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在關東設立經濟特區(求訂閱)

西城。

嬴斯年已回去了。

一臉潮紅。

走起路來,更是一蹦一跳,顯得心情十分的愉悅。

這次朝堂宣佈了平定關東叛亂的功臣的功賞。

韓信封侯。

劉季獲得了不少的食邑。

蕭何陳平等人也都得到了頗多的功賞跟恩賞。

這是除開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功賞。

受賞者衆。

而是讓韓信等人先遊歷咸陽。

“脫離實際情況盲目推行,不僅起不到緩衝作用,還會適得其反。”

院內。

王翦的食邑萬戶,賞金,更是高的驚人,要知道,那是一向被人認作是刻薄寡恩的始皇宣佈的。

“有。”

嵇恆點了點頭。

他自然是興致乏乏。

胡亥蹙眉道:“大……陛下想在這時推行行省制?”

嬴斯年將自己在殿內的所聽所聞所見,有條不紊的講着,眼中充滿了激動興奮,說到激動處,更是不住手舞足蹈起來,不過會相對有些剋制。

“在郡縣之上,另設州治。”

嵇恆放下茶杯,將茶杯放在一旁的案几上,緩緩道:“你這父皇恐是還沒想好怎麼宣佈。”

嬴斯年在說了一陣後,小聲的嘟囔道:“也不知道父皇會給這些平定叛亂的功臣安排什麼官職。”

也是想起了行省制相關的信息,這是當年重走開國路時,嵇恆無意間提到過的一種三級管理制度。

對朝堂乃至天下的震撼可想而知。

“應該是州牧制。”

“欲速則不達。”

胡亥掃了眼嬴斯年,卻是顯得古井不波,他是經歷過大場面的,當初大秦開國,賞賜場面更是好大。

“過去朝堂大動,大多情況是有官員犯錯,但這次,朝堂並無多少官員犯錯,但關東這些官員功勞太大,若是不加官進爵,必讓人寒心。”

“因而三級制,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的確是最好的緩衝辦法,但你這位父皇,想做的事很多,然想的卻太少了。”

嵇恆平靜的聽着,也淡淡的頷首。

“他爲了不造成朝堂太大的波動跟動盪,也爲了維持朝堂穩定,恐會在天下推行行省制。”

扶蘇這特意賣了一個關子,也不禁讓人生出了更大的好奇,同時也在擔心朝堂會生出怎樣的變動。

胡亥怔了一下。

他對這方面的情況沒什麼瞭解,因而下意識看向了胡亥。

他若是沒記錯。

“沒有。”嬴斯年搖頭。

“從故意壓着不宣來看,應該是有這個打算,而且這次的事並不太好處理。”嵇恆正色道。

“我若是沒猜錯。”

嬴斯年若有所思。

聽到嵇恆的話,嬴斯年跟胡亥都看了過來,一臉驚疑道:“推行三級管理制度有什麼問題嗎?”

嵇恆喝了一口茶,將目光從嬴斯年身上移開,淡淡的搖了搖頭,平靜的問道:“還沒有具體安排?”

這次的規模的確不小,但跟上次相比,明顯差上不少。

封侯者更是兩位數。

“以朝堂直派官員,對地方郡縣進行更爲強力的控制管理。”

“準確一點。”

當時嵇恆曾明確的說過,三級管理制是最適合大秦的制度,也是對天下能做到的最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而且他現在只是一個黔首,對於朝堂之事已並不怎麼關心。

聞言。

之前也不算很關心。

不過……

很多朝臣本以爲會同時宣佈對韓信蕭何等人的官職調整,但出乎很多人意料,扶蘇並未急着宣佈。

“而且不小。”

“扶蘇想的太少了,他只看到了行省三級制有了推行的機會,卻是根本沒有看到現在合不合適。”

“現在不合適?”胡亥一臉不解。

在他理解中,現在就是最合適的時候,朝堂橫掃關東,正是萬象更新之時,推行行省或州制,能爲擠出很多的官吏空缺。

不僅可以讓朝堂一部分官員以出將入相的名義去到地方任職,還能將地方不少官吏提拔上來,更能在朝堂上爲韓信等人騰出合適的空間。

可謂一舉多得。

而且以前不能推行,是因爲財政不足,但隨着天下安定,扶蘇明顯會把地方的鑄幣權,銅礦所有權,全部收到朝廷手中。

這就有了大量的錢財補充。

財政充足。

而且後續隨着關東恢復生機,朝堂也能借此獲得更多稅收,這分明滿足了各種推行的條件。

爲何嵇恆會一臉憂慮?

