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節遠遠炮擊

損失不是很大,問題在於對方無人死傷(其實有,炮擊過程中有十二個東南府水兵自己被炮車碰傷或者扭傷什麼的)、一條艦也無損傷!

更可怕的是福建水師遇到了麻煩!

明軍的作戰方略是,當敵艦到達肉眼可看清的距離(大約不到1公里遠),就用火炮轟擊,以期摧毀之。當敵船接近時,就用火銃鐵鳥(火槍)、弓箭、火箭(點火的弓箭)對射;當逼近時,就用“鉤拒”推拒(怕打不過時)或者拉近敵船,交施矢石、火罐;發兩船相挨,就令士兵越船,砍帆索,肉搏拼殺。

但是呢,對方根本不照他們的期望進行作戰,他們就是不斷地開炮,不作近距離接戰!

福建水師也有炮,可是多是炮頭炮尾炮,沒有側壁炮,很難把炮口對準敵人,而且就算打中,一炮二炮的,簡直給對方撓癢癢似的不值一提。

眼下東南府的艦隊再度轉彎,以驚人的速度順風而來,他們快得象一羣羣歡快的海鷗!

噢,老天爺,對比於自家的船隻,多麼希望擁有一條象他們這樣的戰艦!

東南府使用的是歐式軟帆船,福建水師使用的是硬帆船,運貨首推硬帆船,海戰還是軟帆船爲王道!

硬帆船的優點是便於操作,用一個滑輪便可升起,需要的人數少,升帆時間短,特別適合近海和江河貿易。(水手少成本就低)

缺點是帆重不能做得太大,面積小了,吃風就少,因此航速很慢,跨洋航行時效率低下,不適合遠洋貿易和探索。硬帆船的承載能力也小,裝炮裝不了幾門,硬帆只能一升到頂,不能根據情況調整帆力,這點對於海戰和穿越島羣都不利。

西式軟帆的帆面大,吃多多,速度和載重都有極大優勢,另外即使是同一桅上軟帆是一節一節的,可以根據情況調整帆力。

非常有利於海戰,但其操作複雜,需要大量船員,升帆時間長。

如今東南府戰艦仗着速度快,火力猛,讓水師船陷入了一種光捱打的一邊倒的局面。

其實,俞諮皐也考慮過對方這種快船急攻的場面,也想到應對的法子,那就是犧牲小我,成全大衆,外圍的船被轟,中央主力船隊照衝,殺到臺灣陸地,登陸摧毀敵人的根基。

失算的是沒想到對方有這麼多的船!

這樣一來,哪怕衝到臺灣陸地,可是中途損失的船隻多少,就點懸了!

可惡!

氣得俞諮皐重重一拳砸在了船欄上,立即下令道:“第三隊出動,跟隨對方艦隊,不讓他們攻擊大隊!”

福建水師的第三隊是快速機動部隊,擁有三十條趕繒船,火力不強,但它吃水淺,行駛迅速靈活,俞諮皐用來對付東南府的快船。

不待東南府的戰艦開來,第三隊的福建水師徑直迎上前去。

然而東南府的戰艦依舊不近戰,盡是開炮迎敵。

李英着領頭的高雄一號戰艦劃了個漂亮的弧形,自過來阻截的福建水師戰船的面前掠過,讓他們吃上一輪炮火,然後追趕福建水師大隊而去。

其他戰艦同樣如此,保持嚴格的戰列線,不作混戰,盡是開炮!

十八條戰艦飛一般駛過,最後一條戰艦與福建水師船之間的距離不到30米,堪堪是擦身而過。

福建水師的火炮拼命打響:“轟!轟!轟!”

可是他們炮火密度小,依靠船頭炮和船舷邊不多的火炮,訓練的水平也差,大海上一擺,炮彈往往不知道飛哪去了。

彼時接近明末,軍隊裡極之腐爛,以致於上級都不相信軍隊領取火藥是訓練,所以對於領取火藥,美其名去訓練從開始的半信半疑到一點都不信了!

他們是對的,福建水師的火藥袋,有不少出現在東南府的庫存裡!

