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開放錄取

在這句話的影響之下,王敏順勢開始推行他眼中的工匠型大學院,也就是既要學習一定的新學知識,更要將大量的時間用來和工廠內的工匠們跟着學習操作。

用王敏的話說:“光學不做,學不明白!”

所謂“尋名師訪高友”,王敏再一次爲了自己直隸府內的大學院發揮了不要臉不要皮的硬磨精神,只不過這一次從皇家科學院到了皇家工業總局和皇家兵器總局,乃至於京津工業園區內都出現了王敏派出去的直隸府官員到處拜訪那些有名的工匠。

由於朱由檢推行了每個禮拜,也就是七天之中最少要有一天時間休息的工作制度,而王敏果斷的就盯上了這一天的時間。

工廠內的生產是沒有停歇的時候的,所有工匠師傅們的休息時間都是提前按照生產計劃以及個人意願來靈活選擇。

王敏爲此,不惜花費大量代價,尋找了大量的工匠,以更高的收入作爲誘惑,並且來回馬車接送,到了直隸還有好菜好飯招待,只要能夠讓這些學生跟在他們後面學習一些生產技術就可以了。

原本這些工匠就是在皇家工業總局或者在皇家兵器總局內,無償的學習到了現在的這門加工手藝,現在對於傳授更多的年輕人根本沒有藏私的意思,幾乎大部分都是想都沒有想過就直接答應了。

聽完了黃立極的一番介紹。

朱由檢頓時都感覺到,這王敏會不會也是穿越而來的,這所謂的工匠型大學院,不就是明擺着就是後世之中職業高等院校的雛形嗎?

並且這王敏還在大明就將老師首先確定在了正在車間內從事工業製造的這些工匠身上,不僅僅能夠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符合需要的優質教育資源,更重要的是也更加容易獲得。

朱由檢頓時明白了爲什麼直隸府可以直接上馬如此數量的新學大學院。

“王敏做的不錯...讓他在直隸府再多待幾年,就讓他換個地方吧。”

黃立極點了點頭,這件事情按理來說如果是因爲教育部,的確和他黃立極說不着,可他卻還是內閣首輔的話..倒是足夠了。

王敏未來的前途,就連黃立極都能夠看得出來,絕對不是池中之物,在各個方面表現出的優秀才華。

在將來至少也會是類似於舊制度之中封疆大吏一般的存在。

“既然直隸府的發展這麼好,朕也就破例,再給王敏添把火,加把柴吧!”朱由檢想了一下,以現在的規模來說,王敏無疑是將現在的新學教育很好的和大明所需要的工匠教育所想結合在了一起。

但朱由檢清楚,現如今的這一萬六千多餘名學生士子之中,光是填滿這六所直隸所屬的大學院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而且恐怕很多學生士子應該不會主動前往直隸求學。

想到這裡,朱由檢沉思了許久之後開口說道:“現在新式科舉的第一考是在州縣,第二考是在省府嗎?”

黃立極隨即點了點頭說道:“正是!”

“那麼可以嘗試將通過第二考的考生士子准許報考地方建設的各個大學院,這一部分的學生大概有多少人呢?”

朱由檢剛一開口,一旁的黃立極連聲說道:“回稟陛下,約有近六萬學生士子。”

六萬學生..

朱由檢在心中大致估算了一下,如果按照這樣的規模的話,現在地方上面建設的十一所新式大學院大部分都可以招到不少的學生。

只不過這一些通過兩輪考試的學生士子之中肯定還有一些不甘心,想要繼續再想明年繼續參加新式科舉的學生。

差不多...於是朱由檢就開口說道:“如果說讓這些通過省府第二輪考試的學生,給他們一個上學的機會,讓他們去地方開設的大學院內學習技術知識,是不是也是一件好事呢...”

黃立極有些目瞪口呆的開口說道:“陛下此舉定然是可行的,工匠型大學本身對於新學的要求就不高,如果是這樣的話這些學生就可以不用一直參加新式科舉,能夠早一些爲國貢獻學識和技術!”

一連過了數日,大明月報上面刊發出關於朱由檢允許大明境內所有地方省府建設的大學院,面向通過新式科舉第二考的學生招錄。

消息一出,大量的學生開始沸騰。

儘管如今新學剛剛開始推行,大明的新式科舉考試難度並不算特別高,可現如今所有地方的學生士子的新學底子也很差啊,要知道禁錮在八股文章之中數十年,在聖賢書之中學習所謂虛無縹緲的爲官之道的他們,怎麼可能一時半會就將觀念轉變過來。

甚至到現在都有不少的學生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現實,還在苦苦追求那已經爲數不多的傳統科舉考試入朝出仕爲官的名額。

直隸府內,新式學堂林立。

大量的學生士子齊聚在這裡,所有人都是滿臉洋溢着激動的神色,一名學生率先將手中的書本端端正正的放在了桌子上。

之後便大聲衝着周圍所有人開口說道:“大明月報和直隸日報都同時刊發了關於我們這些通過第二輪新式科舉考試的學生,能夠進入地方性的大學院內進行學習的通文!我想去直隸工業學院讀書,有沒有願意和我一起的!”

