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隻身赴咸陽!(13)

張良擡起頭。

心中已然做出了一個決定。

就在這時。

四周突然傳出一陣喧鬧。

原是始皇的車輦已到了山前,人潮涌動,無數人目光看了過去。

張良跟何瑊對視一眼,循着人聲鼎沸處望去。

不過兩人距離山腳有一定距離,加之外面又有士卒護衛,即便站在四周的山石上,也只能勉強看到一個大概。

然兩人都不在意。

全場肅然。

隨着始皇高大身影的出現,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睜大着眼,望着這位古往今來,最爲雄圖大略的帝王,始皇頭戴冠冕,在百官的引領下,一步步踏足到會稽山。

最終消失在衆人眼前。

張良目不暇接,站在山石上,遠遠的張望着。

注意着始皇的一舉一動。

他在來時,便已打聽過會稽山的情況,這裡自平地以取山頂七裡,懸隥孤危,徑路險絕。扳蘿捫葛,然後能升,山上無甚高木,當由地迥多風所致。

這是一座高逾七裡且路徑險絕之高山。

他們雖不能跟隨着踏上山峰,但從始皇登臨的情況,已能大致看出始皇的身體狀況。

不知過了多久。

在官員的攙扶之下,嬴政達到了山巔。

他登高而望,心中百感交集。

七裡地。

對嬴政而言已十分艱難。

在無人能看到之時,更是直接爲官吏攙扶,即便如此,這七里路,也走了足足兩個多時辰,嬴政微微喘着粗氣,感受着迎面吹來的風,心中升起一股豪情。

他看的不是會稽山下。

而是天下!

這是他嬴政親手打下的天下。

臨近午時,登臨會稽山祭祀大禹之事,終於全部做完。

李斯所寫之宣教文,也雕刻在了巨石上。

名曰:《會稽刻石》。

皇帝休烈,平一宇內,德惠修長。三十有七年,親巡天下,周覽遠方。

遂登會稽,宣省習俗,黔首齋莊。羣臣誦功,本原事蹟,追首高明。

秦聖臨國,始定刑名,顯臣舊彰。初平法式,審別職任,以立恆長。

後敬奉法,常治無極,輿舟不傾。從臣誦烈,請刻此石,光垂休銘。

這篇文出自李斯之手,實則宣教的是嬴政祭祀大禹的意涵,祭文除了陳述大禹的超邁古今的功業,自然也少不了對秦政及對始皇帝的大功業的提及。

從某種程度來看。

這篇刻石更像是嬴政跟大禹之間的政治對話。

所以始皇不同於往常祭祀,這次是親自踏足登臨,爲的便是與這位華夏文明的奠基者,進行一番各抒己見的政治對話,即便是以石刻的形式。

同時。

這也是帝國君臣向天下民衆,再次正面的宣示新政宗旨。

而這片石刻闡述的內容很大。

既有全面回顧六國的失政暴虐,即‘六王專倍,貪戾慠猛,率衆自強。暴虐恣行,負力而驕,數動甲兵。陰通間使,以事合從,行爲闢方’。

也第一次正面提出了秦滅六國的起因與宗旨。

即正當性合理性。

內飾詐謀,外來侵邊,遂起禍殃。義威誅之,殄熄暴悖,亂賊滅亡。

這既是對山東民衆的昭示,也是對復辟勢力的警告,即六國乃自取滅亡,非秦無道也。

自然這篇刻石也少不了,全面回顧陳述秦政的德風化俗一面,列舉了天下太平大治的種種善績,其總體意向是明確的,又隱含着某種微妙的意蘊。

更重要的是,這篇刻石還表露了一個觀點。

便是天下安定,秦政會有所補正。

祭祀完畢。

嬴政並未急着離開。

他站在山巔,目光向遠處眺望。

北方已經安定,長城業已即將竣工,大體可安也。

唯獨這與閩越相連的南海三郡,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即便修有揚粵新道,但依舊無法避免行路艱難的事際,尤其是前段時間,趙佗表現出來的舉措,更是讓嬴政心生不滿。

他清楚的意識到。

原本最讓他放心的南海,其實相較於北方,更容易生出亂子。

只不過在‘士官轉職’下,南海大軍中很多士官被強制調離,這也讓朝廷重新恢復了對大軍的絕對控制,只是這依舊讓嬴政有些不安。

他絕不容許秦軍生出任何亂子。

趙佗

嬴政滿眼寒芒。

他雖對趙佗心有不滿,但也不會輕易出手。

尤其現在復辟貴族,紛紛逃亡荒僻山川,保不齊什麼時候閩越就會成爲復辟勢力的嘯聚之地,安知這些人日後還會不會逃向南海三郡?

