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虛心認錯

東閣殿內,徐本當堂伸手問陳雲甫要錢,可是好生將了後者一軍。

但陳雲富並未因此而對徐本有任何看法,反而心裡生了一股子好感。

這是位實幹派!

雖然說張口錢、閉口錢顯得很俗,但持國和當家沒區別,過日子嘛,柴米油鹽醬醋茶都要圍繞錢。

一個好男兒要養家餬口,一個好皇帝更要養活全天下人。

既然說要廢徭役,那麼就要給工人工錢,徐本身爲工部尚書,問你陳雲甫要工錢沒毛病吧。

誰讓廢徭役是你提出來的。

徐本,初爲嘉興知縣,因其治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洪武十三年被朱元璋賞拔,擢其爲廣東布政使,洪武十六年,廣東布政使司將布政使職權分設爲左右布政使,徐本改任左布政使,依舊是一把手。

洪武十七年,因郭桓案調入京,出任工部試尚書,十八年,正職。

這算是地方官員中火箭提拔的代表人物,而其履歷中最光彩的自然是做嘉興知縣的時候。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這是個能官是個幹吏。

被這樣的人將軍,陳雲甫又哪裡會去生氣,高興都來不及呢。

“徐部堂提及了廢除徭役制度後的工錢虧空,這一點上,下官想請徐部堂放心,錢,不會少工部的。”

陳雲甫正襟危坐,據實而言。

“寶源局不會加鑄銅錢、寶鈔提舉司也不會加印寶鈔,國朝自己就能給工部填上。”

“是嗎,老夫恭聆通政使高見。”

“國朝取一百六十八萬兩給付百姓,百姓就多了一百六十八萬兩可供支出的餘錢,這一百六十八萬兩在百姓手裡,算不算是藏富於民?”

“算。”

“百姓用錢無非吃和穿兩樣,這兩樣取於商賈或者國營,取於商賈則有商稅,用於國營則爲國庫收入,這筆錢終究要回流國庫的。”

“商稅還能百分百全收嗎?國營沒有成本嗎?”

徐本反駁道:“就比如說一個甘肅的百姓做工,一年爲朝廷服徭一百天,取工錢一千五百文,這是不是國庫的開支?”

“是。”

“那麼這個百姓在甘肅拿着這一千五百文買鹽,因爲均物價,所以朝廷每賣出去一斤鹽要虧損九文,這個百姓拿錢買了五十斤鹽,朝廷是不是額外多虧損了四百五十文。”

“是。”

“一來一往,一翻一正,就在這一個百姓身上,朝廷一年就多花出去二兩銀子!”

徐本正色厲聲:“老夫知道通政使的意思,朝廷賣鹽均物價的目的還是藏富於民,這些錢滾來滾去,早晚都會回到國庫,這一點不假。

可那是需要時間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國庫什麼時候有錢?

很簡單,那就是當西北、西南的百姓因爲均物價、廢徭役的政策恢復了元氣,不僅誕育了下一代而且民生和江南近乎處於同等水平,如此,國庫才能將這筆錢重新從西南、西北老百姓身上賺回來。

一代人,十五年乃至二十年!

國朝哪裡變得出三千萬兩銀子來撐過十五年乃至二十年,這還是在未來二十年內國朝無有重大天災的情況下,萬一有哪怕一年發生重大的洪澇、地動災害,國朝都將陷入無錢賑災的窘境,真到那個時候,數以萬計、十萬計嗷嗷待哺的災民,通政使打算如何去救!”

這一刻,陳雲甫對徐本近乎是肅然起敬!

而在這敬意之後,

陳雲甫又不得不承認人家徐本考慮的非常周全。

起碼比他陳雲甫要周全的多。

是,宏觀經濟體和微觀經濟學之間固然有其相輔相成的邏輯鏈條,但那並不代表大明此時的社會生產力水平能夠達到支撐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宏觀經濟體,更無法實現和支撐國內經濟能夠閉環運轉。

在宏觀經濟體完全建成之前,他的這番操作用通俗點的話來說,就是步子邁的太大。

真要發生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那就真扯着蛋了。

“北宋年間回河之爭的慘痛教訓,老夫想,在座的諸位都知道。”

徐本目光掃過殿內,沉聲道:“北宋朝廷就是因爲沒有錢去梳理東漢時期留下的黃河故道,但又爲了強行平抑黃患,選擇了決堤改流,其結果,造成了黃河兩岸上千萬百姓流離失所,數百萬人溺餓而亡,好好一個天下,反民遍地。

雖然咱們大明現在來看,黃河、長江都還算老實,但誰知道它們什麼時候做患、什麼時候逞兇,不能賭啊,不敢賭啊,諸位!”

“徐部堂說的好!”

這聲好不是詹徽喊的,而是陳雲甫喊的,驚掉一地眼球,連着朱標都側目。

《廢徭復商疏》是你自己提出來的,現在人家徐本反駁你,你還支持?

