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立功

胡大海坐在了李貞曾經坐過,又有許多滁州百姓坐過的那一張椅子上,依舊是一碗熱茶,一盤棗糕。

不一會兒就來了一位國字臉,五官棱角分明,龍行虎步的漢子,他的衣着也很普通,沒有任何佩飾,到了最後,就坐在了胡大海的對面。

“說吧,你找咱有什麼事?”

胡大海遲疑了好久,才張口問道:“那個……你是朱將軍?”

“是咱!”

老朱抓起一塊棗糕,遞給了他,然後自己又拿起來一塊,“吃吧,咱也沒吃中午飯,先墊墊飢。”

說完,朱元璋三口兩口,就把棗糕吃了下去,他擡頭看了看胡大海,發現這個黑大漢傻愣愣瞧着他。

朱元璋忍不住笑了,“你當咱是什麼了不起的貴人?在府邸大院,等閒見不到?你或許想岔了,咱清早起來,去跟他們打井來的。三百多斤的井臺石,咱跟一個弟兄就扛起來了。”

老朱不無得意,經常幹活的老農,最喜歡炫耀的就是年輕時候的飯量和力氣,跟着他們時間長了,老朱也染上了習慣,露出筋肉紮實的前臂,衝着胡大海晃了晃。

這就是滁州之主嗎?

怎麼感覺就像是鄰家的大兄弟啊?

胡大海忍不住脫口而出道:“區區三百斤份量,咱一個人就能扛起來!”

老朱一怔,“好本事!咱先說事,等有空了,你露一手給俺瞧瞧。”

胡大海答應很痛快,“行……是這樣的,俺叫胡大海,在和州那邊也有個小小的匪號,人家都叫咱大狗熊!”

胡大海臉黑身長,孔武有力,倒真像是一頭大熊,這個綽號也算貼切。

“和州東西,有兩個匪頭,西邊的叫劉聚,東邊的就是俺。本來俺靠着搶劫大戶,打家劫舍,也能過得下去。可前不久,有個叫孫德崖的,領着一夥兵馬到了和州。他們人多兵多,看見什麼好,就搶什麼。誰敢反抗,就立刻殺人。俺手下八百多弟兄,有一多半都被姓孫的給殺了!”

胡大海怒火中燒,咬着牙,“俺聽說滁州這邊有兵,做事情仁義,待老百姓也好。俺就過來,想要借兵過去,把姓孫的滅了!”

朱元璋聽明白了情況,他微微皺着眉頭,問道:“咱不說你講的是不是真的,咱就問你一件事,你知道孫德崖和咱是什麼關係不?”

胡大海愣了一會兒,這才嘆口氣道:“怎麼不知道!聽說你們都是濠州出來的,他還是什麼大帥。俺也是看了一齣戲,聽說你要滅元廷,要除掉那些禍害老百姓的豪強。俺琢磨着,你要是說的是真話,孫德崖在和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根本就不配叫義軍!你能這麼看着嗎?”

這個黑大漢看着粗魯,但言語之間,心思縝密,正好抓住了朱元璋的軟肋。

老朱沉吟思忖……其實孫德崖早就被盯上了,他幹了什麼事情,郭英撒出去的人早就弄清楚了。

說白了,這貨就是個流寇。

在濠州的時候,顧及家鄉情分,還能收斂點。

可是到了和州,卻是原形畢露。

搶奪糧食,奪占房舍。

老百姓稍微抱怨,立刻就遭到殺戮。

所作所爲,簡直連元軍都不如,和州父老,都恨透了他。

從最近不斷逃到滁州的和州百姓嘴裡,也能知道這些事情。

“孫德崖有多少兵?”朱元璋突然問道。

“他來的時候有七八千人,現在有網羅了幾千人,總數能有一萬三四吧!”胡大海如實答道。

朱元璋眉頭更緊了,思量再三,他叫來了士兵,“去把張先生請過來。”

不多時,張希孟就來了,見過老朱之後,他就注意到了這個黑大漢。

好威武的樣子!

老朱的身高已經很出衆了,這位竟然比老朱還高,塊頭還大,黝黑的面龐,透着一股子煞氣。

張希孟立刻冒出了一個名字:常遇春?

不會是傳說中的懷遠黑太歲吧?

就在他思忖的時候,朱元璋就道:“他叫胡大海,是和州來的一位義士,希望咱們出兵,爲民除害,滅了孫德崖!”

竟然是他!

張希孟並沒有因爲猜錯而失望,恰恰相反,這個胡大海早期的戰績,幾乎和常遇春不相上下,甚至更要兇猛三分!

如果不是由於疏忽,被降將給殺了,幾乎可以確定,胡大海絕對是開國公爵,而且名次還要靠前。

沒有料到,他竟然主動投靠了。

張希孟也不得不感嘆,老朱的運氣不錯,隨隨便便來一個,都是頂級名將的種子。

“主公,打孫德崖的關鍵,也商量過了。他現在一萬多人,又十分狡詐……如果不能一擊必殺,他領着人到處亂竄,襲擾滁州,會大大耗損我們的戰力。更何況現在已經是八月份了,秋收不遠了,元廷也可能隨時南下,在孫德崖身上浪費精力,並不值得。”

張希孟還沒說完,胡大海就急了,“這位小先生,照你的意思,就是要看着和州百姓受苦?”

朱元璋冷哼了一聲,呵斥道:“胡大海,你來請求出兵,咱這邊是有規矩的。講究謀定而後動。隨隨便便出兵,不但不能解救和州百姓,還會鬧出大亂子,咱不能由着你的性子胡來!”

