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權力的更替,也是財富的更替!(求

扶蘇眉頭緊鎖。

嵇恆的話,讓他耳目一新。

天下反秦的人,真的只有貴族跟士人?

這個幾乎不用想,扶蘇就知道答案,絕對不可能。

但貴族跟士人對秦的怨恨是最深的。

這毋庸置疑。

只是過去朝廷的重心都在六國貴族跟士人上,讓他突然去想還會是哪些,他竟一時真的答不上來,只感覺是一些零散的人羣。

良久。

扶蘇苦笑一聲。

他搖頭道:“扶蘇目光淺濁,實在想不出。”

“還請先生明示。”

嵇恆負手而立。

他沒有轉過身,更沒有去看扶蘇,神色幽幽的看向天空,深邃道:“天下治理之難,其實理解起來是很容易的,便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統天下容易就容易在其中,而治理天下難也難在其中。”

“這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伱,過去已不知難倒了天下多少英雄豪傑。”

“這句牽一髮而動全身。”

“其實從某種程度來說,是整個天下的縮影。”

“這一年來,你在天下做了不少事,士官轉職、求賢令,這些若是深究,其實都是在挖貴族跟士人的根基,將貴族跟士人引以爲傲,引以爲豪的尊嚴榮譽,一步步的給廢棄掉。”

“這些政策推行下,結合始皇巡行,確是行之有效。”

“現在的貴族跟士人,如喪家之犬,東躲西藏,惶惶不可終日,不敢輕易在外拋頭露面,更不敢輕易的去滋事生事,更不敢去挑動朝廷的神經。”

“因而大秦底層的風氣清朗不少。”

“但若是將天下的動盪之根源,都歸咎到貴族跟士人頭上,其實同樣是不合適的。”

“他們只是對外看來,實力跟勢力最強罷了。”

“將他們有意的壓制着,其實也解決不了根本性的問題。”

“因爲天下反秦的,又豈止他們?”

“利之所向。”

“影響的又哪裡只有貴族跟士人?”

“而是天下所有人!”

“只不過朝廷也好,貴族跟士人自以爲是也罷,都把對方視作了最大的對手,也將所有的目光聚焦在了雙方身上,繼而忽略到了很多狀況。”

“眼下朝廷對貴族跟士人的打壓已卓見成效。”

“但若是就此掉以輕心,或者就這麼鬆懈大意,早晚有一日,朝廷會栽在那些暗中窺視的其他勢力手中,他們對秦廷的仇恨同樣是不輸於貴族跟士人的。”

“貴族跟士人”

嵇恆輕蔑一笑,眼中滿是不屑。

他漠然道:“他們只是被人刻意的頂到臺前,吸引天下人目光的猴子罷了。”

“天下格局,其實很早就變了。”

“貴族不貴,士人不仕。”

聞言。

扶蘇面色微沉。

他並不認爲嵇恆在危言聳聽。

嵇恆敢說這番話,定是有其緣由的。

只是他一時想不到。

他也沒去多想,直接開口問道:“先生何出此言?而在先生看來,天下反秦的勢力,還有哪些?”

嵇恆轉過身,淡淡的看了扶蘇一眼。

他重新坐下,喝了一口香茗,似笑非笑的問道:“你認爲求賢令的頒發還有士官轉職,對天下哪部分人影響最大?”

扶蘇下意識就想說貴族跟士人。

但很快。

話就收了回去。

若是真的是貴族跟士人,嵇恆就不會這樣發問了,前面也不會多說這麼多話了,但除了貴族跟士人,還能影響到哪些?

士農工商兵。

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士’。

其次便是兵。

而兵是在大秦手中。

他自認朝廷對兵權的控制還是很得當的,不會出現失控的狀況,代表‘士’的貴族跟士人不是,兵又爲朝廷嚴格控制着,難道還能是農工商?

但這三個羣體,當真有如此實力?

有如此魄力?

他對此很是懷疑。

良久。

扶蘇還是硬着頭皮道:“在扶蘇看來,依舊是貴族跟士人,除了這‘士’階層,其他羣體固然是有影響,但影響都不大。”

嵇恆輕笑一聲,很乾脆的搖了搖頭。

他凝聲道:“這些政策對貴族跟士人的確影響很大,但若是真的細細想去,就會發現,對貴族跟士人的影響其實很滯後,就短期而言,影響最大的反倒不是他們,甚至真的拉長時間,受影響最大的,其實也真不一定就是貴族跟士人。”

“啊?”扶蘇驚呼出聲:“這怎麼可能?”

