正列國君主如同傀儡的數不勝數,還不如讓各家卿大夫聯合,廢黜國君,推舉一人進行統治?“

“不會,也永遠不可能。”趙無恤的答案斬釘截鐵。

陶丘有驅逐國君,讓士大夫和商賈、百工共治的土壤,但其餘地區卻沒有。趙無恤知道,他不但要繼續歷史上趙氏“化家爲國”的事業,而且新的政權還必須是君主****的,朕既是國家!

如此才能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推動這五百年大變局最終完成。

至於陶丘,可以看做是一塊實驗地,一個趙氏政權控制下的特別行政區,是萬綠從中的一點紅。趙無恤對它的未來定位,大概就相當於後世德意志第二帝國內的那些自由市吧。讓寬容的統治維持商業活性,對他有利無弊。

子貢的船已經到對岸了,透過星光和火把,趙無恤感覺他在對岸朝自己行禮。再放眼望去,但見濮水兩岸,兩萬趙軍和一萬宋軍已經開始埋鍋造飯,只待天明,就齊齊朝魯國出發!

他沒看到的是,退後一步的計然在重複着趙無恤先前的話,卻得出了新的結論。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辛文子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他輔佐趙氏的心意,如今已經堅定如鐵了。

……

軍旅之中,伙食必須方便簡單,這時代各國的軍糧都是老一套:糗,也就是以粟米爲主食,佐以野菜熬製的稀羹,想吃葷腥?那肯定是大戰之前的加餐。

計然本就常年遊歷於江湖,風餐露宿慣了,當然沒有名士挑三揀四的講究,對軍中伙食早有心理準備,不過等趙無恤的庖廚將食物擺到他面前時,卻讓算無遺策的辛文子一怔。

“這是何物?”他指着筐裡的東西問項橐,卻見那物什呈圓形,直徑尺許,厚一寸,拎了拎發覺重三四斤,其表面斑黃乾燥,看似是一種麪食。

趙無恤在晉國的時候早早讓工匠造石磨,又做出了麪粉,如今在趙氏領地,五花八門的麪食已經是較常見的食物了,但只有士大夫才吃得上細面,軍中怎麼吃得起此物?

“將軍讓庖廚做的,他稱之爲鍋盔。”

小項橐輕車熟路地拿了一塊,掰開後放入滾燙的釜中,與肉羹、菜羹混合到一起,頓時香氣四溢,讓計然食指大動。

嘗過之後他才發現,這鍋盔放的生硬,猛地一口咬下去能把牙齒磕掉,都能當盾牌使了。必須以水或者泡上一會才行,這時候入口味道就好多了,乾硬耐嚼,內酥外脆,嚼勁十足,下嚥回香無窮。

吃完後,計然已經飽得不行了,他讚不絕口,隨即起身在營帳邊繞了一圈。他發現除了軍吏外,趙軍裡的武卒精銳也吃這東西,只有那些新兵和勞役還嚼着未除盡沙石的粟米,羨慕地看着。

鍋盔雖然較一般軍糧要貴,但若只是用來養武卒的話,這投入倒也不虧。

計然回來後對趙無恤說道:“我現在知道趙武卒爲何士氣高昂,百戰百勝了。將軍不但在兵勢上獨出一轍,兵器、武備上推陳出新,連軍糧上也有新意,此物容易攜帶,適合長期存放,而且隨時可以開吃,晉國諸卿和齊人,光在這一點上,已經先輸給將軍一籌了。”

“先生見微知著。”無恤微微一笑,這些基礎的東西別看不起眼,有時候卻能決定戰爭的勝負,對提升士氣,節省時間,保證兵卒健康都很有效果。

吃飽喝足,也該上路了,至於目的地,趙無恤攤開地圖,看着上面道:”先前齊人兵力分散,國夏率兩萬軍隊在西魯攻擊鄆城、廩丘等,這兩座城是我傾力打造的要塞,他啃了半個月卻沒什麼結果,於是便越過濟水東進。恰逢郕縣失陷,他與齊侯親率的一萬人,以及部署在泰山沿線的一萬人匯合,四萬大軍攻擊曲阜,導致魯國腹地一片糜爛……“

孟氏“失守”郕縣一事,趙無恤深覺有種種疑點,因爲它陷落得也太快了,據張孟談的來信描述,是孟孫說和子服何孤身跑到曲阜通告此事,其中必有蹊蹺。

說不定,是孟氏早就謀劃好的計策:趙氏盛,則孟孫何忌奔齊,讓弟弟上位;若齊軍勢大,則孟孫何忌再歸來接手,而他弟弟就與家宰子服何裝作無辜。如此一來,無論哪邊獲勝,孟氏都是贏家。

和當年魯僖公在晉、楚之間兩邊下注如出一轍啊,這些魯國人……趙無恤恨得咬牙,只後悔當年沒將三桓徹底滅了,現如今,只能等戰後再與他們算賬。

他敲着地圖對衆人說道:“我軍將經由鄆城迴歸魯國,力求三日內抵達中都。只希望齊國人還盤桓在魯國境內,三萬對四萬,雖然敵軍有優勢,但比起當年的雪原大戰算不上什麼。加上我軍還有地利人和,此戰必要讓齊人有來無回!”

第53章 冬至(二)第486章 螳臂當車!第511章 魚麗之陣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563章 我能繼之第542章 鳴鼓第359章 季嬴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87章 豆在釜中第548章 濟清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1017章 馮翊第1080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187章 起死回生第850章 臥榻之側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933章 天災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305章 柳下季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937章 神蝗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966章 熵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355章 公輸紙第828章 鳳凰涅槃第892章 過河卒第1056章 西施(下)第56章 “民主制度”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906章 水力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112章 少虡煌煌 上第73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433章 傷寒(中)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1152章 塞外天子第240章 刺客列傳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850章 臥榻之側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1061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59章 首禍者死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23章 君子如玉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177章 遍尋名醫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707章 南國金鼓第1053章 麟之趾第344章 夜襲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1094章 過河!過河!第6章 亂序者死第266章 侈靡之業第548章 濟清第73章 泮宮公學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679章 叛臣第745章 爲何而戰?第799章 趙魏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559章 十九歲的卿(上)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447章 交鋒第934章 天道遠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563章 我能繼之第36章 一言之威第96章 莫如兄弟第30章 鄉中三吏第123章食不厭精
第53章 冬至(二)第486章 螳臂當車!第511章 魚麗之陣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563章 我能繼之第542章 鳴鼓第359章 季嬴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87章 豆在釜中第548章 濟清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1017章 馮翊第1080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187章 起死回生第850章 臥榻之側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933章 天災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305章 柳下季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937章 神蝗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966章 熵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355章 公輸紙第828章 鳳凰涅槃第892章 過河卒第1056章 西施(下)第56章 “民主制度”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906章 水力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112章 少虡煌煌 上第73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433章 傷寒(中)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1152章 塞外天子第240章 刺客列傳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850章 臥榻之側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1061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59章 首禍者死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23章 君子如玉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177章 遍尋名醫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707章 南國金鼓第1053章 麟之趾第344章 夜襲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1094章 過河!過河!第6章 亂序者死第266章 侈靡之業第548章 濟清第73章 泮宮公學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679章 叛臣第745章 爲何而戰?第799章 趙魏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559章 十九歲的卿(上)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447章 交鋒第934章 天道遠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563章 我能繼之第36章 一言之威第96章 莫如兄弟第30章 鄉中三吏第123章食不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