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三十六章 悔不聽宗海之言

明朝設立監察御史之制時,朝臣曾說過,治平三要。

內閣掌印一要,吏部尚書一要,左都御史一要。

意在議政,人事,監察,三權平衡。

要出任十三道御史,由吏部推薦,之後監察御史復任和升黜由都察院考覈,再上報天子。

但御史任內不受吏部,都察院約束。若是天子願意,監察御史升遷,使用,可不通過內閣,吏部。

因此明朝御史權利極大,一封奏章可以隨時上抵天聽。爲了制約言官,故而將監察御史,給事中都定爲正七品,以起秩卑權重,以小制大之用。

雖說以小制大,但言官卻幹得不是很稱職。

在嚴嵩,張居正這等權臣在位時,言官屁都不敢放一個,反而成爲幫兇。

張居正回鄉時,巡按御史趙應元不去。左都御史陳炌當下將巡按御史趙應元除名削籍。當時戶部員外郎王用汲看不過去,上書爲趙應元求情,結果也被削籍。

到了權臣不在位了,言官們卻紛紛冒出頭來了,動則抨擊朝政,彈劾大臣,無事不彈劾,無人不被彈劾。

故而張居正在位時,鉗制言道,御史臺內衆言官,不敢鳥鳴一句。

現在張四維感到言道失控時,爲時已晚。

張四維再想制約時,已是來不及,吏部尚書王國光,樑夢龍先後被言官彈劾罷免,御史臺的老大左都御史陳炌,因牽扯上張居正餘黨的罪名,正一天一封奏章的向天子請求致仕。

而彈劾陳炌的,正是自己的下屬,都察院裡的御史們。

連都察院的一把手,言官們都敢彈劾,還有什麼事是他們不敢幹的。

言官徹底沒有制約,先是御史魏允貞乘勝追擊,上書直斥吏部,兵部選官制度不公平,都是授意於閣臣,或是司禮監掌印太監,令只知道逢迎送禮之人升官,而德高望重之人卻歷久不得升遷。

這話看起來是十分大義凜然,政治正確,但對於內閣,司禮監,吏部警告的意思卻很明顯。

魏允貞這一上書,張四維氣得大罵,什麼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就是了。

不僅如此,魏允貞再度上奏言,說了兩點一點是張居正在位時對吏部,兵部人事多有插手,以後內閣當引以爲戒。

這條也罷了,第二條將張四維直接氣得暈倒過去。

這二條說,科考爲天下之公,內閣輔臣不應以權謀私,取內閣之子爲進士,科名與才學不合,理應給予罷免官職。

這奏疏上完後,給事中阮子孝生怕張四維聽的不明白,直接點名道姓,說如張居正三個兒子張敬修,張嗣修,張懋修,前閣臣呂調陽之子呂興周,馬自強之子馬慥(張四維女婿)盡皆高第,應核其名實,以平天下讀書人憤恨。

言官明面上彈劾張居正三個兒子,科考走關係中進士,暗中則罵曾身爲會試主考官張四維取了張居正兒子,以及自己女婿,此舉實是徇私舞弊。

還有張四維走關係中進士的長子張泰徵,那是不是也要革除功名了?

什麼叫我起瘋來,連自己都打,張四維整天在那邊喊着‘事歸六列,言歸臺諫‘,好嘛,現在言歸臺諫了,人家已是來拆你的臺,把張四維也給坑進去了。

張四維不得不撰文親自上陣辯解,說成祖建置內閣贊理機務,雖有輔臣不賢……因前臣行私而欲臣不與聞吏兵之事臣……此非祖制。

至於宰相兒子中進士,宋朝宰相韓億四個兒子都中進士,也沒聽說當時有人說什麼,臣又不是秦檜取其子徇私那等,爲天下笑柄。

最後補了一句,你們再這樣冤枉我,我唯有乞骸骨了。

天子當然不會讓張四維辭相,立即訓斥了魏允貞一頓,挽留張四維。

但天子奏章剛下,魏允貞好友戶部郎中李三才就出面爲魏允貞辯解,又被天子訓斥,直接貶官。

這場鬥爭張四維雖看起來獲勝了,但魏允貞,李三才此舉卻得到了言官的同情,名聲大振。

這就是贏了面子,輸了裡子。

張四維到了這個地步,終於明白自己對朝局失去控制。

歷史上,張四維對言官失去控制的局面,向好友浙江巡撫張佳胤書信裡絕望地寫到,朝堂上局面,僕已決意引退,不意聖意窺器奸固,不許僕去,而羣小乃自相怨構,奸態盡形亦可醜。

而這個時空張四維身在內閣值房裡,看着奏章也是面色土灰。

言官如此也就罷了,現在天子對言官失去控制之勢,不但沒有制止,甚至還予以鼓勵。

天子下旨,讓之前上本彈劾潘晟等大臣的牛惟炳等二十多名科道言官升職以示獎賞,此舉等於示意‘爾等不要停‘。

這旨意,張四維還不得不答允,因爲牛惟炳等人都是他張四維的門生,之前多虧他們才彈劾倒潘晟等人。

張四維不由掩卷嘆道:“羣怨如沸,本輔真是引火燒身啊。”

董中書見張四維如此問道:“相爺,爲今之計可有轉圜餘地?”

