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下)

新絳算是田賁的故里,雖然他的鄉里鄰居們早就在六卿之亂後的大瓜分裡劃給趙氏,遷到太原去了,但人非物在,這裡的每一條小徑、酒肆,還有遠遠能依稀看到的城牆影子,都讓田賁感覺熟悉無比。

“吾回來了……”就算神經大條的他,也會近鄉情更怯。

上卿跟他說過,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可惜田賁掃視身旁衆人,十五年前一起被趙無恤選爲部屬的那幾百新絳晉人,現在還活着幾個人?

至少他身邊一個都沒有。

不說那個,且說十多年前從陶丘出發,一起偷襲甄邑的老兵悍卒,他最開始的屬下,軍中也所剩無幾了……

甚至於雪原之戰,追隨趙無恤縱馬追逐齊侯車駕的千餘“武卒”,也慢慢凋零,退伍的退伍,提拔的提拔,十之六七杳無音訊了。

鐵打的將軍,流水的兵,一轉眼十多年已過,田賁不再是當年的那個莽夫小卒,他成了統領數千人的將,而且除了勇猛外,也學到了一定的智。

這纔有了此番雪夜奇襲新絳的壯舉,勇、智缺一不可。

此時雪越下越大,跋涉了一整天的趙卒們已經十分疲憊,於是田賁讓他們佔領了一個絳城外的小鄉,作爲休憩的地點。

粗略清點人數,發現他們一路上都有人掉隊,數十人在雪夜裡失去了蹤影,田賁只能祝福他們命大,然後讓活着的人吃飽乾糧,整理好戰馬的籠頭和繮繩。

稍事休息後,田賁再度帶着衆人出發,時值大風大雪,旗幟都吹破,天色黑暗,城上沒人願意冒頭,也沒人發現這批鬼鬼祟祟的偷襲者。

四更天時,趙軍就在落雪的聲音掩護下小心翼翼地貼近城牆。

土黃色的城牆屹立在道路盡頭,朝兩側綿延,一看望不到盡頭。田賁對此太熟悉了,曾幾何時,這裡是諸夏的中心,數不清的諸侯使節逢年過節便來過來朝拜霸主晉侯,動輒數百上千人,不絕於道,他年幼時也對此有印象。城內則人丁興旺,貴族的府邸一座連着一座,他們的車駕出行時,旗幟迎着風高高飄揚,市肆里閭內黎庶摩肩擦踵,國君有召,一聲呼和便能得萬餘人拔劍響應。

可現在,它卻成了一座空虛的廢都。

從趙無恤玩了一手三分公室後,城內三分之二的人口已經被遷走,剩下的人經營着大不如前的行當,市肆無人,熙熙攘攘的糧食、陶器產業風光不再。

而魏氏的守卒也十分懈怠,三三兩兩地在城頭打着瞌睡。

田賁目測了一下,絳都的城牆有四到五丈高,若是正面來攻,如果沒有云梯等器械的話,只怕很難進入。但有利的一點是,新絳的守卒數量和它的個頭不成反比,漫長的外城周長可以達到十二里之遠,卻只能佈置幾百人來防守,於是處處漏洞,如何守得過來。

所以田賁打算通過某些方式,讓精銳部隊先進去……

嚴寒將天地萬物都凍得硬邦邦的,牆壁也不例外,忙活了半天,才用工兵鏟在牆上挖出一個個坑坎,被選拔出來的死士踩在坎上,將粗麻繩製作的鐵鉤往上一扔,便拽着它緩緩向城頭移動。

“先登者,其爵升一級,賜環首刀一柄,金帛田宅!”

田賁答應給爬上去的每人一把新武器,他說這些話時,呼吸在冷氣中結霜,太冷了,此地確實不可久留。

死士跳上城時,看守城門的魏卒根本就沒料到是有敵人強襲,他們在酣睡中突然被捂住嘴巴,割了喉嚨。

很快,這片城頭便被數十名死士掃清了,縱使他們也是付出了許多代價,傷亡數十人。但田賁讓人不要殺害打更的人,讓他們照常沿着城牆打更,讓城內的魏氏軍隊麻痹大意。

另一邊,死士們經過一番惡戰,很順利地打開了城門,讓趙軍進城,到了裡面,也是這樣行事,城裡甚至都沒有覺察到有外敵入侵。

直到田賁帶着衆人一路衝殺,直撲絳地司馬的府邸,才終於有個眼尖的魏卒發覺不妙,連忙告知新絳的魏氏守將。

“司馬,大事不好,有敵來襲!”

