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新式科舉開考

或許各地在接收到來自京師的旨意的時候或多或少的各懷鬼胎,可這一次卻不同往日那般陽奉陰違,或許是因爲科舉制度的本質還沒有改變,哪怕考試的範圍要變化,考試的內容不再拘泥於八股文章,但舊的制度並沒有一次性被砍掉,而是給足了時間去緩衝。

而新的制度從根本上也沒有徹底的消除江南士族作爲讀書人的基本優勢,只不過由於考生所在地的限制,不同地方的考生數量不同,考生的能力不同。

考中的難度相比較以前更加難了一些罷了。

可說到底,有錢人家的孩子還是有優勢。

沒錢的肚子都吃不飽,一天光想着去哪找些苦力活計養活自己呢?

這個時候和他們談讀書?

談科舉?

談報國?

這些都不現實,只有在滿足基本的溫飽之後,或許有那麼一些思維開明的家庭,纔會將銀子從用來將糙米變成精米,時不時加兩個雞蛋的滿足口腹。

變成反正也能吃飽,不如省些錢糧供孩子讀書。

當然了。

畢竟在什麼情況下說什麼話嘛。

遼東的戰事頻傳喜報,讓整個大明內部重新恢復了原本愜意祥和的氣息,但朱由檢深知這一切只不過是短暫的。

眼下的華夏,說得好聽是整個世界一頂一的強國。

可實際上呢?

周邊環繞一圈,沒有一個裝着好心思的主。

北邊的蒙古還算老實,可那是在滿洲皇太極的壓迫下老實的。

滿洲的皇太極自然不用多說,如果說李姓快遞員是覆滅大明的最佳推手,那麼建奴那就是絕對條件。

東邊的倭國時不時的就來海邊打打秋風,自從減少貿易往來之後,原本的所謂商船一夜之間也都做起了海盜的勾當。

西南雖然安定,但也牽制了大明朝大量的銀子用來戍邊,也是大明曆朝歷代多少人經營的努力,可就算這樣,也隨着大明的國力不斷下降,而危機頻發,南邊的猴子們逐漸忘記了大明的威懾力。

更不要說現在有着“海上馬車伕”的荷蘭,一個陸地面積最初只有2.8萬平方公里的歐洲小國,從捕魚發家,以此助力造船業的蓬勃發展,到最後的世界貿易。

雖然這些紅毛番的所謂“世界貿易”時不時就會來一把“零元購”。

但對待大明,他們還是很老實的。

蓬勃發展的世界裡,大明似乎還有着領先的絕對優勢,但隨着閉關海禁,遲早都要把這一切揮霍一空。

好在。

朱由檢來了。

帶着華夏圖書館的他不說別的,在知識儲備和科技發展這一塊,將繼續帶領大明走向繁榮。

只不過,眼下的大明還在困惑。

吃飽肚子和誰來研究這兩件事情。

所以。

大明崇禎一年新式科舉暨大明皇家科學院及各下屬學院招生考試!

雖然繞口,但依舊如火如荼的拉開序幕,在朱由檢的強勢介入下,全國所有州、府、縣、鄉,北至戰火紛飛的遼東,西至陝西,東至沿海各省,南至廣東、雲南。

可以說,在這一刻,舉國之力配合新式科舉成效顯著。

東廠番子與錦衣衛的繡春刀永遠要比干巴巴的皇帝一紙旨意來的管用很多。

雖然在這過程中導致東廠的規模一躍成爲全國最大的情報收集、官員監督、事務處理等高度集權的機構,甚至於地方情報至京師傳遞的驛道監督疏通,都交到了東廠手裡。

在這一刻,可謂權勢滔天。

但所有東廠廠衛在進入東廠那一刻起,都清楚一個道理。

沒有朱由檢,有他們什麼屁事?

沒有皇帝在後面撐腰,地方官員能把他們骨頭都剃了!

