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七十九章 新任部堂的威風

公堂上官員們都依禮數拜見。

四司官員見過後,就是司務廳官員。

司務廳有司務官二人,官位從九品。司務廳主要與外面衙門打交道,公文往來,轉發。

除了三堂四司司務廳外,禮部下署衙門還有會同館,鑄印局,教坊司。

會同館就是專門與外邦打交道的,明朝一向以天朝上邦,中央大國自居,對於外蕃事務並不特別重視,對於外國不過拿來當進貢國看待。

所以後世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評價中國說,中國數千年來都沒有與平等大國交往的經驗。

特別是明清二朝尤爲如此。

清朝時皇帝曾致信美國總統林肯,其中有言,朕承天命,撫有四海,視中國與異邦同爲一家,彼此無異。

所以會同館的地位可想而知,所以這纔會下屬於禮部主客司。

明朝的外交事務上,會同館主接待番邦使者,由禮部主客司負責,而四夷館主翻譯,由太常寺負責。

至於鑄印局,不用多提。

最後就是教坊司,教坊官在元朝很尊貴爲三品官,到了明朝只爲正九品。

教坊司並非只是傳說中犯官妻女,其實還包含大量樂籍,如董小宛,李香君等江淮名妓都出身於南京教坊司。

隨便說一句,教坊司是南北禮部下轄的唯一創收部門。

禮部衙門是衆所周知的清水衙門,窮的響叮噹,禮部衙門要用錢時,都是問教坊司取,比如今日這樣林延潮到任,或者官員升轉。

這些公費從何而來,都是教坊司的‘賣肉錢’。

北禮部風氣尚好一些,至於南禮部的官員,直接就是在教坊司裡接待賓客,遊宴。

所以這一點也經常被京城官員,以及士大夫們笑話。不過禮部的官員都只是兩眼一翻,充耳不聞,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誰叫你是六部之中最窮的。

接着林延潮就回到自己衙署,晚上自有官員到任的接風宴。

卻說林延潮衙署自是西衙門,東衙門是禮部左侍郎的衙署。所以官場上到了侍郎這一級,也算是有點‘開府建牙’的資格了。

西衙門就挨着正堂,由左侍郎于慎行陪着一身緋袍的林延潮走過一道烏樑朱門,來到自己的衙署。

侍郎的衙署,自比不上尚書所在的衙署。

尚書衙署堂有大堂,二堂,三堂,侍郎唯有兩堂,前堂與後堂。

前堂面闊三間,頭頂匾額上書‘天理國法人情’一行字。

前堂之前,本堂孔目,直堂吏,貼寫吏都來參拜,大約有二三十人如此,屏息跪拜在臺階下。

林延潮沒有說話,而是負手打量了衙署一番,身旁的于慎行也是默不作聲。

這些孔目,官吏一直跪着,沒有林延潮吩咐,也不敢擡頭起身。

于慎行見這一幕心想,林延潮新官上任來個下馬威管教下屬,對此他也不便多言。

這時林延潮對於慎行問道:“可遠兄,這部堂衙門怎麼看去有些年歲了。”

于慎行笑了笑道:“宗海兄,指的可是衙門破舊。”

林延潮道:“正是如此。”

于慎行笑了笑道:“宗海兄有所不知,我們禮部衙門雖說窮,但也不是沒有錢。但大宗伯認爲要修衙門,就要從教坊司裡籌措,此舉實在是不雅,故而寧可不動這錢。”

“此外衙門也有羨餘錢,但是你也知道,海侍郎那邊三天兩頭問大宗伯要錢,用於京城的義學上,所以修衙門的事就停下來了。”

林延潮聞此頓時對沈鯉肅然起敬,點點頭道:“正當如此,我等爲官再窮,但也不能窮了教育之事。”

說到這裡,林延潮看向下面跪着官吏,然後道:“起身吧!”

衆官吏們都是起身,能在禮部當差的官吏哪個不是有背景的,但在林延潮面前誰敢吱聲。

林延潮直接對他們訓話:“俗語有云,官看三日吏,吏看十日官。諸位都是衙門裡的老吏了,本官看過爾等履歷,在禮部沒有十幾年,也有幾十年,伺候了不知多少上官。”

“本官自到任前,就聽說滑吏最是欺官,對於這些人而言,百端作弊,矇蔽上官,陽奉陰違的手段,簡直張手就來……”

聽着林延潮的話,下面的官吏裡已經有人暗冒冷汗。

“……現在本部堂坐衙,不管爾等以往是否有沒有聽過本部堂的名聲,既是本部堂到任,你們就將如此心思收起來,若是發現有人上恃官府之威,下懷肥已之奸,莫怪本部堂砸了他的飯碗,若有罪論罪,該坐牢的坐牢!”