這算什麼個意思。

陳雲甫站起身,摯摯誠誠的衝着徐本作揖,坦然道:“下官終是年輕,思慮不及部堂深遠,部堂所言句句珠璣,可謂老成持國。

不錯,國家不能一日無錢,國家更不能沒有危機意識,這廢徭一事,是下官倉促了。”

急切間,徭役確實不能廢,因爲國家不能沒錢!

徐本也沒想到陳雲甫竟然這麼好說話,本以爲這陳雲甫少居高位,最是春風得意心高氣傲的時候,又加上有了邵質、俞綸兩個尚書的支持,會和自己死磕呢。

愣了片刻後,便作揖回禮。

“通政使,老夫就事論事,無有他想。”

“下官心裡都明白,部堂是個務實的官員,更是一位能臣。”陳雲甫再謙。

“通政使過譽,雖然廢徭事難可爲,但通政使提及的後三條還是可以先行推試的。”

如此,本以爲是兩人互相爭執的局面反倒成了互捧,便是早前微微有些尷尬的邵質、俞綸兩人此刻也恢復如常, 面帶微笑起來。

看來這徐本確實是就事論事,並非屬於詹徽一黨。

就如同陳雲甫剛說的,徐本是個務實的官員啊。

“唐太宗曾言,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金玉良言啊。”上首位的朱標看的頻頻點頭,誇口道:“果然是理不辨不明,兩位能夠通過一番論證闡明《廢徭復商疏》中的得與失,是一件大好事,徐部堂務實持國、通政使虛心請教,這更是國朝之喜,甚善!”

把兩人各自誇了一番後,朱標這才問話葛循。

“葛部堂,若是不廢徭的情況下,復商籍、均物價、營官榷,可行否?”

葛循這時哪還能不明,當下便拍胸脯做了保證。

“戶部完全有力支持。”

“那諸位的意見呢?”

剩下幾個一直沒表態的此刻也起身回了話。

“暫不廢徭,吾等亦覺通政使之法可行。”

八票通過,只留下詹徽一人風中零亂。

他此刻才發現,自家老爹留下的政治勢力早就已經微弱如燭火,那些伯父叔父的聯名舉薦他,保着他進入九卿已經是還了恩,自己本身如果沒有能力,誰都不會再幫他了!