天氣寒冷,魏氏的新絳司馬懶洋洋躺在榻上不想起來,見屬下求見很急切,這才生氣的起身,聽完屬下講述事情經過,便沒好氣地說道:“並非敵襲,一定是絳地的亂民們又在鬧事,等天亮了看乃公來收拾他們,擾了我清夢。”

安邑鹽工的暴動甚至影響到了新絳,本來新絳人口凋敝,生意不好做,發現自己辛苦一年都買不起米糧,家人則忍飢挨餓,這些工匠、商賈便開始組織鬧市、搶掠,類似的事,這位司馬算是司空見慣了,這次肯定也是他們搞的鬼。

末了他又補充道:“如此天降大雪,豈會有行伍敢於在雪地裡夜行?”

正所謂“行五十里而趨利者軍半至,行百里而趨利者撅上將軍”。就算是魏氏內部最強大的魏武卒,也只能勉強做到這點吧,更別說跋涉後直接開始戰鬥了。

直到外面的箭矢射入府邸,那新絳司馬才明白是他錯了。

他慌慌張張起了牀,只聽見院子外一陣陣吆喝傳令聲:“束手就擒……”接着,又似是成千上萬的兵士的應聲。他這才害怕起來,帶了所有的親信兵士爬上院牆抵抗。

到天矇矇亮的時候,有人攻城的消息傳遍了新絳,但到底是誰,來了多少不得而知,整個城邑陷入了一片混亂,因爲魏氏司馬被困住,根本沒法發號施令,魏卒分別駐紮在四個角,也趕不及支援,只能各自爲戰,和尋覓過來的趙軍亂打一氣。若是放在魏曼多還在時,當不止於此,魏卒應該能組織起有效的反抗。可如今魏駒在河西突然宣佈要脫晉入秦,魏戌又認爲是亂命,親自跑去當面質問,魏氏上層的動盪影響到了人心軍心,人心惶惶之下,還以爲是趙軍大部隊來攻呢,本來人數勢均力敵的魏卒竟在遠道而來的趙卒進攻下節節敗退,戰了一陣後,或逃或降了。

另一邊,順利入城的田賁命令將士繼續攻打院牆,砸爛了外門,由此佔據了主動權。魏氏的司馬還想憑着院牆頑抗,但田賁一把火燒院牆的南門。新絳本來就不是魏氏領地,最初幾年還算不錯,可今年大旱和蝗災卻實在受夠魏氏統治的苦,聽說是在汾水上游賑災的趙卿派人來了,紛紛大喜,都扛着武器來幫助趙軍圍堵魏氏,到天色大亮時,趙軍兵士射到內院裡的箭,密集得像刺蝟毛一樣。

到太陽完全升起的時候,內院終於被攻破,魏氏司馬沒有辦法,只好哀求投降。

……

“新絳歸趙,田賁這次是立下大功勞了!”

新絳易手,對於趙無恤而言,既在情理中,又在意料之外。在得到田賁請罪和要去攻新絳的信件時,他也深深爲他捏了把汗,還罵了一通,並派人去勒令田賁休要再冒進了。

按照無恤的想法,等明年汾水冰消雪融,可以行船後,就用船隻運送軍隊南下,穩紮穩打地拔除新絳,奪下這處河東之眼。

誰料田賁有膽有識,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雖然冒雪行軍,一路上折損了近百人,連續拔除故絳、新絳,又折損數百,此次戰損接近三分之一,這已經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了,趙無恤又多了一大批孤兒寡母要撫卹。