此言一出,全場立即沸騰了,名落孫山的滋味是相當難受的,更有一些學生在這裡已經待了兩年。

參加了兩次新式科舉都沒有通過的學生士子已經逐漸開始放棄了通過新式大學院實現自己人生抱負的道路。

可現在朝廷拿出了這樣寶貴的機會。

所有人都沒有多想,紛紛開口附和說道:“你們去直隸工業學院嗎?我想去直隸紡織學院,聽說現在那邊的大學院已經和京津工業園區進行了合作,等我學成之後一定可以爲大明的紡織工業發光發熱!”

“對啊!同窗們,吾輩何必要在這裡苦苦等待通過三輪考試,進入京師直屬的大學院內學習,其實地方省府建設的大學院一樣不差,咱們直隸如今差什麼?”

這番話,引起了周圍不少學生的大聲附和,而更關鍵的是在這一間新式學堂之中還有不少女學生的身影。

第二十四章 新式步槍已成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四百二十五章 電氣大明第一百章 不預則廢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式科舉將近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的大學院第一百零四章 給皇太極來一刀第三百四十四章 反攻時間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隊監督第三百七十八章 目標江戶第三百四十八章 經濟路線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二百七十三章 朕全都要!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三百二十八章 軍營講話第二百六十九章 相接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三百六十六章 纏足之事第五百零七章 傲立於世界之林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第二章 系統出現,危機醞釀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五十五章 打還是不打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三百四十一章 蒙古平定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五十七章 兩幅面孔第十章 江南縮影,探子野心第一百零七章 喚魏忠賢來第四十四章 全國開徵!清查良田!第十五章 改制遇阻,戶部缺銀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蓮行刺第四百九十八章 實力很重要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二百五十二章 河南白蓮教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四百五十一章 來京看看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的普利特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二百一十六章 謝子華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墾遼東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一百九十六章 幫襯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武伯第一百三十九章 復州!復州!第四百六十九章 再度哭窮郭允厚第四百三十章 遠渡重洋第三百七十四章 重返順天第三十七章 放一槍送送你們第九十章 薅羊毛計劃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一百一十七章 漲俸第四百八十九章 送個大禮第二百二十七章 系統更新第三十七章 放一槍送送你們第四百三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三百四十八章 經濟路線第五百零六章 絕對不虧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三百六十章 叔叔愛錢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一百九十二章 醫學開端第二百三十四章 傳令兵第四百七十七章 收容所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一百四十五章 落難遇故友第二百五十四章 天虎軍入山東第四百零八章 悉數歸案第四百九十一章 城破第六十一章 朱由檢的火炮夢想第二百六十章 宋應星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二百四十六章 漢人的新生活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三百八十章 炮轟江戶第一百三十一章 漩渦內的追逐第二百九十六章 會議第一百七十章 吃飯很重要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二百零六章 教育第八十章 大禮豈有不要之理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墾農場第一百一十四章 直隸官學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不住的金州城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二百零四章 安撫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三百零七章 謀劃第三百四十六章 阮氏家族
第二十四章 新式步槍已成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四百二十五章 電氣大明第一百章 不預則廢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式科舉將近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的大學院第一百零四章 給皇太極來一刀第三百四十四章 反攻時間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隊監督第三百七十八章 目標江戶第三百四十八章 經濟路線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二百七十三章 朕全都要!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三百二十八章 軍營講話第二百六十九章 相接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三百六十六章 纏足之事第五百零七章 傲立於世界之林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第二章 系統出現,危機醞釀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五十五章 打還是不打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三百四十一章 蒙古平定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五十七章 兩幅面孔第十章 江南縮影,探子野心第一百零七章 喚魏忠賢來第四十四章 全國開徵!清查良田!第十五章 改制遇阻,戶部缺銀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蓮行刺第四百九十八章 實力很重要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二百五十二章 河南白蓮教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四百五十一章 來京看看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的普利特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二百一十六章 謝子華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墾遼東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一百九十六章 幫襯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武伯第一百三十九章 復州!復州!第四百六十九章 再度哭窮郭允厚第四百三十章 遠渡重洋第三百七十四章 重返順天第三十七章 放一槍送送你們第九十章 薅羊毛計劃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一百一十七章 漲俸第四百八十九章 送個大禮第二百二十七章 系統更新第三十七章 放一槍送送你們第四百三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三百四十八章 經濟路線第五百零六章 絕對不虧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三百六十章 叔叔愛錢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一百九十二章 醫學開端第二百三十四章 傳令兵第四百七十七章 收容所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一百四十五章 落難遇故友第二百五十四章 天虎軍入山東第四百零八章 悉數歸案第四百九十一章 城破第六十一章 朱由檢的火炮夢想第二百六十章 宋應星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二百四十六章 漢人的新生活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三百八十章 炮轟江戶第一百三十一章 漩渦內的追逐第二百九十六章 會議第一百七十章 吃飯很重要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二百零六章 教育第八十章 大禮豈有不要之理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墾農場第一百一十四章 直隸官學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不住的金州城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二百零四章 安撫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三百零七章 謀劃第三百四十六章 阮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