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節 東林黨罪過罄竹難書(二)

其罪三、東林黨撤銷監察機構,官員貪污現象加劇。

天啓皇帝駕崩後,以魏忠賢爲首的閹黨迅速倒臺。至天啓七年(1627年)十二月,閹黨基本被清算一空,於是崇禎帝組建了一個全新的,以東林黨爲首的內閣。

東林黨人認爲東廠等特務機構對官員的監察,就是對他們道德操守的嚴重懷疑,是對善於“修身”的讀書人的一種侮辱,於是在這個全新內閣的建議下,崇禎撤銷了東廠這個最大的監察機構,還有撤銷分派往各地的其他監察機構和監察太監,例如各省的河道太監、茶稅太監等。

傻乎乎的崇禎,後來大家對比東南府,發現這個傢伙收稅收得狠,而且成立了有史以來中國最大的情報系統保障了他的、東南府的安全,高下之分,皇帝不如小海賊!

之前嘉靖皇帝懷疑河道官員貪墨治河工款,於是派遣太監監督河工,這種監察讓各地官員“深惡痛絕”,於是隆慶時期便被廢除。萬曆皇帝親政後,他要求各地河工款項一律要交由太監過目,甚至規定,一旦洪水過堤,則立即處死監督太監。

皇帝想殺臣民,並不是想殺就能殺,但TJ是家奴無人權,皇帝可以隨便處置。

這個做法極大的“激發”了監督太監的工作熱情,他們極力敲打工部和地方官員,這再次遭至了東林官員的憎恨,於是天啓朝後河道太監再次被廢。直到魏忠賢掌權之後,河道監察太監製度纔再次恢復,不過隨着魏忠賢閹黨的失勢,這項制度再次被廢。

河道監察太監的被廢,直接導致從天啓元年開始到天啓六年魏忠賢掌權之前,全國上下河道修繕基本荒廢。而在崇禎撤回河道監督太監開始到李自成攻破京城爲止,十七年間河道的修繕再次被荒廢。

河道不修繕,河流決堤,形成水災,災民流離失所,活不下去,那就反了吧!

預防永遠比事後補救要省錢和有效得多,可是東林黨的袞袞諸公都看不到這一點。

其罪四、明末農民起義同樣與東林黨人有脫不開的干係

明朝滅亡,除了遼東與後金的戰局不利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末天下各處的農民起義,而農民起義的全面爆發,同樣與東林黨人密切相關。

工商稅的減少導致西北農業稅加重,百姓苦不堪言。明末時期,南北發展差異巨大,北方依舊主要以傳統農業爲主,而南方的工商業則極爲發達。而由於進入崇禎年間工商稅再次被廢除,且各地稅監被撤回後,導致朝廷茶稅、礦稅、海關稅等稅收急劇減少,例如到崇禎十年(1637年),僅浙江一省的茶稅就從萬曆、天啓年間的二十萬兩降到了每年十二兩白銀。

區區12兩白銀,一省的茶稅,這可是出產茶葉的大省!

單是浙江的一個富春江茶就是一等品,你得明白,顏常武大力開拓茶路,得到了紅毛番的積極響應(尤其是紅毛番貴族,他們吃肉多,吃蔬菜少拉屎不出,喝茶就通便),一等品的茶葉賣到歐洲,甚至是一磅茶葉一磅白銀,極品的是一磅茶葉賣一磅黃金!

明末由於小冰河時期的影響,天災不斷,再加上遼東戰事緊張,朝廷處處要用錢,導致國庫極爲緊張。於是朝廷支出的重擔就壓在了農民身上,農業稅從張居正時期的二百萬兩,一直攀升到崇禎十二年的兩千三百萬兩,這還是在各地大災小災不斷的情況下,這導致北方百姓尤其是西北百姓苦不堪言,簡直到了賣子賣女也交不起稅的地步,百姓活不下去,豈能不造反。

更有甚者,朝廷通過節省開支來維持運轉,然而即使“節流”,東林黨人也不願觸及自己的利益。在東林黨人的主持下,“節流”被加在了基層小吏身上,例如驛站制度的改革,精簡驛站支出。於是原本爲銀川驛站驛卒,以爲捧着鐵飯碗的李自成同志,就這樣地光榮下崗了,沒了工作的他,越混越回去,走上了造反之路,最終把他以前的大老闆給送上了黃泉路。

……

朝廷明刑正典,宣佈東林黨爲逆黨,將東林黨諸人無論活的死的統統打入黨冊,褫奪死者生前一切榮譽,剝奪生者一切榮譽,沒收家產,九族流放東南亞!