衆官吏聞言都是一併躬身道:“小人謹尊部堂教誨,不敢有任何欺瞞之心。”

林延潮見這一幕點了點頭當下道:“孔目,名冊拿來!”

孔目當下遞上名冊,林延潮持名冊一一點名過去,每個應名的官吏應了一聲,林延潮都好好審視一番,此舉令這些人不由心底發毛。

他們以往伺候過不少上官,心知林延潮這等是最不好對付的,以後有他們的苦日子了。

于慎行在旁看着林延潮,林延潮在翰林院時可謂謙謙君子,與同僚相處和睦,後來聽聞他到歸德後,整治地方,嚴懲豪強,實出乎他的意料。

眼下回京任部堂後,他才覺得林延潮行事作風,確有幾分雷厲風行的味道。

他開始有些擔心林延潮年輕,鎮不住這些滑吏,但今日看來他實在是想多了。

于慎行在旁道:“今日林部堂到任,你們要將往日衙門習氣都收一收,行事多掂量掂量,否則一旦犯事,林部堂可不會與我這般好說話。”

衙吏參拜後,于慎行陪着林延潮到堂上轉了一圈。

這衙門前堂都是對外處理公事的地方,而官員處理本署公事則在後堂。前堂左右兩側是接官廳,吏房。

後堂後面則是幾間配房,整個西衙門的格局也就是如此。

這西衙門說是獨立署衙但實際上也是太小了,比不上縣衙,更比不上當年林延潮在歸德時的府衙。

不過這可是禮部衙門的署衙。

從翰林院的一張桌子,到了今日坐鎮一衙,已是不可同日而語。

陪着林延潮走完一圈,于慎行即告退離去。

其他吏員除了值堂之人也是離去。

林延潮當下先叫孔目,將後堂一間配房清理一番,作爲自己以後休憩所用,然後讓陳濟川以及自己隨從將自己物件以及官印都搬到堂上。

正說話間,外面吏員稟告,主客司郎中董嗣成求見。

林延潮聞言一笑,晚間酒宴可以敘話,不過是在大庭廣衆之下,不好說體己話。

所林延潮不免想着自己到任後,下面哪個郎署官員先來拜見,不意竟是董嗣成。

董嗣成向林延潮長長一揖道:“屬官主客司郎中董嗣成拜見部堂大人。”

林延潮笑着扶起道:“今日我還未上任,你我不必見外,來後堂說話。”

