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修人事以勝天!!!(求訂閱)

良相公再度起身。

他卻是不能繼續坐視了。

扶蘇身份特殊,此番表態,可謂意味非凡,他作爲陰陽家,自是當遏其氣焰。

良相公離座出列,直接面對着帝座,蒼老的聲音在大殿中迴盪起來,無一言不是實實在在。

“陛下明察。”

“凡災異之本,盡生於國家之失。”

“天有陰陽,人亦有陰陽,天地之陰氣起,而人之陰氣應之而起;人之陰氣起,而天之陰氣亦宜應之而起。”

“其道一也。”

“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氣正,則天地之化精,而萬物之美起;世亂而民乖,志癖而氣逆,則天地之化傷,氣生災害起。”

“至於殿下所言,何以不降生代代明君,臣卻是有幾句話想說。”

“上天是以‘感應’的方式調節人的行爲,使人不至於背離‘天道’,或者不至於太過分地背離‘天道’。

“人終究是有自己的思想,因而是具有自由主動的,所以人既可能以符合天意的‘善行’,來維護宇宙整體結構的穩定及內部和諧;又可能以違背天意的‘惡行’來破壞這種和諧和穩定。”

“然則天意是不可違背的。”

“因此,一旦人有了‘失道之敗’,天就會以陰陽五行運行中的某種變異,例如‘木有變,春凋秋榮’,來對人進行提醒、警告、處罰等,目的是讓人回到‘所當然’的道路上來,以避免最終的亡敗。”

“若人執意不改,自會釀就天心轉移。”

“屈民以伸君。”

“而君主受命於天。”

“自然也意味着要屈君以伸天。”

一言至此。

良相公沒有再說。

只是高坐其上的嬴政,眼中露出了一抹寒光。

良相公這番話他很是不喜。

雖然良相公話裡話外都在對絕對君權表示擁護,但這一句‘屈君以伸天’,讓嬴政生出了一抹殺意。

在良相公看來,君主的權力因來自‘上天’而具有無上的權威,對於‘上天’而言,君主又代表着‘天下’與之感應,而他提出的這套‘天人感應’,究其本質是旨在糾正君主的‘失敗之道’。

讓天下重新步入正軌。

然在嬴政看來,良相公私心太甚。

此舉分明已經把自身凌駕在了君主之上,甚至可以任由臣子隨意在災難、政治上大做文章,以此來批評君主,甚至還有要求君主自動下臺的可能,而這已經觸及到了嬴政的逆鱗。

一念至此。

嬴政徹底明白了嵇恆所說。

這道體系的解釋權並不在君主手中。

他尚且能明白其中道理,但扶蘇呢?秦三世,秦四世呢?他們難道都能看出其中深意?若是當真信了這一套,等真的天降災難,這些臣子慫恿着退位,到時豈非真會被這些人裹挾着讓位了?

到時大秦還是大秦嗎?

想到這。

嬴政在心中徹底判了這套體系死刑。

他知道是人都會犯錯,因而自是容許臣子勸諫,但卻絕不容臣子可以借災變隨意批評君主和朝政,也不容許大權旁落,更不容江山易主。

良相公或許無此意,但卻有這樣的苗頭。

這是嬴政絕不可能容忍的。

他寧願大秦走上‘修人事以勝天’,也絕不容‘上天’對大秦指指點點。

另一邊。

在旁聽一陣之後,李斯站了出來。

思忖情勢,也當他開口了。

李斯朝嬴政一禮,旋即轉身看向了良相公,他冷聲道:“天無意志,天道自然,王者興於時命,聖而不神,災異爲陰陽所致,而非天神所譴告。”

“世人皆知吾師爲荀子。”

“我師曾說過,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

“日月食有常數,不在政治。”

“百變千災,皆同一狀。”

“無論是聖主還是昏君,天只按照自己的規律來運行,一切的災異現象,都是跟政治好壞無關,自然的有自然的規律,不以人的意識爲轉移。”

“天道無爲,如果譴告人,那便是有爲。”

“是非自然也。”

“無爲是天之道,有爲則不是天之道,而是人之道。”

“其一,天無意志,天道自然。”

“正如之前殿下所言,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猶夫婦合氣,子自生矣。”

“然則人生於天地也,猶魚之生於淵,蟣蝨之生於人也,因氣而生,種類相產。萬物生天地之間,皆一實也。”

“天是一種含有陰陽二氣的自然實體,由於天地的施氣,而有了萬物合人類之生,但萬物合人類之生都是一種‘自生’,而不是‘故生’。”