良心話來說,東林黨有的地方還是委屈的,譬如崇禎皇帝在發現了東林黨的真面目後,疏遠了他們,把東林黨領袖錢謙益給送回老家讓他去秦淮河吹風了,皇帝對於東林黨的話也不大聽了(但還是顧忌着他們,他們的噴功太厲害了)。

但是呢,東林黨倒黴是喜大普奔的事情,皇帝掛了總得有人來背鍋,就他們了!

東林黨號稱清流,影響天下輿論,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派頭,對誰都說三道四的,見到不合心意就狂噴,早就引發了勳貴、TJ集團和其他文官集團、武將們的嚴重不滿,說他們遍地是敵不爲過!

不多說什麼,單是一個裁撤驛站,讓多少的官員在路上奔波,沒有公家的支持,辛辛苦苦,連個安心睡覺和飯的地方都沒有,徹底地失去體面,又讓多少官員們失去了一個可以進項和安排自家人手的地方。

天底下的官員永遠都是對於新增一個機構強烈支持(多了位置出來!)對於裁撤一個機構而大力反對的,僅此一項,東林黨就得罪了天下的官員!

所以對於永明帝的旨意,舉朝上下一片歡迎,熱烈擁護!

名聞天下的“東林書院”在五月十八日一個很吉祥的日子迎來了它的末日!

東林書院,位於江蘇無錫,亦名龜山書院,建於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當時知名學者楊時長期講學的地方。

臨伯瀆港,前臨清流,周圍古木森天與鬱鬱蔥蔥的廬山東林寺頗爲相似,是一個研究和傳授學問的理想場所,

明朝萬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東林學者顧憲成等人重新修復並在此聚衆講學,他們倡導“讀書、講學、愛國”的精神,引起全國學者普遍響應,一時聲名大著。

顧憲成撰寫的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在心”寫得確實有水平,可惜事與願違,東林黨淪爲江南士大夫爲主的官僚政治集團,更看中自己的官品、官位、利益。

諷刺的是,當他們打倒了他們的閹黨大敵,打倒了許多政敵,把朝中的宣黨、浙黨、楚黨、齊黨一古腦兒地趕了下臺,沒有了敵人,就輪到自己被消滅了。

刨了東林黨老巢的正是明末名人,前東林黨人士阮大鋮!

隨着他意氣風發的一聲令下:“拆!”