若是真到了那時,南海大局還會安定嗎?

遙望南海方向,嬴政神色嚴肅。

在這一刻。

他的耳畔好似又響起了一陣熟悉的秦風,那是他南巡去到南海聽到的,那是暮色之中從椰林河谷飄出的秦風,秦風之中充盈着秦人的思鄉之情,當時聽到這首秦風,嬴政是發自內心的顫慄。

等到那次巡行結束,剛回到咸陽,嬴政就慨然派出幾萬名女子在內的五十萬民衆下南海,爲的便是安定南海秦人之心,但就胡亥扶蘇南下的境遇來看,效果並沒有達到。

甚至還讓這些秦人生出了不滿。

不然也不會讓趙佗等人慢慢生出了異心。

嬴政駐足遠眺。

嘴裡輕輕念起了當年聽到的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這首秦風並未哼完,嬴政的身影就已消失在了山巔,這首秦風,也早就爲山風吹散,嬴政的身體,已不能支撐他走下去了,嬴政也並未堅持。

暮色時分。

嬴政被護衛士兵們輪流擡下了山。

這一幕,自然也落入到了張良等人的眼中。

隨着馬蹄聲響起,始皇的車輦,緩緩駛離了會稽山。

原本擁擠的人羣,也如潮水般散去,起初還有一些人試圖登上山峰,去看一看始皇的祭祀情況,妄圖去沾一沾始皇的運氣,只不過爲四周士卒攔下了。

眼下還不到他們上山的時候。

張良自沒有登山的想法,對於祭祀的內容,他心中大致也能猜到,無非是宣教一些秦政理念,以及宣揚一下始皇之功業,他早就司空見慣。

自沒有興趣登山一觀。

張良沒興趣,何瑊更沒興趣。

他對秦廷的一切都充滿厭惡,這次若非張良執意要來一觀,他都不屑來這會稽山下,眼下這場引得四周民衆來觀望的祭祀終於結束,何瑊也是準備動身返回。然張良並沒有再同行。

見狀。

何瑊眉頭一皺,疑惑道:“子房兄還有其他事要做?”

張良搖頭,他看向何瑊,沉聲道:“何兄,等這次的事結束,我恐要獨自離開了。”

“這是因何?”何瑊道。

張良道:“我想再去咸陽一次。”

“去見一個人,去驗證一些事情,去了解一些東西。”

“現在的我們,根本就做不了任何事。”

“歸根結底,便是我們對現在的秦廷不熟悉,甚至不知究竟何人在暗中算計,我想要去調查一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秦廷做了很大的改變,有了很多的變動,我們也當變一變了。”

“若是再不做一些改變,恐會被秦廷一步步的蠶食乾淨,這次是江東的貴族遭難,但日後恐就是我們了,再這樣下去,韓國復國無望,滅秦也同樣無望。”

何瑊沉默。

他神色複雜的看向張良。

卻也沒有阻止。

只是眼中充滿了擔憂,何瑊道:“子房兄,咸陽畢竟不同於其他地方,尤其現在的秦廷更過去,也有了很大改觀,你這一去咸陽,只怕會凶多吉少。”

張良輕笑一聲,淡淡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而且咸陽我又沒少去,這次前去算不得什麼,若是不將事情原委弄清楚,我實在是有些不甘,因而還請何兄諒解我的突然跟衝動。”

何瑊道:“子房兄言重了。”

聽到張良要獨自前去咸陽,何瑊心中也是百感交集。

韓國覆滅已近二十年。

在六國之中,也是最先亡國的。

這些年,若非張良不斷爲韓國張目,天下的這些貴族中,恐無人會多看他們韓國貴族一眼,即便如此,韓國原本之舊貴族,現在還抱有復國之心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歸根到底。

韓地離關中太近,離齊楚之地太遠。

而他年事已上去了,在這天下也走動不了幾年了,到那時,爲韓國復國之希望,就全落到了張良身上了,這也是爲何,張良分明比他年輕,卻始終是他在外走動。

他同樣想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奈何,終究是不夠。

他們的勢力太過單薄了,很多時候不得不依仗其他貴族,而韓地的其他貴族,眼下就跟過去的江東官吏一般,模棱兩可,只想着兩頭討好,兩方不得罪,卻也僅此而已。

讓他們主動參與復辟,這是萬萬不會答應的。

何瑊輕嘆一聲。

心中也是感到了一股沉沉的疲倦跟乏力。

二十年?

