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0章 軍功爵

“官大夫是第幾級爵位來着?”

剛下朝,田賁就揪着相鄰的虞喜呱噪。田賁在受爵時太過興奮,那些拗口的新爵位名字他壓根就沒記住,這會只能四下找人詢問。

“注意些禮數……”虞喜嫌棄地揮開他的大手,說道:”趙國功爵十二等,官大夫乃是第九級。“

”官大夫……“田賁喜笑顏開,聽着似乎是個不小的官,他又問虞喜道:”那你是什麼?“

虞喜淡淡一笑,昂起頭來,露出了自己的金帶青綬:“公大夫,第十級。”

田賁臉色一板:”比我高還是比我低?“

”十與九誰大?“

田賁略一思索:”自然是十。“

”那我便比汝高一等了。”

田賁悵然若失,其實他曾經馳援魯國、強渡龍門、奇襲新絳,追擊秦軍,所立功勞其實並不亞於虞喜。只是他也有不少過失,一度還被降職到基層做卒伍,現在能混上一個官大夫,已經是趙無恤格外擡愛了,所以田賁也沒有抱怨,反而有幾分感動,只是穆夏虞喜兩位老夥計都比他高,他卻只能和漆萬、郵成等後來者混在一起,不免有些不忿。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勉之,勉之。”

虞喜笑眯眯地拍了拍田賁的肩膀,一副“汝繼續努力”的神態,隨後便拉了拉腰間帛帶,邁着跟禮官學過的朝臣步伐往外走去了,他本是趙氏馬廄裡的一個小小圉奴,經過十餘年出生入死,屢立奇功,如今卻位列趙國功臣前十,儼然躋身頂尖貴族之列,虞喜自然有資格驕傲。

面對他的衣冠和綬帶,爵位比他小的朝臣們無比露出了敬佩的神情,恭送他離開,因爲放眼未央宮含元殿,能得到“公大夫”這一爵位的實在不多。

在頒佈的《軍爵律》中,趙國的武功爵一共十二等,從低到高分別是:一級公士,二級造士,三級良士,四級戎士,五級國士,六級不更,七級秉鐸,八級執戎,九級官大夫,十級公大夫,十一級執圭,十二級元戎。

考慮到趙無恤自己都只是諸侯,自然不會照搬秦漢二十等爵,鬧出“關內侯、徹侯“之類鬧出笑話來,至於”左庶長、大庶長“等名稱,更不能向現如今向趙氏匍匐自稱小宗的秦國效仿,於是索性根據晉國自己的特點,弄出了一個”十二等爵“來。

《軍爵律》在賞賜爵秩的原則上有較嚴格的限制,”官爵之遷與軍功相稱”。舉個例子,剛剛年滿十七歲,傅籍入伍的庶民是普通的”戍伍“,通過作戰,斬首或者擒拿生俘,立功後由基層的軍法官登記在冊,戰後覈實,便可以按照功勳多少”率受上爵“。

一個首級或生俘,可以從戍伍升爲公士,也就是最低級的爵位,之後所需首級或生俘數量遞增,從公士升造士,要兩個首級;造士升良士,三個首級;良士升戎士,五個首級;戎士升國士,十個首級;從國士升不更,便要二十個首級了……

當然,當爵位逐漸升高,在軍中的職位也會水漲船高,戎士、國士等,已經相當於統領百人的卒長級別,所在的卒要殺傷俘虜二十人,雖然有難度,卻也有機會。

前六級,相當於沒有改革之前的士,後六級,則是卿大夫級別,立功的標準也不再是簡單的斬首和俘虜,而是要考量在戰役乃至於戰爭裡是否盡到了責任,起到了戰勝敵人的關鍵作用了。

所以虞喜才能在三十餘歲便升到第十級的”公大夫“,因爲他的騎兵屢次起到了勝負手的作用。

他和穆夏、田賁、漆萬等人的出身相當於對趙國全民宣佈:凡立有軍功者,不問出身門第、階級和階層,都可以享受爵祿!趙無恤甚至規定:“趙氏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爲高爵”,這是取消宗室貴族所享有的世襲特權,他們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僅憑血緣關係,就可以獲得高官厚祿和爵位封邑。

這是否意味着趙國徹底與“世卿世祿”決裂了呢?不一定,因爲軍功爵是可以傳子的,如果父親戰死疆場,他的功勞可以記在兒子頭上,兒子若能作戰英勇,就可以守住爵位,但若坐吃山空,三代以後爵除!

