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儒法,法儒!(求收藏)

第51章 儒法,法儒!(求收藏)

“御史張蒼,見過公子。”一個長大肥白衣袂飄飄的中年男子,恭敬的朝扶蘇行禮。

見張蒼這費力模樣,扶蘇忍不住笑了笑,不知爲何,每次見張蒼,總感覺有些歡快,尤其是拿張蒼跟四周精瘦小吏相比時,這種感覺尤爲強烈。

扶蘇笑道:“張御史無須多禮。”

張蒼點點頭,撐了一下腰,緩緩站直身子。

他已是有些微喘。

扶蘇並未過多寒暄,開門見山道:“我剛從丞相府出來,特意尋你是心中有惑。”

“公子但問無妨。”張蒼面色沉穩。

扶蘇微微額首,道:“我昨日去了詔獄,此事你應知曉。”

張蒼點點頭。

他爲御史府御史,雖是主管官吏上計的,但有些消息還是能耳聞,而且詔獄本就是御史府下的刑獄。

扶蘇道:“昨日嵇恆離去時,特意留了個問題。”

“他提到,大秦跟關東最棘手的衝突,是魏國的私學齊國的商賈大富這些,並問道,若大秦繼續這般高壓,天下何地將反?又會是哪些人先反?我心中有個答案,但卻是有些不確定。”

“因而想請張御史”

只是扶蘇話還沒說完,張蒼一個踉蹌,已是摔倒在地,身子顫抖如篩糠,面色慘白,看向扶蘇的眼神滿是幽怨和恐懼。

他是真的怕了。

上一次被扶蘇叫去,已給他嚇出半條命。

這段時間一直戰戰兢兢,唯恐政事上出了岔子,引起始皇不滿,順勢把自己給處理了,結果上次的事還沒消停,又來?

這誰頂得住啊?

扶蘇是大秦公子,始皇就算知道,也不會太過怪罪。

但他不是。

他只是一個普通御史。

雖自負腹有萬千韜略,但也禁不起這折騰。

張蒼慌忙道:“公子莫要再胡言了。”

“大秦在陛下的治理下,邊陲將士功業壯盛,郡縣值事官吏辛勞奉公,天下黔首生計康寧,斷無公子口中的擔憂。”

“嵇恆乃六國餘孽,那些不當之言,公子莫要輕信。”

扶蘇微微額首,沉聲道:“張御史放心,扶蘇不會輕信,只是心中有惑,想請張御史解惑,張御史你也莫要驚慌,只是學術性的探討。”

張蒼正色道:“沒有討論的可能。”

“公子若還想問這些不當之論,那公子可離去了,張蒼不才,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而且公子之問,也斷不可能發生。”

張蒼的語氣無比堅定。

不容置辯。

扶蘇深深的看了看張蒼,又看了看無人的四周,凝聲道:“張御史,四周之人我早已屏退,伱還這麼不敢開口嗎?”

張蒼默然無聲。

良久。

扶蘇嘆息一聲,道:“罷了,你既不願開口,我也不強求。”

“多謝公子。”張蒼深深一躬,又道:“公子,嵇恆此人的確有才,但他畢竟爲六國餘孽,不一定真跟公子同心,有些話聽之即可,莫要對外聲張,更不能向陛下、向旁人提起。”

“言多必失。”

“也謹防禍從口出。”

“扶蘇謹受教也。”扶蘇離案起身,深深一躬。

“是張蒼心胸狹隘,當不起公子信任,更不敢當公子這般大禮。”張蒼也是深深一躬。

扶蘇道:“此事不再提了,嵇恆昨日還說了一件事,法即是儒,對於這個觀點,你是如何看的?”

張蒼沒有急着開口,在屋中轉悠着,思索了片刻後,才平靜的道:“這個觀點對也不對。”

“我師從荀子。”

“夫子乃當世儒學大家。”

“而我夫子之學,跟孔孟之道有顯著差別,孔孟之學爲‘法先王’,我夫子之學爲‘法后王’。”

“法先王是價值理性。”

“法后王則是工具理性。”

“但兩者之間真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嗎?”