“難,除非聖意有所改變,但你看現在,聖上是鼓勵這些言官抨擊朝事,彈劾朝臣。”

董中書聞言道:“聖上這是鑑於之前張文忠相權過大,故而欲引言臺,以遏制閣權部之意。言官們窺得聖意,故而這才一不可收拾,相爺爲今之計只有重新鉗制言臺,否則以後你哪還有說話的餘地?”

張四維道:“難,若是本輔現在請陛下重新鉗制言臺,就是自食其言。那些得勢的言官們必會掉過頭來攻訐本輔。這就是林宗海所言將太阿予人,將傷人傷己。但若言道再如此下去,恐怕將來本輔相位不保不說,還要被重罪。”

“相爺不必有此憂心,陛下不是下旨挽留了嗎?”

張四維搖頭道:“聖心難測,今日本輔於張文忠之事,盡力周旋,他日本輔若有此難,申吳縣肯替老夫這麼盡力嗎?”

董中書不愧是張四維頭號軍師,想了半天出了一策道:“相爺,言臺失控之事,既是林宗海早有預料,何不如將此事問一問他?就算他沒辦法,也可藉此投石問路,問一問申吳縣的意思?看看能否與申吳縣修好。”

張四維目光一亮道:“此倒是高策,你立即替本輔致書給林宗海,讓他今晚來本輔府邸一趟。”

當張四維書信送至林府時,林府下人不敢怠慢,馬上送到正在申時行府上的林延潮手中。

這一個多月來,申時行一直在‘稱病‘之中。

針對張居正,馮保一黨的清算,他沒有過問。其實大家都知道他的爲難,申時行若在內閣,面對對馮保,張居正餘黨的清算,他是辦還是不辦呢?

一面是張居正的舊恩,一面是皇帝的意思。

所以申時行還是在家歇着好。一面歇着,一面申時行還向天子上書說,自己稱病沒有在內閣理事,實在是不好意思,懇請辭俸。

天子表示,工資你還是照領,先生你安心在家養病就好。

天子是要保申時行,但百官卻揣測不透天子的意思。這幾日來,申時行門庭冷寂,平日絡繹不絕上門來拜會的官員,盡是不見。

唯獨林延潮卻出入如常。

林延潮看了信後,不由笑了笑,遞給申時行道:“張蒲州已有悔意。”

申時行看後搖了搖頭道:“難矣,若是當初張蒲州聽了你的話,此事尚有可爲。但眼下言道已握權柄,怎麼可能又將此大權,雙手再奉還回去?”

“是啊,自古以來,大權皆易放難收。”林延潮道。

頓了頓林延潮問道:“恩師可有什麼高見?”

申時行道:“眼下要扭轉乾坤,唯有在於聖意。只要陛下一句話,還是可以收鉗制言臺之效,但眼下陛下仍欲繼續清算楚黨,怎麼肯讓言臺這時候停下來。”

“再說就算收權,這句話又由誰來說?張四維是不行,說了就是食言而肥。老夫也不行,身處嫌疑之地,若是進言,陛下會以爲老夫替楚黨說話。”

林延潮道:“終究說來,是張蒲州不如徐華亭啊。”

申時行搖頭道:“非張蒲州不如徐華亭,而是今上不如世宗皇帝。”

申時行此言一語中的,林延潮也是默然許久。

然後林延潮道:“恩師,學生想替張四維,恩師說這句話。”

申時行嘆道:“老夫早料到,你要這麼做。”

林延潮道:“是的,事實上學生想,張四維派人來請學生,實也是想請教恩師,其中也是存着與恩師你修好的意思。”

申時行點點頭笑着:“這不愧是老夫高徒,看事透徹,那你就將老夫的意告訴張四維。”

議定後,申時行將林延潮送出門去道:“沒料到老夫如何不願,此事最後還是要你來辦,其中後果你想明白了。”

林延潮道:“學生此心已決,雖九死猶未悔。”

申時行點點頭道:“若老夫將來有東山再起之日,必不忘宗海你今日之恩。”

林延潮道:“恩師與我情同父子,弟子願效此勞。”

林延潮當晚去了張四維府上。

張四維屈尊來到二門來迎接林延潮,一見面即拉着林延潮的手,追悔莫及地道:“悔不聽宗海之言,否則老夫焉有今日啊。”

聽張四維此言,林延潮哭笑不得。

ps:歷史上魏允貞是因張四維次子張甲徵,申時行長子申用懋中進士後才上表彈劾的,書中把時間提前了。

還有歷史上對張居正的清算進行了一年半。本書爲了劇情緊湊,故而都壓縮在短時間來寫了,儘管如此,節奏仍是頗爲拖沓,大家見諒哈!

