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書院招考

濂江書院裡藏書樓已是落成。

這藏書樓多是省城各官紳,讀書人將家中藏書捐贈,當然捐贈最多的還是徐熥,徐火勃兄弟二人,樓中藏書有五萬餘卷,規模相當不小了。

今日福建提學道副使,也就是全省讀書人口稱的大宗師耿定力,應林延潮之邀來到鰲峰書院。

林延潮親自迎接,書院的徐貞明,徐熥,徐火勃也一併陪同,隨他視察書院。

衆人走到藏書樓前,但見藏書樓裡的繕寫,管書一一來見。

林延潮微微點頭道:“大宗師,這裡就是本書院的藏書樓。”

耿定力聽了道:“古代書院之所以稱爲書院,實因此爲藏書之所,然後令諸士子就學其中。而近世以來書院爲課士之地,而罕有謀藏書於其中。此實爲可悲,是不惟無以成夫貧而有志之人,亦豈書院所以稱名之意哉。老弟要辦書院,這路還有很長啊!”

旁人聽了耿定力的話,心道哪裡有這麼說的,以林延潮的身份,即便你的大宗師,也不是可以如此指指點點的。

林延潮卻知人家不是有意的,作爲耿定向的弟弟耿定力,也是名聞天下的大儒,與他兄長有二耿之稱。所謂二耿顧名思義,就是出了名的耿直,有什麼說什麼。

林延潮笑道:“大宗師這一番話真乃真知灼見,這鰲峰書院開辦至今不足兩月餘,藏書已越五萬餘捲了,若書院學子真立下偉志,此藏書樓可爲名山,而某也只當助之。”

耿定力似也覺得方纔的話,以他與林延潮身份而言有些不妥,當下道:“五萬餘卷真是了得,老弟這一次衣錦還鄉,家鄉百姓們不僅簞食壺漿以迎,還捐書助銀以資老弟辦這書院,實在是了不起啊!”

聽了耿定力的話,衆人都是笑了。

林延潮笑着道:“書院能建成不僅仰仗家鄉百姓,也是全賴大宗師與地方官府的支持啊!以後書院辦學,勞煩大宗師的地方還很多,到時還請助小弟一臂之力啊!”

耿定力心想,地方上還有什麼人敢不給你林延潮面子。

耿定力面上笑着道:“不敢當,有什麼事,部堂儘管吩咐耿某就是。”

二人互拍了一陣官屁,場面氣氛十分和睦。於是二人在衆人簇擁之中,走進書樓。

走到書樓的二樓,但見左右書聯各寫着‘你無文章需認命,我有兒孫要讀書’。

見了此聯,林延潮眉頭微皺問道:“此聯是誰立的?”

一旁林慎上前道:“回稟山長,是在下寫的。”

林延潮倒是沒有說什麼,倒是一旁耿定力問道:“此聯說得甚是真切,自古以來,科舉之道不正是如此,欲其難不欲其易,若門檻越高,考場越難,那麼覬倖之人少。少一覬倖之人則少一營求患得之人,而讀書之人可以漸清。正因爲士子之知其難,而攻苦之日多,如此多了一名痛下苦功之人則少一羣居終日言不及義之士,如此士風可漸正矣。”

林延潮道:“大宗師所言極是,但也正是如此,纔是令人心寒。”

說到這裡,二人走到了書樓窗旁,從這裡看去但見鰲峰書院的大門前人山人海,無數讀書人正爭着排隊,一個個踮起腳翹首以盼的樣子。

此刻對於很多人而言,似乎考上了鰲峰書院,就能考上生員,舉人,甚至進士。這是一條金光大道。

林延潮卻生出一絲不忍,報名的人數有六七千人,但書院只收一百二十人,這還要去掉十幾個內定的關係戶,畢竟到了林延潮這個地位,也有很多地方的情面沒辦法抹開,他只能做到儘可能的公允,所以最後鰲峰書院只有百餘名額給下面的士子競爭。

由此看來,真的是‘你無文章需認命,我有兒孫要讀書’,實在太殘忍了一些。

一人上則一人下,科舉就是這麼殘酷,但偏偏這是眼下此時代,寒家子弟唯一跨越階層的機會,這是儒家的利出一孔。

林延潮道:“大宗師,我方纔看此聯,突然想起過去朝廷純以經義取士,卻教人貶實學而崇浮華,此非習士之風,爲國求賢之道。”

耿定力知林延潮說的實學就是事功之學,但他身爲理學大儒,有自己的讀書立身之本。同時身爲一省大宗師,他要不偏不倚,不可能偏袒向林延潮的學說。

耿定力道:“確實,近來讀書人不是大談性命之學,就是在尋章摘句上下功夫,或者就是醉心於科舉,於治國之道毫無體察。說來說去還在於義利二字上,應舉之學原不悖於義,但一念營營,希圖功效,妄圖一步登天此喻利之心不可爲之,我等也不可長之。”

林延潮知耿定力這一手太極,悄無聲息地化解了自己的問題,但他說的‘義利之說’也是很有道理。

林延潮道:“既辦書院就逃不開義利之說,當今書院不攻於科舉,那麼學子就不會來,但是書院忽視了爲國培養治才之道,那麼又何談爲國家儲用呢?”

