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

四個人商量了一陣子,終於把招降巢湖水師的計劃推敲完畢,老張拿着這份建議,就準備上呈。

倒是龔伯遂好奇,就問了一句,“你這是準備獻給朱……將軍?”

老張呵呵一笑,“到不了,誰不知道,在上位手下,諸般文字之事都要先交給張先生……不過眼下張先生不在,應該交給賈老先生,我還要跟他們說一聲,請老先生辛苦一下,可別耽誤了。”

龔伯遂又怔了怔,“我見過一個年輕人,言談犀利,是他逼着張士誠把我交過來的,這人是……”

“哦!他就是張先生,叫張希孟,現任經歷官。”

“等等!”龔伯遂眉頭更緊,“他怎麼叫這個名字?”

也先帖木兒也道:“對啊,我怎麼覺得有點耳熟?”

雪雪冷哼道:“能不耳熟嗎?當年累死的張養浩不就字希孟嗎?”

“啊!”

龔伯遂大驚失色,“這,這個張先生,跟,跟雲莊先生有關係?”

老張笑了,“他可是雲莊先生的侄孫,是不是親的就不知道了,反正是張家人一定了。”

“怎麼會?”龔伯遂大驚失色,他在大都的時候,參與過修三史,也曾經諫言重開科舉,而這兩項事情,張養浩都負責過,老先生不但學問精深,而且提攜後輩,對他們這些晚生極好。

龔伯遂印象太深刻了。

老張呵呵笑道:“龔參議,你光知道問張先生,怎麼不問問賈老先生?”

“賈……老先生……不會是?”龔伯遂覺得自己要暈過去了。

老張冷笑道:“現在主公手下三位文官領袖,參議李善長,是原來滁州的書吏,參軍賈魯,就是原來的中書左丞,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至於經歷司經歷,就是張希孟張小先生,出身張家。”

聽到這裡,那三位都是懵的。

龔伯遂大驚失色,他似乎明白了,爲什麼朱家軍不殺他!原來連賈魯都還活着啊?而且還在朱元璋手下當了大官?

這也太荒唐了!

這位只覺得三觀碎了一地,他必須要好好冷靜一下,不行了,再刺激下去,心臟就受不了了。

也先帖木兒先是一怔,隨即竟然哈哈大笑起來,笑得前仰後合。雪雪嚇得躲一邊去了,這貨不會是抽羊角風嗎?

也先帖木兒被俘之後,就一直不合作,又是作死,又是絕食,他並沒有打聽過朱家軍的情況,也不知道張希孟等人的出身。

現在他知道了,一個元廷高官,一個大元小吏,還有個大元朝的名門之後,如今又加上了他們四個,真是妙,妙極啊!

“這麼大的朝廷,從外面殺來,一時是殺不絕的!必須要自殺自滅,才能一敗塗地!”也先帖木兒冷冷笑道:“昏君能殺我兄長,我就能滅了元廷!老張,麻煩你告訴賈魯一聲,就說哪怕讓我當個馬伕也行,我給朱元璋賣命了!”

老張也是哭笑不得,這位當真是恨極了!

“你先別忙,我還要跟上面說說,最好能想個辦法,把你們的家屬弄過來,免得被遷怒獲罪……不過話說回來,元廷也夠混蛋的,賈老先生都投降了好長時間,家人都被接過來了,怎麼還沒有動靜,都糊塗了不成?”

也先帖木兒咬着牙道:“他們要是明白人,就不會罷免我兄長了……對了,老張,能不能說說,我家人死活不打緊,關口是我那倆侄子,我兄長怕是活不成了,救他也沒有道理。若是能把我的兩個侄子救過來,我死了也感謝他朱元璋!”

老張想了想,也只好說:“我儘量上呈,但是你可要想清楚了,歸附了朱家軍,就只能當個普通人了,你的侄子能願意?”

也先帖木兒切齒咬牙,怒吼道:“我管他們願不願意!總之他們不能給殺父仇人效力吧?”

真是很有道理,無法反駁。

這時候雪雪竟然也說道:“我呢,我家人怎麼辦?能不能也救出來?”

