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章 天災

晉侯午二十二年,夏六月。

這一年很怪,粟米還沒黃的時候,粟穗青青的剛長出來,老天就不下雨了。冀州上空晴空萬里,偶爾飄來幾朵白雲,可就是一滴水都不往下落。就這樣過了一個月,中間雖說陰過幾天,可沒出兩天又晴了。

鄴城郊外,西門豹的祖輩和叔叔們只能眼睜睜地看着溝渠裡的水一日少過一日,粟穗往下垂,到頭來一大片一大片的粟全耷拉着腦袋,粟杆也呈現出缺水的不健康狀態。鄉里上了年紀的人都覺得這是了不得的大事。

“這青黃不接的時節,再旱下去,往後的日子該怎麼過啊?”

老人們想起了在故絳時遇到旱災的情形,那叫一個慘啊,大旱經年累月,農田裡顆粒無收,餓殍滿道,城裡的糧食賣到天價。與此同時,諸卿對災情無動於衷,晉侯的賦稅還一提再提,修築虒祁宮、銅鞮宮的勞役也一點不給減免……

於是老人們根據往年的經驗,主張鄉人們之後得數着米下釜了,雖然去年有官吏要求他們適當存糧,但地窖裡積蓄下來的糧食不算多,勉強能撐幾個月。一時間,誰家也不敢煮粟米飯,都是熬粥喝,就是粥也是越來越薄,寄希望於可以熬到下一季粟麥收割的時候。

這樣幾天下來,西門豹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頓時餓得兩眼發暈,連去學堂的氣力都沒了。

等他父親從鄴城回來後,這種情形才被制止。

”不是才收了麥子麼?再怎麼苦,也不能讓老幼餓着!“

西門豹的父親已經成功當上了亭長,他對趙氏官府充滿了信任,在鄉中老人都危言聳聽,說再不省一點,等到明年只能挖野菜過活了,他卻很樂觀地說道:“何必如此發愁,天無絕人之路,趙上卿不會不管吾等死活的。”

有人不信地說道:“雖說年前吾還看見各地糧食被均輸官運到常平倉裡,而且鄉里的長吏說會給各里發放糧食,可誰也沒見有糧食來,故而不敢全信……“

西門豹的父親笑道:”正要告訴二三子一個好消息,吾來的時候,看到各常平倉正在往外發糧,一天好幾十車!城裡的糧價沒漲!”

在提起衆人的信心後,他又大聲對鄉里鄰居們呼籲道:”趙上卿發告示說了,說’天地不仁,生民哀苦,吾身爲百姓之父母,豈能坐視不顧‘?“

果然,三日之後,根據他們這一個鄉的災情,縣裡勻過來了幾車糧食,穩定了當地市肆的糧價。各亭也開始架設筒車,很快,漳河裡的水又自己灌溉到田地裡,衆人不必每日頂着烈日去打水了。

衆人紛紛鬆了口氣,覺得又多了些熬過這場旱災的信心,他們不知道的是,趙無恤一行正輕車簡從,從鄉亭外路過……

……

日頭很毒,天氣悶熱,鄴城郊外的鄉亭間,深衣廣袖的趙氏官吏們呆了沒多大會兒,幘巾和衣服就被汗水浸溼了,卻不敢像農夫一樣敞開胸,搖扇降溫,因爲趙上卿還頂着日頭,站在地裡皺眉憂民呢。

趙無恤蹲在一片粟地邊,抓了一把乾土,觸碰了一下低低垂着穗子的粟苗,憂心忡忡地望向遠處田間。

他現在對萇弘的天文本事可謂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也慶幸自己去周室把他搶了過來,本以爲只是作爲招牌養老的,誰料竟是塊寶。

和萇弘在學宮天官預測的一樣,冀州的大旱如約而至,鄴城附近已經兩個月沒有下雨了,原本潤溼的土地乾涸,一些淺溪甚至斷流。

這對於農業的打擊是巨大的,好在冬小麥已經接近成熟,搶在旱災造成損失前收割入府庫糧倉了,所以受災的多爲粟、菽。

他召手示意立在不遠處的計然過來,問道:”先生,鄴城現在糧價如何?“

計然是治粟內史,掌管趙氏的農業經濟,平準均輸及冶鐵、鹽業和鑄幣等事,算是趙氏的”計相“,趙氏的經濟,基本是以他的“計然七策“爲理論基礎運作的,對於各地糧價高低,倉稟虛實,自然爛熟於心。

”冬小麥提前收割入庫,由均輸官運往不種麥的郡縣,解了燃眉之急,這青黃不接的時節纔沒有出現餓死人的情形。加上去年儲備在常平倉裡的存糧進入市肆,高價售糧的商賈也被平準官打擊逮捕,糧價維持在可以接受的範圍。鄴城人每天吃的少了一些,但人心還算穩定,也還有幹農活的力氣。“

趙無恤鬆了口氣,”如此便好,我離開鄴城小半年,多虧了先生治理得當,不知現下可有對策。“

計然侃侃而談道:”管夷吾是計學之祖,他爲桓公治理齊國時曾說過,善爲國者,必先除其五害。所謂五害,就是水、旱、風霧雹霜、瘟疫、蟲災。此五害爲禍甚重,有家有國者應對不當,輕則農田衰退,人口遷走。重則邦國大亂,盜寇橫行,甚至亡國滅家!既然旱災已經成爲事實,現在趙氏需要做的,還是如何救災。”

