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寤寐求之

感謝書友會計機構負責人,履誠,小y君的打賞!

最近有書友說太慢熱,七月也沒辦法,想展現和鋪墊的東西太多,筆力又不夠精練,自以爲是高潮的情節,各位可能看得打瞌睡。作爲邊寫邊學的新人,只能在後面的幾卷裡吸取教訓了,作爲歉意,今天會有四更,之後會越來越精彩!

……

“呂相絕秦”,是晉厲公三年,也就是七十五年前發生的事情。

當時,晉國與楚人剛剛進行了第一次弭兵之會,雙方停戰,目的是各自處理起火的後院。晉國抓緊時機,想搶先解決自己身邊白狄、秦、齊三大敵人,將他們各個擊破。

那一年的四月,秦勾結白狄謀晉,事蹟暴露,給了晉國藉口。

於是,當時的執政欒書就派行人呂相作爲使者,前往秦國遞交檄文,正式宣佈與秦絕交。

這本來是春秋國戰前的例行外交程序,但值得一提的是,呂相的那篇絕秦公文,卻堪稱千古名篇,後人稱之爲《絕秦書》。

全文洋洋近千言,追溯了自晉獻公、秦穆公以來八九十年間,兩國之間的是非恩怨。歷數晉人的仁至義盡,和秦人的沽惡不逡,聲稱“秦晉之好”完全是被秦國單方面破壞的(其實完全是機智的晉人在坑老實巴交的秦國)。

文中還揭露和斥責秦人此次的卑鄙陰謀,闡明瞭絕交和出兵討伐的正義性。

此文雖有強詞奪理之嫌,但文章敘事繁而不亂,說理慷慨雄辯,行文恣肆,辭藻華美。開啓了《戰國策》中,策士以口舌捭闔諸侯的先河。

《絕秦書》還留下了“戮力同心”、“痛心疾首”、“惟利是視”等幾個成語。文章好得連被罵的秦國人也愛不釋手,仔細留存在守藏室中,讓自家的行人們認真謄抄,研究套路,每句話,每個詞都要吃透。

於是在兩百年後的戰國時代,秦人痛罵楚人的一篇公文《詛楚文》裡,就基本模擬了絕秦書的套路……

聽到魏駒的疑問,趙無恤微微一笑,既不承認,也不否認。

實際上,他討要《絕秦書》,卻不是爲了自己,而是想贈予一位有志於成爲外交官的友人。

那人,自然就是還在新絳粟市奔波的子貢了。

幾日前,在鄉寺內和子貢飲酒閒聊時,趙無恤將自己“與萬民同樂”的志向又說了一遍。一席話引來子貢擊節讚歎,乘着酒意,也順便爆料了一下他的志向。

子貢說起過一件在魯國發生的往事。

當時,他與老師孔丘,還有師兄子路、顏淵遊於戎山之上。

孔丘望着遠景,喟然嘆曰:“登高遠望,使人心悲。二三子者,汝等各言爾志,爲師將聽之。”

春秋之人好言志向,子路和顏淵的話且不贅言,只說子貢。

子貢當時的回答則是:“若有兩國構難,千乘壯士披甲列陳,塵埃張天,賜手不持一尺之兵,身不帶一斗之糧,便能和解兩國之難。天下諸侯,用賜者存,不用賜者亡!”

孔子沉吟片刻,對子貢的評價是:“辯士哉!”

子貢講過這件事後,趙無恤方纔知曉,原來他成爲開縱橫流派先河的外交官,不是沒有原因的,竟然這麼早,就已經立下了志向。

但,想從一個商賈窮士,搖身變爲至少是“大夫”一級別的行人,難度還是很大的。

無論是出身,還是需要惡補的知識,都不是一天兩天能追上的。

但正因爲困難,才讓趙無恤有了可乘之機……

雖然現在他和子貢的生意做得烈火烹油,但趙無恤可不滿足於貨殖貿易,粟米滿倉的小領主生活。

子貢曾言,他被孔子比喻爲“瑚璉”,也就是祭廟裡的一種禮器,有多種用途。雖然沒有達到“君子不器”的最高標準,但可塑性還是很強的。

所以要是能借此機會,將子貢慢慢引上歷史上必然會走的外交官道路,也是不錯的。

只需要想象一下,歷史上“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的前景,趙無恤就怦然心動,想將此人收歸自己幕下。

孔丘雖然能教授君子六藝,禮樂仁義,但卻不可能連行人言辭,外交範文都一起教了。

而最好的學習素材《絕秦書》名聲響亮,但原件和副本都藏於秦晉公室,以及魏氏、呂氏私室中,親眼看過的人卻不多。

所以趙無恤纔會放在心上,爲子貢討要,也算一篇學習外交辭令難得的範本。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也許離他辯才大成,縱橫諸侯的日子還有十年、幾十年,但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最重要的,是顯示出自己的心意。

在得到魏駒首肯後,兩人對拜告別,相約明日一同前往泮宮,趙無恤慢慢踱步,走向自己的戎車。

“惜哉……”他卻又嘆了一口氣。

這幾個月來,他遇到了兩位天下頂尖的人才,可想要建立最保險的君臣關係,讓他們對自己委質效忠,卻八字連一撇都沒有。

趙無恤與子貢好歹還多着一條利益鏈條的捆綁,並歃血盟誓過。但兩人之間,依然隔着孔丘那座大山。

若是老師有事召喚,趙無恤相信,無論自己如何以利誘之,以子貢的性情,對孔丘崇拜至極的他,定然會毫不猶豫地舍利而取義,返回魯國侍奉!