龔伯遂急忙道:“你的家人都在大都,未必方便,再說了你也不在乎,反倒是我,或許方便一些。”

這倆人竟然爭了起來,老張都忍不住想笑,這就是大元朝的臣子,到了什麼時候,都忘不了內鬥的好傳統。

“我想想辦法吧,不過在京也不是大問題,上位在京城還有人呢!”

“什麼?”

這幾個人再次崩潰了,這大元朝已經被滲透成了篩子,怎麼連大都也有人啊!

龔伯遂愣了一會兒,突然道:“我,我知道了,是不是他們下手,暗害的丞相?”

這一句話,把也先帖木兒也弄愣了。

難道真是朱元璋定計,害得脫脫?

過了好一陣子,也先帖木兒自己搖了搖頭,自嘲苦笑,“兩軍交戰,明槍暗箭,算不得什麼。再說了,以我兄長的身份,竟然會被敵人暗算罷官?說到底還是怪昏君奸臣!他們不光壞,而且還愚蠢如豬!”

到了如今,也先帖木兒是認準了元廷,簡直不共戴天,說別的都沒用了。

老張帶着建議,送了上去,當天晚上,就到了賈魯手裡。

老頭也一直在發愁這事……朱元璋早就有渡過長江,拿下集慶,作爲根據地的想法。奈何偏偏朱元璋手裡就沒有水師。

從濠州打到了滁州,手上也就是一些小漁船。

最近拿下揚州,也只是得到了一些平底運糧船和沙船,能用來打仗的大船都在長江水師的手裡。

沒有船隻,想要渡江作戰,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一個人再勇猛,也沒法飛過大江!

巢湖水師,倒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只不過這支巢湖水師是屬於天完的部下,想要拿到手裡,並不容易。

巢湖水師有兩個頭領,全都是普字輩的,一個叫雙刀趙普勝,另一個綽號李扒頭的李普勝。

他們倆不消說,都是彭和尚的門徒。

這就不得不多說兩句,彭和尚彭瑩玉當真是各路義軍的祖師爺。

他在很早的時候,就傳播白蓮教,韓山童主張明王降世,他提倡彌勒重生,說只要彌勒佛來了,就能帶來大光明世界。

至於誰是彌勒佛,彭和尚選擇了戰術後仰!

他第一次舉事,甚至能追溯到至正四年,但是那一次舉事很不成功,老彭的好徒弟周子旺死了。

彭瑩玉拼了命逃出來,他依舊各地傳教,培植反元力量,而且給他的徒弟都賜個普字,大約就是某社“雲鶴九霄,龍騰四海”的意思……

這些弟子構成了南派反元的中堅力量,號爲彭黨。

這裡面有混得比較好的,比如鄒普勝,丁普郎等人,也有不算怎麼樣的,比如巢湖的趙普勝和李普勝。

當然了,還有更差的,就是周蕙孃的蔣三叔蔣普信。

但不管近況如何,彭黨極少有投降元廷的,他們或是捨身取義,如況普天等人,或是歸附朱元璋,爲大明開國,立下赫赫戰功。

多數人都是頂天立地,鐵骨錚錚的好漢子。

比較悽慘的就是彭和尚在一年多之前,被元軍給殺了,這個老造反頭子,除了給反元培養了一大堆人才,自己的下場很是淒涼。

而且彭瑩玉死後,他辛苦培養的彭黨,也陷入了分裂之中,着實可惜。

坐擁巢湖的趙普勝和李普勝兩個人,他們最大的對頭不是元軍,而是同爲彭黨的左君弼!

左君弼沒有被賜予普字,但他確確實實是彭黨,而且還是彭和尚的徒弟,只是入門比較晚。

在紅軍起義之後,左君弼攻佔了廬州,成爲了一方豪帥。

趙普勝等人從巢湖出發,一度攻下了銅陵、池州、安慶等地,算是戰功赫赫,威名遠播。

結果他們跟劉福通的境遇一樣,前期順風順水,可是面對元廷反撲,佔領的土地迅速丟失,不得不退回了巢湖。

一來一回之間,趙普勝等人實力大損,對比北邊佔據廬州的左君弼,就處於下風。

而且他們的水師畢竟是受限於水域,沒法來去自如,因此在跟左君弼的對峙中,處在了下風。

“他們要是勢大,也不會投降上位啊!”

