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求訂閱)

不得不說。

扶蘇的想法很大膽,很有前瞻性跟啓發性。

但治國並非兒戲。

是不能這麼草率就做出決定的。

而且對於扶蘇的想法,他們內心並不看好,也並不認爲能真的落實好,正如扶蘇所說,朝廷一直在盯防着關東,關東大小勢力豈會不知?又豈會不做出防備?

若是一番折騰下去,落得打水一場空。

這豈不成了笑話?

通過整飭經濟領域的官署,同時將這些官署手中的經濟權,下放到地方的其他官吏,這看似能拉攏一些地方官員,也能一定程度減少地方的不滿情緒,但這終究太過理想化了。

誰能知曉這些權力,是不是早落入到其他官吏手中?

虎口奪食,又豈能如願?

就算扶蘇的想法最終能夠落實,但脣亡齒寒的道理,關東的官吏豪強,難道當真不知道?

固然他們並非鐵板一塊,內部也有很多嫌隙,然隨着朝廷對關東整治力度的加大,他們定會下意識團結在一起,到時反倒加劇了朝廷跟地方的衝突。

始皇這次巡行已讓關東不少地區人心惶惶,再這麼馬不停蹄的去針對,當真不會引起地方官吏的過激反應?

若是將這些人推到了貴族跟士人一邊,那纔是真的得不償失。

朝廷這次好不容易,藉助始皇巡行的東風,將貴族跟士人的囂張氣焰徹底壓下。

天下也難得平靜下來。

若因此再度施壓,反倒容易激起逆反,到時後果可就難料了。

而在關東修建倉庫的事,也的確優待商榷。

見衆人竟皆沉默,扶蘇眉頭微微一皺,但很快舒緩過來。

他其實是已料到了。

他目光從場中掃過,最終在杜赫身上停留了一段時間,嘴角略起一抹冷笑。

一旁。

張蒼同樣默然不語。

他悄悄擡起頭,打量了幾眼四周,也將目光落到了杜赫身上。

他心中輕嘆一聲。

‘杜赫啊,你這次真算計錯人了。’

‘殿下已不是過去的殿下了。’

在扶蘇到來的那時,他就已感覺到了不對。

作爲一個過去曾爲各方排擠的官吏,他對周圍衆人的變化是很敏感的,也對朝堂的一些情況有不小的瞭解,自是很快就理清了其中的根節。

這是杜赫在借其他經濟大臣之手,來向扶蘇表露不滿,借衆人之勢壓迫扶蘇退讓。

這也讓張蒼不由好奇,扶蘇究竟對杜赫說了什麼?

難道是直接給杜赫說讓其退下?

真就這麼坦誠直白?

他一臉驚疑。

不過,他也沒想插手其中,而且也並不看好杜赫。

杜赫把扶蘇看的太簡單了。

扶蘇性格堅毅,一旦決定的事,不會輕易變更的。

不然當初也不會一而再的執拗的反對始皇的大政,而今雖在嵇恆的影響下,改變了不少,但骨子裡的執拗依舊存在,只是不那麼輕易爲外界洞悉到了,只是扶蘇一旦認定的事,若無始皇這般強壓,根本就別想變更。

杜赫想借他人之手,倒逼扶蘇退讓,這是絕不可能成功的。

甚至只會引起扶蘇更大不滿。

扶蘇敢這麼針對,又豈會沒有後手?

張蒼收回目光。

將位置往後面挪了挪,儘量跟其他人拉開一定距離,雖然並無什麼實質意義。

但他依舊這麼做了。

一邊。

馮去疾同樣也在打量着四周。

見到張蒼的異常舉動,目光微動,而後在扶蘇跟杜赫身上來回掃過,露出一抹驚疑不定。

扶蘇雙眸微闔。

他算是知曉杜赫的底氣在哪了。

他跟這幫經濟大臣共事這麼久,早就知曉這些人的秉性,所以最後才主動接過這事,就是想借此對自己施壓。

而他其實也早就看出來了。

畢竟少府,可是實權九卿,朝廷重臣,又有多少人,真能甘心退下?

即便他已經給了杜赫足夠高的厚待,也給杜赫提供了足夠多的尊重,但人都是貪婪的,也都是不知足的。

慾壑難填啊。

所以在聽聞杜赫召集羣臣商議後,他第一時間就趕了過來。

既然杜赫想借其他人之手對自己發難,以證明他自己的反對是正確的,繼而維護他自身的官職,那自己就親自開口,將杜赫的幻想粉碎。

杜赫,他絕不會留下!