第三百八十五章 硬道理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第九十九章 我有辦法(第一更)六百零八章 咱們當面羞辱一下第四百二十一章 御前五百一十六章 裝逼失敗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握手言和第二章 家有悍婦八百九十九章 無恥之尤七百二十一章 轉變四百六十五章 上門送禮八百六十四章 民得其惠一千九十二章 順天鄉試考官(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七章 定名次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六百六十章 我有一點淺見第一百五十九章 三個圈第三百一十三章 座師與門生一千兩百一十章 參天大樹我自爲之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海運第一百零六章 交卷(第三更)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一千兩百五十章 當年之事一千兩百七十章 經事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會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從道不從君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五百五十五章 臺階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林府八百四十四章 結案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七百一十章 奏對(第二更)六百五十四章 重返朝堂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兄長立功了一千七十二章 少宗伯八百零四章 青苗法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第八章 背書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救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陽書坊五百六十八章 國書六百三十章 講學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梅家的盤算九百四十章 爲官難易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一千九十六章 實踐出真知第四百二十四章 委以重任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人之美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潛邸講官七百六十章 拍門哭諫(二合一)一千兩百二十章 事故第八十八章 有事找他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八十六章 俞龍戚虎五百八十二章 舌戰羣儒(上)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從道不從君第三百三十七章 君前奏對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六百二十一章 明月映萬川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第兩百四十四章 何心隱(一更)第四百三十七章 這就是帝王師啊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第兩百六十六章 蒸蒸日上七百六十一章 慈寧宮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六百五十三章 兩家之好第兩百二十五章 鎮場詩(第一更)八百一十章 林延潮審案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五百九十三章 話題性五百九十九章 彈劾之事四百六十二章 爲官之道九百二十七章 學以致用九百三十二章 誰是經世致用之學六百三十七章 家有賢妻一千八十六章 琉球攻略第五十一章 外舍弟子九百六十章 官吏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第兩百零七章 巡撫(一更)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縣試時(一更)八百零七章 公堂之上罵貪官第一百八十三章 入貢資格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九百六十三章 考語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第兩百一十七章 好風光第四百二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兩百六十三章 仗勢欺人七百五十四章 首輔(謝豪豬tyz書友盟主)五百零八章 相爺這唱得是哪一齣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一千兩百零三章 真小人也四百八十四章 袁宏道第三百零五章 朱衣點額
第三百八十五章 硬道理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第九十九章 我有辦法(第一更)六百零八章 咱們當面羞辱一下第四百二十一章 御前五百一十六章 裝逼失敗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握手言和第二章 家有悍婦八百九十九章 無恥之尤七百二十一章 轉變四百六十五章 上門送禮八百六十四章 民得其惠一千九十二章 順天鄉試考官(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七章 定名次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六百六十章 我有一點淺見第一百五十九章 三個圈第三百一十三章 座師與門生一千兩百一十章 參天大樹我自爲之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海運第一百零六章 交卷(第三更)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一千兩百五十章 當年之事一千兩百七十章 經事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會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從道不從君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五百五十五章 臺階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林府八百四十四章 結案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七百一十章 奏對(第二更)六百五十四章 重返朝堂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兄長立功了一千七十二章 少宗伯八百零四章 青苗法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第八章 背書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救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陽書坊五百六十八章 國書六百三十章 講學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梅家的盤算九百四十章 爲官難易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一千九十六章 實踐出真知第四百二十四章 委以重任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人之美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潛邸講官七百六十章 拍門哭諫(二合一)一千兩百二十章 事故第八十八章 有事找他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八十六章 俞龍戚虎五百八十二章 舌戰羣儒(上)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從道不從君第三百三十七章 君前奏對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六百二十一章 明月映萬川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第兩百四十四章 何心隱(一更)第四百三十七章 這就是帝王師啊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第兩百六十六章 蒸蒸日上七百六十一章 慈寧宮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六百五十三章 兩家之好第兩百二十五章 鎮場詩(第一更)八百一十章 林延潮審案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五百九十三章 話題性五百九十九章 彈劾之事四百六十二章 爲官之道九百二十七章 學以致用九百三十二章 誰是經世致用之學六百三十七章 家有賢妻一千八十六章 琉球攻略第五十一章 外舍弟子九百六十章 官吏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第兩百零七章 巡撫(一更)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縣試時(一更)八百零七章 公堂之上罵貪官第一百八十三章 入貢資格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九百六十三章 考語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第兩百一十七章 好風光第四百二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兩百六十三章 仗勢欺人七百五十四章 首輔(謝豪豬tyz書友盟主)五百零八章 相爺這唱得是哪一齣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一千兩百零三章 真小人也四百八十四章 袁宏道第三百零五章 朱衣點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