東南府爲了火藥來源,沒少費心思。

經過大陸裡那些堅定的愛國者上下其手,福建水師裡火藥大搬家,搬到海峽那邊去,開炮打回福建水師。

加上鑄造差劣,打不上幾炮就出現問題(本來嚴格質量管理,大明的火炮還是質量過關,但是後期就不成了),以致於平時不敢訓練,以免毀炮,被上司追責。

再說了,就算打中,落在東南府戰艦上是不痛不癢!

東南府所用火炮都是洋人鑄造,質量過關,顏大少捨得投入,艦隊幾個月打炮的量超過了福建水師十幾年打炮的量,訓練出成果!

炮火又狠又準,福建水師第三隊完全被壓制住,他們無法近前,除了被風吹(他們逆風),還有給炮打定,動彈不得,眼睜睜地看着對方揚長而去,追趕自家主力去了。

“他們來了!”在旗艦上,瞭望水手高吼着,俞諮皐舉望遠鏡看過去,大爲皺眉。

“豈有此理!”朱一馮啞聲道:“俞總兵,立即攔截他們!”

“再出一隊!着第四隊出動攔截,不要讓他們靠近主力艦隊!我們的艦隊繼續前進!”

旗艦上旗號變動,又有三十條的趕繒船衝出隊列,迎擊對方的巡航艦隊。

雙方距離不斷接近。

第一條趕繒船速度很快,衝出其它船一大截距離,看它的去勢,很可能切入東南艦隊的航道中,或可近戰。

其它趕繒船見他那個驍勇勁兒,士氣大振,也盡力加速。

東南艦隊領頭艦突地收帆減速,穩定了艦身,然後左舷上的九門大炮打響。

至少讓趕繒船吃上了六顆炮彈,這條趕繒船的桅杆被打折,對方使用了鏈彈!

很幸運地一顆鏈彈擊斷桅杆,趕繒船打橫,動彈不得,東南艦隊的炮艦逐條而過,向它開炮。

東南艦隊上各艦官兵們大笑着開炮,簡直是一場火炮訓練,趕繒船就是靶標!

等到第四條戰艦經過的時候,趕繒船開始下沉。

俞諮皐的臉上微微抽筋,他的一個子侄就在這條趕繒船上擔任隊長,希望他幸運吧!

