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倭子國

北京西郊御園,暢春園。

自三月初二康熙入住暢春園開始,所有在京,赴京的諸王公大臣、外藩王公,文武百官俱着朝服蟒袍補服每日前往暢春園恭賀聖壽。暢春園自然也裝扮的花團錦簇,所有的殿宇樓閣皆是彩幡飄揚,旌旗獵獵,一應樹木亦是披紅掛綵,精心裝扮,真正是鮮花着錦,烈火烹油。

青溪書屋,康熙心情舒適的批閱着奏摺,全國各地官員在這節骨眼上誰也不敢敗興,上的摺子都是撿着好的說,不是報祥瑞,就是恭賀萬壽,當然,大清入主中原七十餘載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是彙報的主要內容。

六十大壽,康熙雖說是駁回了大臣們奏請上尊號,舉行萬壽慶典活動,建造龍亭,立碑永載功德的建議,但心裡卻是極爲受用,兢兢業業數十載,大清能有今日之繁盛,他不僅是欣慰,更多的是自豪。

老十四出資數百萬爲他舉辦萬壽慶典,將他的興頭完全的鉤了起來,既然是大辦慶典,他索性令老八、老九、老十三兄弟和禮部的禮部滿漢尚書瓦爾答、陳元龍牽頭,放開手腳,將此次的萬壽慶典舉辦成一個彰顯大清繁華盛世的慶典,一則誇耀功績,二則炫耀大清國力,震懾外藩諸國,讓在京的外藩使節、陪臣和西洋的傳教士將大清的富庶強盛遠播各藩屬國和歐洲諸國。

李德全躬着身子,腳步輕快的走了進來,輕聲稟報道:“皇上,十四阿哥、十三阿哥、十六阿哥在外覲見。”

“恩。”康熙合上摺子,含笑道:“召。”

胤禎三人進殿便利索的跪下,由胤禎牽頭道:“兒臣胤禎、胤祥、胤祿恭請皇阿瑪萬壽聖安。”

康熙滿面含笑的點了點頭,道:“平身、賜座、賞茶。”

待三人落座,康熙逐一打量了三人一番,見三人精神飽滿,不由微微頜首道:“老十三,身子可已無礙?”

胤祥未想到康熙竟然是先問他的病,心頭一陣發熱,他去年開年就已出京,之前也陛見過,康熙都未曾問起,此時問起,說明康熙心裡已經隔閡盡去,他忙躬身回道:“謝皇阿瑪垂詢,兒臣確已無礙。”

康熙卻是叮囑道:“膝鶴風乃風寒溼邪所侵,鬱而化熱,極易復發,不可大意,廣西所進尋骨風藥材對此疾療效甚好,朕賜你幾盒,以備不時之需。”

“謝皇阿瑪恩賞。”胤祥登時心花怒放,忙跪下謝恩。

康熙微微頜首,又看向胤祿,道:“老十六,在天津可還習慣?”

“謝皇阿瑪垂詢,兒臣一切安好。”胤祿躬身回道。

見康熙此時猶如尋常父親一般垂詢,胤禎暗道是好機會,當即便跪了下來,道:“皇阿瑪六十聖壽在即,兒臣斗膽懇請皇阿瑪允准大哥、二哥爲皇阿瑪恭賀聖壽。”

康熙聞言微微一怔,沉吟了一下,方道:“難得你時時顧念兄弟之情,允了,十七日,讓他倆在御街龍棚叩拜。”說着,又道:“着胤礽長子弘晳,胤禔長子弘昱,十七日扶輦隨行。”

雖說沒有允准二人隨班朝賀,可允准二人長子扶輦隨行,這可是大好兆頭,胤禎忙叩謝道:“兒臣代大哥、二哥謝皇阿瑪恩典。”

康熙已是含笑道:“三日前就接到消息,你三姐、四姐和兩位額駙明日也會趕到京城,你見見她們,和她們談談澳洲移民之事。”

榮憲、恪靖公主來了?胤禎一楞,立時大喜,這一來,澳洲的牛羊馬匹和牧民就不須再用發愁,他忙欠身道:“兒臣尊旨,定然會好好招待她們。”見康熙提到澳洲移民之事,他便順着話頭道:“稟皇阿瑪,澳洲移民組織上出了點小紕漏,現在滯留天津的移民數目超出預計,上海又系逆風行船不宜載糧,兒臣懇請皇阿瑪能截撥天津漕糧以緩解天津窘困局面。”

天津移民出問題了?康熙一楞,怎不見張鵬翮、富寧安二人上摺子?一轉念,他便明白過來,這段時間都是報喜不報憂,這二人定然是怕攪了自己興頭,是以隱瞞不報,打算拖過萬壽節再說,老十四一見面就談及此事,想必事情很嚴重了,澳洲移民事關國策,可不能出疏漏。

想到這裡,康熙沉聲問道:“天津滯留了多少移民百姓?”