林延潮一句話將耿定力跑偏的話題扯了回來。

果真耿定力問道:“那麼老弟所辦的鰲峰書院,又當如何爲國家儲用呢?”

林延潮當即道:“以小弟之見,書院辦學當以治經與治史並重,學生學問也當以八股文與治術並治。”

“讀史教人審勢,所謂勢者天下已成之形者,審勢者,可權天下之事輕重緩急而施者。治國不達於勢,而泥古而行,雖堯舜禹湯文武之政,亦不能行者。”

“故而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之得失,學生從讀史中將經義學以致用,察歷代興衰之道,然後以策論繩之來參定高下。”

耿定力稱許道:“部堂所言極是,但是兼通經史,對於很多讀書人而言實在不易。”

林延潮笑着道:“大宗師難道忘了,萬曆十四年,萬曆十七年的會試,禮部出卷都以經義與策論並重取士,但是會試如此,各省卻響應者寥寥,爲何我們福建不可以開先河呢?”

耿定力看了林延潮一眼,苦笑道:“老弟啊,老弟,天下誰不知這經義與策論並論是你提出來的!你叫我這麼做,實在是難辦啊!”

林延潮嘆道:“我也是爲了這些讀書人心疼啊,經義取士自王安石變法起已數百年,這期間天下讀書人中皓首窮經,而不知變通者不知多少。”

“正如大宗師之前所言,現在經義的考試,已純粹讓人分高下,而遠離實用之道,且經過這麼多年,經義之範圍是越考越狹,多少讀書人只知走捷徑,而不用心於其中。倒不如變通一下,多從策論之中選拔出能夠經世致用的人才,這纔是真正的爲國求賢。”

耿定力聞言嘆道:“老弟之言無不道理。”

耿定力說完,踱步想了想於是道:“既是如此,我可以決定歲試,科試之中可以偏重於策問,但在院試之中卻不好如此主張。”

歲試就是府,縣生員每年一考,不合格者要革除功名,合格者可給予廩生待遇。

至於科試就是鄉試前的資格考試。

這都在耿定力的職權範圍內,而有了這兩項林延潮就更可以讓書院的學子,不僅讀四書五經,更可以名正言順的治史,談論歷代興亡得失,古爲今用,學以致用。

當然還是那句話,策問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拔人才的方法,但一定純粹於八股取士來得強。

當然換句話說,八股取士也不是最差,至少比唐朝時詩賦取士來得強。因爲八股不僅包含了詩賦,還囊括了經義等等。

這也是一代更有一代的制度,到了今日公考覆蓋更廣。考試的範圍越大,考生想要尋捷徑找套路就越難,越可以選拔出真正的人才。

所以施政者必須審勢而爲,治史能選拔經世致用的人才,這不是經義取士能辦得到的。同時考試範圍擴大,就能篩落一批整日專研四書五經,死讀書的士子。

譬如林延潮當年依仗記性好,靠着背誦範文矇混過關。這不是林延潮一人如此,而是當年很多讀書人慣用的套路,萬曆年間就有一名讀書人在會試之中,連續默寫了七篇範文最後竟然金榜題名,此事一出也是朝野震驚。

而林延潮勸服耿定力後,一旁的徐貞明,徐熥等人都是暗暗佩服,林延潮地位雖高,但耿定力這樣的大儒並非是因權勢能夠屈服的人,但林延潮幾句話下改變了他的觀念可見他的本事。

然而二人的幾句話,就更改了福建科場取士的規矩,也因此不知改變了多少考生的人生軌跡。

但是耿定力卻不是輕易可以說服的人。

“不知道老弟這一次書院招考,可有以策問取士?”耿定力突然問道。

林延潮點點頭道:“確有,我打算擬四書題三道,五經題兩道,以論史爲主的策問題三道。”

耿定力當即道:“老弟此舉不妥,對於那些寒門出身儒童而言,買一本論語都夠他們家中節衣縮食半個月,更何況動則數十萬的史籍,如此你讓他們如何辦?”