他滿眼不敢置信跟質疑。

嵇恆面色平靜,對於扶蘇的不敢置信,也並未放在心上,淡淡道:“貴族跟士人,其實都是‘士’這個階層的,而‘士’爲何能主導天下數百年,其實也是有其原因的。”

“便在於‘士’控制者田地跟知識。”

“田地是財富。”

“知識是守住財富的。”

“而在舊時代下,擁有田地跟知識,也就意味着掌握着權力,所以‘士’從,某種程度來講,是一方土地的實際領主。”

“只是隨着大爭之士開啓,過去爲士壟斷控制的土地跟知識,在天下征伐及百家爭鳴下,各種壟斷被打破了,士的權勢實則是縮小了,只不過他們在地方依舊有很大的影響力。”

“但與此同時。”

“在井田制廢除之後,爰田制跟其他田製出現後,‘士’手中控制的田地,已慢慢的流入過渡到了豪強鄉紳手中。”

“秦一統天下後。”

“士階層過去擁有的土地跟知識,從某種程度上,被一分爲二了。”

“田地落到了豪強鄉紳手中。”

“貴族掌有知識。”

“只不過貴族跟士人過去身份高貴,加之在地方經營多年,根深蒂固,影響力又大,所以一時給天下營造出了一種一家獨大的表象。”

“但這終究只是表象。”

“‘士’這個階層,其實早就被一分爲三了。”

“貴族乃有家世,知識和田地都具有,只是規模比過去縮小了很多,士只掌有知識,豪強鄉紳只掌有田地,三者合一,纔是‘士’該有的聲勢。”

“只是貴族跟士人自視高貴,凡事都意欲爭先出頭。”

“所以最引人注目。”

“豪強則顯得有些沉寂。”

“但你這一年來頒佈的政策,其實對豪強跟鄉紳影響最大。”“對他們的打壓也最嚴重。”

“也最令他們感到驚恐跟不安。”

聞言。

扶蘇徹底愣住了。

鄉紳豪強。

他自然是知道的。

只不過並沒有放在心上過。

正如嵇恆所言,朝廷的重心都在貴族士人身上,因爲貴族跟士人最容易滋事生事,對天下的影響最大,也最容易在天下挑起動亂,所以朝廷的盯防重點就在上面。

但朝廷其實也針對過豪強。

過去更是沒少讓豪強遷移,只是近兩年漸漸放緩了。

只是令扶蘇有些驚詫的是,他的這些政令,分明沒有針對豪強,爲何會對豪強影響最大?

他很是費解。

他疑惑道:“嵇先生,我有些不太明白,朝廷分明沒有刻意針對,爲何是對豪強影響最大?這不太應該吧?”

他是真的有點蒙。

朝廷這幾年主要針對的是貴族跟士人。

爲何豪強跟鄉紳會遭了殃?

他一時無語了。

聽到扶蘇不敢置信的話,嵇恆卻是大笑了幾聲。

他心道:“老大跟老二爭執,老三死了,這不是歷史的常態嗎?”

他搖搖頭,緩緩道:“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話是說朝堂的,但這句話其實也適用於地方。”

“地方官吏的突然變化,及關東底層士人的出頭,都會極大的改變關東舊有格局,也會極大觸動豪強的神經。”

“更會直接改變地方原有的政治面貌。”

“這就是原因。”

“或許你還是有些聽不明白。”

“但你記住一句話,豪強的誕生,實際是天下變革中的必然,士大夫的失勢,貴族被打壓,地方的田地自然就成了香饃饃,也一定會向上聚集,最終也就形成了豪強。”

“田地是財富。”

“而在戰亂時候,一些豪強也得以學得了知識,繼而有了守住財富的能力。”

“但”

“爲何貴族跟士人推崇的都是士大夫跟朝廷共治天下?”

“而非是貴族士人跟朝廷共治天下?”

“原因也很簡單。”

“因爲在華夏這個地界上,知識也好,財富也罷,最終都必須依託在權勢上。”

“權力至上!”