“這便是天道自然。”

“其二。”

“君王興於時命,聖而不神。”

“當年胡亥公子降生,你曾特意爲其算卦,稱‘卜筮得兌之歸妹,昴宿七星成秦子。’”

“當時你說昴宿主趙,落胎於秦宮,則東方門戶趙國必亡,門戶一開,天下大定指日可待矣,並稱天亡一國,必然先降災異。”

“這便是爾等一直宣揚的天命彰顯便是天降符瑞。”

“爲此,你們還曾多次拿周文王周武王舉例,稱文王得赤雀,武王得白魚和赤鳥,然自然無爲,天之道也,命文以赤雀,武以白魚,是有爲也。”

“究其根本不過是牽強附會之言。”

“文王當興,赤雀適來:魚躍鳥飛,武王偶見,非天使雀至、白魚來也,吉物動飛,而聖遇也,此瑞物與周文王周武王相遇,乃是偶然而非必然,更非所謂天命之顯。”

“人之一生,短者數載,長者百年,所遇事物太多,有一二神異,又何顯神異?”

“其三,災異爲陰陽所致,而非天神譴告。”

“天道自然,何以譴告?”

“上天若真能對人君進行譴告,這無疑是肯定了天存在意志,而有意志的天是一種有爲行爲,然世人皆知天自然無爲,因而又談何對人君進行譴告?”

“再則。”

“天如果有意志,希望君主推行善政,何以不更氣,反而要降災?”

“鼓瑟者誤於張弦設柱。宮商易聲,其師知之,易其弦而復移其柱。夫天之見刑賞之誤,猶瑟師之睹弦柱之非也,不更變氣以悟人君,反增其氣以渥其惡,則天無心意,苟隨人君而誤非也。”

“所以你們宣稱的天降災異是勸君爲善根本站不住腳。”

“除此之外。”

“爾等過去口口聲聲稱聖賢與天同道。”

“然無論是堯舜禹,還是三皇五帝,皆是以善勸人,爲何天反倒要以惡勸人?”“至於你們之前說的‘凡災異之本,盡生於國家之失’,更是荒謬。”

“你們說災異是失政而降,那爲何桀、紂無災?而堯、湯有洪、旱之患?所以上天是否降下災異,跟君主的政治得失沒有關係。”

“風雨暴至,是陰陽亂也。”

“是天地之氣亂也!”

“由此可見。”

“災禍不足以說明政治是惡的,祥瑞不足以表示政治是善的。”

說着。

李斯冷哼道:“人病則憂懼,憂懼見鬼出。凡人不病則不畏懼。故得病寢衽,畏懼鬼至,畏懼則存想,存想則目虛見。”

“你們分明是私心作祟。”

聞言。

良相公等人面露慍色。

也就在這時杜赫第一次挺身站了出來。

他撫了撫須,淡淡道:“我過去曾職任長史,因而多聞各方典籍。”

“丞相所言不合史實也。”

“在《論語·堯曰》、《國語·周語》、《墨子·兼愛》以及《呂氏春秋》都有曾描述過湯禱求雨之事,我就講一講《呂氏春秋·順民》中的內容吧。”

“昔者湯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湯乃以身禱於桑林,曰:“餘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萬夫有罪,在餘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於是翦其發,磨其手,以身爲犧牲,用祈福於上帝。民乃甚說,雨乃大至。則湯達乎鬼神之化,人事之傳也。”

“商湯正是通過祈禱鬼神,自損髮膚,以身爲犧牲,最終感動鬼神,得以實現天降大雨。”

“這是天心即民心的真實寫照。”

“正因爲此。”

“商湯得天意得民心,故才成爲一代聖主。”

李斯對此嗤之以鼻。

他不屑道:“商湯的犧牲行爲跟天降大雨有何聯繫?兩者並沒有任何因果聯繫,有的只是一種偶然的共時性罷了。”

“或時早久,時當自雨,湯以早,亦適自責。”

“若按你所說,祀樑妻哭城,那齊城當真是樑妻哭崩城的?”

“這兩者本無必然關係,只是偶然發生在同時,讓人牽強附會,再人云亦云,便最終變成了祀樑妻哭城的笑談。”

“爾等口口聲聲說着,天故聖人,天生五穀以養人。”

“然五穀、絲麻,當真是天有目的給人生的?分明是人見五穀可食,取而食之,見絲麻可衣,取而衣之,天地萬物好人類都是自然的客觀存在,並非是天爲一定目的生成和安排的。”

“至於這次的熒惑守心同樣如此。”

“天地無比恢弘龐大,而人相較於星辰,同樣很是渺小,就因所謂的天象,就認爲是上天要降災異於人間,這是何其荒謬?”

