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教育的本質

魏忠賢的話,卻讓朱由檢的表情也嚴肅了許多,說的沒錯..就算這白蓮教有天大的本事,終歸只不過是已經轉爲地下的邪教罷了。

就算想要行刺朱由檢,爲何偏偏能夠在今天朱由檢難得一次出宮的之後就立刻找到機會。

這背後,說是沒有人指使。

朱由檢是不相信的..

不過,冷靜下來的朱由檢還是開口說道:“無論如何,現在先回宮去..朕總覺得這件事背後必有蹊蹺。”

魏忠賢也是連忙點頭。

誰也不知道這行刺還有沒有後手,萬一等會再從街邊哪個隱晦的角落跳出一個。

讓朱由檢出了什麼事情,那他魏忠賢就是功勞再大,估計也是死罪難逃。

而在朱由檢走後。

一街邊的飯館二樓,一名身着粗布衣裳的中年女子卻是冷眼看着這一切..

嘴裡還在小聲唸叨着:“狗皇帝..讓你撿了條性命,下一次可就沒有這麼簡單了。”

說完,便起身結賬,匆匆離去。

不一會,便消失在京城街頭的人流之中。

...

回到宮內以後,朱由檢便交代魏忠賢先去東廠監督審訊,以最快速度,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調查清楚。

雖然今天的這一幕,是朱由檢從未經歷過的,但他並未驚慌。

畢竟身邊到處都是護衛。

朱由檢都知道,在那人跳出來的一瞬間,至少有三把米涅步槍都已經處於待擊發的狀態。

若非鬧事街頭,再加上害怕有跳彈誤傷到朱由檢的可能,估計那一瞬間,行刺的那女子便要被連穿好幾個窟窿。

“白蓮教的事情讓魏忠賢去辦要比朕親力親爲要快得多,另外傳孫元化告訴他可以回來了!”朱由檢冷靜了一會後朝着王承恩說道。

“是..皇爺..”

自從進行了對內的各項改革改制之後,大明朝廷整體的運轉速度達到了空前的快。

幾乎每一項出自朱由檢或各個新式司局的行文,往往都會以最快的速度向下推行。

朱由檢行刺的消息被封鎖了。

一時半會還需要等待東廠拷問後得出結果,但依照朱由檢的判斷..

白蓮教就算再沒腦子,也不可能敢直接刺殺朱由檢,這段時間他也明白自己還是不要出宮的好。

不知道還會有什麼別的事情會在這段時間趁亂出現,大明內憂外患..實在不能再有其他的亂子了。

次日。

朱由檢來到東暖閣,第一件事情便是叫王承恩爲自己研磨潤筆。

對於這一次江西的洪澇。

如果不能夠及時的進行賑災協調,估計會讓不少百姓蒙受損失..

其實,這種天災發生的時候,在傳統意義上的封建社會作爲皇帝,能夠讓受災的百姓吃飽肚子,勉強還能夠活下去。

就已經可以說是十分賢明和能幹的君王了。

但朱由檢要的還遠遠不止於此,他要做的更關鍵的是通過這一次江西的受災。

徹底讓整個江西成爲大明朝廷在東南沿海的一個軍事中心,未來天虎軍將會大規模的向南方調動,畢竟北方的皇太極和蒙古人一時半會已經沒有能力再和大明掰手腕。

能夠自保,已經是朱由檢不願意再持續北方戰爭的結果了。

到那時候,江西,將會成爲朱由檢最爲看重的內地軍事地區。

通過江西,就可以輻射到周圍省份。

“皇爺..黃立極前來覲見。”

朱由檢點了點頭,示意可以讓人進來了。

剛一擡頭,朱由檢的神色便是一愣,黃立極此刻的面容之中盡顯蒼老和疲憊,只是眼睛一瞥便能看出他恐怕已經有很久沒有睡過一個好覺了。

“黃愛卿最近是怎麼了?朕看你比前些日子蒼老了不少啊..”朱由檢很直白的便說道。

而黃立極卻是滿臉苦澀的迴應:“皇上..教育部初創,各項事情實在是繁重複雜,臣近來的確是有些疲憊..”

和朱由檢所猜到的一樣,從內閣首輔兼任教育部尚書的黃立極絲毫沒有輕鬆幾分。

黃立極將重心偏向教育部後,大明朝廷的內閣就頻頻出錯,惹得朱由檢大爲不滿。

於是,其他實在沒有辦法的輔臣,又將處理不了的內閣事務重新迴流到了黃立極這裡..

不免讓黃立極有些心力交瘁,畢竟名義上他還是內閣的首輔。

對於這些內閣事務。

他依舊有着不可擺脫的責任。

朱由檢有些不忍心的開口說道:“朕不是責令吏部給你那邊多送些官員過去..怎麼還讓愛卿累成這樣。”

大明可堪一用的大臣很多,但像黃立極這樣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才卻很少。

“皇上..臣並未覺得太過乏累,過段日子緩一緩便也就好了..但有另外一件事想向皇上親自彙報。”

朱由檢說道:“愛卿但說無妨。”

“皇上...可否能夠將新式科舉的時間再次延期,江西水患受災後一時間已經陷入停擺,並且已經危及到了周邊..新式科舉恐怕會因此遇阻啊!”