“沒有掌握權力,這一切都守不住。”

“貴族跟士人很早就明白了這點,他們很清楚的知曉,唯有掌握權勢,恢復士大夫對地方的壟斷,才能保障家族的長久繁榮昌盛,榮華富貴,而這是貴族跟士人自身都做不到的。”

“一切都要落到權力上。”

“大秦更是如此。”

“華夏從始至終都是個權本位的天下。”

“人一旦掌有權利,就能輕易的獲得財富,也能輕易的掠奪他人手中的財富,所以你現在應該能明白了吧。”

“在華夏這塊土地上,權力的更替,就意味着財富的轉移。”

“土地是當前最大的財富。”

“求賢也好,士官轉職也好,本質都是在進行權力更替。”

“那無疑也會導致財富的主動或被動的轉移,這不以人的個人意志轉移,豪強跟鄉紳過去之所以能按捺不動,便是因爲有貴族跟士人在前,他們則暗中悶聲發大財,並如當初的鹽商馮棟曹炳生一樣,試圖跟官員勾結,繼而實現互相勾連,從而守住財富。”

“但這一切的靜好,隨着求賢令跟士官轉職的出現,陸續被打破了。”

“因爲官吏不再從本地任選,而是直接外調外派,其他地方的官吏到來,無疑會直接打破當地舊有的生態格局,也會直接導致豪強鄉紳控制的田地被再度劃分。”

“若只是涉及少數郡縣,地方豪強跟鄉紳,也不會有太大反應。”

“只會自認倒黴。”

“但朝廷這一連串舉措下來,已經直接告訴他們了,朝廷要對地方格局動一動了,官吏的變動,直接導致的就是權利更替,以及財富的轉移,豪強跟貴族士人不同,他們大部分只掌有田地,一旦被瓜分或者被搶佔,他這個豪強幾乎就名存實亡了。”

“事關自家生死存亡,又豈會坐以待斃?”

“地方舊有格局的打破,定會早就新勢力的出現,也定會導致原由勢力的衰弱。”

“這是必然的。”

“在這股大浪潮之後,有多少豪強自認能全身而退,能保全自己擁有的一切?並還能借此更進一步?恐沒有多少家族有這個自信,大部分只怕都陷入到恐慌之中,擔心自己經營上百年的家業,會被這些新來的官吏給搶奪一空。”

“而這就是動盪之根源!”

“你不要想着官吏都能遵紀守法。”

“這是不可能的。”

“不要低估人的貪婪。”

“更不要低估錢權對官吏的誘惑。”

“尤其關東出身的官吏,自幼在這種環境下生長,一旦得勢,勢必會更加瘋狂的掠奪,我不否認,大秦有官吏能恪守本心,始終不貪不佔,但這終究是少數。”

“有錢者圖權,有權者謀財。”

“這是自古的道理。”

“豪強高不成低不就。”

“他們對知識的掌握,遠不及貴族跟士人,對田地的控制,又要看地方官吏的眼色,註定是最容易被針對的,所以豪強也是天下最容易被人取代的一部分。”

“也是士官轉職求賢令下最遭重的一部分。”

“你可以等着看一下,這些政策貴族跟士人反應不會那麼強烈,而這些事關自己身家利益的豪強,對這些卻最爲敏感,他們一定會有所動作的。”

“到時貴族士人,甚至是商賈,恐都會加入其中。”

“這場席捲天下的風浪纔剛剛開始。”

嵇恆舒緩的躺在了躺椅上,手中端着已是溫熱的茶水,一口接一口的品嚐着。

彷彿這些事對他並無多少影響。

唯有扶蘇。

此刻是如臨大敵。

整個人變得無比嚴肅跟凝重。

嵇恆都說的如此清楚了,他又怎麼可能理解不了?