這次廷議,最大的贏家還是陳雲甫。

雖然《廢徭復商疏》中的四條沒能全過,但過了三條,足以彰顯陳雲甫的能力,而今日與徐本對論後虛心納言的行爲,更是值得稱讚。

能力、品行都勝一籌。

新法推行,陳雲甫的勢力必然又會得到增強,他詹徽,恐怕不會是對手了。

第五百零五章:上海第二百一十一章:臭皮匠也想上位第一百七十三章:門下藍玉,拜見明臺!第四十一章:歇斯底里第二十一章:入都察院第四百六十三章:大炮理論和步炮協同第二百四十七章:中原復興計劃和全國廢奴法案第四百一十七章:父沾子光第二百七十二章:光與希望,永遠都在!第四十四章:和翁俊博聊聊第四百六十五章:破城,就在今日第四百一十五章:廢停優待政策第四百六十章:資本:利潤遠大於生死第九十七章:毫無規矩的藍玉第二百四十章:端倪第二百二十九章:推齊德去衝鋒陷陣第四百一十六章:幼年早慧的于謙第一十一章:蝴蝶效應第二百六十六章:李成桂篡位只差一步第三百八十七章:絕望的李芳遠第一百四十二章:捕魚兒海大捷!第四百九十二章:安史之亂的潛在危機第三百七十四章:常茂的糾結第二百五十章:朕,已經很剋制了第二百三十一章:改元詔書第三百八十六章:常茂很感慨第九十六章:年輕氣盛實時情況彙報第四百七十五章:驚恐第一百八十四章:王者歸來第四十五章:翁俊博‘死’了第三百三十四章:靖難!靖難!!(六)第三百五十八章:流放第二百九十五章:我們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第四百一十一章:奉天殿辯論第五百一十五章:交流第五百一十五章:交流第七十七章:皇帝因何造反?第四百八十四章:科西莫-美第奇第二百四十七章:中原復興計劃和全國廢奴法案第三百零九章:真實的廣東第八十三章:陳雲甫捱了一頓廷仗第四百六十九章:史無前例的國家工程第五十七章:太粗魯了第三百零四章:針尖對麥芒第八十一章:陳雲甫和齊德第五十三章:破局第五十二章:恩如海、威如獄第三百九十二章:擦屁股第三百九十一章:生活中的老陳第九十四章:下官求個棲身之地第五十七章:太粗魯了第四百七十二章:接風第三百五十六章:京中有亂黨第五百二十三章:時代的傳承接力第一百七十八章:想安生都不得第四百三十九章:印度的重要性第五百一十七章:明珠港之行第五百二十一章:控制輿論第三百三十六章:靖難!靖難!!(八)第四百九十九章:孤需要時間第八十章:老陳配專車了第三百六十四章:國用政策調配經濟第一百二十四章:春闈放榜第三百六十二章:權力的盛宴:九州會!第二百六十九章:來水了!第六十四章:懶官、懶政第四十四章:和翁俊博聊聊第一百一十章:打啞謎第八十九章:老朱病危?第三百四十一章:這輩子成與不成,都值了!第三百四十八章:國家一體納糧第三百五十五章:努力造船,傳播文明第五十章:揭開腐敗的蓋子第四百四十一章:技術專利保護第二十一章:入都察院第二百六十一章:故事中亡國的,不會是我大明朝吧!第一百三十一章:歷史會抹去一個本不存在的人嗎?第三百八十五章:現在,正是時候第八十三章:陳雲甫捱了一頓廷仗第七章:几筵殿裡的見聞第五百一十一章:越加棘手的廣東局面第一百三十八章:這趟北平沒白來第四百七十六章:借刀殺人第一百四十六章:思想逐漸迪化的藍玉第二百七十九章:投寄、飛灑第九十五章:見招拆招真高手第四百九十七章:險惡用心第四章:老朱來了第一十九章:邵檸第一百六十九章:突然發難,大禍臨頭第三百二十七章第三百三十三章:靖難!靖難!!(五)四月更新情況和五月更新彙報第四百七十九章:虎毒食子的陳雲甫?第二百五十五章:本輔一定會看到那一天第二百一十章:一定要保住遼東的大好局面第三百三十章:靖難!靖難!!(二)第二百五十八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下)第八十章:老陳配專車了
第五百零五章:上海第二百一十一章:臭皮匠也想上位第一百七十三章:門下藍玉,拜見明臺!第四十一章:歇斯底里第二十一章:入都察院第四百六十三章:大炮理論和步炮協同第二百四十七章:中原復興計劃和全國廢奴法案第四百一十七章:父沾子光第二百七十二章:光與希望,永遠都在!第四十四章:和翁俊博聊聊第四百六十五章:破城,就在今日第四百一十五章:廢停優待政策第四百六十章:資本:利潤遠大於生死第九十七章:毫無規矩的藍玉第二百四十章:端倪第二百二十九章:推齊德去衝鋒陷陣第四百一十六章:幼年早慧的于謙第一十一章:蝴蝶效應第二百六十六章:李成桂篡位只差一步第三百八十七章:絕望的李芳遠第一百四十二章:捕魚兒海大捷!第四百九十二章:安史之亂的潛在危機第三百七十四章:常茂的糾結第二百五十章:朕,已經很剋制了第二百三十一章:改元詔書第三百八十六章:常茂很感慨第九十六章:年輕氣盛實時情況彙報第四百七十五章:驚恐第一百八十四章:王者歸來第四十五章:翁俊博‘死’了第三百三十四章:靖難!靖難!!(六)第三百五十八章:流放第二百九十五章:我們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第四百一十一章:奉天殿辯論第五百一十五章:交流第五百一十五章:交流第七十七章:皇帝因何造反?第四百八十四章:科西莫-美第奇第二百四十七章:中原復興計劃和全國廢奴法案第三百零九章:真實的廣東第八十三章:陳雲甫捱了一頓廷仗第四百六十九章:史無前例的國家工程第五十七章:太粗魯了第三百零四章:針尖對麥芒第八十一章:陳雲甫和齊德第五十三章:破局第五十二章:恩如海、威如獄第三百九十二章:擦屁股第三百九十一章:生活中的老陳第九十四章:下官求個棲身之地第五十七章:太粗魯了第四百七十二章:接風第三百五十六章:京中有亂黨第五百二十三章:時代的傳承接力第一百七十八章:想安生都不得第四百三十九章:印度的重要性第五百一十七章:明珠港之行第五百二十一章:控制輿論第三百三十六章:靖難!靖難!!(八)第四百九十九章:孤需要時間第八十章:老陳配專車了第三百六十四章:國用政策調配經濟第一百二十四章:春闈放榜第三百六十二章:權力的盛宴:九州會!第二百六十九章:來水了!第六十四章:懶官、懶政第四十四章:和翁俊博聊聊第一百一十章:打啞謎第八十九章:老朱病危?第三百四十一章:這輩子成與不成,都值了!第三百四十八章:國家一體納糧第三百五十五章:努力造船,傳播文明第五十章:揭開腐敗的蓋子第四百四十一章:技術專利保護第二十一章:入都察院第二百六十一章:故事中亡國的,不會是我大明朝吧!第一百三十一章:歷史會抹去一個本不存在的人嗎?第三百八十五章:現在,正是時候第八十三章:陳雲甫捱了一頓廷仗第七章:几筵殿裡的見聞第五百一十一章:越加棘手的廣東局面第一百三十八章:這趟北平沒白來第四百七十六章:借刀殺人第一百四十六章:思想逐漸迪化的藍玉第二百七十九章:投寄、飛灑第九十五章:見招拆招真高手第四百九十七章:險惡用心第四章:老朱來了第一十九章:邵檸第一百六十九章:突然發難,大禍臨頭第三百二十七章第三百三十三章:靖難!靖難!!(五)四月更新情況和五月更新彙報第四百七十九章:虎毒食子的陳雲甫?第二百五十五章:本輔一定會看到那一天第二百一十章:一定要保住遼東的大好局面第三百三十章:靖難!靖難!!(二)第二百五十八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下)第八十章:老陳配專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