至於考題,在天虎軍的監督與看押之下從京師、山東、河南開始押送試卷,逐省開考!

由於無法從絕對意義上避免考題外流,朱由檢專門從不同角度,編寫了數套考試試題,用來幾個省份拉起來聯考。

所以就算漏了試題,可卷子又不一樣,可以說大部分的知識在不同的卷子之間,都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一套新的官員篩選體系,一套新的人才培養體系,在這一刻徹底的完成了第一步。

人才篩選。

直隸。

“鑼聲三聲後開考!本次督考官員:大明皇家科學院一級研究員:李成澤,大明翰林院監生:馬全!”

“巡考:大明皇家天虎軍士兵!”

“若有作弊者,一經發現!成績作廢!五年內不得再考!還請考生珍惜皇恩!”

“鐺鐺鐺!”

“開考!”

在面無表情的天虎軍士兵的不斷穿梭間試卷被一一下發,露天的偌大考場在直隸一家書院的後院中被設立,方圓三裡之外的一切除監考必要人員外都被清空,人員車馬被天虎軍擋在外面。

這一幕幕的場景,讓所有前來考試的學生們都感到驚歎。

這次考試,果然非同一般,新式不僅是在考題上,更重要的是在形勢上。

試卷下發完成。

有考生迫不及待的拿出筆墨作答,可看到第一題...

一瞬間不只是他,幾乎在場所有人答題的勁頭都戛然而止,甚至有人一瞬間變了臉色,哭喪起來。

“已知有兩個不同大小的水槽,第一個水槽能容水一百石,第二個水槽能容水五十石,從第一個水槽向第二個水槽內灌水,每個時辰灌水二十石,但第二個水槽每個時辰會漏出五石水,請問現在第一個水槽已滿,而第二個水槽現有五石水,灌滿第二個水槽需要多長時間。”