胡亥不解。

“你認爲內部條件跟外部條件都滿足了?”嵇恆似猜到了胡亥的心思,竟直接把胡亥的心裡想法直接道出。

胡亥也不否認,點頭承認下來。

嵇恆搖了搖頭,道:“外部什麼條件?天下安穩,朝堂財政充盈,黔首集附?朝堂需要有這樣一個緩衝的空間。”

“至於內部,無非是避免之前的開國老臣及關中臣子,跟才大放異彩的關東官吏生出衝突,繼而攪亂朝堂。”

“歸根到底。”

“就是既想穩定關中出身的官員,又想妥善安置關東的有功之臣,同時將兩者之間的正面衝突儘可能的壓下跟後延。”

“但扶蘇沒考慮到一件事。”

“就是關東人口太少了,貿然多出這麼多官吏,這給天下的負擔太大了,朝堂的確能從天下獲得不少錢。”

“然花錢的地方更多。”

“關東人口經過這次的叛亂,人口雖談不上減半,但也比叛亂之初,少了兩三成之多。”

“關東人口本就不如關中。”

“這樣下來。”

“關東的官僚體系太過臃腫了,更像是爲了找一根剔尖刺,故意去燒了條魚。”

“再則。”

“扶蘇或許並沒有想過這麼做所需要指支出的成本。”

“大秦的官吏俸祿是有明確劃分的,聞於皇帝之耳的最少俸祿爲六百石。”

“即最少是戶口達萬戶的縣令。”

“若是新設一級。”

“俸祿官秩如何設定?達到省州之位的,不說尋常官吏,至少大多數主官要高於郡縣,至於一省一州更是差不多要跟朝堂的重臣齊平。”

“這支出一年下來太高了。”“而且大多數官吏的俸祿一定是高於郡,甚至是略高於郡的,這也相當於在郡縣的基礎上,再支出了一個大半的郡財政支出。”

“還有朝堂。”

“作爲天下的主管機構,豈能俸祿低於地方?”

“這一旦也加。”

“大秦有多少財政,撐的起這麼大的巨口?又有多少官吏,能填補進這麼大的官吏缺口?”

“現在你們還覺得推行這個制度好嗎?在不考慮實際情況的時候,一拍腦袋的確很有可行性,但執行之後呢?”

“朝堂依舊是三公九卿制,並沒有對朝堂官吏進行細緻的職務職能劃分,因而朝堂對於省州的控制,依舊是混亂的,這隻會造成行政資源的極大浪費,也會造成天下治理的混亂。”

“扶蘇想的太少了!”

聞言。

胡亥也沉默了。

嵇恆說的並無問題,大秦的確是需要安置這些有功之人,但在沒有考慮周全,也沒有提前做好細緻安排規劃的情況下,提前推出,只會適得其反。

甚至會造成更大的動盪。

就如同軍中的兵不知將,將不知兵。

嬴斯年辯解道:“但朝堂不是需要給這些功臣,一個合理的安置之處嗎?若是不這麼做,如何安置?”

嵇恆淡淡的搖頭。

“在沒有充分的考慮前提下,貿然推出一個並不怎麼完善的制度,只會製造更大的混亂。”

“不過你說的的確不錯。”

“扶蘇的確需要一個兩全法,既能安置好這些有功之臣,又能讓朝堂官員不生出牴觸不滿。”

“而且不是沒有辦法。”

嬴斯年眼睛一亮,雙眼殷切的看向嵇恆。

見狀。

胡亥怔了一下。

嬴斯年這副神色,跟當年他與扶蘇在獄中求問的神態幾乎一模一樣,只不過如今……

回不去了。

胡亥眼中露出一抹蕭瑟。

現在的胡亥生活早已歸復平靜,甚至舉家都搬出了皇宮,落腳在了嵇恆一邊的另外幾間院子。

他現在只是一介黔首。

在經歷了這麼多風雨之後,唯一慶幸的是自己還活着,自己娶的王氏妻依舊願意跟自己同甘共苦。

只是……

他心中多少有些失落。

如今的他,就像是被困在了這間小院,出不去,也沒多少謀生之法,當然,至於恢復宗室籍,迴歸朝堂,這個心思胡亥早就淡了。

他想的只是怎麼能給自己一家改善一下生活,年級漸長,也是讓他感到了不小的生活壓力。

他看着嬴斯年,久久怔神無言。

“是什麼辦法?”嬴斯年好奇的問出了口。

“現在在天下推行省州制,並不怎麼合適,新的制度建立,需要很長時間的摸索完善,但……”

“若是閹割版的呢?”

