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運疑雲

於是,朱由檢也只能等待,等待天虎軍在當地進行大規模的掃蕩和清洗,目的就是爲了當大明選任委派過去的官員,能夠接手的地方儘管大多已經成爲一片焦土。

但至少在安全方面需要得到足夠的保障吧。

不然談何發展遼東,更何況朱由檢深知,遼東可謂寶藏一般的地方,其地下不僅僅埋藏着大量的優質鐵礦石、煤礦,更是大明未來工業發展的絕佳溫牀。

所以如今對於當地的徹底掌控,就會顯得尤爲重要。

...

“廢除漕運?轉漕運爲海運?”大明浙江省府一漕運官員,一封揭露大明漕運陰暗的奏摺,通過大明設立在全國各地的廉政督查網絡,層層向上傳遞。

一直到了朱由檢的手中。

看着手中的奏摺,朱由檢的目光閃爍不定,一旁送來奏摺的王承恩也是面露苦色。

這差事,怎麼就偏偏每次都是他。

要是朝廷某地遇到什麼好事,你將摺子交由我來送則也倒是好事..

可如今在朱由檢強有力的大刀闊斧一般的改革之下,每天各個地方報上來各種各樣的摺子早已經是數不勝數,都需要不少太監用肩挑手扛,乃至於用上了籮筐來向宮裡送。

然而這些摺子,大部分朱由檢都不會看的。

反而像如今這般,反應大明問題的,朱由檢纔會格外上心..

仔細查閱手中的奏摺..朱由檢是越看越心驚!

每年大明負責漕運的各地,都需要向京師供給大概兩三千萬石的糧食,用以供給京師人口消耗,以及邊關將士。

只不過如今,得益於海外糧食通過天津港港口源源不斷的向京師運輸。

以至於大明京師很久都沒有出現過缺糧這件事了,更甚至於朱由檢要求農業部的徐光啓。

在京師直隸一帶,設置大量的農業部直屬糧庫。

用以儲備京師以及軍糧消耗之後的剩餘糧食,作爲大明的糧食儲備。

對於戶部每年依照農業稅所收取的糧食,朱由檢並未過多關注。

但如今看來。

朱由檢的不關注,卻讓大量的蛀蟲在其中嗅到了牟利的機會。

漕運上下兩個半年..共計需轉運糧食約一千二百萬石..其中約有五百五十萬石糧食..

會..

消耗?

朱由檢的神色瞬間一凝,將近一半的糧食會在漕運之中損耗?

這還是運輸嗎?

這整個一個由朝廷買單,給沿途所有地方的定時大禮包啊!

如此之大的消耗,明顯就不符合漕運運糧的邏輯,更關鍵的是比例!

一半的糧食都會在這過程之中平白無故的消失,就算是個傻子也能看出來這其中必有蹊蹺,何況是熟知大明如今官員作風的朱由檢呢?

要知道,大明的漕運儘管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漕運船工、勞工。

但就算這樣,損耗也絕對沒有這麼多。

可以說毋庸置疑,朱由檢甚至都不需要再去叫人對此考證。

只需要坐實。

在戶部對一下始發地和最終歸入糧庫的數量。

就能夠很清楚的對這一切進行一個摸查。

“給朕把郭允厚叫來!”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朱由檢幾乎是緊咬着後槽牙才發出的聲音。

奏摺之中,朱由檢已經能夠看出,這位福建某市舶司的官員。

已經是盡力不去說的太直接,但朱由檢還是明白。

漕運,海運。

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哪種運輸方式對於朝廷更加有利的問題。

而是這背後有着一個巨大的貪腐集團。

等待着朱由檢來將這一切掀開!

但在此之前。

朱由檢需要先找到郭允厚..他的這位前任朝廷錢袋子掌櫃。

..

宮裡的太監到了郭允厚的家宅時,郭允厚正在家中吃飯。

也算不上什麼宴請。

因爲今日有幾位家鄉故友,來到京城拜訪他這位家鄉出來的大官。

在家中簡單的吃一頓便飯作爲招待,對於郭允厚而言實在算不上什麼。

“郭大人如今可是我們十里八鄉的驕傲,州縣老爺時常還掛念郭大人呢!”一名中年男子,微微擺弄一番手中的碗筷,便擡頭衝着郭允厚開口奉承道。

這話一出,一旁另外一人也是連忙接上。

“何止州縣的老爺,就是省府的那些大人們!哪個不得來咱們鄉里,先拜訪一番郭大人的故居啊!”

郭允厚一邊笑着,一邊用手捏住筷子。

向下壓了壓說道:“言重了,言重了,我這也是爲朝廷當差罷了..”

由於朝廷規定。

在京官員平日裡一律不得酗酒,故而今日的一次便飯桌子上。

也並未出現酒水參與。

饒是如此,郭府之中掌勺的師傅手藝一流,也讓衆人吃的滿口留香。

“郭大人..唉!你是不知道啊,如今咱們家裡窮啊!”

雖無酒過三巡,但也有菜過五味。

見時機差不多了,一名陪客適時開口說道。

郭允厚偏過頭看向那人,有些不解的說道:“怎會如此?家鄉那邊怎麼會沒錢呢?前些年我回去的時候,那邊不少官員還曾和我說過,如今在州縣內全部都設立了不少由衙門出資的救濟所..”