這第一道題,就把原本不學算術的學生徹底難倒了,就算是學過了算術,眼下一時間也是傻了眼。

但也有一看到第一題,就露出果然如此神色的學生,不慌不忙的抽過提前下發的草稿紙,開始演算起來。

說來滑稽,此番考試的草稿紙數量竟然三倍於試卷,並且不夠還可以再加。

很多貧瘠學生在考試結束的最後一刻還要了不少草稿紙,因爲空白稿紙是可以帶出考場的。

畢竟此次考試,朱由檢極度重視。

筆墨紙硯皆由朝廷承擔,一切採購應當使用上等,若是哪個地方的卷子收至京師後有滲墨、暈染等情況,一律追究當地官員責任。

一時間大明好紙難尋,竟出現洛陽紙貴的場面,好在地方官員只需要承擔草稿紙的準備,卷子是統一運送的。

第三百二十九章 崇禎三年第四十六章 搖旗吶喊不得收費?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學亂象第三百二十六章 士子畢業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四百六十二章 平南軍上陣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五十三章 新年開榜!第一百八十八章 甦醒的朱由檢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四百七十章 野戰炮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三百零九章 佈局第四百一十七章 辦了國丈第二百三十五章 迷茫的牛二喜第四百三十五章 什麼情況第四百六十九章 再度哭窮郭允厚第四百五十三章 夠不夠喝第三百八十五章 轉至九州第四百六十二章 平南軍上陣第三百零八章 要打就打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攏武士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四百六十一章 佟康的陰謀第三百二十章 儒學控蒙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三百一十一章 覆滅開始第三百二十章 儒學控蒙第八十一章 經濟研討會(1)第一百九十三章 橡膠樹的佈局第四百一十章 前往天津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夜無夢第三百零七章 謀劃第三十九章 糾結的皇太極第一百八十八章 甦醒的朱由檢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二百零二章 改漕爲海第八十章 大禮豈有不要之理第二百八十六章 衝擊膠着第五十九章 調動第九十七章 改革正當時—兵部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四百九十六章 堡壘計劃第二百三十二章 玉米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異變第八十二章 經濟研討會(2)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墾農場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二百二十四章 飛梭織布機第四百三十四章 簡直離譜第三百四十五章 集中炮火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一百八十九章 遼東大捷第四百零四章 查查報社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幕第一百八十章 朕有好多小錢錢第四百四十四章 經濟建設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線作戰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敲家光第一百四十五章 落難遇故友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五十九章 調動第二百一十七章 供銷局市場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墾農場第二百七十九章 切格勒的試探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商人離去第八十四章 誰是王立祥第一百五十六章 衛所現狀第四百三十四章 簡直離譜第二十五章 再次視察王恭廠第三百五十三章 田下三郎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五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大結局序章)第五十七章 國家債券第一百六十三章 柳銘器第二百七十章 驚喜第一百五十三章 選址蓬萊第六十八章 皇家礦務局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一百三十九章 復州!復州!第四百八十五章 瀋陽第七十七章 糧食很重要第十八章 攻心爲上,夜潛寧遠第二百四十三章 教育的本質第二百五十八章 鋼鐵計劃第一百零七章 喚魏忠賢來第八十五章 卡..卡住了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三百六十一章 推廣遇阻第三百六十八章 廢除裹腳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攏武士第四十章 宴第八十二章 經濟研討會(2)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一百一十九章 回過神了
第三百二十九章 崇禎三年第四十六章 搖旗吶喊不得收費?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學亂象第三百二十六章 士子畢業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四百六十二章 平南軍上陣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五十三章 新年開榜!第一百八十八章 甦醒的朱由檢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四百七十章 野戰炮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三百零九章 佈局第四百一十七章 辦了國丈第二百三十五章 迷茫的牛二喜第四百三十五章 什麼情況第四百六十九章 再度哭窮郭允厚第四百五十三章 夠不夠喝第三百八十五章 轉至九州第四百六十二章 平南軍上陣第三百零八章 要打就打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攏武士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四百六十一章 佟康的陰謀第三百二十章 儒學控蒙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三百一十一章 覆滅開始第三百二十章 儒學控蒙第八十一章 經濟研討會(1)第一百九十三章 橡膠樹的佈局第四百一十章 前往天津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夜無夢第三百零七章 謀劃第三十九章 糾結的皇太極第一百八十八章 甦醒的朱由檢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二百零二章 改漕爲海第八十章 大禮豈有不要之理第二百八十六章 衝擊膠着第五十九章 調動第九十七章 改革正當時—兵部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四百九十六章 堡壘計劃第二百三十二章 玉米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異變第八十二章 經濟研討會(2)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墾農場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二百二十四章 飛梭織布機第四百三十四章 簡直離譜第三百四十五章 集中炮火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一百八十九章 遼東大捷第四百零四章 查查報社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幕第一百八十章 朕有好多小錢錢第四百四十四章 經濟建設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線作戰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敲家光第一百四十五章 落難遇故友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五十九章 調動第二百一十七章 供銷局市場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墾農場第二百七十九章 切格勒的試探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商人離去第八十四章 誰是王立祥第一百五十六章 衛所現狀第四百三十四章 簡直離譜第二十五章 再次視察王恭廠第三百五十三章 田下三郎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五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大結局序章)第五十七章 國家債券第一百六十三章 柳銘器第二百七十章 驚喜第一百五十三章 選址蓬萊第六十八章 皇家礦務局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一百三十九章 復州!復州!第四百八十五章 瀋陽第七十七章 糧食很重要第十八章 攻心爲上,夜潛寧遠第二百四十三章 教育的本質第二百五十八章 鋼鐵計劃第一百零七章 喚魏忠賢來第八十五章 卡..卡住了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三百六十一章 推廣遇阻第三百六十八章 廢除裹腳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攏武士第四十章 宴第八十二章 經濟研討會(2)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一百一十九章 回過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