韓國覆滅已有二十年了嗎?

當年韓亡國之時,他正處壯年,眼下已年過半百。

歲月如刀。

卻是斬的讓人絕望。

他還能等到韓國復國的那一日嗎?

見狀。

張良也察覺到何瑊狀態不對,連忙道:“何兄,我非是嫌棄與你,只是咸陽爲秦國國都,我一人赴險便足以,實在不願讓何兄也涉險。”

何瑊笑着道:“我知道。”

“我只是想到我韓國竟已覆滅二十年了。”

“而這二十年裡,我見到太多人從原本的堅定復國,變的遲疑,以至最終徹底喪失了信心,唯有子房兄,始終堅定如一,此等意志跟心性,爲兄也是佩服。”

“爲兄也沒有什麼可贈送的。”

“唯有一些錢財,便送給子房了,也算是我的一點心意。”

“這也是我唯一能做得了。”

說着。

何瑊從懷裡掏出幾塊碎金餅。

張良露出一抹遲疑,但見何瑊態度這麼堅定,也是伸手收下了,他緩緩道:“張良謝過何兄。”

何瑊輕笑道:“你我兄弟之間,談什麼謝字?”

“只是這一別之後,全都靠你自己了。”

“韓國也都靠你了。”

張良沉默。

他如何聽不出何瑊的消極。

但正如何瑊所說,韓國已滅國二十年了。

二十年足以改變很多東西。

原本堅定的復國貴族,眼下依舊還堅定的,卻是已屈指可數,韓國已無人可依靠了,僅有的一些,也都是些投機之徒,根本就不是真心想復國的,只是以復國爲名,爲自己謀利。

想到這。

張良也目光一黯。

他將這幾塊碎金餅緊緊的攥在手中。

他堅定道:“無論秦廷又何動作,都無法阻止我等復辟,這是天下大勢,非是秦廷用一些陰謀算計能改變的,而且秦廷能算計,我等又何嘗不能?”

“我韓國的確無太多餘力。”

“但其他五國可未必,他們反秦之心依舊高漲。”

“我們大可以爲借力。”

“眼下秦廷越是猖獗,越是蠻橫,越能將我等勢力凝聚在一起,六國合力,未必不能攪動天下,而民怨沸騰,就註定我等今後大有可爲,何兄不用妄自菲薄,秦廷現在表現的越張揚,越積極,越能證明秦國內部的空洞。”

“而且方纔何兄也見到了。”

“始皇的身體早就大不如前,下山甚至都不能爲人攙扶下去,只能讓人擡下山,始皇若是死了,那我等的機會自然就來了,而這一天,不會太久的。”

何瑊點點頭。

他又重新燃起了鬥志。

只是他現在還有一事不明,張良去咸陽究竟要幹什麼?

何瑊問道:“我還有一個疑問,子房兄,你此番去咸陽,究竟想尋什麼答案?”

張良默然。

他遲疑片刻,不確定道:“我也不知道,只是覺得咸陽有我想知道的事情,但具體會如何,我其實心中同樣沒底。”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

“秦廷都在積極求變,我們又何必墨守成規?”

“當變則變。”

“而且我若猜想的爲真,有些事或許會變得簡單,我張良雖一介書生,但也有劍術在身,說不定我這劍還能派上用場。”

何瑊深深的看了張良一眼,最終也沒有再多問。

兩人互道聲珍重。

便各自朝着一個方向走去了。

 