“諸位大臣還沒考慮清楚嗎?”扶蘇問道。

衆人面面相覷,依舊無人開口。

見狀。

扶蘇主動道:“既然諸位不說,那扶蘇就自己來說。”

“孫子在軍爭篇中說道:‘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扶蘇對於軍事瞭解甚少,也不敢胡亂的指手畫腳,但對於孫子提出的‘窮寇勿迫,扶蘇有不同的看法。’”

“我認爲當宜將剩勇追窮寇!”

“天下已變。”

“在戰略方面也當進行隨機應變。”

ωwш◆ TTKΛN◆ C〇 “而今在陛下的極力鎮撫下,天地難得一時安寧,沒有那麼多流言,也沒有多貴族跟士人作祟,地方吏治也得到了不少肅清,民間風氣豁然一正。”

‘我過去推出的‘求賢’。”

“某種程度上,也緩和了底層的不滿跟怨恨。”

“天下而今一副欣欣向榮模樣。”

“但這種欣欣向榮,從來都只是假象。”

“空中樓閣,外強中乾。”

扶蘇很淡定的否定了這所謂的‘向榮’。

這也引得衆人一陣驚疑。

扶蘇又道:“大秦立國未久,就毅然跟匈奴交手,甚至不惜付出巨大代價,也要將匈奴徹底驅逐,原因何在?”

“對天下人,北疆民衆而言,匈奴殘暴,不時南下擾邊,劫掠我大秦人口物資,地方苦不堪言,所以朝廷才毅然出兵北伐,然爾等其實很清楚,原因並不僅僅是這些。”

“匈奴早就今非昔比了。”

“秦一統天下之時,草原也爲匈奴一統。”

“當時的草原兵強馬壯,甚至生出了入主中原之心。”

“當時雙方都在厲兵秣馬,等待着中原跟草原的最終一戰,只是在數年準備之下,朝廷卻毅然主動發動了攻擊,甚至在初期,更是示敵以弱,理由同樣很簡單。”

“就是大秦拖不起、耗不起。”

“誠然。”

“大秦一統天下之後,憑藉七國之人口,之兵器優勢,只要給大秦整合的時間,匈奴根本就不足爲懼,但現實並非如此,關東跟關中隔閡很深,貴族跟士人不時散佈流言,引得地方人心浮動,而朝廷年年加徵賦稅,民間苦不堪言。”

“繼續拖下去,大秦只會越來越危險。”

“加之,匈奴當時已逐步加強對河北惡劫掠,甚至一步步的逼近到了關中。”“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

“朝廷毅然發動了對匈奴的主動攻擊。”

“在數年征伐下,將匈奴大軍徹底擊潰,朝廷自此完全收復河北地,也一舉解決了北方長期存在的隱憂。”

“但當真解決了嗎?”

“若是真的解決了,朝廷何必去修長城?”

“你們心中都清楚,匈奴這次的確被殺的膽寒,被朝廷徹底打怕了,但他們對中原的覬覦之心,並不會因此有任何削減,等匈奴人舔舐好傷口,一定會捲土重來的,所以大秦需要這一座長城。”

“長城眼下是爲了進攻。”

“但若日後攻守互換,則將用於防守。”

“攻守兼備。”

“因而朝廷才這麼急切的想修好長城。”

“只不過在朝堂當時的議事下,匈奴捲土重來,至少也有十幾年光景,但事實並非如此。”

“蒙恬爲秦侵胡,闢數千裡,匈奴不敢飲馬於河,置烽燧,然後敢牧馬。”

“蒙恬的威懾僅僅持續了幾年。”

“而今已有匈奴人,跟北疆混居的胡人聯繫,試圖從大秦手中收購茶葉,那被蒙恬闢數千裡的胡人,已經重新回來了,只不過他們現在的實力,還沒有完全恢復,也並不敢太過聲張,只能被動的做一些妥協跟退讓。”

“然匈奴人的狼子野心不會消失的。”

“匈奴人是這樣。”

“貴族、士人跟豪強同樣如此。”

“一時的消沉,一時的沉寂,終只是一時的。”

“如果大秦不乘勝追擊,早晚有一日,他們會捲土重來,而當年朝廷最擔憂的狀況,或許依舊會發生,甚至形勢還會越發嚴峻。”

“大秦到時真能承受腹背夾擊?”

“能承受多面出擊?”

馮去疾等人蹙眉,也不禁搖了搖頭。

大秦承受不住。

扶蘇繼續道:“朝廷過往的策略,其實是很有針對性的。”

“先出兵平定外患,再集中精力整飭內部。”

“等長城修建完畢,還可直接藉助長城的護衛之力,抵禦匈奴南下,讓朝廷得以將大部分精力用在內部上,繼而一步步的夯實大秦根基。”

“只是大秦真的能扛到那時嗎?”