賈魯反覆盤算,要怎麼收服巢湖水師,只不過他老人家最多有建議的權力,真正能決策的只有朱元璋,至於張希孟,他差不多可以當一半的家,再多就不行了。

偏偏這倆人都沒在滁州,難道還要咱這把老骨頭去見他們?

正在賈魯思忖的時候,好消息送來了,張希孟跟張士誠終於完成了談判,馬上就可以返回。

在送回來的信中,張希孟寫了大概的條件,賈魯看了看之後,也忍不住讚歎,這小子明明沒兵沒將,卻把張士誠坑成了這樣,還真是個人才!

首先,張士誠答應一起抗元。

這也是老張最不在乎的一條,今天抗元,明天就能變卦,老子豈會被區區言語束縛住!

只不過張士誠能想到這個,張希孟沒有理由想不到。

因此在答應抗元之後,張希孟要求張士誠承認以朱元璋爲主……不是要抗元嗎?最起碼要區分個大元帥、副元帥吧!

這一下子就點在了張士誠的死穴上。

因爲只要承認這一點,他就比朱元璋矮了一頭。

張希孟沒有逼着他去誠王稱號,沒有讓他解散大周國,反正你愛怎麼折騰怎麼折騰,兩淮之地,咱朱家軍纔是老大!

僅此一條,就影響巨大,張士誠萬般不想同意,但是朱元璋一仗把他打出了陰影,也只能同意。

接下來就是成立鹽務司,雙方七三分賬,張士誠成了跪着要飯的。

張希孟不光拿了面子,還要走了裡子。

其餘還有些通商,貿易,徵稅等等事項,只是約定了大概,並沒有細說……實際上也沒法細說,朱元璋治下管理進入正軌,張士誠這邊卻是亂七八糟一團,跟他談得再多,都沒有意義。

因此只是約定,從淮西出來的貨物,進入張士誠治下,可以不納稅云云……

當然了,張希孟也沒有光是佔便宜,也給張士誠一點甜頭,那就是從今往後,每年淮西會給張士誠提供一些糧食接濟,只不過這些糧食是要張士誠按照比市價高兩成收購。

張士誠一聽到糧食,頓時來了精神,別說兩成,就算兩倍都行!

剛剛被幾十萬元軍蹂躪的淮東之地,糧食極度缺乏,高郵城都要吃人了。

朱家軍能給他們點糧食,總算心沒有徹底黑了。

這個朋友還能處!

張士誠歡天喜地,只不過最後雙方要正式簽訂盟約,一起歃血飲酒,祭告天地,這纔算完成儀式。

張希孟卻是很抱歉告訴施耐庵。

“對不住了,就在昨天,突然來了軍情,我家主公已經領兵走了。”

“什麼?”施耐庵大吃一驚,怎麼走了?那這個盟約?

“施先生放心,我們說話算數,盟約依舊,我已經安排了五千石糧食,就在從揚州運過來的路上。如果需要誠王出兵援助,我會通知的。”

張希孟說完,就下令解除包圍,拔營起寨,分批返回揚州……走得那叫一個乾脆利落。

高郵城頭,張士誠遙望着朱家軍匆匆遠去的方向,突然想明白了什麼事情!

“騙子!大騙子!明明朱重八早就走了!他們太無恥了!”

這下子張士德和張士信等人也都恍然大悟,原來他們竟然被一羣俘虜降兵圍困了好幾天!

丟大人了!

“殿下,不能忍了,讓我們殺出去吧!”衆人義憤填膺。

張士誠把牙齒咬得咯咯響,拳頭握緊又放鬆,反覆了好幾次,最終無奈長嘆,“咱們沒糧啊!”

一句話,滿是心酸,張士誠幾乎哭出來,只能任由張希孟佔盡便宜,從容而去。

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們是陛下的鄉親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一章 元末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
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們是陛下的鄉親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一章 元末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