這是促使趙國百姓前赴後繼參與戰爭的刺激,因爲作戰時斬殺的敵人首級越多,立下的功勞越大,獲得的爵位越高,獲得的待遇也越高。

在軍中,爵位高低不同,每頓吃的飯菜甚至都不一樣,每年所領的軍餉俸祿也不盡相同。

比如戍伍是沒有報酬的,甲冑以外的衣服要自帶,只能吃最基本的口糧,作戰就算死了,也是爲國家盡的義務,除了不多的撫卹外,家人很難得到其他補償。可一旦升級爲公士,待遇就不一樣了,最吸引人的,就是“軍爵受田”。

一般的百姓,一個成年男子受田百畝,用來養活一個五口之家,隨着軍功爵的增加,公士可以受田1頃半,良士2頃,並且可以擁有氓隸來幫忙耕種,依次遞增,到了執圭、元戎,所受田地已經多達上百頃,可以說是富比半縣的大地主了,不過到了那種程度,土地房宅的多少已經入不了他們的眼了。

《軍爵律》裡還規定,爵位高者賞賜重,爵位低者賞賜輕,對軍官的獎賞高於士兵。以第九級爵位“官大夫”爲分界,官大夫以下立了功,不過是加賜幾千錢、幾個奴隸而已。但像田賁、虞喜這些高級將領,在意的是立功之後,隨之而來的“賜稅、賜邑“,也就是加賜食戶,甚至得到領邑,成爲封君……

春秋畢竟是”封建時代“,封土爲主君是每個人的願望,雖然在執掌魯國時,趙無恤靠張孟談以身作則和”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遏制住了手下人獲得封地的慾望,可在回到晉國後,已經陸續將一些邊地的鄉邑封給了手下人,如今只是把這些封賞規範化,法律化而已。

其中,官大夫食稅三百到五百不等,公大夫食亭裡,執圭食鄉邑,元戎食縣……

官大夫還是封幾百稅戶,可到了公大夫,已經是直接食地了,所以又被稱爲“裡大夫“,執圭則俗稱“鄉君”,元戎是“縣君”。

邁步走出未央宮含元殿,得到了一座鄴城附近里閭的“封地”,被衆人豔羨的虞喜雙目中,露出的更多的憧憬。

趙國的十一級、十二級爵,現在只有數人,分別是董安於、郵無正等重臣,他們各自得到了一個鄉,乃至於一個縣的封賞!畢竟從趙氏到趙國建立的過程裡,兩位老臣付出了數十年心血,奠定了這個新國家的基礎。

虞喜缺席了對秦國、鄭國的戰爭,否則他也能位列上圭的。

這是趙無恤避免手下功高不賞的手腕,但虞喜依然期望自己能在未來的戰爭裡立下更多功勞,像郵無正、董安於一樣手持玉珪,穿戴卿士的冠冕,站在朝堂前列,更有一座可以世代相傳的縣邑,上萬百姓等着他去治理……

”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立功異域,馳騁中原,以取封君!“

從這一天起,立功封爲縣君,與國同休,不單是虞喜的志向,也是趙國有志於功名者共同的志向,雖然趙無恤已經在《軍爵律》裡直接說了:“所賜之縣僅限代郡、上郡、河間、左馮翊,內郡一律不得封君!”

而在有人介於國庫空虛,試探性地請求,是否要實行”納粟拜爵”時,趙侯更是斷然拒絕。

他說了一段話,一段出於孔子之口,但趙無恤希望子子孫孫在封爵策勳時永遠遵從的話:

“唯名與器,不可以賈人!”(~^~)

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第186章 束手無策第159章 心亦憂止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409章 壞消息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413章 獵國(下)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1056章 西施(下)第1179章 朝鮮第724章 張孟談第389章 迴歸的希望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359章 季嬴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211章 鼓聲隆隆第77章 吾之子房第417章 欲將輕騎逐(下)第937章 神蝗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447章 交鋒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120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233章 少而執官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872章 勢均力敵第242章 成人禮第174章 我知將死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504章 夫差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894章 孫武子第68章 少君魏姬第993章 鳴條第1048章 勞民傷財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50章 殖我田疇(上)第1082章 孫叔敖舉於海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133章 嬴秦嬴趙第742章 暴行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42章 勢將去汝!第678章 三線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561章 大將軍第519章 漁父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760章 活捉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638章 抽刀斷水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59章 首禍者死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694章 趙氏包圍網(上)第938章 蟲豸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419章 大雪滿弓刀(中)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868章 魏武卒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800章 忠臣烈士第285章 名與實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42章 勢將去汝!第942章 刑人(上)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1135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6章 亂序者死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473章發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878章 趙跨革囊第304章 莫如樹人第118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
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第186章 束手無策第159章 心亦憂止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409章 壞消息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413章 獵國(下)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1056章 西施(下)第1179章 朝鮮第724章 張孟談第389章 迴歸的希望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359章 季嬴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211章 鼓聲隆隆第77章 吾之子房第417章 欲將輕騎逐(下)第937章 神蝗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447章 交鋒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120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233章 少而執官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872章 勢均力敵第242章 成人禮第174章 我知將死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504章 夫差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894章 孫武子第68章 少君魏姬第993章 鳴條第1048章 勞民傷財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50章 殖我田疇(上)第1082章 孫叔敖舉於海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133章 嬴秦嬴趙第742章 暴行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42章 勢將去汝!第678章 三線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561章 大將軍第519章 漁父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760章 活捉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638章 抽刀斷水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59章 首禍者死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694章 趙氏包圍網(上)第938章 蟲豸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419章 大雪滿弓刀(中)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868章 魏武卒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800章 忠臣烈士第285章 名與實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42章 勢將去汝!第942章 刑人(上)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1135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6章 亂序者死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473章發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878章 趙跨革囊第304章 莫如樹人第118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