而張孟談,和趙無恤依然處於親而不附的朋友關係,他還拿不出讓人心動的待遇和職位,驅使其主動投靠,爲己效死。

誰說世上千裡馬多,伯樂稀少?

自己這個知道歷史大勢的伯樂,隨時都能慧眼識千里馬,可千里馬們,哪是那麼好逑的?

想到這裡,趙無恤不由自主地哼起了一首常被斷章取義,用來形容君主求賢的《周南》。

於是,坐於車上的御戎王孫期,還有被趙無恤特別關注,帶在身旁學御的小童子敖,以及沉默寡言的井,就聽到君子唱着這麼一首詩歌踱步走來,惹得他們面面相覷。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一邊吟誦感慨,趙無恤也一邊謀劃開了,根據這幾個月的相處觀察,以及或明或暗的試探,他認爲,攻略這兩人的側重點,要各有不同。

對子貢,言利已經沒有太大用處了,今後要多多加以情誼籠絡之,比如贈他最想要的《絕秦書》,以及順着他的意思,假裝對孔子之學感興趣。

對冷靜淡漠的張孟談,以朋友之誼結交,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要以一個好的政治前景誘惑之。

他日,若是大局謀略有張孟談,外交貨殖有子貢,加上內政上計有計僑,車戰有王孫期,守備訓練有羊舌戎。其餘“風林火山”四司馬各爲爪牙,成巫負責控制神權輿論。

如果再能掌控一萬戶大縣,經營數年,趙無恤何愁自己勢力不興?範、中行二卿不滅?

……

求收藏,求推薦,下午一次三章。

第1103章 可憐焦土第56章 “民主制度”第334章 脣亡齒寒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745章 爲何而戰?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372章 奧林匹克?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605章 我回來了!(中)第822章 問周室之罪!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1179章 朝鮮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第1085章 徐偃王第958章 意外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532章 深夜訪客第192章 孟談三策(下)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45章 兄弟鬩牆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619章 桃園三結義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469章 第藥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427章 上陣父子兵(下)第61章 姍姍來遲第729章 曹國也要來爭霸?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491章 魚第338章 黑雲壓城第1166章 夫差之亡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1044章 怒海爭鋒(上)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194章 醫扁鵲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419章 大雪滿弓刀(中)第55章 冬至(四)第80章 陶瓬之器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432章 傷寒(上)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1011章 國殤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131章 誰爲陪襯第1055章西 西施(上)第54章 冬至(三)第1055章西 西施(上)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766章 宥之?殺之?第1138章 徵蓬出漢塞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132章 蓖蔽象棋第822章 問周室之罪!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767章 萬歲!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350章 錦上添花第34章 巡視鄉里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646章 大風(3)第854章 五十弦翻塞外聲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939章 嘎嘣脆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1169章 金陵王氣第818章 道可道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第536章 求婚第444章 叛徒第13章 趙樂聯姻
第1103章 可憐焦土第56章 “民主制度”第334章 脣亡齒寒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745章 爲何而戰?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372章 奧林匹克?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605章 我回來了!(中)第822章 問周室之罪!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1179章 朝鮮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第1085章 徐偃王第958章 意外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532章 深夜訪客第192章 孟談三策(下)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45章 兄弟鬩牆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619章 桃園三結義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469章 第藥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427章 上陣父子兵(下)第61章 姍姍來遲第729章 曹國也要來爭霸?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491章 魚第338章 黑雲壓城第1166章 夫差之亡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1044章 怒海爭鋒(上)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194章 醫扁鵲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419章 大雪滿弓刀(中)第55章 冬至(四)第80章 陶瓬之器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432章 傷寒(上)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1011章 國殤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131章 誰爲陪襯第1055章西 西施(上)第54章 冬至(三)第1055章西 西施(上)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766章 宥之?殺之?第1138章 徵蓬出漢塞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132章 蓖蔽象棋第822章 問周室之罪!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767章 萬歲!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350章 錦上添花第34章 巡視鄉里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646章 大風(3)第854章 五十弦翻塞外聲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939章 嘎嘣脆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1169章 金陵王氣第818章 道可道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第536章 求婚第444章 叛徒第13章 趙樂聯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