李斯嗤笑連連。

良相公駁斥道:“《墨子·明鬼》曰:‘……是以天下亂。此其故何以然也?則皆以疑惑鬼神之有與無之別,不明乎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則夫天下豈亂哉!’”

“正是因爲當時人們都懷疑鬼神存在,不相信鬼神能夠賞賢罰暴,才導致周代以降種種政治、社會和道德問題,最終天命爲陛下所取。”

“而今李丞相意欲重新走回周代老路,這豈非要置大秦於死地?”

李斯不以爲然,正色道:“我認爲天人有分。”

“夫日月之有蝕,風雨之不時,怪星之黨見,是無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則是雖並世起,無傷也;上暗而政險,則是雖無一至者,無益也。”

李斯絲毫沒有退縮。 Www⊕ttκǎ n⊕℃O

一時間。

大殿氣氛瞬間凝滯。

良相公眼中露出一抹惱怒跟不滿。

他其實早就猜到了李斯會這麼難纏,因爲李斯是荀子之徒,而荀子過去就一直倡導天人之分,並對周代漸漸形成的災異論大爲抨擊,而這套災異論,正是他堅定認可的。

這是政見之分。

他們主張的是天有意志,天命王權和天人譴告。

而李斯等人則堅持天無意志,天道自然,王者興於時命,聖而不神;災異爲陰陽所至,而非天神所譴告。

兩者觀點是針鋒相對。

不過兩方誰都說服不了任意一方。

因爲他們一方認爲天地間是存在一位至高神的。

另一方同樣無法解釋,只能加以一個憑空捏造的‘道’。

然就算兩方在朝堂上爭的面紅耳赤,爭的大打出手,爭的劍拔弩張,最終都爭不出結果的,因爲誰都說服不了對方,也無法證明對方說的是錯的,充其量只能一味的批判。

頂多互放狠話。

一時間。

殿內爭執聲大起。

互相引經據典,對對方的觀點予以駁斥,不斷用一些史料佐證自己的正確,互相攻訐之下,整個大殿一片嘈雜。

嬴政冷冷的注視着下方。

眉頭微微一蹙。

他又如何看不清下方的情況,只是李斯也好,杜赫等人也罷,終究都無法自圓其說,或者說都沒辦法更進一步的解釋,最終依舊歸於了神秘莫測的不可知上。

然這跟鬼神之力又有何區別?

良久。

嬴政心神一定。

目光變得堅毅起來。

無論如何,天的權威必須削弱,不然定會影響到君權,至於更進一步的解釋,他暫時也想不到,不過眼下他更願意將一切善惡歸於君主一人之身。

完全不受外界影響。

下方的李斯一直在暗中觀察着始皇,在見到始皇面露不悅時,也知道這場鬧劇該結束了,他陡然開口道:“眼下各方各抒己見,有墨子的‘天志’,有儒家信奉的‘天命’‘天意’,還有我師認爲的人自偶生,物自偶生的姻緣巧合。”

“諸位觀點都已表露清楚,老臣敢情陛下決斷。”

“敢情陛下決斷。”舉殿一聲。

“好。”嬴政拍案,“旬日之內,朕以詔書說話。”

“散朝!!!”

這些大多是取至秦漢時期的觀點,那時候爭來爭去只能解釋一方面宏觀存在的情況的,至於小事是解釋不了的,這要等到達爾文才能解決,所以歷史上無論怎麼爭,最終都會落到玄學上。