“只怕未必。”

“夫子當初授課時講過‘禮’到‘法’,是基於社會秩序重建思路的自然延伸,過往的‘禮’不足以懲戒人心、整頓社會,因而就必須用更爲強制性的‘法’。”

“法跟禮其實都是基於‘人性’。”

“一個認爲人性本善,一個認爲人性本惡,但善惡其實都是人,只是不同時期的不同表現。”

“夫子之學是基於當時君主強兵勝敵的需求,提出‘法后王’‘性惡論’的觀點,並注重嚴刑峻法,因而真論起來,夫子的儒學已從孔孟這樣的禮儒轉變成了禮法並重的法儒。”

“儒即是法,法即是儒,其實是對的。”

“李丞相更甚。”

“他是儒爲表象,法爲表裡。”

“李丞相在《行督則書》中就曾寫道:夫賢主者,必且能全道而行督責之術者也。督責之,則臣不敢不竭能以徇其主矣。此臣主之分定,上下之義明,則天下賢不肖莫敢不盡力竭任以徇其君矣。是故主獨制於天下而無所制也。能窮樂之極矣,賢明之主也,可不察焉!”

“是以明君獨斷,故權不在臣也。然後能滅仁義之途,掩馳說之口,困烈士之行,塞聰揜明,內獨視聽,故外不可傾以仁義烈士之行,而內不可奪以諫說忿爭之辯。故能犖然獨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

“李丞相此事已公然主張君主權勢獨操、決事獨斷了。”

“這些觀點跟孔孟之學完全背道而馳。”

“可稱爲儒法!”

“之所以還帶有一個‘儒’,是因李丞相是在夫子之學的基礎上做的延續與伸展,只是更偏向了法。”

“夫子爲法儒,他則爲儒法。”

“不同於孔孟,但表裡皆出自夫子。”

聞言。

扶蘇若有所思。

他隨即又問道:“那韓非子呢?”

張蒼搖了搖頭道:“韓非子不一樣,他已完全脫離了儒學。”

“只認‘性惡論’。”

“他堅定認爲人性本惡,而且是不可變更的。”

“當初求學時,韓非子就跟其他人不同,他不僅看儒學,還看大量其他學說,集百家之長,匯一家之言,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在這方面我跟李丞相都不如他。”

“而且韓非子深得夫子之辯才。”

“只是因爲口吃,並未將一身才華施展出來。”

說到這。

張蒼一下住口了。

(本章完)