林延潮聞言默然了一陣,然後道:“這也是無奈之舉,但矯枉需過正。我只打算將策問定爲選作,若考生有空閒功夫可以答之,只定上下不作去留,大宗師以爲此舉如何?”

第三百九十五章 家人,同窗和老師第一百九十五章 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第一百八十六章 孫秀才(二更)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皇長子講官八百九十章 投書四百六十一章 清丈田畝論七百三十二章 給錢第兩百九十五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九百四十八章 趙老爺子(謝愛啊書友的盟主)九百零二章 又來一個一千三百章 大興縣試第九十四章 兩封信九百一十七章 河堤五百八十二章 舌戰羣儒(上)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義利四百九十二章 養豬?第四百二十七章 權力所在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五百五十四章 耍賴第一百一十九章 童生的好處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九百九十五章 接風宴(謝孤舟蓑笠娃盟主)七百七十一章 此林延潮之功(二合一)第五十一章 外舍弟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俞有請(第二更)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誰可入閣輔政八百六十七章 算計七百四十八章 分歧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七百七十四章 情誼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劉大刀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七百零四章 賞賜連連(第三更)第兩百四十八章 補習天王(二更)第兩百八十三章 教誨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一千二十四章 恩榮宴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回京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課(一更)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權相權一千零四章 還是要靠女人啊一千五十四章 榮升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緣由第一百七十七章 翻案(一更)四百七十六章 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第二十六章 對薄公堂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集義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推舉第六十五章 比試(第二更)一千八十二章 見證歷史的一刻一千二十五章 萬曆十四年的幾件事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一石二鳥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仁不讓了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七百四十三章 攔道五百八十二章 舌戰羣儒(上)五百四十章 日講官值廬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第兩百四十二章 推舉(一更)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風流員外郎第一百四十二章 讀書等身算什麼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柳成龍一千三百章 大興縣試一千三百五十章 晉州五百四十八章 說一不說二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柳成龍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第一百零五章 我取定了(第二更)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高深莫測九百六十章 官吏六百四十五章 發來賀電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集義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事相求(一更)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勢第兩百一十八章 諸生的心情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內閣輕重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用人七百零八章 懸魚(第二更)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一品四百八十九章 白紙九百九十六章 好處七百七十九章 樞臣風範第九十一章 民心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一千零七章 軒然大波第三十七章 與先生作對的頑童九百三十六章 聰哥?第一百五十一章 老夫看好你五百一十九 來客八百六十八章 響馬的用處第八十一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
第三百九十五章 家人,同窗和老師第一百九十五章 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第一百八十六章 孫秀才(二更)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皇長子講官八百九十章 投書四百六十一章 清丈田畝論七百三十二章 給錢第兩百九十五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九百四十八章 趙老爺子(謝愛啊書友的盟主)九百零二章 又來一個一千三百章 大興縣試第九十四章 兩封信九百一十七章 河堤五百八十二章 舌戰羣儒(上)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義利四百九十二章 養豬?第四百二十七章 權力所在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五百五十四章 耍賴第一百一十九章 童生的好處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九百九十五章 接風宴(謝孤舟蓑笠娃盟主)七百七十一章 此林延潮之功(二合一)第五十一章 外舍弟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俞有請(第二更)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誰可入閣輔政八百六十七章 算計七百四十八章 分歧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七百七十四章 情誼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劉大刀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七百零四章 賞賜連連(第三更)第兩百四十八章 補習天王(二更)第兩百八十三章 教誨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一千二十四章 恩榮宴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回京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課(一更)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權相權一千零四章 還是要靠女人啊一千五十四章 榮升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緣由第一百七十七章 翻案(一更)四百七十六章 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第二十六章 對薄公堂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集義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推舉第六十五章 比試(第二更)一千八十二章 見證歷史的一刻一千二十五章 萬曆十四年的幾件事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一石二鳥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仁不讓了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七百四十三章 攔道五百八十二章 舌戰羣儒(上)五百四十章 日講官值廬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第兩百四十二章 推舉(一更)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風流員外郎第一百四十二章 讀書等身算什麼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柳成龍一千三百章 大興縣試一千三百五十章 晉州五百四十八章 說一不說二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柳成龍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第一百零五章 我取定了(第二更)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高深莫測九百六十章 官吏六百四十五章 發來賀電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集義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事相求(一更)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勢第兩百一十八章 諸生的心情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內閣輕重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用人七百零八章 懸魚(第二更)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一品四百八十九章 白紙九百九十六章 好處七百七十九章 樞臣風範第九十一章 民心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一千零七章 軒然大波第三十七章 與先生作對的頑童九百三十六章 聰哥?第一百五十一章 老夫看好你五百一十九 來客八百六十八章 響馬的用處第八十一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