“閹割?”嬴斯年一臉迷惑。

嵇恆笑着道:“大規模推行不行,那就小範圍推廣,人口稀少的郡縣不支持,那就放在人口稠密的區域,如此一來,條件同樣滿足。”

“此外。”

“在沒有徹底下定決心之前,有些事是不能讓其他朝臣知曉的,軍國之事,不可謀於外。”

“現在的關中,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已經從過去的民不聊生,恢復了不少的生氣。”

“但關東不然。”

“經過這幾年的戰亂,關東民生凋敝,民衆流離失所,逃難的更是比比皆是。”

“關東需要休養。”

“也需要儘快恢復生氣。”

“但如何加快恢復,卻是需要另外的考慮。”

“而這便是解決之法。”

聞言。胡亥跟嬴斯年都眉頭一皺,對視一眼,不明其意。

這不是朝廷下令,進行治災,然後通過大撒錢,用以恢復嗎?這不是很早之前就確定的事嗎?

難道有變?

嵇恆笑了笑,頗有深意道:“只是正常的恢復,的確也能達到效果,但實則效率不高。”

“若是在關東挑選幾個大縣,特許一些特別的政策傾斜,提供更多的錢糧,以及將關中的一些技術成果推廣到關東。”

“這無疑會讓當地恢復的更快,甚至不僅能快速恢復到戰前,甚至還能比之前還好,這對於整個關東的影響力無疑十分巨大。”

“也會讓黔首更加信服。”

“也更得民心。”

聽着嵇恆的話,兩人若有所思。

胡亥蹙眉道:“但只是對關東幾個人口大縣進行傾斜,也沒辦法解決功臣無法安置的情況啊。”

“那就提高這幾個大縣的地位。”嵇恆道。

“跟咸陽並列!”

“不過這幾個大縣,或者是少數大郡,只有經濟層面的特權,並不享有太高的政治自主權。”

“不過這幾個城邑的主官,跟朝堂重臣並列,日後可免去在朝堂沉浮,一步登天,位居九卿之位。”

“而這就是省州制的閹割版。”

“將原本的大省,縮小爲由朝堂直接管轄的特區郡縣,朝堂給予政策資金扶持,以作爲發展的試點。”

“並給予極高的政治地位。”

“如此一來。”

“這些功臣就有了安置之處,也並不會感覺受到了冷落跟打壓,同時也給了朝堂官員一個緩衝的機會。”

“另外。”

“這也是省州制的提前試行。”

“地方其他郡縣,見到這幾個區域官員身份如此高,也會心生嫉妒,這也就給了日後推行省州制提供了條件。”

“到時就順水推舟了。”

“另外,這也是宰相發於州郡,猛將起於卒伍的直接體現。”

“而這本就是大秦未來朝堂的執政理念,沒有底層經驗的官吏,終只是停留在紙上,誇誇其談,並不能真的證明自己的能力。”

“此舉同樣給了底層極大的上升空間,咸陽終究還是離關東太遠了,但附近的郡縣卻離地方官吏很近,若是能做到這幾個特殊區域的主官。”

“那就等同半隻腳踏入到了九卿,這對於底層官吏的吸引力誘惑可想可知。”

“窮者思變,變則通,通則達。”

“遇事要懂得變通,不能死守着條條框框,而在這方面,扶蘇其實是有欠缺的,也很不足。”

“他看事太表面,看問題不夠深刻全面,很容易只看到好處,而忽略了實際落實情況及影響。”

“治大國如烹小鮮。”

“需要謀而後動,更要深思熟慮。”