“二十萬有餘。”胤禎如實回道。

一聽竟然有二十萬之衆,康熙眉頭不由一皺,天津就在京畿之側,稍有不慎,那就不是小事,他按捺住心頭的不喜,沉聲問道:“是何原因?”

詳細的將事情原委說了一遍,胤禎才道:“如今,事態已經控制住了,移民既是踊躍前往澳洲,那能解決溫飽,不發疫病,就不會有事。”

聽聞又是地方官員瀆職所致,康熙沉吟半晌,方纔緩聲說道:“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寬嚴相濟,方爲中庸,凡施政,務求當理,朕以寬爲政數十載,導致地方官員蠅營狗苟,貪賄成風,若不加以整頓,未免失之於寬,不過,事有輕急緩重,眼下遠征在即,待忙完這陣再說。”

胤祥聽的心裡一緊,康熙這是要順水推舟,欲放手讓老十四整飭吏治?老十四這下可是攬了個天大的麻煩,還好,他將四哥送往歐洲了,否則,怕是又要起風波了。

胤禎亦未料到,康熙竟然會借題發揮,不僅要整飭吏治,而且要改寬爲嚴,他忙欠身道:“兒臣謹記皇阿瑪訓誨。”

康熙話頭一轉,問道:“遠征事宜,可曾安排妥當?”

“回皇阿瑪,遠征日期已初步定了下來。”胤禎忙欠身回道:“跨海遠征,皆須乘風時,是故,遠征美洲定於六月,遠征歐洲定於九月,具體日期,還請皇阿瑪定奪。”略微猶豫,他才接着道:“稟皇阿瑪,兒臣近日研究海外貿易,察覺東洋日本,蠢蠢欲動,似有不軌之心,爲防海軍遠征之後,東南沿海爲日本所乘,兒臣欲在遠征之前,消除後患。”

康熙聞眼不由瞅了胤禎一眼,遠征之前,還要打倭子國?老十四擔心什麼?倭子國又有什麼舉動令老十四如此不安?微微一頓,他便道:“詳細說說。”

胤禎當下便將日本“唐船風說書”制度,大清海軍對日本的威脅,日本的野心和自己的擔憂細細說了一遍。

康熙聽後,半晌默然不語,倭子國對大清歷來是報着敵視的態度,也曾支助過江南的反清勢力,大清入主中原數十年,他們也不肯稱臣納貢,着實頑劣。因爲重視與日貿易,特別是日本的銅材,他於康熙三十九年、康熙四十二年,兩次秘密譴人出訪倭子國,以期能夠改變兩國僵持的現狀,都遭到倭子國強硬的拒絕,他爲此亦是極爲惱怒。

老十四要揚威倭子國,毀其所有造船廠,逼迫其開關稱臣,康熙自然是大力贊成,不過,在這件事情上,他總覺得老十四有小題大做的嫌疑,這背後是不是另有原因?有必要在這節骨眼上對禁海閉關的小小倭子國大動干戈?

默想了半晌,康熙也未能理出個頭緒來,想不出胤禎打倭子國的背後還隱藏着什麼私意,他不由暗忖自己想的太多了,或許老十四隻是出於小心或者是想讓海軍練練手,不登陸,僅是在江戶叩關,也不存在什麼損失,好處卻是顯而易見,何樂而不爲?

想到這裡,康熙沉吟着道:“倭子國,最是反覆無常之國。其人,甚卑賤,不知世上有恩誼,只一味懾於武威,不識大體,鼠目寸光,與未開化之土著無異,既是要打,可與南洋土著同例,無須對其有稍許好顏色,不過,不能因此而耽擱遠征歐洲之行程。”

倭子國,好稱謂,康熙竟然毫不掩飾對日本的痛恨,竟然將之與南洋土著同例,胤禎不由大喜,忙躬身道:“兒臣謹尊聖諭。”

胤祥卻是生怕康熙不同意,待聽的他對日本如此憎恨,不由大爲不解,何以康熙、老十四兩人都對日本如此憎恨?

康熙微微頜首,含笑道:“跪安吧,明日隨班覲見。”

出了暢春園,胤禎還在奇怪,遠征美洲六月便將啓航,何以康熙閉口不談分封之事,難道已經定下了分封人選?

胤祿卻是緊趕兩步與胤禎並肩而行,問道:“十四哥,此次徵倭子國,是否找個什麼藉口,在京報上刊登一下,也好師出有名。”

“不錯嘛,十六弟也開始知道未雨綢繆了。”胤祥笑着調侃道。

胤禎卻是輕笑道:“何須多費手腳,待海軍逼迫倭子國稱臣納貢,增開貿易關口,再大肆宣傳不遲,再說了,倭子國有“唐船風說書”制度,京報上這一宣傳,豈不是給他們通風報信?”