而玄學的終點是命。

也就是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宿命論。

第34章 厚顏無恥!(求收藏)第320章 同室操戈?(14)第138章 風起咸陽!(求訂閱)第345章 性情至真的胡亥!(求訂閱)第83章 懷璧而不自知!(求收藏)第417章 掌御天下兵馬!(求訂閱)第60章 天下苦秦久矣!(求追讀)第14章 示強!(求收藏)第275章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三更)第424章 不爲官,終爲嘍囉!(求訂閱)第249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求訂閱)第335章 我心神往之!(33)第115章 官吏難做!(求訂閱)第349章 這句讀 數字?(求訂閱)第173章 史祿!(求訂閱)第238章 扯扶蘇的虎皮!(第二更)第145章 沒有信息差,就製造信息差!(求訂第200章 秦風依舊!(求訂閱)第500章 這是一場鬥爭!(求訂閱)第335章 我心神往之!(33)第463章 在關東設立經濟特區(求訂閱)第255章 天下的戰爭結束了!(求訂閱)第343章 途中染疾!(求訂閱)第24章 周禮,秦法!(求收藏)第120章 板蕩識忠臣,國危思良將!(求訂閱第408章 狡兔三窟!(求訂閱)第462章 論功行賞!(再寫十來萬字)第387章 劍走偏鋒!(求訂閱)第17章 扶蘇,記住了嗎?(求收藏)第447章 皇帝着眼的當是天下事!(求訂閱)第136章 被忽視的手工業!(求訂閱)第293章 望祀虞舜於九嶷山!(求訂閱)第117章 以霸道之舉,行躍進之法!(求訂閱第232章 張蒼:爲何總有人想害我?!(六千第8章 請罪又求情!(求收藏)第169章 軍功爵制要變?(求訂閱)第330章 暗流涌動!(今天倒下時差,明天恢第383章 我韓信終會名傳天下!(求訂閱)第159章 亂法源頭在廷尉府!(求訂閱)第284章 趙高的苦口婆心!(求訂閱)第411章 或許你纔是最該死的那個!(求訂閱第410章 壯士斷腕!(求訂閱)第399章 大秦的兩根稻草!(求訂閱)第416章 韓信:我能帶你們斬獲軍功!(求訂第256章 明年祖龍死!!!(求訂閱)第279章 誰又甘心只當一個亭長呢?!(求訂第283章 我,閻樂,大秦丞相?(求訂閱)第254章 民變在即,掠之於商!(求訂閱)第448章 有傷人和!(求訂閱)第21章 天子失官,學在四夷!(求收藏)第4章 大舟已過巨波海,新帆卻覆江河前!(第321章 幹大事豈能惜身?(24)第9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求訂閱)第45章 世間無對錯,只在利害權衡!(求追讀第141章 打草欲驚蛇!(求訂閱)第348章 天下誤解大秦久矣!(求訂閱)第130章 犧牲皇權,成就大秦?!(求訂閱)第57章 帝國的傲慢!(求收藏)第298章 天下震恐!(第二更)第457章 沒錢,就是空談誤國!(求訂閱)第505章 時不我待,殺伐開路!(求訂閱)第256章 明年祖龍死!!!(求訂閱)第67章 謀之長遠,其勢明矣!(求收藏)第148章 我張蒼命苦啊!(求訂閱)第35章 法!勢!術!(求收藏)第94章 只是些許風浪!(求訂閱)第158章 攻心!(求訂閱)第227章 人人有學上,人人可爲吏!(求訂閱第230章 真正的核心是軍隊轉職!(求訂閱)第107章 法教正,人心正!(求訂閱)第302章 儲君求賢令?!(求訂閱)第16章 悌孝?我扶蘇並沒做到!(求收藏)第56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求收藏)第235章 李斯的害怕!(求訂閱月票)第490章 變革前夕!(求訂閱)第183章 國無刑民!國無刑吏!(六千字第二第146章 立信!(求訂閱)第106章 樓會塌嗎?!(求訂閱)第378章 蒙恬教弟!(求訂閱)第249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求訂閱)第32章 胡亥的憤怒!(求收藏,求追讀)第27章 你把我當豎子?!(求收藏)第269章 我,閻樂,試探嵇恆?!(求訂閱)第6章 交代後事!!!(求收藏)第220章 張蒼的心思!(求訂閱)第230章 真正的核心是軍隊轉職!(求訂閱)第63章 疲秦之術!(求收藏)第219章 張蒼:沒完了?!(求訂閱)第275章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三更)第168章 你們想出仕?!(求訂閱)第34章 厚顏無恥!(求收藏)第460章 虛晃一招,滅陳攻趙!(求訂閱)第335章 我心神往之!(33)第192章 職業軍人的雛形!(求訂閱)第259章 始皇,你認爲世上有神靈嗎?(求訂第494章 爲的是安民樂業!(求訂閱)第21章 天子失官,學在四夷!(求收藏)第235章 李斯的害怕!(求訂閱月票)第77章 意存而形簡!(求收藏)第321章 幹大事豈能惜身?(24)