天下的局勢變了。

過去以貴族跟士人爲主。

而接下來將會轉變成豪強跟鄉紳。

豪強跟鄉紳過去不起眼,但他們控制着關東大部分田地,這卻是事實,若是豪強跟鄉紳真的暴動,對天下的影響絲毫不輸於貴族跟士人。

甚至只會更加嚴峻。

因爲他們能影響到數以千萬計黔首的生計。

第501章 這不是改制,這是變法!(求訂閱)第5章 嵇恆真因我而死?(求收藏)第126章 落水沉船!(求訂閱)第82章 君之下,皆爲民!(求收藏)第507章 天下大治(本書完)第489章 一切都在計劃中!(求訂閱)第308章 謀長遠之勢你,行長久之策!(感冒第324章 隻身赴咸陽!(13)第50章 自託於無爲,非士之情也!(求收藏)第489章 一切都在計劃中!(求訂閱)第152章 落英飄搖!(求訂閱)第12章 君儒臣法!(求收藏)第211章 易治者嚴,難治者寬!(求訂閱)第421章 治理!有治,還要有理!(求訂閱)第178章 從重從嚴從快!(求訂閱)第193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六千字第一更)第91章 唯利是趨!驅狼吞虎!(求訂閱)第238章 扯扶蘇的虎皮!(第二更)第197章 將士的釋懷!(求訂閱)第385章 人心算計,陽謀天下!(求訂閱)第385章 人心算計,陽謀天下!(求訂閱)第341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這章應該還行第438章 不忠不孝不悌!(求訂閱)第91章 唯利是趨!驅狼吞虎!(求訂閱)第129章 大秦皇室太貪了!(求訂閱)第136章 被忽視的手工業!(求訂閱)第279章 誰又甘心只當一個亭長呢?!(求訂第389章 離間匈奴,恩賜商賈!(求訂閱)第415章 鐵面判官!(求訂閱)第217章 扶蘇的政見!(求月票)第30章 信人奮士?!(求收藏)第114章 陸海秦川!(求訂閱)第379章 回不去的北原!(求訂閱)第344章 絕望的趙高!(求訂閱)第23章 二次分封!(求收藏)第450章 羅網已成,請君入甕!(求訂閱)第483章 改制府人選!(求訂閱)第150章 決勝負者,長於佈局!(求訂閱)第235章 李斯的害怕!(求訂閱月票)第113章 重走開國路!(求訂閱)第14章 示強!(求收藏)第273章 皇帝在的地方就是中央!!!(第一第41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求收藏)第17章 扶蘇,記住了嗎?(求收藏)第295章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求訂閱)第127章 治國論之,當行雜(求訂閱)第424章 不爲官,終爲嘍囉!(求訂閱)第224章 五花八門的建議!(求訂閱)第336章 我一直在等你!(13)第291章 燕人?不,是奴隸!!!(求訂閱)第34章 厚顏無恥!(求收藏)第165章 定調!(求訂閱)第59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求收藏)第329章 現在可以談了嗎?(34第四更放晚上第228章 秦之特異也!(求訂閱)第199章 小心趙佗!(求訂閱)第102章 爭鋒(三)第25章 矯枉必須過正!(求收藏)第11章 儒家必須死!(求收藏)第369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求訂閱)第45章 世間無對錯,只在利害權衡!(求追讀第108章 世間一切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求第294章 大政不修,天下難平!(求訂閱)第238章 扯扶蘇的虎皮!(第二更)第381章 我李斯終活成了鼠輩!(求訂閱)第271章 天下關係下的法家!!!(求訂閱)第64章 徐福!(求收藏)第75章 入仕經緯非我意!(求收藏)第123章 立賢?立長?立成人!(求訂閱)第412章 查案?不用,治罪就行!(求訂閱)第504章 朝堂的藝術!(求訂閱)第295章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求訂閱)第327章 投之以李,報之以桃!(14)第218章 忠君之事,擔君之憂!(求訂閱)第141章 打草欲驚蛇!(求訂閱)第7章 三人成虎,事多有!(求收藏)第156章 開展安全大檢查!(求訂閱)第404章 栽贓彭越?!(求訂閱)第308章 謀長遠之勢你,行長久之策!(感冒第12章 君儒臣法!(求收藏)第170章 教化之功,利在千秋!(求訂閱)第466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求訂閱)第302章 儲君求賢令?!(求訂閱)第467章 當年韓趙魏三家可曾有分晉之心?(第387章 劍走偏鋒!(求訂閱)第268章 政治分野!(求訂閱)第457章 沒錢,就是空談誤國!(求訂閱)第142章 疑罪從有!(求訂閱)第454章 關東亂,局勢明!(求訂閱)第389章 離間匈奴,恩賜商賈!(求訂閱)第500章 這是一場鬥爭!(求訂閱)第469章 分權,控財!(求訂閱)第434章 殺子!(求訂閱)第142章 疑罪從有!(求訂閱)第180章 三份告示振人心!(六千字,求訂閱第72章 本一布衣!(求月票)第296章 穩操勝券,還是中計?(求訂閱)第335章 我心神往之!(33)第471章 該讓他出來了!(求訂閱)第27章 你把我當豎子?!(求收藏)