頓時愣住的朱由檢開口說道:“無法繼續了嗎?”

黃立極搖了搖頭,隨後便重新低下了頭,等待朱由檢最終的聖裁。

“傳朕的旨意,因此次江西洪澇災害影響,大明新式科舉延期一個月舉行..朕準了。”

“臣替大明學生士子,謝皇上恩典。”

朱由檢卻搖了搖頭說道:“愛卿也是爲了大明江山,以後這樣的事情愛卿可以自己拿主意...若是事事都等到朕來做決斷,往往會誤事。”

擡起頭來的黃立極有些驚愕的看向了朱由檢,開口說道:“皇上..這新式科舉關乎朝廷社稷安危,同樣關乎天下百姓福祉..恕臣不敢擅作主張!”

“這新式科舉最終的走向還是爲了替朕來網羅這大明的學生士子進入大學院修習,最終出仕爲官。”

“可朕要告訴你的是..這一切說到底還是教育!”

黃立極一愣,不解說道:“皇上,既然是要出仕爲官,那麼臣以爲這新式科舉就不應當只是簡單的教育了啊..”

“朕想要說的是,所謂學而優則仕只是教育的更進一步罷了,未來大學院制度將會爲大明各行各業輸送人才,而不僅僅是朝堂..”

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學亂象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快遞要下崗?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四百章 目標大海第二百一十六章 謝子華第四百八十九章 送個大禮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夜無夢第二百五十一章 藉機動盪第八十八章 蒸汽機的全面投產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四十章 宴第二百三十二章 玉米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三百八十七章 進港休整第二百四十九章 鐵路建設第三百一十二章 清洗第一百章 不預則廢第三百六十八章 廢除裹腳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四百九十七章 揍帶英一頓?第二百四十四章 硝石取冰也算神蹟?第三百八十二章 擊沉議和第二百二十三章 紙幣定版印刷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三百四十一章 蒙古平定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敢惹皇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四百一十五章 視察直隸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一百四十五章 落難遇故友第二百九十九章 張倫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三百五十一章 拿下東番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三百七十六章 目標幕府第二百四十九章 鐵路建設第一百零七章 喚魏忠賢來第三百八十一章 幕府犒軍第四百八十五章 瀋陽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二百五十九章 羣臣議鋼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子落網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一百三十一章 漩渦內的追逐第九十六章 對金戰爭將至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四百六十四章 後金風雲第三百三十六章 進攻迅速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三百三十六章 進攻迅速第四百二十四章 好機會第三百三十三章 平南平南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一百零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六十三章 席地而坐的皇上第七十章 收稅風波初起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四十二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三十二章 終於趕到,上城協防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二百四十一章 皇子來啦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四百二十四章 好機會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學亂象第一百五十三章 選址蓬萊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一百七十一章 從天而降的大禮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一百六十七章 後金又想要復州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簡直離譜第二百四十六章 漢人的新生活第二十七章 套中套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學亂象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四百四十六章 鼠疫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的大學院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三百六十六章 纏足之事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旨焚燒東林書院第三十三章 走走過場,豪格攻城第四百章 目標大海第四百四十四章 經濟建設第一百零五章 只是徒勞科泰格第一百四十五章 落難遇故友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
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學亂象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快遞要下崗?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四百章 目標大海第二百一十六章 謝子華第四百八十九章 送個大禮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夜無夢第二百五十一章 藉機動盪第八十八章 蒸汽機的全面投產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四十章 宴第二百三十二章 玉米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三百八十七章 進港休整第二百四十九章 鐵路建設第三百一十二章 清洗第一百章 不預則廢第三百六十八章 廢除裹腳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四百九十七章 揍帶英一頓?第二百四十四章 硝石取冰也算神蹟?第三百八十二章 擊沉議和第二百二十三章 紙幣定版印刷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三百四十一章 蒙古平定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敢惹皇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四百一十五章 視察直隸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一百四十五章 落難遇故友第二百九十九章 張倫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三百五十一章 拿下東番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三百七十六章 目標幕府第二百四十九章 鐵路建設第一百零七章 喚魏忠賢來第三百八十一章 幕府犒軍第四百八十五章 瀋陽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二百五十九章 羣臣議鋼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子落網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一百三十一章 漩渦內的追逐第九十六章 對金戰爭將至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四百六十四章 後金風雲第三百三十六章 進攻迅速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三百三十六章 進攻迅速第四百二十四章 好機會第三百三十三章 平南平南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一百零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六十三章 席地而坐的皇上第七十章 收稅風波初起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四十二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三十二章 終於趕到,上城協防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二百四十一章 皇子來啦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四百二十四章 好機會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學亂象第一百五十三章 選址蓬萊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一百七十一章 從天而降的大禮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一百六十七章 後金又想要復州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簡直離譜第二百四十六章 漢人的新生活第二十七章 套中套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學亂象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四百四十六章 鼠疫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的大學院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三百六十六章 纏足之事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旨焚燒東林書院第三十三章 走走過場,豪格攻城第四百章 目標大海第四百四十四章 經濟建設第一百零五章 只是徒勞科泰格第一百四十五章 落難遇故友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