民工們蜂擁而來,名聞天下的東林書院被拆成一片白地。

第1289節 難題難解第608節 紅海一行第522節 人才的大用第2027節 太后的開導第1044節 進波斯灣!第226節殺到外伶仃島第1682節 拜訪總督大人第648節 君臣欲談和第1125節 朝堂衆生態第638節 騎兵師登臺第2049節 這是一支可怕的軍隊第1176節 孟買城之殤第1148節 奧斯曼人敗了!第533節 聰明熊大第14節 陳和彬的觀察第888節 攻打馬六甲城第1960節 準噶爾部歸順第2172章 蘇門答臘島之行第1104節 驚雷戰役第831節 功成後起齟齬(求訂閱)第520節 畢懋康的聽聞第1131節 奧斯曼帝國的智者第452節 炮轟萬丹第1786節 物質戰勝精神第1153節 肩負使命的蘇鵬第1319節 尚算順利第1952節 烏魯木齊建城第917節 七天下城之慾打雄城第310節 德川秀忠的忠告第1859節 吃得好第300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一)第935節 三鍋居然在太歲頭上動土第1133節 太后教子第890節 紅毛番土法上陣第1853節 中國式開花彈第1232節 賊勢熾第1456節 錫克人上陣第1588節 回到南京第1667節 邊吃邊喝邊打仗第1678節 王董事長的得瑟第1779節 自由不香了第455節 叢林作戰第1265節 桂林城破第1423節 圈套第784節 集郵第902節 開國大典(二)第13節月港第1362節 這是報應啊!第942節 阿米爾·汗的煩惱第1920節 奧斯曼帝國之殤第2076節 教育新出爐的勳貴第1118節 卡薩維拉是叛徒!第910節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122節 淪爲笑話的卡米勒·帕夏第848節 與黃道周的爭論第356節 烈火焚城!第701節 種種手段第1952節 烏魯木齊建城第1232節 賊勢熾第265節蘇鳴崗的遠見第2067節 都看得開第1932節 巡撫用功第1940節 楊展經營西藏第1852節 兩老賊第1464節 我們去肝第847節 理想國度第1494節 戴維先生的玩具船第1961節 活佛在此第333節 好看第527節 文萊戰定第680節 途中演習第690節 大獎功臣第2180章 定名分第761節 鯉魚躍龍門,乘風入九重第338節 人事安排洋人上位第1634節 輕勝老毛子第2190章 從《三國演義》學到謀朝篡位第1392節 萬隆城邊的鄰居第1253節 東方規則第1845節 韓寶生的大膽計劃第1341節 千葉合戰一之雙方部署第805節 秦淮之行第1636節 三件事定邊第394節 噁心的鏈彈攻擊第793節 蘇州調研(二)第514節 素丹的憤怒!第388節 驚天消息第1697節 大學士從何而來第1454節 陸戰隊頂用第632節 黃臺吉不傻第709節 誰可爲帝?第1527節 不眠之夜(三)第1668節 四條腿的跑不過兩條腿的第1782節 爲反對而反對的維特議員第1199節 剩女要加稅第1985節 震撼人心的三招第615節 到達摩加迪沙第107節移民臺灣第1146節 他們肯定沒讀過歷史書第2199章 西洋人
第1289節 難題難解第608節 紅海一行第522節 人才的大用第2027節 太后的開導第1044節 進波斯灣!第226節殺到外伶仃島第1682節 拜訪總督大人第648節 君臣欲談和第1125節 朝堂衆生態第638節 騎兵師登臺第2049節 這是一支可怕的軍隊第1176節 孟買城之殤第1148節 奧斯曼人敗了!第533節 聰明熊大第14節 陳和彬的觀察第888節 攻打馬六甲城第1960節 準噶爾部歸順第2172章 蘇門答臘島之行第1104節 驚雷戰役第831節 功成後起齟齬(求訂閱)第520節 畢懋康的聽聞第1131節 奧斯曼帝國的智者第452節 炮轟萬丹第1786節 物質戰勝精神第1153節 肩負使命的蘇鵬第1319節 尚算順利第1952節 烏魯木齊建城第917節 七天下城之慾打雄城第310節 德川秀忠的忠告第1859節 吃得好第300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一)第935節 三鍋居然在太歲頭上動土第1133節 太后教子第890節 紅毛番土法上陣第1853節 中國式開花彈第1232節 賊勢熾第1456節 錫克人上陣第1588節 回到南京第1667節 邊吃邊喝邊打仗第1678節 王董事長的得瑟第1779節 自由不香了第455節 叢林作戰第1265節 桂林城破第1423節 圈套第784節 集郵第902節 開國大典(二)第13節月港第1362節 這是報應啊!第942節 阿米爾·汗的煩惱第1920節 奧斯曼帝國之殤第2076節 教育新出爐的勳貴第1118節 卡薩維拉是叛徒!第910節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122節 淪爲笑話的卡米勒·帕夏第848節 與黃道周的爭論第356節 烈火焚城!第701節 種種手段第1952節 烏魯木齊建城第1232節 賊勢熾第265節蘇鳴崗的遠見第2067節 都看得開第1932節 巡撫用功第1940節 楊展經營西藏第1852節 兩老賊第1464節 我們去肝第847節 理想國度第1494節 戴維先生的玩具船第1961節 活佛在此第333節 好看第527節 文萊戰定第680節 途中演習第690節 大獎功臣第2180章 定名分第761節 鯉魚躍龍門,乘風入九重第338節 人事安排洋人上位第1634節 輕勝老毛子第2190章 從《三國演義》學到謀朝篡位第1392節 萬隆城邊的鄰居第1253節 東方規則第1845節 韓寶生的大膽計劃第1341節 千葉合戰一之雙方部署第805節 秦淮之行第1636節 三件事定邊第394節 噁心的鏈彈攻擊第793節 蘇州調研(二)第514節 素丹的憤怒!第388節 驚天消息第1697節 大學士從何而來第1454節 陸戰隊頂用第632節 黃臺吉不傻第709節 誰可爲帝?第1527節 不眠之夜(三)第1668節 四條腿的跑不過兩條腿的第1782節 爲反對而反對的維特議員第1199節 剩女要加稅第1985節 震撼人心的三招第615節 到達摩加迪沙第107節移民臺灣第1146節 他們肯定沒讀過歷史書第2199章 西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