“唉!幾間救濟所能算得了什麼,如今朝廷..唉!”

見那人說到朝廷就戛然而止,郭允厚本是不想多問,但轉念一想。

如今這是家宴,也無外人。

“說說也無妨..我也聽聽家鄉的變化..”

見郭允厚話中留有餘地,那人便順着郭允厚的話說道:“如今州縣的衙門都不好過,之前朝廷說允許地方州縣對一些關係百姓福祉的事情,可以插手經商..”

“咱們縣裡的衙門就藉機會組織了不少糧店,畢竟這關乎百姓,最重要的也就是糧食了..”

郭允厚點了點頭表示贊同,示意繼續說。

“可誰知,如今朝廷的改革春風也吹到咱們那小地方了,朝廷的平價糧食一來,也就沒人願意買衙門的糧食了,可這衙門開的糧店裡的糧食,也是真金白銀購進的..”

“此舉就讓咱們那小地方損失慘重啊..”

說着說着,那人還假模假樣的嘆了口氣,隨後便觀察起了郭允厚..

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四百六十五章 奪權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五十二章 樹碑立傳,建祠並祀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夜無夢第一百九十一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三百一十一章 覆滅開始第五十九章 調動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第三百三十二章 輕而易舉第二百八十五章 戰鬥吹響第四百八十九章 送個大禮第七十一章 放心不下的朱由檢第八十五章 卡..卡住了第二百五十九章 羣臣議鋼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三百一十二章 清洗第三百六十一章 推廣遇阻第一百一十一章 教育問題第一百九十七章 范文程來京!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卷塵埃第八十一章 經濟研討會(1)第二百九十八章 花了好多錢第三百四十五章 集中炮火第二百八十六章 衝擊膠着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二百一十六章 謝子華第二百一十六章 謝子華第一百三十四章 工業規劃出爐第二百三十二章 玉米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二年來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系統更新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異變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四百六十五章 奪權第三十七章 放一槍送送你們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學亂象第二十四章 新式步槍已成第九章 皇家稅局,試點商稅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二十七章 套中套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一百零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百九十五章 決議第九十七章 改革正當時—兵部第一百二十五章 快馬奏京師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三百零七章 謀劃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到了第四百八十章 御駕親征第三百五十四章 倭國起義第二百三十六章 我想留在這第一百章 不預則廢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三百七十四章 重返順天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軟的多爾袞第四百八十章 御駕親征第三百四十八章 經濟路線第二百七十二章 朝堂議策第一百七十六章 推波助瀾第一章 魂穿大明,我是崇禎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卷塵埃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五十二章 樹碑立傳,建祠並祀第五十五章 打還是不打第一百四十五章 落難遇故友第一百九十二章 醫學開端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三百一十三章 化肥第二百五十八章 鋼鐵計劃第一百九十一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四百零六章 擺弄輿論第五十三章 新年開榜!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三百三十九章 紅毛落敗第七十七章 糧食很重要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六立功第三百四十三章 降稅興醫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張買米記(1)第七十八章 出征!第五百零六章 絕對不虧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的大學院第六十四章 交待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三十九章 糾結的皇太極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一百八十四章 刀劍買賣第三百零二章 開放錄取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
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四百六十五章 奪權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五十二章 樹碑立傳,建祠並祀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夜無夢第一百九十一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三百一十一章 覆滅開始第五十九章 調動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第三百三十二章 輕而易舉第二百八十五章 戰鬥吹響第四百八十九章 送個大禮第七十一章 放心不下的朱由檢第八十五章 卡..卡住了第二百五十九章 羣臣議鋼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三百一十二章 清洗第三百六十一章 推廣遇阻第一百一十一章 教育問題第一百九十七章 范文程來京!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卷塵埃第八十一章 經濟研討會(1)第二百九十八章 花了好多錢第三百四十五章 集中炮火第二百八十六章 衝擊膠着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二百一十六章 謝子華第二百一十六章 謝子華第一百三十四章 工業規劃出爐第二百三十二章 玉米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二年來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系統更新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異變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四百六十五章 奪權第三十七章 放一槍送送你們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學亂象第二十四章 新式步槍已成第九章 皇家稅局,試點商稅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二十七章 套中套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一百零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百九十五章 決議第九十七章 改革正當時—兵部第一百二十五章 快馬奏京師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三百零七章 謀劃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到了第四百八十章 御駕親征第三百五十四章 倭國起義第二百三十六章 我想留在這第一百章 不預則廢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三百七十四章 重返順天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軟的多爾袞第四百八十章 御駕親征第三百四十八章 經濟路線第二百七十二章 朝堂議策第一百七十六章 推波助瀾第一章 魂穿大明,我是崇禎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卷塵埃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五十二章 樹碑立傳,建祠並祀第五十五章 打還是不打第一百四十五章 落難遇故友第一百九十二章 醫學開端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三百一十三章 化肥第二百五十八章 鋼鐵計劃第一百九十一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四百零六章 擺弄輿論第五十三章 新年開榜!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三百三十九章 紅毛落敗第七十七章 糧食很重要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六立功第三百四十三章 降稅興醫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張買米記(1)第七十八章 出征!第五百零六章 絕對不虧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的大學院第六十四章 交待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三十九章 糾結的皇太極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一百八十四章 刀劍買賣第三百零二章 開放錄取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