第52章 法之天下,儒之教化!(求收藏)第8章 請罪又求情!(求收藏)第451章 秦廷不滅,天下不寧!(求訂閱)第5章 嵇恆真因我而死?(求收藏)第93章 大丈夫謀天下!(求訂閱)第87章 上架感言第338章 貴賤無序,何以爲國?!(求訂閱)第245章 周禮?那是什麼?(求訂閱)第357章 天下反秦者,只有貴族跟士人?(求第271章 天下關係下的法家!!!(求訂閱)第321章 幹大事豈能惜身?(24)第197章 將士的釋懷!(求訂閱)第33章 是非!(求收藏)第374章 塵埃落定!(求訂閱)第126章 落水沉船!(求訂閱)第67章 謀之長遠,其勢明矣!(求收藏)第14章 示強!(求收藏)第477章 赦張良?!(第二更)第356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求訂閱)第394章 於萬斯年,受天之祜!(求訂閱)第463章 在關東設立經濟特區(求訂閱)第265章 第三次大爭!!!(求訂閱)第439章 父皇,兒臣怕(求訂閱)第430章 陛下今日必須死!(欠一章)第190章 我,嵇恆,惡龍也!(求訂閱)第349章 這句讀 數字?(求訂閱)第128章 公開的秘密不等於秘密的公開!(求第31章 隔牆有耳!(求收藏,求追讀)第111章 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求訂閱)第363章 虎狼之秦,自當爲虎狼之君!(求訂第219章 張蒼:沒完了?!(求訂閱)第337章 你我不過都自詡正義罷了!(求訂閱第3章 殺我者,扶蘇也!(求收藏)第507章 天下大治(本書完)第505章 時不我待,殺伐開路!(求訂閱)第76章 我的命也不長!(求收藏)第332章 爲的不是賢,是維穩!(明天開始三第98章 根沒死,就能活!(求訂閱)第76章 我的命也不長!(求收藏)第341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這章應該還行第51章 儒法,法儒!(求收藏)第297章 你又真比我們高貴多少?!(第一更第499章 是風,是浪,是青萍,是微瀾!(求第200章 秦風依舊!(求訂閱)第269章 我,閻樂,試探嵇恆?!(求訂閱)第417章 掌御天下兵馬!(求訂閱)第408章 狡兔三窟!(求訂閱)第295章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求訂閱)第347章 人以羣分!(求訂閱)第379章 回不去的北原!(求訂閱)第364章 張蒼的錢糧之見!(求訂閱)第501章 這不是改制,這是變法!(求訂閱)第50章 自託於無爲,非士之情也!(求收藏)第153章 你們可知罪?!(求訂閱)第385章 人心算計,陽謀天下!(求訂閱)第316章 彼可取而代之!(44)第53章 我還想多活幾年!(求收藏)第311章 官豈能讓賊給爬到頭上?!(求訂閱第8章 請罪又求情!(求收藏)第14章 示強!(求收藏)第58章 義利!(求收藏)第419章 以暴利爲引,陽謀天下!(求訂閱)第35章 法!勢!術!(求收藏)第128章 公開的秘密不等於秘密的公開!(求第22章 從俗而治!(求收藏)第360章 再苦一苦底層好了!(求訂閱)第20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求訂閱)第351章 清者自清?!(求訂閱)第280章 我有張良計!(求訂閱)第123章 立賢?立長?立成人!(求訂閱)第44章 儒家一定會捲土重來!(求收藏)第21章 天子失官,學在四夷!(求收藏)第7章 三人成虎,事多有!(求收藏)第320章 同室操戈?(14)第284章 趙高的苦口婆心!(求訂閱)第27章 你把我當豎子?!(求收藏)第467章 當年韓趙魏三家可曾有分晉之心?(第83章 懷璧而不自知!(求收藏)第415章 鐵面判官!(求訂閱)第362章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求訂閱第433章 朕在等扶蘇跟胡亥!(求訂閱)第37章 窮者變,變則通,通則達!(求收藏)第94章 只是些許風浪!(求訂閱)第453章 我劉季要跑,誰能阻止?!(求訂閱第43章 法即是儒!(求收藏)第249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求訂閱)第56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求收藏)第365章 請辭?!(求訂閱)第456章 兵家四派!我爲陰陽!(求訂閱)第241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求訂閱)第12章 君儒臣法!(求收藏)第77章 意存而形簡!(求收藏)第262章 始皇,你讓我失望了!(求訂閱)第452章 天下烽火!(求訂閱)第247章 一切要有度!(求訂閱)第237章 天下水太深,你握不住的!(第一更第134章 宦及知於王!(求訂閱)第157章 不急,讓商賈歇一會!(求訂閱)第411章 或許你纔是最該死的那個!(求訂閱