這話說得有點重,胡大海也覺察出來過分了,到了人家地盤,求人家辦事,還擺出山大王的架勢,那可真是作死了。

他連忙起身,向張希孟道歉。

頓了頓,胡大海這才道:“要說一下子弄死孫德崖,俺倒是有一個辦法,只要從滁州運出一些糧食給俺,俺把消息散佈出去,孫德崖缺糧,他肯定來搶!如果能派出兵馬,埋伏一下,孫德崖肯定好不了!”

聽到了這裡,張希孟眼前一亮,這辦法或許可以試試。

老朱也下令,把所有人召集過來。

這回文武一亮相,尤其是那幾十個千戶,一字排開,胡大海頓覺自己的渺小。

敢情人家不是沒有排場,只是平時不拿出來嚇唬老百姓罷了。

想到這裡,胡大海越發恭順。

在這場軍事會議上,首先就由郭英介紹和州的情況,等他一項一項說完,胡大海都傻了,原來人家知道的比自己還詳細啊!

隨後各方就進行激烈的討論,出兵多少,預計打多長時間,需要消耗糧草幾何,拿下孫德崖,怎麼解決他的殘部,孫德崖要是跑了,怎麼把他趕走,避免禍害滁州百姓……從中午一直到掌燈時分,由張希孟做總結,朱元璋拍板,一項作戰行動終於敲定。

“咱把話講清楚了,必須乾淨利落,如果能解決孫德崖最好,不能也要打散他的部下,總而言之,一定要快!”

老朱再三強調。

整個計劃由胡大海發起,他帶領殘部從雞籠山出來,前往全椒縣,押運一千石糧食進入和州境內,作爲誘餌。

隨後吳禎率領五百騎兵跟在胡大海後面,如果孫德崖上鉤,吳禎立刻出擊,爭取擊殺孫德崖。

假如孫德崖逃跑,這時候由湯和、徐達、花雲,各自另一個千戶,三面出擊,不給孫德崖任何喘息機會,把他徹底趕出和州。

一句話,絕對不打攻城戰!

孫德崖在守衛濠州的時候,也是很有心得的,他要是玩了命,拖延個一兩個月,那可就壞事了。

爲了保證萬無一失,老朱甚至親自統領兩個千戶,居中指揮,同時作爲預備隊。

難得的是張希孟也被叫着,跟在老朱身邊,隨軍出征。

“先生以爲這一次結果如何?”

張希孟騎在馬背上,忍不住笑道:“主公親自出手,湯和、徐達、花雲,還有胡大海和吳禎,他孫德崖多大的一張臉,能得到這麼多能人伺候,是什麼福氣啊?我猜不用別人,光是胡大海和吳禎,就能滅了孫德崖!”

“當真?”老朱驚訝道:“你不會高看了他們吧?”

張希孟輕笑道:“是主公低估了自己的部下啊!”

老朱一陣錯愕,說實話,自從拿下滁州之後,除了對付山賊土匪,還真沒怎麼打過大仗,而且自從落實分田,建立軍屯之後,這一支兵馬正在發生脫胎換骨的蛻變,究竟到了什麼程度,老朱自己也說不好。

那就拿孫德崖試試刀,看看咱的成色!

張希孟和朱元璋還在後方督兵,胡大海和孫德崖就遭遇上了。

由於接連幾次勝利,孫德崖並沒有看得起胡大海,以爲一個區區賊頭,還能怎麼樣?結果他就只帶了三千人,圍了上來。

雙方很快殺在一起,胡大海的兵少,但是這傢伙真的就跟猛虎相仿,手裡提着一柄短斧,左右衝殺,孫德崖這邊竟然擋不住他!

“都是廢物!”

孫德崖怒罵着,親自率領身邊的護衛,撲了上來,想要儘快殺了胡大海。

可就在這時候,腳下的大地似乎在動,等孫德崖一擡頭,吳禎率領的五百騎兵,披着鎧甲,持着利刃,撼天動地而來!

鐵騎衝鋒,能帶來的震撼,遠勝步兵太多。

戰馬跑起來,大地跟着顫抖。飛揚的塵土,宛如一條飛龍。

難怪訓練不夠的士兵,面對騎兵衝鋒,就會自己崩潰,着實是嚇人!

五百鐵騎,對戰三千士兵,優勢在騎!更何況還是突襲。

孫德崖想要交戰,又被一往無前的氣勢嚇住,調轉戰馬,就要想跑。

胡大海看得明白,奮力撲上來,後面的弟兄們也跟着殺上來,死死纏住孫德崖,不放他逃跑。

就在這時候,吳禎已經衝了過來,孫德崖的兵根本不是鐵騎的對手,一衝而散,吳禎衝到了五十步之外,舉起了手裡的長弓。

他平時射箭的功夫就不錯,到了戰場上,不但沒有多少猶豫惶恐,相反,渾身上下透着興奮。

或許有些人就是天生的戰士吧!

拉滿弓,一箭射出,孫德崖感覺到了不妙,卻已經躲不開。

胸口被深深射入,翻身倒下了戰馬。

吳禎大喜,急忙縱馬衝突,想要搶了孫德崖的人頭。

距離孫德崖不足十步,一個黑大漢手起斧落,砍下了孫德崖死不瞑目的人頭。

“吳千戶,這個功勞算咱倆的!”

吳禎氣得鼻子都歪了,二話不說,越過胡大海,把氣都撒在了孫德崖的部下身上。

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許加入華夏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慘了第三百四十九章 鐵索連舟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
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許加入華夏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慘了第三百四十九章 鐵索連舟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