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

馮國用儒冠儒服,書卷氣滿身,看他的樣子,像個讀書人更多一些。可事實上這位卻已經是一方之主。

他早在紅巾興起的時候,就和兄弟馮國勝一起,聚集幾百人,佔據妙山,結寨自保。

期間他們也幾次出擊,試圖擴大地盤,有一番作爲。

奈何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當主角,馮家兄弟的戰事並不順利,屢屢碰壁。

恰巧在這時候,朱元璋推行均田,又大破橫澗山,聲威大振,經過跟部下親族的商議,馮家兄弟決定主動投靠,自己幹不了,就跟着老朱幹!

朱元璋聽完兩兄弟的訴說之後,點了點頭。

“你們願意投靠,咱自然是歡迎……只是咱要跟你們說清楚一件事,咱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要的。”

馮國用一怔,立刻道:“回朱將軍的話,在下讀過一些兵書,弓馬武藝也算精通,我這位兄弟更是勇猛無敵。朱將軍莫不是覺得我們屢戰屢敗,便輕視了我等?”

“不!”朱元璋擺手,“咱不是這個意思……咱的軍中,有幾條規矩,聽你們的意思,家中頗有產業,未必能和咱們合得來。如果不提前說清楚,只怕會有誤會。”

老朱說着,看了眼旁邊的人,讓他們去把張希孟叫來。

眼下張希孟的身份很有趣……他名義上排在李善長之後,但李善長只能負責田畝財稅,地方治理,糧餉軍械什麼的,卻是沒法插手軍中人事,也就沒法跟這幫掌握軍權的人物勾結。

張希孟也不愛搭理這幫將領,跟他們保持着禮貌的距離。

可問題是軍隊草創,需要落實軍規,制定詳細的條例,還要協調各種矛盾……大事情自然都是老朱的,可剩下的事情,就都要張希孟來負責。

而且有趣的是這個大事也是有彈性的,人事任命,自然是老朱負責。可每頓的飯菜標準,幾天吃一次肉,軍服制式,能給幾套衣服,軍容儀表,吃喝拉撒……全都要看張希孟的意思。

再加上不少人都是張希孟起的名字,又是張希孟公佈的職位安排,弄得有人私下裡管張希孟叫“小鎮撫”,地位高得不得了。

弄得張希孟都有點遲疑了,別給自己惹禍……他委婉把事情跟馬氏說了,誰知道馬氏竟然笑了。

“小先生,你在這位置上,還能跟我說說,換成別人,只怕就欺上瞞下了。你用不着擔心,我會跟重八講清楚。他要是能忙得過來,就都交給他,讓他沒日沒夜忙去……如果他幹不了,你幫着他分擔,可比別人強多了。”

有馬氏這句話,張希孟也算是放了心。

都說娶妻娶賢,老朱能撈到馬氏這個賢內助,他算是撿了大便宜。

馬氏除了能勸說老朱之外,她還擔負着軍裝被服生產,給將士們製作戰靴,又管着軍醫館,甚至幫着一些老兵牽紅線,結姻緣。

總而言之,馬氏就像是老朱的另一半,用溫情手段,收攏人心,保證這個快速發展的羣體,健康向上。

“咱的運氣不錯,得到了一位少年英才輔佐……就是這位張先生,叫張希孟。”朱元璋熱情介紹。

馮國用聽這個名字一愣,似乎在哪聽過,他站起身,跟張希孟施禮之後,突然道:“先生可知雲莊公?”

張希孟低聲道:“那是我族裡的叔祖。”

馮國用又是一驚,那你怎麼叫這個名字,不怕衝撞了先人?

朱元璋笑着解釋道:“馮先生到底是讀書人,雲莊先生的確是難得的好官……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心念蒼生,一身正氣啊!只可惜雲莊先生無力迴天,病死任上。張先生的父親給他起這個名字,是想讓他記着雲莊先生的前車之鑑,在鄉下耕田傳家,不要再出來做官。只是陰差陽錯,先生流落到咱的帳下,跟着咱這個粗人南征北戰了。”

如果本意是在鄉下,不求入朝爲官,揚名天下,倒是叫什麼無所謂……只是從朱元璋的語氣聽來,他十分敬重眼前的張先生,可問題是這位能有十五歲嗎?

這麼年輕的一位,能有什麼見識啊?

馮國用不免遲疑,眼神之中,帶着一絲絲的疑惑。

張希孟也沒說什麼,坐了下來,聊了幾句,馮國用有心試探張希孟,就主動道:“張先生,前些時候,在下探聽到滁州空虛,就聯合了一些義軍,想要攻佔滁州,結果被知府招募的青壯打敗,損失慘重……先生,我到現在也想不通,百姓爲什麼寧願跟着韃子,也不願意幫助義軍?”