第2章 天之變局,尚未始定!(求收藏)第166章 民最可欺,也最不可欺!(求訂閱)第456章 兵家四派!我爲陰陽!(求訂閱)第37章 窮者變,變則通,通則達!(求收藏)第469章 分權,控財!(求訂閱)第315章 攻守易型了!(34)第33章 是非!(求收藏)第218章 忠君之事,擔君之憂!(求訂閱)第20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求訂閱)第204章 寧爲雞頭,不做鳳尾!(求訂閱)第145章 沒有信息差,就製造信息差!(求訂第48章 首亂者,楚也!(求收藏)第7章 三人成虎,事多有!(求收藏)第274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二更)第50章 自託於無爲,非士之情也!(求收藏)第33章 是非!(求收藏)第27章 你把我當豎子?!(求收藏)第208章 政治就是不講道理的!(求訂閱)第19章 人生三大問!(求收藏)第253章 利之所在,民歸之;名之所彰,士死第434章 殺子!(求訂閱)第465章 第四百六十五 地方小諸侯!(求訂閱第459章 兵出無終!(求訂閱)第75章 入仕經緯非我意!(求收藏)第290章 相較關東之士,諸位纔是‘秦人!’第430章 陛下今日必須死!(欠一章)第186章 軍政分離是大秦的紅線!(六千字第第477章 赦張良?!(第二更)第281章 扶蘇的醒悟!(求訂閱)第269章 我,閻樂,試探嵇恆?!(求訂閱)第249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求訂閱)第62章 你能改變皇帝?(求收藏)第441章 生前身後事!(求訂閱)第242章 世代相秦!(第一更)第230章 真正的核心是軍隊轉職!(求訂閱)第129章 大秦皇室太貪了!(求訂閱)第369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求訂閱)第452章 天下烽火!(求訂閱)第465章 第四百六十五 地方小諸侯!(求訂閱第439章 父皇,兒臣怕(求訂閱)第359章 遇事不決先搞錢!(求訂閱)第53章 我還想多活幾年!(求收藏)第172章 我並不比扶蘇差!(求訂閱)第74章 君君臣臣寧有種乎!(求追讀)第122章 家之不幸,國之大幸!(求訂閱)第224章 五花八門的建議!(求訂閱)第127章 治國論之,當行雜(求訂閱)第452章 天下烽火!(求訂閱)第242章 世代相秦!(第一更)第360章 再苦一苦底層好了!(求訂閱)第291章 燕人?不,是奴隸!!!(求訂閱)第22章 從俗而治!(求收藏)第10章 如此長子,人何以堪?!(求收藏)第16章 悌孝?我扶蘇並沒做到!(求收藏)第155章 法律能滯後,但法官不能!(求訂閱第489章 一切都在計劃中!(求訂閱)第74章 君君臣臣寧有種乎!(求追讀)第58章 義利!(求收藏)第240章 扶蘇背後有人,此人稱鍾先生!(求第22章 從俗而治!(求收藏)第375章 經濟上的開源節流!(明天兩更)第259章 始皇,你認爲世上有神靈嗎?(求訂第162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求訂閱)第14章 示強!(求收藏)第284章 趙高的苦口婆心!(求訂閱)第183章 國無刑民!國無刑吏!(六千字第二第81章 見事貴見缺!(求收藏)第489章 一切都在計劃中!(求訂閱)第418章 搶錢也是有方法的!(求訂閱)第79章 麻沸!(求收藏)第375章 經濟上的開源節流!(明天兩更)第232章 張蒼:爲何總有人想害我?!(六千第174章 和而不同!(求訂閱)第138章 風起咸陽!(求訂閱)第119章 烽火戲諸侯?(求訂閱)第147章 秦法昭昭!(求訂閱)第433章 朕在等扶蘇跟胡亥!(求訂閱)第507章 天下大治(本書完)第50章 自託於無爲,非士之情也!(求收藏)第420章 貨幣同樣是大一統戰爭的延續!(求第187章 喪事喜辦!(六千字第二更)第413章 因爲他是蒙毅!(求訂閱)第209章 請立長公子爲儲!(求訂閱)第279章 誰又甘心只當一個亭長呢?!(求訂第111章 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求訂閱)第459章 兵出無終!(求訂閱)第67章 謀之長遠,其勢明矣!(求收藏)第391章 沉船,殺人,引天下風聲!(求訂閱第452章 天下烽火!(求訂閱)第480章 小心取仕!(求訂閱)第316章 彼可取而代之!(44)第108章 世間一切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求第441章 生前身後事!(求訂閱)第331章 取士於衆!(求訂閱)第54章 蕭瑟秋風今又是!(求收藏)第210章 儲君之爭?一場政治分野罷了!(求第239章 君是君,臣是臣!!!(第三更,求第220章 張蒼的心思!(求訂閱)第357章 天下反秦者,只有貴族跟士人?(求第49章 沛縣蕭何當爲最!(求收藏)