第104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求訂閱)第170章 教化之功,利在千秋!(求訂閱)第434章 殺子!(求訂閱)第289章 以退爲進!(求訂閱)第404章 栽贓彭越?!(求訂閱)第409章 暗流涌動,風聲鶴唳!(新年快樂)第466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求訂閱)第473章 陛下想換棋了!(求訂閱)第103章 恩威並施!(求訂閱)第11章 儒家必須死!(求收藏)第343章 途中染疾!(求訂閱)第308章 謀長遠之勢你,行長久之策!(感冒第327章 投之以李,報之以桃!(14)第117章 以霸道之舉,行躍進之法!(求訂閱第372章 爲何跟朕聽到的不同?!(求訂閱)第110章 莫要自誤!(求訂閱)第345章 性情至真的胡亥!(求訂閱)第430章 陛下今日必須死!(欠一章)第472章 ‘鍾’恆接旨!(求訂閱)第263章 正本清源!!!(求訂閱)第481章 張良前來赴會!(求訂閱)第126章 落水沉船!(求訂閱)第347章 人以羣分!(求訂閱)第22章 從俗而治!(求收藏)第48章 首亂者,楚也!(求收藏)第31章 隔牆有耳!(求收藏,求追讀)第394章 於萬斯年,受天之祜!(求訂閱)第386章 以死人之身算天下!(求訂閱)第134章 宦及知於王!(求訂閱)第125章 升官我來,送死你去!(求訂閱)第280章 我有張良計!(求訂閱)第136章 被忽視的手工業!(求訂閱)第171章 牝雞司晨,必致災禍!(求訂閱)第288章 大秦強大之實也!(求訂閱)第132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求訂閱)第193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六千字第一更)第123章 立賢?立長?立成人!(求訂閱)第497章 繼承和發揚百家思想!(元宵快樂!第28章 我是民!(求收藏)第230章 真正的核心是軍隊轉職!(求訂閱)第453章 我劉季要跑,誰能阻止?!(求訂閱第200章 秦風依舊!(求訂閱)第236章 孤臣!第352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第275章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三更)第111章 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求訂閱)第170章 教化之功,利在千秋!(求訂閱)第474章 挾大勢以令皇帝!(求訂閱)第472章 ‘鍾’恆接旨!(求訂閱)第310章 殷通的惱怒!(求訂閱)第141章 打草欲驚蛇!(求訂閱)第289章 以退爲進!(求訂閱)第506章 重百家而輕諸子!第476章 決裂?!(第一更)第373章 咸陽外有文書來!(求訂閱)第87章 上架感言第27章 你把我當豎子?!(求收藏)第464章 杯酒釋世官!(求訂閱)第165章 定調!(求訂閱)第207章 大秦需要考慮立儲了!(求訂閱)第467章 當年韓趙魏三家可曾有分晉之心?(第148章 我張蒼命苦啊!(求訂閱)第144章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求訂閱)第485章 百官共監之!(求訂閱)第26章 秦王掃六合!(求收藏)第36章 阿房,阿房,亡始皇!(求收藏)第271章 天下關係下的法家!!!(求訂閱)第370章 少府之位?(求訂閱)第20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求訂閱)第331章 取士於衆!(求訂閱)第94章 只是些許風浪!(求訂閱)第74章 君君臣臣寧有種乎!(求追讀)第374章 塵埃落定!(求訂閱)第238章 扯扶蘇的虎皮!(第二更)第84章 天下需要大商人嗎?!(求收藏)第212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求訂閱)第350章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第379章 回不去的北原!(求訂閱)第220章 張蒼的心思!(求訂閱)第32章 胡亥的憤怒!(求收藏,求追讀)第75章 入仕經緯非我意!(求收藏)第32章 胡亥的憤怒!(求收藏,求追讀)第241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求訂閱)第112章 斷姓絕祀!(求訂閱)第62章 你能改變皇帝?(求收藏)第256章 明年祖龍死!!!(求訂閱)第104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求訂閱)第123章 立賢?立長?立成人!(求訂閱)第95章 大商人!小商人!(求訂閱)第162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求訂閱)第343章 途中染疾!(求訂閱)第98章 根沒死,就能活!(求訂閱)第160章 表裡不一的狠人!(求訂閱)第495章 這就是大秦的體制!(求訂閱)第85章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求收藏)第222章 有奉常相助,我心甚慰!(求訂閱)第428章 宮中激盪生!(明日三更)第310章 殷通的惱怒!(求訂閱)第141章 打草欲驚蛇!(求訂閱)第27章 你把我當豎子?!(求收藏)