第1858節 敵我兩方動態第1891節 巴貝爾帕夏變節!第851節 下鄉第1587節 有功不賞第680節 途中演習第1907節 阿三不面第1634節 輕勝老毛子第310節 德川秀忠的忠告第722節 和離第1271節 變質的軍隊第648節 君臣欲談和第745節 堵胤錫的見解第939節 榨三鍋油第1865節 帕夏的詩第1205節 幸福的倭寇第201節劉之鳳的三板斧第2054節 戰前心思第2101節 深得重用的徐總督第896節 東南立國(一)第1318節 王師北伐第2044節 鐵人軍第1612節 銀元砸屎部族去(一)第1303節 少個尚書倭國就亂第845節 旭日港的夜火第768節 無法下手第1846節 過關第1節親不親,故鄉人第927節 佛祖的感召!第704節 大魚落網第1969節 運氣盡在我手第1579節 高攀不起第577節 向好的方面發展第243節遇敵必戰!第2083節 開戰前的小小風浪第1035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鎩羽而歸第2081節 聖騎士與異教徒的合作第1828節 荷蘭艦第840節 大明明的發展(三)第841節 風起於紅毛番跳樓第994節 印度式的抗爭第1887節 血與肉的磨坊第598節 航行中的美食第230節 初臨廣州不甚愉快第668節 皇家馬德里!第1395節 洪昇上位第973節 12月居仁堂會議第1373節 聯合作戰第147節會唔熊巡撫(一)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822節 船不夠第1514節 阿卜杜勒·阿齊茲第二第1993節 沒帶路黨就寸步難行第610節 阿里·帕夏是明白人第468節 安汶登陸戰(一)第30節是戰是降?第1225節 張文炳刺馬第1122節 淪爲笑話的卡米勒·帕夏第2077節 安排事務第214節一籌莫展的鄒巡撫第1389節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第1898節 都在開會第1024節 印度兵頂住了敵人的進攻第1610節 大家都鬆了一口氣第1972節 上了一課第1218節 一招制敵(二)第863節 戰爭的臨近(二)第500節 東南府放出大殺器!第849節 史鄉長第739節 亂亂亂第1386節 驚天的軍官大下崗第1019節 卡塔泊·帕夏悔之晚矣關於最近書友們對於本書中袁崇煥毛文龍的爭議的說明。第1025節 印度人的勝利第409節 勝利之後(二)第347節 三方鬥毆外交事件第1282節 福王見駕第1664節 孫李夜話第428節 孫承宗主持立法第953節 艦長訓話第156節當官的好處第86節定鼎之戰(一)第622節 三進士見孫承宗1654節 穩固的後方(二)第2046節 軍心可用,軍力不支的包頭佬第1270節 陛下,俺哥想賣你!第1908節 包頭佬的進攻第1308節 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邊患第1099節 攻城戰七之三鍋參戰記第96節海洋貿易第1237節 樹的影人的名第447節 她是天上一片雲,我是地上豆腐渣!第346節 湯神父帶出的大學第1291節 是不是給大家發槍?第1228節 總督之心(二)第927節 佛祖的感召!第1499節 劉國軒打蛇打七寸第519節 流金時代(二)第11節管天管地管空氣第1334節 倭酋共議第325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以牙還牙
第1858節 敵我兩方動態第1891節 巴貝爾帕夏變節!第851節 下鄉第1587節 有功不賞第680節 途中演習第1907節 阿三不面第1634節 輕勝老毛子第310節 德川秀忠的忠告第722節 和離第1271節 變質的軍隊第648節 君臣欲談和第745節 堵胤錫的見解第939節 榨三鍋油第1865節 帕夏的詩第1205節 幸福的倭寇第201節劉之鳳的三板斧第2054節 戰前心思第2101節 深得重用的徐總督第896節 東南立國(一)第1318節 王師北伐第2044節 鐵人軍第1612節 銀元砸屎部族去(一)第1303節 少個尚書倭國就亂第845節 旭日港的夜火第768節 無法下手第1846節 過關第1節親不親,故鄉人第927節 佛祖的感召!第704節 大魚落網第1969節 運氣盡在我手第1579節 高攀不起第577節 向好的方面發展第243節遇敵必戰!第2083節 開戰前的小小風浪第1035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鎩羽而歸第2081節 聖騎士與異教徒的合作第1828節 荷蘭艦第840節 大明明的發展(三)第841節 風起於紅毛番跳樓第994節 印度式的抗爭第1887節 血與肉的磨坊第598節 航行中的美食第230節 初臨廣州不甚愉快第668節 皇家馬德里!第1395節 洪昇上位第973節 12月居仁堂會議第1373節 聯合作戰第147節會唔熊巡撫(一)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822節 船不夠第1514節 阿卜杜勒·阿齊茲第二第1993節 沒帶路黨就寸步難行第610節 阿里·帕夏是明白人第468節 安汶登陸戰(一)第30節是戰是降?第1225節 張文炳刺馬第1122節 淪爲笑話的卡米勒·帕夏第2077節 安排事務第214節一籌莫展的鄒巡撫第1389節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第1898節 都在開會第1024節 印度兵頂住了敵人的進攻第1610節 大家都鬆了一口氣第1972節 上了一課第1218節 一招制敵(二)第863節 戰爭的臨近(二)第500節 東南府放出大殺器!第849節 史鄉長第739節 亂亂亂第1386節 驚天的軍官大下崗第1019節 卡塔泊·帕夏悔之晚矣關於最近書友們對於本書中袁崇煥毛文龍的爭議的說明。第1025節 印度人的勝利第409節 勝利之後(二)第347節 三方鬥毆外交事件第1282節 福王見駕第1664節 孫李夜話第428節 孫承宗主持立法第953節 艦長訓話第156節當官的好處第86節定鼎之戰(一)第622節 三進士見孫承宗1654節 穩固的後方(二)第2046節 軍心可用,軍力不支的包頭佬第1270節 陛下,俺哥想賣你!第1908節 包頭佬的進攻第1308節 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邊患第1099節 攻城戰七之三鍋參戰記第96節海洋貿易第1237節 樹的影人的名第447節 她是天上一片雲,我是地上豆腐渣!第346節 湯神父帶出的大學第1291節 是不是給大家發槍?第1228節 總督之心(二)第927節 佛祖的感召!第1499節 劉國軒打蛇打七寸第519節 流金時代(二)第11節管天管地管空氣第1334節 倭酋共議第325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以牙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