第2章 天之變局,尚未始定!(求收藏)第166章 民最可欺,也最不可欺!(求訂閱)第456章 兵家四派!我爲陰陽!(求訂閱)第37章 窮者變,變則通,通則達!(求收藏)第469章 分權,控財!(求訂閱)第315章 攻守易型了!(34)第33章 是非!(求收藏)第218章 忠君之事,擔君之憂!(求訂閱)第20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求訂閱)第204章 寧爲雞頭,不做鳳尾!(求訂閱)第145章 沒有信息差,就製造信息差!(求訂第48章 首亂者,楚也!(求收藏)第7章 三人成虎,事多有!(求收藏)第274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二更)第50章 自託於無爲,非士之情也!(求收藏)第33章 是非!(求收藏)第27章 你把我當豎子?!(求收藏)第208章 政治就是不講道理的!(求訂閱)第19章 人生三大問!(求收藏)第253章 利之所在,民歸之;名之所彰,士死第434章 殺子!(求訂閱)第465章 第四百六十五 地方小諸侯!(求訂閱第459章 兵出無終!(求訂閱)第75章 入仕經緯非我意!(求收藏)第290章 相較關東之士,諸位纔是‘秦人!’第430章 陛下今日必須死!(欠一章)第186章 軍政分離是大秦的紅線!(六千字第第477章 赦張良?!(第二更)第281章 扶蘇的醒悟!(求訂閱)第269章 我,閻樂,試探嵇恆?!(求訂閱)第249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求訂閱)第62章 你能改變皇帝?(求收藏)第441章 生前身後事!(求訂閱)第242章 世代相秦!(第一更)第230章 真正的核心是軍隊轉職!(求訂閱)第129章 大秦皇室太貪了!(求訂閱)第369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求訂閱)第452章 天下烽火!(求訂閱)第465章 第四百六十五 地方小諸侯!(求訂閱第439章 父皇,兒臣怕(求訂閱)第359章 遇事不決先搞錢!(求訂閱)第53章 我還想多活幾年!(求收藏)第172章 我並不比扶蘇差!(求訂閱)第74章 君君臣臣寧有種乎!(求追讀)第122章 家之不幸,國之大幸!(求訂閱)第224章 五花八門的建議!(求訂閱)第127章 治國論之,當行雜(求訂閱)第452章 天下烽火!(求訂閱)第242章 世代相秦!(第一更)第360章 再苦一苦底層好了!(求訂閱)第291章 燕人?不,是奴隸!!!(求訂閱)第22章 從俗而治!(求收藏)第10章 如此長子,人何以堪?!(求收藏)第16章 悌孝?我扶蘇並沒做到!(求收藏)第155章 法律能滯後,但法官不能!(求訂閱第489章 一切都在計劃中!(求訂閱)第74章 君君臣臣寧有種乎!(求追讀)第58章 義利!(求收藏)第240章 扶蘇背後有人,此人稱鍾先生!(求第22章 從俗而治!(求收藏)第375章 經濟上的開源節流!(明天兩更)第259章 始皇,你認爲世上有神靈嗎?(求訂第162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求訂閱)第14章 示強!(求收藏)第284章 趙高的苦口婆心!(求訂閱)第183章 國無刑民!國無刑吏!(六千字第二第81章 見事貴見缺!(求收藏)第489章 一切都在計劃中!(求訂閱)第418章 搶錢也是有方法的!(求訂閱)第79章 麻沸!(求收藏)第375章 經濟上的開源節流!(明天兩更)第232章 張蒼:爲何總有人想害我?!(六千第174章 和而不同!(求訂閱)第138章 風起咸陽!(求訂閱)第119章 烽火戲諸侯?(求訂閱)第147章 秦法昭昭!(求訂閱)第433章 朕在等扶蘇跟胡亥!(求訂閱)第507章 天下大治(本書完)第50章 自託於無爲,非士之情也!(求收藏)第420章 貨幣同樣是大一統戰爭的延續!(求第187章 喪事喜辦!(六千字第二更)第413章 因爲他是蒙毅!(求訂閱)第209章 請立長公子爲儲!(求訂閱)第279章 誰又甘心只當一個亭長呢?!(求訂第111章 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求訂閱)第459章 兵出無終!(求訂閱)第67章 謀之長遠,其勢明矣!(求收藏)第391章 沉船,殺人,引天下風聲!(求訂閱第452章 天下烽火!(求訂閱)第480章 小心取仕!(求訂閱)第316章 彼可取而代之!(44)第108章 世間一切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求第441章 生前身後事!(求訂閱)第331章 取士於衆!(求訂閱)第54章 蕭瑟秋風今又是!(求收藏)第210章 儲君之爭?一場政治分野罷了!(求第239章 君是君,臣是臣!!!(第三更,求第220章 張蒼的心思!(求訂閱)第357章 天下反秦者,只有貴族跟士人?(求第49章 沛縣蕭何當爲最!(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