胤祿沒料道,一開口竟然就出了個餿主意,頓時一臉訕訕的表情,赫然道:“十六思慮不周,讓十四哥見笑了。”

“有什麼見笑的。”胤禎含笑道:“似你這年紀,十四哥也盡出餿主意,多磨練一番就好了。”

胤祥卻停住了腳步道:“十四弟,這些個商人都是唯利是圖,見利忘義之輩,能向倭子國出賣消息,也能向歐洲諸國出賣消息,可有法子防範?”

第318章 太子未路第492章 徵日(一)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85章 進諫有危險第527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126章 又見站籠第295章 海軍出路第301章 各有盤算第431章 唱白臉第395章 事態升級第165章 膽大包天第172章 託合齊會飲案(一)第303章 轉移戰場第603章 出紅差第656章 聯姻孔府第297章 天津之變第92章 德妃第107章 各方反應(中)第304章 老父教子第254章 功高震主第4章 初露崢嶸第666章 針鋒相對第38章 被人無視了第198章 太子心思第410章 吃早茶第641章 吹號,進攻第75章 各自算計第232章 用人如器第212章 不甘心第577章 勸輸第5章 投康熙所好第615章 撫卹第453章 最好壽禮第655章 滿漢通婚第162章 胤禩反擊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33章 貪污也是有定例的第438章 客竄海盜第424章 御筆福字第590章 徹查第571章 試探第369章 敗家子兒第224章 白銀動人心第182章 朝會(三)第472章 十四的手筆第395章 事態升級第399章 微服私訪(二)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76章 康熙偏心第174章 回京第478章 入主東宮第489章 出征第258章 嗜戰之主第289章 天津兵演(一)第197章 替罪羊第626章 捆綁海商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498章 徵日(七)第656章 聯姻孔府第368章 舉棋不定第431章 唱白臉第483章 十三當家第438章 客竄海盜第541章 允准出京弟111章旁觀者清第211章 鐵桿支持者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450章 曠世慶典第56章 出謀劃策第320章 彌天大謊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309章 聚積人心第281章 西班牙人的野望第731章 貞武元寶第365章 抱火鍋第262章 教訓老四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706章 割辮子第221章 李衛下套第158章 江南科考案一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358章 封賞爭議第701章 反對新政第723章 生財有道的太監第638章 又見投降第604章 晾幾天第712章 變法實質第164章 方苞第45章 鄔思道的手段第565 章 鐵帽子王第126章 又見站籠第396章 插手第137章 流寇第359章 鄔思道的謀劃第493章 徵日(二)第201章 趕考的舉子第582章 倉鼠第75章 各自算計第88章 廢了他第527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
第318章 太子未路第492章 徵日(一)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85章 進諫有危險第527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126章 又見站籠第295章 海軍出路第301章 各有盤算第431章 唱白臉第395章 事態升級第165章 膽大包天第172章 託合齊會飲案(一)第303章 轉移戰場第603章 出紅差第656章 聯姻孔府第297章 天津之變第92章 德妃第107章 各方反應(中)第304章 老父教子第254章 功高震主第4章 初露崢嶸第666章 針鋒相對第38章 被人無視了第198章 太子心思第410章 吃早茶第641章 吹號,進攻第75章 各自算計第232章 用人如器第212章 不甘心第577章 勸輸第5章 投康熙所好第615章 撫卹第453章 最好壽禮第655章 滿漢通婚第162章 胤禩反擊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33章 貪污也是有定例的第438章 客竄海盜第424章 御筆福字第590章 徹查第571章 試探第369章 敗家子兒第224章 白銀動人心第182章 朝會(三)第472章 十四的手筆第395章 事態升級第399章 微服私訪(二)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76章 康熙偏心第174章 回京第478章 入主東宮第489章 出征第258章 嗜戰之主第289章 天津兵演(一)第197章 替罪羊第626章 捆綁海商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498章 徵日(七)第656章 聯姻孔府第368章 舉棋不定第431章 唱白臉第483章 十三當家第438章 客竄海盜第541章 允准出京弟111章旁觀者清第211章 鐵桿支持者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450章 曠世慶典第56章 出謀劃策第320章 彌天大謊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309章 聚積人心第281章 西班牙人的野望第731章 貞武元寶第365章 抱火鍋第262章 教訓老四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706章 割辮子第221章 李衛下套第158章 江南科考案一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358章 封賞爭議第701章 反對新政第723章 生財有道的太監第638章 又見投降第604章 晾幾天第712章 變法實質第164章 方苞第45章 鄔思道的手段第565 章 鐵帽子王第126章 又見站籠第396章 插手第137章 流寇第359章 鄔思道的謀劃第493章 徵日(二)第201章 趕考的舉子第582章 倉鼠第75章 各自算計第88章 廢了他第527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