扶蘇發問。

衆人臉色微變。

這個問題倒是難倒了。

若是之前,他們是敢誇下海口的。

只是現在,有些不確定了。

扶蘇冷哼一聲,漠然道:“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們,大秦撐不到那個時候。”

“大秦或許是能支撐到,地方的民衆卻撐不住了。”

“因爲這是以底層的血汗爲代價。”

“底層的血汗是有限的,當他們活不下去的時候,朝廷的一切策略都將失效。”

“現在大秦已將貴族跟士人按下去了,豈能再容地方跟豪強冒頭,今日按下去一個,明日冒頭一個,這豈非一直這麼沒完沒了下去了?”

“等這些都按下去,日後匈奴又來了,百越又來了,朝廷真就陷入到無休止的衝突之中?”

“這還有完嗎?”

“宜將剩勇追窮寇!”

“當初朝廷之所以不對匈奴趕盡殺絕,是因爲沒辦法做到,匈奴北逃數千裡,大秦的軍隊補給跟不上,只能撤軍回來,但天下的反秦勢力,卻不可能逃亡數千裡,他們就在國內,朝廷完全有機會將他們徹底扼殺。”

“所以爲何要給他們繼續苟延殘喘的機會?”

“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

“大秦過去一直爲天下視做虎狼,既然外界都如此說了。”

“那大秦最好真的就是。”

“虎狼之秦。”

“就該有一副虎狼的樣子。”

“現在貴族跟士人低沉,朝廷就該一鼓作氣,將反秦勢力徹底打趴,甚至是徹底覆滅。”

“我知道伱們有所擔心。”

“也疑慮這些政策最後會適得其反,爲朝廷不利。”

“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沒有跟反秦勢力鬥爭到底的決心,又豈能將這些附骨之疽徹底清除掉?”

“做任何事都有風險。”

“但就因爲有風險就不去做,那豈不就是在坐以待斃?”

“就算真出現問題,我扶蘇也一人擔之。”

“我扶蘇並不怕困難,也不怕出現狀況問題,我更怕大秦的臣子失了進去之心,變得唯唯諾諾,變得故步自封,甚至爲了一時短利,爲了一時之安穩,再也沒有了過去的銳意進取,只想着得過且過,若是如此,扶蘇眼裡恐容不得諸位了。”

扶蘇目光冷冽。

他目光所及,衆人竟皆垂首。

不敢與之對視。

杜赫臉色變了又變。

神色已顯得有些蒼白跟無力。

只是他依舊緊咬着牙齒,眼中透着濃濃的不甘。

這些經濟大臣對視一眼,眼中露出一抹凝重跟不安。

他們身爲臣子這麼多年,又豈能聽不出扶蘇語氣中的威脅意味?

扶蘇分明是心意已決,絕不容任何變更。

扶蘇爲大秦儲君,他決定的事,若是真的一口咬死,他們還真不好勸阻。

只是扶蘇的這些想法,實在太過膽大了,實施起來困難不小,也會遇到很多阻力,稍微出點事,對天下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這豈能輕易忽視?

這也都將是他們的麻煩。

衆人面面相覷。

一時不知該如何應答了。

這時。

馮去疾主動站了出來。

他朝扶蘇微微拱手,目光微不可察的掃了眼杜赫,眼下他已明白過來,這次杜赫將他們請過來,恐是想借他們之手,去反對扶蘇的主意。

這讓馮去疾心中略有不滿。

他沉聲道:“臣認爲殿下所說‘宜將剩勇追窮寇’,的確很合適現在的大秦。”

“大秦過去對於地方舊有勢力太過寬容了,而今朝廷已無外患之慮,就該當內部進行大刀闊斧的革新。”