提到了這件事,一旁沒說話的馮國勝也是憤憤不平,他們已經收買了城裡的商人,想要裡應外合,結果不但失敗了,他還受了傷,險些丟了性命,着實可恨!

張希孟聽完,半點都不意外。

“馮頭領,你問百姓爲什麼寧願跟着韃子,也不願意追隨你們?我現在倒是想反問一句,百姓憑什麼跟着你們,不願意追隨朝廷?”

“朝廷?”馮國用把眼睛一瞪,“朝廷失德,倒行逆施,已經是天怒人怨,百姓流離失所,倒斃荒野者,不可勝數。紅巾興起,天下到處都是義軍,元廷搖搖欲墜,難道百姓不該識時務嗎?”

張希孟忍不住大笑,“馮頭領,你說的都對,可是跟百姓有什麼關係?”

馮國用眉頭緊皺,困惑道:“沒關係嗎?”

“天下大亂不假,可若是因此百姓就都起來反抗元廷,此時大都皇帝的腦袋已經離開了脖子嘍!”張希孟笑道:“光是說元廷可惡,並不能讓咱們一往無前,所向披靡……咱們還要拿出一整套辦法,證明咱們比元廷好!真正能讓老百姓追隨咱們。”

“不然趕跑了元廷,來了一羣更混蛋的,從屎坑挪到了糞坑,能有什麼區別?既然都是一樣,那還不如跟着朝廷的知府守衛城池,至少名正言順,還不用擔心讓人衝進家門,大肆屠戮,馮頭領,你看是不是這個道理兒!”

“啊!”

馮國用低呼了一聲,忍不住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自己竟沒有想到。

真是好厲害的少年郎啊!

竟然把人心拿捏的這麼準確。

對馮國用來說,如同當頭棒喝,打得又準又狠。

馮家兄弟有點類似郭子興,屬於地方豪強,有些實力……趁着亂世,拿出錢財,招募兵馬,準備有一番作爲。

可仔細想想,他能這麼做,滁州的知府也可以開倉放糧,招募青壯,一起守城。然後也能說外面的紅巾,都是紅鼻子綠眼睛,天天吃人肉,喝人血,讓他們殺進來,大傢伙都完了。

說辭都是一樣的,根本不用改。

是啊,爲什麼要跟着你馮家兄弟幹?

沒道理啊!

“馮頭領,主公和我等商議了許多次,漸漸總結了一套方略。我們推動授田……那些跟元廷有勾結的官吏豪強,有作惡過往的,嚴懲不貸,這就是替百姓伸冤,解決大傢伙肚子裡的怨氣。然後我們推行分田,挨家挨戶,按照合理的比例,重分田畝,給大傢伙活下去的希望,讓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填飽大傢伙的肚子。”

“做了這兩件事之後,我們募兵強軍,再去教導百姓,推翻元廷,打出一個朗朗乾坤的道理,大傢伙自然能夠接受,將士們也就會勇往直前,再也沒有遲疑!”

馮國用終於如夢方醒,大徹大悟,他扭頭看了看二弟,忍不住自嘲道:“可笑咱們兄弟,還聯合那些人去攻擊滁州,殊不知他們各懷鬼胎,如何能贏啊!”

馮國勝用力點頭,“大哥,俺服氣了,回頭把咱們家的田交出來,都給分了……咱們弟兄,還有其他幾百口子,就跟着朱將軍了!”

馮國用深以爲然,他突然起身,雙膝跪倒。

“拜見上位!”

朱元璋大笑,“只要你們認同咱們的策略,就是一家人,就是兄弟手足!”

馮國用大受感動,他頓了頓,這才道:“上位,俺想攻打滁州,其實是想趁機渡江,攻下集慶。”

“集慶?”

“對!集慶就是原來的金陵,六朝古都,虎踞龍盤之地,正是大有作爲之所!非大英雄不能爲之,我們兄弟願意做上位馬前卒,輔佐上位,攻取集慶,席捲東南,一統天下!”

說完之後,馮家兄弟一起拜倒,朱元璋當即怔住了……

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寫感想了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六百二十九章 請你吃牢飯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寫感想了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們是陛下的鄉親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四百二十九章 連大戶都背叛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
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寫感想了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六百二十九章 請你吃牢飯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寫感想了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們是陛下的鄉親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四百二十九章 連大戶都背叛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