第52章 法之天下,儒之教化!(求收藏)第8章 請罪又求情!(求收藏)第451章 秦廷不滅,天下不寧!(求訂閱)第5章 嵇恆真因我而死?(求收藏)第93章 大丈夫謀天下!(求訂閱)第87章 上架感言第338章 貴賤無序,何以爲國?!(求訂閱)第245章 周禮?那是什麼?(求訂閱)第357章 天下反秦者,只有貴族跟士人?(求第271章 天下關係下的法家!!!(求訂閱)第321章 幹大事豈能惜身?(24)第197章 將士的釋懷!(求訂閱)第33章 是非!(求收藏)第374章 塵埃落定!(求訂閱)第126章 落水沉船!(求訂閱)第67章 謀之長遠,其勢明矣!(求收藏)第14章 示強!(求收藏)第477章 赦張良?!(第二更)第356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求訂閱)第394章 於萬斯年,受天之祜!(求訂閱)第463章 在關東設立經濟特區(求訂閱)第265章 第三次大爭!!!(求訂閱)第439章 父皇,兒臣怕(求訂閱)第430章 陛下今日必須死!(欠一章)第190章 我,嵇恆,惡龍也!(求訂閱)第349章 這句讀 數字?(求訂閱)第128章 公開的秘密不等於秘密的公開!(求第31章 隔牆有耳!(求收藏,求追讀)第111章 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求訂閱)第363章 虎狼之秦,自當爲虎狼之君!(求訂第219章 張蒼:沒完了?!(求訂閱)第337章 你我不過都自詡正義罷了!(求訂閱第3章 殺我者,扶蘇也!(求收藏)第507章 天下大治(本書完)第505章 時不我待,殺伐開路!(求訂閱)第76章 我的命也不長!(求收藏)第332章 爲的不是賢,是維穩!(明天開始三第98章 根沒死,就能活!(求訂閱)第76章 我的命也不長!(求收藏)第341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這章應該還行第51章 儒法,法儒!(求收藏)第297章 你又真比我們高貴多少?!(第一更第499章 是風,是浪,是青萍,是微瀾!(求第200章 秦風依舊!(求訂閱)第269章 我,閻樂,試探嵇恆?!(求訂閱)第417章 掌御天下兵馬!(求訂閱)第408章 狡兔三窟!(求訂閱)第295章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求訂閱)第347章 人以羣分!(求訂閱)第379章 回不去的北原!(求訂閱)第364章 張蒼的錢糧之見!(求訂閱)第501章 這不是改制,這是變法!(求訂閱)第50章 自託於無爲,非士之情也!(求收藏)第153章 你們可知罪?!(求訂閱)第385章 人心算計,陽謀天下!(求訂閱)第316章 彼可取而代之!(44)第53章 我還想多活幾年!(求收藏)第311章 官豈能讓賊給爬到頭上?!(求訂閱第8章 請罪又求情!(求收藏)第14章 示強!(求收藏)第58章 義利!(求收藏)第419章 以暴利爲引,陽謀天下!(求訂閱)第35章 法!勢!術!(求收藏)第128章 公開的秘密不等於秘密的公開!(求第22章 從俗而治!(求收藏)第360章 再苦一苦底層好了!(求訂閱)第20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求訂閱)第351章 清者自清?!(求訂閱)第280章 我有張良計!(求訂閱)第123章 立賢?立長?立成人!(求訂閱)第44章 儒家一定會捲土重來!(求收藏)第21章 天子失官,學在四夷!(求收藏)第7章 三人成虎,事多有!(求收藏)第320章 同室操戈?(14)第284章 趙高的苦口婆心!(求訂閱)第27章 你把我當豎子?!(求收藏)第467章 當年韓趙魏三家可曾有分晉之心?(第83章 懷璧而不自知!(求收藏)第415章 鐵面判官!(求訂閱)第362章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求訂閱第433章 朕在等扶蘇跟胡亥!(求訂閱)第37章 窮者變,變則通,通則達!(求收藏)第94章 只是些許風浪!(求訂閱)第453章 我劉季要跑,誰能阻止?!(求訂閱第43章 法即是儒!(求收藏)第249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求訂閱)第56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求收藏)第365章 請辭?!(求訂閱)第456章 兵家四派!我爲陰陽!(求訂閱)第241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求訂閱)第12章 君儒臣法!(求收藏)第77章 意存而形簡!(求收藏)第262章 始皇,你讓我失望了!(求訂閱)第452章 天下烽火!(求訂閱)第247章 一切要有度!(求訂閱)第237章 天下水太深,你握不住的!(第一更第134章 宦及知於王!(求訂閱)第157章 不急,讓商賈歇一會!(求訂閱)第411章 或許你纔是最該死的那個!(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