第34章 厚顏無恥!(求收藏)第320章 同室操戈?(14)第138章 風起咸陽!(求訂閱)第345章 性情至真的胡亥!(求訂閱)第83章 懷璧而不自知!(求收藏)第417章 掌御天下兵馬!(求訂閱)第60章 天下苦秦久矣!(求追讀)第14章 示強!(求收藏)第275章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三更)第424章 不爲官,終爲嘍囉!(求訂閱)第249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求訂閱)第335章 我心神往之!(33)第115章 官吏難做!(求訂閱)第349章 這句讀 數字?(求訂閱)第173章 史祿!(求訂閱)第238章 扯扶蘇的虎皮!(第二更)第145章 沒有信息差,就製造信息差!(求訂第200章 秦風依舊!(求訂閱)第500章 這是一場鬥爭!(求訂閱)第335章 我心神往之!(33)第463章 在關東設立經濟特區(求訂閱)第255章 天下的戰爭結束了!(求訂閱)第343章 途中染疾!(求訂閱)第24章 周禮,秦法!(求收藏)第120章 板蕩識忠臣,國危思良將!(求訂閱第408章 狡兔三窟!(求訂閱)第462章 論功行賞!(再寫十來萬字)第387章 劍走偏鋒!(求訂閱)第17章 扶蘇,記住了嗎?(求收藏)第447章 皇帝着眼的當是天下事!(求訂閱)第136章 被忽視的手工業!(求訂閱)第293章 望祀虞舜於九嶷山!(求訂閱)第117章 以霸道之舉,行躍進之法!(求訂閱第232章 張蒼:爲何總有人想害我?!(六千第8章 請罪又求情!(求收藏)第169章 軍功爵制要變?(求訂閱)第330章 暗流涌動!(今天倒下時差,明天恢第383章 我韓信終會名傳天下!(求訂閱)第159章 亂法源頭在廷尉府!(求訂閱)第284章 趙高的苦口婆心!(求訂閱)第411章 或許你纔是最該死的那個!(求訂閱第410章 壯士斷腕!(求訂閱)第399章 大秦的兩根稻草!(求訂閱)第416章 韓信:我能帶你們斬獲軍功!(求訂第256章 明年祖龍死!!!(求訂閱)第279章 誰又甘心只當一個亭長呢?!(求訂第283章 我,閻樂,大秦丞相?(求訂閱)第254章 民變在即,掠之於商!(求訂閱)第448章 有傷人和!(求訂閱)第21章 天子失官,學在四夷!(求收藏)第4章 大舟已過巨波海,新帆卻覆江河前!(第321章 幹大事豈能惜身?(24)第9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求訂閱)第45章 世間無對錯,只在利害權衡!(求追讀第141章 打草欲驚蛇!(求訂閱)第348章 天下誤解大秦久矣!(求訂閱)第130章 犧牲皇權,成就大秦?!(求訂閱)第57章 帝國的傲慢!(求收藏)第298章 天下震恐!(第二更)第457章 沒錢,就是空談誤國!(求訂閱)第505章 時不我待,殺伐開路!(求訂閱)第256章 明年祖龍死!!!(求訂閱)第67章 謀之長遠,其勢明矣!(求收藏)第148章 我張蒼命苦啊!(求訂閱)第35章 法!勢!術!(求收藏)第94章 只是些許風浪!(求訂閱)第158章 攻心!(求訂閱)第227章 人人有學上,人人可爲吏!(求訂閱第230章 真正的核心是軍隊轉職!(求訂閱)第107章 法教正,人心正!(求訂閱)第302章 儲君求賢令?!(求訂閱)第16章 悌孝?我扶蘇並沒做到!(求收藏)第56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求收藏)第235章 李斯的害怕!(求訂閱月票)第490章 變革前夕!(求訂閱)第183章 國無刑民!國無刑吏!(六千字第二第146章 立信!(求訂閱)第106章 樓會塌嗎?!(求訂閱)第378章 蒙恬教弟!(求訂閱)第249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求訂閱)第32章 胡亥的憤怒!(求收藏,求追讀)第27章 你把我當豎子?!(求收藏)第269章 我,閻樂,試探嵇恆?!(求訂閱)第6章 交代後事!!!(求收藏)第220章 張蒼的心思!(求訂閱)第230章 真正的核心是軍隊轉職!(求訂閱)第63章 疲秦之術!(求收藏)第219章 張蒼:沒完了?!(求訂閱)第275章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三更)第168章 你們想出仕?!(求訂閱)第34章 厚顏無恥!(求收藏)第460章 虛晃一招,滅陳攻趙!(求訂閱)第335章 我心神往之!(33)第192章 職業軍人的雛形!(求訂閱)第259章 始皇,你認爲世上有神靈嗎?(求訂第494章 爲的是安民樂業!(求訂閱)第21章 天子失官,學在四夷!(求收藏)第235章 李斯的害怕!(求訂閱月票)第77章 意存而形簡!(求收藏)第321章 幹大事豈能惜身?(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