第104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求訂閱)第170章 教化之功,利在千秋!(求訂閱)第434章 殺子!(求訂閱)第289章 以退爲進!(求訂閱)第404章 栽贓彭越?!(求訂閱)第409章 暗流涌動,風聲鶴唳!(新年快樂)第466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求訂閱)第473章 陛下想換棋了!(求訂閱)第103章 恩威並施!(求訂閱)第11章 儒家必須死!(求收藏)第343章 途中染疾!(求訂閱)第308章 謀長遠之勢你,行長久之策!(感冒第327章 投之以李,報之以桃!(14)第117章 以霸道之舉,行躍進之法!(求訂閱第372章 爲何跟朕聽到的不同?!(求訂閱)第110章 莫要自誤!(求訂閱)第345章 性情至真的胡亥!(求訂閱)第430章 陛下今日必須死!(欠一章)第472章 ‘鍾’恆接旨!(求訂閱)第263章 正本清源!!!(求訂閱)第481章 張良前來赴會!(求訂閱)第126章 落水沉船!(求訂閱)第347章 人以羣分!(求訂閱)第22章 從俗而治!(求收藏)第48章 首亂者,楚也!(求收藏)第31章 隔牆有耳!(求收藏,求追讀)第394章 於萬斯年,受天之祜!(求訂閱)第386章 以死人之身算天下!(求訂閱)第134章 宦及知於王!(求訂閱)第125章 升官我來,送死你去!(求訂閱)第280章 我有張良計!(求訂閱)第136章 被忽視的手工業!(求訂閱)第171章 牝雞司晨,必致災禍!(求訂閱)第288章 大秦強大之實也!(求訂閱)第132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求訂閱)第193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六千字第一更)第123章 立賢?立長?立成人!(求訂閱)第497章 繼承和發揚百家思想!(元宵快樂!第28章 我是民!(求收藏)第230章 真正的核心是軍隊轉職!(求訂閱)第453章 我劉季要跑,誰能阻止?!(求訂閱第200章 秦風依舊!(求訂閱)第236章 孤臣!第352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第275章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三更)第111章 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求訂閱)第170章 教化之功,利在千秋!(求訂閱)第474章 挾大勢以令皇帝!(求訂閱)第472章 ‘鍾’恆接旨!(求訂閱)第310章 殷通的惱怒!(求訂閱)第141章 打草欲驚蛇!(求訂閱)第289章 以退爲進!(求訂閱)第506章 重百家而輕諸子!第476章 決裂?!(第一更)第373章 咸陽外有文書來!(求訂閱)第87章 上架感言第27章 你把我當豎子?!(求收藏)第464章 杯酒釋世官!(求訂閱)第165章 定調!(求訂閱)第207章 大秦需要考慮立儲了!(求訂閱)第467章 當年韓趙魏三家可曾有分晉之心?(第148章 我張蒼命苦啊!(求訂閱)第144章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求訂閱)第485章 百官共監之!(求訂閱)第26章 秦王掃六合!(求收藏)第36章 阿房,阿房,亡始皇!(求收藏)第271章 天下關係下的法家!!!(求訂閱)第370章 少府之位?(求訂閱)第20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求訂閱)第331章 取士於衆!(求訂閱)第94章 只是些許風浪!(求訂閱)第74章 君君臣臣寧有種乎!(求追讀)第374章 塵埃落定!(求訂閱)第238章 扯扶蘇的虎皮!(第二更)第84章 天下需要大商人嗎?!(求收藏)第212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求訂閱)第350章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第379章 回不去的北原!(求訂閱)第220章 張蒼的心思!(求訂閱)第32章 胡亥的憤怒!(求收藏,求追讀)第75章 入仕經緯非我意!(求收藏)第32章 胡亥的憤怒!(求收藏,求追讀)第241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求訂閱)第112章 斷姓絕祀!(求訂閱)第62章 你能改變皇帝?(求收藏)第256章 明年祖龍死!!!(求訂閱)第104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求訂閱)第123章 立賢?立長?立成人!(求訂閱)第95章 大商人!小商人!(求訂閱)第162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求訂閱)第343章 途中染疾!(求訂閱)第98章 根沒死,就能活!(求訂閱)第160章 表裡不一的狠人!(求訂閱)第495章 這就是大秦的體制!(求訂閱)第85章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求收藏)第222章 有奉常相助,我心甚慰!(求訂閱)第428章 宮中激盪生!(明日三更)第310章 殷通的惱怒!(求訂閱)第141章 打草欲驚蛇!(求訂閱)第27章 你把我當豎子?!(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