董嗣成不僅是林延潮的同年,且家世顯赫,他的外公是與唐順之,歸有光齊名的茅坤,

他自己則是前禮部尚書董份的孫子,給事董道醇的兒子。

而今首輔申時行,三輔王錫爵都是董份的門生,申時行次子還娶了董份的孫女。

所以當初同年進士裡,董嗣成這等背景下,比得上三元及第的林延潮,甚至更加吃香。

不過有這樣的背景,董嗣成卻很謙和,爲官爲人絲毫也沒有依仗自己背景的地方,是一個很可以結交的朋友。

反而倒是他的祖父董份在朝堂上可謂名聲狼藉,在鄉里民怨沸騰,祖孫二人風評着實截然不同。

董嗣成與林延潮說了一番道賀的話,然後交代了幾句自己的公務,即是告辭,也沒說什麼話,但已表明了態度。

片刻後儀制司郎中汪可受到了。

汪可受與林延潮也是同年,此人十分乾練,而且爲官清廉,故而很受申時行的器重,因此被提拔至儀制司郎中的位置,爲四司郎官之首。

汪可受一見林延潮即行禮參見,十分的恭敬。

林延潮問了汪可受幾件公事,對方知無不言,這令林延潮十分滿意,看來也是有意向自己靠攏。

董嗣成,汪可受走後,其餘各司的郎中,員外郎頓時如有了默契一般,陸續而來,一個跟着一個,絕不碰在一起。

林延潮送走一個接着一個,沒有半點清閒的功夫。

衙門裡的吏員們若說之前尚因林延潮剛到衙來了個下馬威而心底有所忿忿的話。

那麼見到各司郎官爭相來參見林延潮,他們心底即平衡了。

在這位新任的部堂大人面前,別說是他們這等小吏,連各司五品郎官都是恭恭敬敬的。

在林延潮新官上任之時,一個個上面相見不敢落了一個。

如此一直到了吃了中飯時方纔停了。

不過這時新任部堂的威風已是禮部衙門的官吏口中傳開了。

衆人口裡相傳,沈鯉年事已高,身上又兼九卿會推,對於禮部的事早都放給了兩位侍郎。

衆所周知,沈鯉,于慎行都是有德君子,所以下面的官吏有時不免怠慢,但林延潮位列三堂後,恐怕以後禮部的事務是要變一個樣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趕上好時候第兩百二十六章 龔夫人的想法六百四十二章 文教也是事功(兩更合一更)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處置五百五十五章 臺階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第三十章 奇才八百六十九章 坐省長隨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五百零四章 當年同窗第五十八章 質疑第三百八十一章 朝參五百六十六章 無恥一千五十四章 榮升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單章兼請假第一百二十四章 陳知府的心思(一更)第四章 叔侄定計第一百八十七章 歲試七百一十八章 不作就不會死(兩更合一更)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平衡左右第十九章 回家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第一百五十一章 老夫看好你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七百八十六章 到任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少二甲前五第八十六章 俞龍戚虎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敘功第兩百七十四章 漕弊一千三百零一章 問罪九百一十三章 宰相之才七百一十九章 於心何忍第兩百三十五章 申時行(二更)第三百一十三章 座師與門生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第兩百三十八章 大宴賓客(一更)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課(一更)第兩百七十七章 終南捷徑第三百九十四章 柔情蜜意第三百九十二章 如願以償第二十九章 送信六百六十八章 出入承明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一石二鳥九百八十三章 託付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題七百五十一章 十三太保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第四百三十三章 師恩如山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四百七十一章 ********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大功?一千六十八章 拿人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第一百六十七章 學風如此(一更)四百四十八章 李三才七百四十三章 攔道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第一百三十四章 立言第一百七十九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一更)九百三十六章 聰哥?八百五十八章 背景強大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經略高見五百零一章 船戶案七百六十二章 力諫第六十八章 冬衣一千五十六章 就藩六百二十五章 林學第三百五十九章 牙牌和官袍第四十八章 不早點告訴我八百零八章 威壓一府一千一百零六章 栽培六百一十六章 林三元在哪?七百四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五百七十三章 向天子推薦五百五十章 私問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八百八十五章 官員與百姓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八百九十章 投書九百零一章 名宦祠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四百六十二章 爲官之道九百七十九章 面聖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鎮壓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八百五十一章 刨根到底五百五十七章 關係第六十八章 冬衣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講官(第一更)
第一百四十九章 趕上好時候第兩百二十六章 龔夫人的想法六百四十二章 文教也是事功(兩更合一更)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處置五百五十五章 臺階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第三十章 奇才八百六十九章 坐省長隨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五百零四章 當年同窗第五十八章 質疑第三百八十一章 朝參五百六十六章 無恥一千五十四章 榮升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單章兼請假第一百二十四章 陳知府的心思(一更)第四章 叔侄定計第一百八十七章 歲試七百一十八章 不作就不會死(兩更合一更)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平衡左右第十九章 回家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第一百五十一章 老夫看好你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七百八十六章 到任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少二甲前五第八十六章 俞龍戚虎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敘功第兩百七十四章 漕弊一千三百零一章 問罪九百一十三章 宰相之才七百一十九章 於心何忍第兩百三十五章 申時行(二更)第三百一十三章 座師與門生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第兩百三十八章 大宴賓客(一更)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課(一更)第兩百七十七章 終南捷徑第三百九十四章 柔情蜜意第三百九十二章 如願以償第二十九章 送信六百六十八章 出入承明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一石二鳥九百八十三章 託付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題七百五十一章 十三太保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第四百三十三章 師恩如山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四百七十一章 ********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大功?一千六十八章 拿人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第一百六十七章 學風如此(一更)四百四十八章 李三才七百四十三章 攔道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第一百三十四章 立言第一百七十九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一更)九百三十六章 聰哥?八百五十八章 背景強大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經略高見五百零一章 船戶案七百六十二章 力諫第六十八章 冬衣一千五十六章 就藩六百二十五章 林學第三百五十九章 牙牌和官袍第四十八章 不早點告訴我八百零八章 威壓一府一千一百零六章 栽培六百一十六章 林三元在哪?七百四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五百七十三章 向天子推薦五百五十章 私問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八百八十五章 官員與百姓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八百九十章 投書九百零一章 名宦祠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四百六十二章 爲官之道九百七十九章 面聖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鎮壓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八百五十一章 刨根到底五百五十七章 關係第六十八章 冬衣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講官(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