不過若狠下心來想,提前控制新絳,避免河東糜爛,付出一些代價絕對是值得的。

新絳曾是河東的中心,晉國的心臟,奪下來後,除了戰略上可以撕開安邑、曲沃的口子,防止秦軍在河東站住腳外,也能佔據大義上的名分。

不過面對魏氏之叛,在伐交上,他也得有應對之策才行。

趙無恤安排好對雪夜奪城一戰將士的賞賜後,又喚來他的新行人,楚隆。

作爲子貢的繼任者,楚隆雖然年輕,但言辭巧辯也很出色,他之前爲趙無恤負責與越國的溝通,傳回來了不少很有用的情報。

這次趙無恤決定派他去韓氏。

“再度轉告韓氏家主,魏氏叛晉,趙韓當攜手伐之,等挫敗魏氏後,鹽池安邑,伊洛之地,可以歸韓氏所有。”

這是趙無恤給韓虎畫出的餅,他已經得到消息,此番秦、齊、鄭、魏,竟然組織了又一次反趙同盟,想要藉着今年冀州大旱和蝗災圍堵趙氏。

有趣的是,因爲四方地理上呈現東西橫狀,故名之爲“連橫”。

他們可以聯合勾結,趙無恤又豈能沒有盟友呢?在國內,第一個要拉住韓氏,否則韓魏一起叛了,趙無恤也得爲之苦惱一陣。

國內讓楚隆跑腿,至於國外的事,他打算讓遠在曹國的子貢來完成,到時候,還不知道是誰包圍誰呢!

至於新同盟的名字……

趙無恤露出了一絲有趣的笑:“與連橫相對,就叫做‘合縱’吧!”

ps:最近要弄論文,今晚只有這章了

(~^~)

第1142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上)第53章 冬至(二)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959章 又是意外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515章 勝負手第724章 張孟談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691章 怎樣的代價?第1146章 遊牧者的抉擇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48章 請君憐惜第4章 單騎走馬第1193章 楚王勝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1009章 函首第1110章 天子東狩第241章 萬夫莫當!第937章 神蝗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235章 晏平仲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626章新婚夜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81章 收之桑榆第727章 跳樑小醜第283章 擲矛兵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1142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上)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341章 盜亦有道(上)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98章 攪動全局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674章 合衆弱以攻一強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525章 弒君者(上)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521章 摘桃的來了第86章 汔可小康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389章 迴歸的希望同人《若使人生如初見》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39章 逼門而入第640章 投機者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177章 遍尋名醫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228章 歲終上計第1042章 君莫舞第674章 合衆弱以攻一強第9章 姑布子卿第653章 大風(10)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367章 楫門而盜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1026章 邗溝、菏水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617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726章 山不過來,我便過去!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802章 知瑤之死(下)第98章 攪動全局第674章 合衆弱以攻一強第892章 過河卒第517章 隱士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第1199章 太華巍巍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一謀臣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769章 當歸(下)第127章 仁哉賢主!第290章 莫善於借貸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643章 兩軍對壘
第1142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上)第53章 冬至(二)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959章 又是意外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515章 勝負手第724章 張孟談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691章 怎樣的代價?第1146章 遊牧者的抉擇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48章 請君憐惜第4章 單騎走馬第1193章 楚王勝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1009章 函首第1110章 天子東狩第241章 萬夫莫當!第937章 神蝗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235章 晏平仲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626章新婚夜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81章 收之桑榆第727章 跳樑小醜第283章 擲矛兵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1142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上)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341章 盜亦有道(上)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98章 攪動全局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674章 合衆弱以攻一強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525章 弒君者(上)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521章 摘桃的來了第86章 汔可小康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389章 迴歸的希望同人《若使人生如初見》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39章 逼門而入第640章 投機者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177章 遍尋名醫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228章 歲終上計第1042章 君莫舞第674章 合衆弱以攻一強第9章 姑布子卿第653章 大風(10)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367章 楫門而盜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1026章 邗溝、菏水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617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726章 山不過來,我便過去!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802章 知瑤之死(下)第98章 攪動全局第674章 合衆弱以攻一強第892章 過河卒第517章 隱士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第1199章 太華巍巍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一謀臣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769章 當歸(下)第127章 仁哉賢主!第290章 莫善於借貸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643章 兩軍對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