“臣附議。”張蒼連忙接話道。

第9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求訂閱)第374章 塵埃落定!(求訂閱)第36章 阿房,阿房,亡始皇!(求收藏)第162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求訂閱)第472章 ‘鍾’恆接旨!(求訂閱)第351章 清者自清?!(求訂閱)第98章 根沒死,就能活!(求訂閱)第58章 義利!(求收藏)第483章 改制府人選!(求訂閱)第136章 被忽視的手工業!(求訂閱)第282章 謀事在人,成事又豈能由天?(求訂第51章 儒法,法儒!(求收藏)第389章 離間匈奴,恩賜商賈!(求訂閱)第40章 胡服騎射!(求收藏)第81章 見事貴見缺!(求收藏)第51章 儒法,法儒!(求收藏)第63章 疲秦之術!(求收藏)第159章 亂法源頭在廷尉府!(求訂閱)第439章 父皇,兒臣怕(求訂閱)第433章 朕在等扶蘇跟胡亥!(求訂閱)第377章 少府難!(求訂閱)第62章 你能改變皇帝?(求收藏)第341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這章應該還行第113章 重走開國路!(求訂閱)第478章 諸位大臣敢嗎?(第三更)第449章 裨將韓信!(求訂閱)第210章 儲君之爭?一場政治分野罷了!(求第435章 朕不信任何人!(求訂閱)第426章 昏招,還是妙手?!(求訂閱)第232章 張蒼:爲何總有人想害我?!(六千第348章 天下誤解大秦久矣!(求訂閱)第482章第4章 大舟已過巨波海,新帆卻覆江河前!(第122章 家之不幸,國之大幸!(求訂閱)第48章 首亂者,楚也!(求收藏)第314章 殷通的心思!(24)第331章 取士於衆!(求訂閱)第411章 或許你纔是最該死的那個!(求訂閱第69章 有囑!(求收藏)第364章 張蒼的錢糧之見!(求訂閱)第243章 爲治天下,未雨綢繆!(第二更)第12章 君儒臣法!(求收藏)第456章 兵家四派!我爲陰陽!(求訂閱)第409章 暗流涌動,風聲鶴唳!(新年快樂)第412章 查案?不用,治罪就行!(求訂閱)第396章 計成,伏殺!(求訂閱)第384章 廣闊天地,大有可爲!(求訂閱)第251章 公平?諸位不覺得好笑嗎?(求訂閱第123章 立賢?立長?立成人!(求訂閱)第352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第44章 儒家一定會捲土重來!(求收藏)第309章 遙望會稽山!(明天恢復更新)第410章 壯士斷腕!(求訂閱)第296章 穩操勝券,還是中計?(求訂閱)第84章 天下需要大商人嗎?!(求收藏)第475章 再無言先生!(求訂閱)第106章 樓會塌嗎?!(求訂閱)第277章 風雨欲來!!!(求訂閱)第107章 法教正,人心正!(求訂閱)第342章 大秦新政兮,綿綿無疆!(求訂閱)第51章 儒法,法儒!(求收藏)第312章 這就是大秦的官吏?!(求訂閱)第419章 以暴利爲引,陽謀天下!(求訂閱)第409章 暗流涌動,風聲鶴唳!(新年快樂)第169章 軍功爵制要變?(求訂閱)第392章 世上只有一個扁鵲,也只有一個魯班第473章 陛下想換棋了!(求訂閱)第354章 授人以魚!授人以漁!(求訂閱)第378章 蒙恬教弟!(求訂閱)第481章 張良前來赴會!(求訂閱)第216章 帶大秦銳士回家!(求訂閱)第241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求訂閱)第387章 劍走偏鋒!(求訂閱)第474章 挾大勢以令皇帝!(求訂閱)第159章 亂法源頭在廷尉府!(求訂閱)第12章 君儒臣法!(求收藏)第11章 儒家必須死!(求收藏)第337章 你我不過都自詡正義罷了!(求訂閱第254章 民變在即,掠之於商!(求訂閱)第266章 此乃務實陰陽之爭也!(求訂閱)第145章 沒有信息差,就製造信息差!(求訂第228章 秦之特異也!(求訂閱)第144章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求訂閱)第42章 唯一的變法者!(求收藏)第487章 勿謂言之不預!(求訂閱)第179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求訂閱)第492章 嚴且公,苛且正!(求訂閱)第349章 這句讀 數字?(求訂閱)第135章 在劫難逃!(偷懶四千)第84章 天下需要大商人嗎?!(求收藏)第481章 張良前來赴會!(求訂閱)第91章 唯利是趨!驅狼吞虎!(求訂閱)第46章 天下誰最先反呢?(求追讀)第298章 天下震恐!(第二更)第155章 法律能滯後,但法官不能!(求訂閱第481章 張良前來赴會!(求訂閱)第474章 挾大勢以令皇帝!(求訂閱)第170章 教化之功,利在千秋!(求訂閱)第172章 我並不比扶蘇差!(求訂閱)第396章 計成,伏殺!(求訂閱)