第501章 這不是改制,這是變法!(求訂閱)第5章 嵇恆真因我而死?(求收藏)第126章 落水沉船!(求訂閱)第82章 君之下,皆爲民!(求收藏)第507章 天下大治(本書完)第489章 一切都在計劃中!(求訂閱)第308章 謀長遠之勢你,行長久之策!(感冒第324章 隻身赴咸陽!(13)第50章 自託於無爲,非士之情也!(求收藏)第489章 一切都在計劃中!(求訂閱)第152章 落英飄搖!(求訂閱)第12章 君儒臣法!(求收藏)第211章 易治者嚴,難治者寬!(求訂閱)第421章 治理!有治,還要有理!(求訂閱)第178章 從重從嚴從快!(求訂閱)第193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六千字第一更)第91章 唯利是趨!驅狼吞虎!(求訂閱)第238章 扯扶蘇的虎皮!(第二更)第197章 將士的釋懷!(求訂閱)第385章 人心算計,陽謀天下!(求訂閱)第385章 人心算計,陽謀天下!(求訂閱)第341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這章應該還行第438章 不忠不孝不悌!(求訂閱)第91章 唯利是趨!驅狼吞虎!(求訂閱)第129章 大秦皇室太貪了!(求訂閱)第136章 被忽視的手工業!(求訂閱)第279章 誰又甘心只當一個亭長呢?!(求訂第389章 離間匈奴,恩賜商賈!(求訂閱)第415章 鐵面判官!(求訂閱)第217章 扶蘇的政見!(求月票)第30章 信人奮士?!(求收藏)第114章 陸海秦川!(求訂閱)第379章 回不去的北原!(求訂閱)第344章 絕望的趙高!(求訂閱)第23章 二次分封!(求收藏)第450章 羅網已成,請君入甕!(求訂閱)第483章 改制府人選!(求訂閱)第150章 決勝負者,長於佈局!(求訂閱)第235章 李斯的害怕!(求訂閱月票)第113章 重走開國路!(求訂閱)第14章 示強!(求收藏)第273章 皇帝在的地方就是中央!!!(第一第41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求收藏)第17章 扶蘇,記住了嗎?(求收藏)第295章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求訂閱)第127章 治國論之,當行雜(求訂閱)第424章 不爲官,終爲嘍囉!(求訂閱)第224章 五花八門的建議!(求訂閱)第336章 我一直在等你!(13)第291章 燕人?不,是奴隸!!!(求訂閱)第34章 厚顏無恥!(求收藏)第165章 定調!(求訂閱)第59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求收藏)第329章 現在可以談了嗎?(34第四更放晚上第228章 秦之特異也!(求訂閱)第199章 小心趙佗!(求訂閱)第102章 爭鋒(三)第25章 矯枉必須過正!(求收藏)第11章 儒家必須死!(求收藏)第369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求訂閱)第45章 世間無對錯,只在利害權衡!(求追讀第108章 世間一切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求第294章 大政不修,天下難平!(求訂閱)第238章 扯扶蘇的虎皮!(第二更)第381章 我李斯終活成了鼠輩!(求訂閱)第271章 天下關係下的法家!!!(求訂閱)第64章 徐福!(求收藏)第75章 入仕經緯非我意!(求收藏)第123章 立賢?立長?立成人!(求訂閱)第412章 查案?不用,治罪就行!(求訂閱)第504章 朝堂的藝術!(求訂閱)第295章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求訂閱)第327章 投之以李,報之以桃!(14)第218章 忠君之事,擔君之憂!(求訂閱)第141章 打草欲驚蛇!(求訂閱)第7章 三人成虎,事多有!(求收藏)第156章 開展安全大檢查!(求訂閱)第404章 栽贓彭越?!(求訂閱)第308章 謀長遠之勢你,行長久之策!(感冒第12章 君儒臣法!(求收藏)第170章 教化之功,利在千秋!(求訂閱)第466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求訂閱)第302章 儲君求賢令?!(求訂閱)第467章 當年韓趙魏三家可曾有分晉之心?(第387章 劍走偏鋒!(求訂閱)第268章 政治分野!(求訂閱)第457章 沒錢,就是空談誤國!(求訂閱)第142章 疑罪從有!(求訂閱)第454章 關東亂,局勢明!(求訂閱)第389章 離間匈奴,恩賜商賈!(求訂閱)第500章 這是一場鬥爭!(求訂閱)第469章 分權,控財!(求訂閱)第434章 殺子!(求訂閱)第142章 疑罪從有!(求訂閱)第180章 三份告示振人心!(六千字,求訂閱第72章 本一布衣!(求月票)第296章 穩操勝券,還是中計?(求訂閱)第335章 我心神往之!(33)第471章 該讓他出來了!(求訂閱)第27章 你把我當豎子?!(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