這方面計然可謂專家,從五月份旱災初現端倪起,他已經制定了一攬子抗災計劃。災前預防自不必說,趙氏已經準備了大半年,常平倉裡全是均輸官從各地和其他邦國搜刮來的糧食,可以確保明年秋收前趙氏各郡不會陷入斷糧的困境。

除了糧食儲備外,興修水利、完善農業灌溉體系也是防旱的重要手段。這是老經驗了,據計然說,周代有司空一職其職責包括“修堤樑,通溝澮,行水潦,安水臧,以時決塞,歲雖兇敗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可見早在西周,精通農業的周人便意識到了這一點。

所以趙氏所修的漳水十二渠堰,以及鄴城周邊幾個鄉的水利網,也有利於解決乾旱問題。

枯水時,漳水沿岸的十二道低堰也能攔蓄水流,供給渠道足夠的水量,這些溝渠裡的水通過筒車和水車作用,再流入鄴城周邊十二座鄉的田地裡,使鄴地的十萬畝農田都得到灌溉,不至於因爲沒有雨水而顆粒無收。

這幾天裡,趙無恤他們已經將周圍幾個鄉繞了一圈,大多數地方仍然是粟苗青黃,撐到七八月秋收應該沒問題。

只有溝渠沒有涉及到,地勢較高的丘陵地區缺水厲害,對於這些地方的百姓自然不能丟下不管,計然建議掘井取水,組織些人手來澆灌土地,這是笨辦法,但也是不得已而爲之。

但問題是,此次旱災波及區域很廣,橫跨太行東西,不但鄴城受災,趙氏七郡裡,邯鄲、河間、河內、太原、長子都不同程度地受災,只有呂梁山以西的那幾個縣和上郡、代郡逃過一劫,不過那些地方人口稀少,產糧很低,趙氏沒法指望他們反哺。

甚至連韓氏、魏氏,乃至於衛國、齊國濟北也受到波及,天災是沒有國界的。

所以在穩定鄴城的同時,趙無恤也得對水利灌溉不發達的受災地區加以賑濟救災。

這些事情,沿用前人經驗即可,計然搬出了典籍裡,周室大司徒總結的“荒政十二條”,包括髮放救濟物資、輕徭薄賦、緩刑、開放山澤、停收商稅、敬鬼神、減少禮儀性活動、除盜賊等,後世幾千年的救災基本不出此範圍。

但趙無恤唯獨對“敬鬼神”一條加以限制。每逢災年,正是宗教氾濫的時候,雖說這時代除了南子的天道教外,還沒有成氣候的宗教,但黃巾之亂的可怕,他卻不得不防,他可不想看見漳水沿岸,用活人祭祀河伯水神的陋習復甦,也不想有人打着“趙氏亂德,天降大災”的幌子來造自己的反。

“我不會因爲這場旱災,就向各地淫祠低頭的。”趙無恤態度堅決。

在回到鄴城後,他以文書的方式,對衆吏,以及全部趙氏治下的百姓下達了抗旱宗旨。

“人定勝天!”

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988章 叛國罪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176章 誰家天下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第896章 吳中劍客第655章 大風(12)第331章 豎子不可與之謀!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816章 秦人第691章 怎樣的代價?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第186章 束手無策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241章 萬夫莫當!第646章 大風(3)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1061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71章 封建制度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168章 有女同車第108章 小懲大戒第897章 越有處女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26章 猛士歸心第515章 勝負手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544章 首誅第374章 刺殺!第416章 欲將輕騎逐(上)第242章 成人禮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956章 合縱(上)第807章 韓策第68章 少君魏姬第49章 有女如雲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278章 戰勢不過奇正第439章 靈鵲(上)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第887章 所擊無所不摧第1053章 麟之趾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636章 中行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1211章 軍政決於一人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793章 四君子第765章 公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第557章 虎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994章 楚王親征番外3 上帝之鞭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615章 天倫之樂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82章 振振公子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70章 數典忘祖第736章 亡國之音 下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590章 諸神的黃昏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379章 取威定霸,在此舉矣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975章 殺人盈野第420章 大雪滿弓刀(下)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636章 中行第99章 勇於私鬥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659章 謝幕第636章 中行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482章 戰和第335章 盜墓筆記
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988章 叛國罪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176章 誰家天下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第896章 吳中劍客第655章 大風(12)第331章 豎子不可與之謀!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816章 秦人第691章 怎樣的代價?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第186章 束手無策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241章 萬夫莫當!第646章 大風(3)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1061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71章 封建制度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168章 有女同車第108章 小懲大戒第897章 越有處女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26章 猛士歸心第515章 勝負手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544章 首誅第374章 刺殺!第416章 欲將輕騎逐(上)第242章 成人禮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956章 合縱(上)第807章 韓策第68章 少君魏姬第49章 有女如雲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278章 戰勢不過奇正第439章 靈鵲(上)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第887章 所擊無所不摧第1053章 麟之趾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636章 中行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1211章 軍政決於一人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793章 四君子第765章 公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第557章 虎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994章 楚王親征番外3 上帝之鞭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615章 天倫之樂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82章 振振公子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70章 數典忘祖第736章 亡國之音 下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590章 諸神的黃昏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379章 取威定霸,在此舉矣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975章 殺人盈野第420章 大雪滿弓刀(下)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636章 中行第99章 勇於私鬥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659章 謝幕第636章 中行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482章 戰和第335章 盜墓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