第9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求訂閱)第374章 塵埃落定!(求訂閱)第36章 阿房,阿房,亡始皇!(求收藏)第162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求訂閱)第472章 ‘鍾’恆接旨!(求訂閱)第351章 清者自清?!(求訂閱)第98章 根沒死,就能活!(求訂閱)第58章 義利!(求收藏)第483章 改制府人選!(求訂閱)第136章 被忽視的手工業!(求訂閱)第282章 謀事在人,成事又豈能由天?(求訂第51章 儒法,法儒!(求收藏)第389章 離間匈奴,恩賜商賈!(求訂閱)第40章 胡服騎射!(求收藏)第81章 見事貴見缺!(求收藏)第51章 儒法,法儒!(求收藏)第63章 疲秦之術!(求收藏)第159章 亂法源頭在廷尉府!(求訂閱)第439章 父皇,兒臣怕(求訂閱)第433章 朕在等扶蘇跟胡亥!(求訂閱)第377章 少府難!(求訂閱)第62章 你能改變皇帝?(求收藏)第341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這章應該還行第113章 重走開國路!(求訂閱)第478章 諸位大臣敢嗎?(第三更)第449章 裨將韓信!(求訂閱)第210章 儲君之爭?一場政治分野罷了!(求第435章 朕不信任何人!(求訂閱)第426章 昏招,還是妙手?!(求訂閱)第232章 張蒼:爲何總有人想害我?!(六千第348章 天下誤解大秦久矣!(求訂閱)第482章第4章 大舟已過巨波海,新帆卻覆江河前!(第122章 家之不幸,國之大幸!(求訂閱)第48章 首亂者,楚也!(求收藏)第314章 殷通的心思!(24)第331章 取士於衆!(求訂閱)第411章 或許你纔是最該死的那個!(求訂閱第69章 有囑!(求收藏)第364章 張蒼的錢糧之見!(求訂閱)第243章 爲治天下,未雨綢繆!(第二更)第12章 君儒臣法!(求收藏)第456章 兵家四派!我爲陰陽!(求訂閱)第409章 暗流涌動,風聲鶴唳!(新年快樂)第412章 查案?不用,治罪就行!(求訂閱)第396章 計成,伏殺!(求訂閱)第384章 廣闊天地,大有可爲!(求訂閱)第251章 公平?諸位不覺得好笑嗎?(求訂閱第123章 立賢?立長?立成人!(求訂閱)第352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第44章 儒家一定會捲土重來!(求收藏)第309章 遙望會稽山!(明天恢復更新)第410章 壯士斷腕!(求訂閱)第296章 穩操勝券,還是中計?(求訂閱)第84章 天下需要大商人嗎?!(求收藏)第475章 再無言先生!(求訂閱)第106章 樓會塌嗎?!(求訂閱)第277章 風雨欲來!!!(求訂閱)第107章 法教正,人心正!(求訂閱)第342章 大秦新政兮,綿綿無疆!(求訂閱)第51章 儒法,法儒!(求收藏)第312章 這就是大秦的官吏?!(求訂閱)第419章 以暴利爲引,陽謀天下!(求訂閱)第409章 暗流涌動,風聲鶴唳!(新年快樂)第169章 軍功爵制要變?(求訂閱)第392章 世上只有一個扁鵲,也只有一個魯班第473章 陛下想換棋了!(求訂閱)第354章 授人以魚!授人以漁!(求訂閱)第378章 蒙恬教弟!(求訂閱)第481章 張良前來赴會!(求訂閱)第216章 帶大秦銳士回家!(求訂閱)第241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求訂閱)第387章 劍走偏鋒!(求訂閱)第474章 挾大勢以令皇帝!(求訂閱)第159章 亂法源頭在廷尉府!(求訂閱)第12章 君儒臣法!(求收藏)第11章 儒家必須死!(求收藏)第337章 你我不過都自詡正義罷了!(求訂閱第254章 民變在即,掠之於商!(求訂閱)第266章 此乃務實陰陽之爭也!(求訂閱)第145章 沒有信息差,就製造信息差!(求訂第228章 秦之特異也!(求訂閱)第144章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求訂閱)第42章 唯一的變法者!(求收藏)第487章 勿謂言之不預!(求訂閱)第179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求訂閱)第492章 嚴且公,苛且正!(求訂閱)第349章 這句讀 數字?(求訂閱)第135章 在劫難逃!(偷懶四千)第84章 天下需要大商人嗎?!(求收藏)第481章 張良前來赴會!(求訂閱)第91章 唯利是趨!驅狼吞虎!(求訂閱)第46章 天下誰最先反呢?(求追讀)第298章 天下震恐!(第二更)第155章 法律能滯後,但法官不能!(求訂閱第481章 張良前來赴會!(求訂閱)第474章 挾大勢以令皇帝!(求訂閱)第170章 教化之功,利在千秋!(求訂閱)第172章 我並不比扶蘇差!(求訂閱)第396章 計成,伏殺!(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