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經濟上的開源節流!(明天兩更)

聽到御史大夫頓弱、典客姚賈也舉薦張蒼,扶蘇倒是有些驚訝。

他看向張蒼,笑着道:“張御史,看來我之前對你還是不太瞭解,本以爲你因相貌身材,一直不爲朝廷重視,但從今日的情況來看,恐並非如此,不僅李斯丞相願意爲你舉薦,現在連御史大夫、典客等朝廷重臣都爲伱舉薦。”

聞言。

張蒼苦笑一聲。

他哪知道頓弱跟姚賈爲何會舉薦自己。

甚至李斯舉薦自己,他其實自己都很驚訝,他跟李斯並無太多交情,他們的確都是荀子門徒,但他入到荀子門下時,李斯已是學業有成,沒多久便離開了,而後李斯就直接扶搖而上,更是他追之不及,而他也不屑去託關係。

因而兩人關係實則是淡如水的。

不過李斯舉薦,其實還是有一定說辭,畢竟是師出同門,而且多半是扶蘇爲自己張羅的,至於御史大夫跟姚賈,多半是順水推舟,爲了讓自己能坐穩少府之位。

他心中門清。

只不過又豈會真的說出?

張蒼拱手,肅然道:“臣實則並不知會有如此多朝廷重臣舉薦臣,不過對於少府之位,張蒼的確有一些想法,張蒼爲上計御史多年,主管天下賬目,因而對地方的情況是有些瞭解,雖然並不全面,但總體還是有所涉獵。”

“在臣看來。”

“昔日少府治下,財政已十分嚴重。”

“只不過前幾年有殿下謀劃的‘官山海’,爲朝廷開源了一些多餘的錢糧,就此延緩了財政危機的爆發,但隨着這幾年朝廷的各項大工程出現,這些多出來的錢糧,也漸漸入不敷出,朝廷的財政越發窘迫,而今已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

“但少府乃國家經濟之命脈,豈能真就陷入一灘死水?”

“脆弱的財政對大秦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臣力主求變。”

“臣之求變之心,李斯丞相或許有所察覺,御史大夫掌管御史府,因而也有所意識,他們恐也同樣發現了財政的問題,故纔會在這時引薦於你。”

“張蒼同樣深感壓力。”

“但天下積弊,總需要面對。”

“張蒼願意去嘗試一二,對少府現有的窘迫,做一定的挑戰,讓大秦的經濟不再如一潭死水,而是重新流動起來,活躍起來,以此讓大秦在經濟上不斷擺脫束縛。”

“這也是張蒼目下之心願。”

“請殿下明鑑。”

聞言。

扶蘇微微頷首。

他看向張蒼,凝聲道:“張御史有心了。”

“你既然對天下經濟有一些想法,可否當衆說一下情況,以讓諸位朝臣明晰你的想法。”

“少府之位事關重要。”

“扶蘇也不得不再三謹慎跟思慮。”

張蒼點點頭,他朝扶蘇拱了拱手,又朝其他大臣微微拱手,沉聲道:“想改變天下經濟,其實從根本上來說,只有一個法子。”

“開源節流。”

“而今天下,開源並不容易。”

“天下租、稅、賦,早已壓得底層民衆喘不過氣,朝廷也已是收無可收,再多徵收,只怕地方真就要滿地烽火了,但財政問題迫在眉睫,朝廷又不得不爲之改變。”

“這便是當今財政之難。”

“但開源不容易,並不意味着不能。”

一語落下,舉殿皆驚。

殿內大臣一臉驚疑的看着張蒼。

他們雖對經濟之事不太精通,但作爲大秦的官吏,基本各行各業都有涉獵,只是瞭解不全面,他們又豈會不知經濟的困局?

開源。

可沒那麼容易。

扶蘇當初行‘官山海’,已是天下很大的‘開源’了,‘官山海’之下,朝廷的財政可是得到了極大的緩解,甚至可以這麼說,官山海是爲財政續了命的。

但普天下像‘官山海’這樣的開源,已幾乎是沒有了。

商賈已榨不出油水。

底層更甚。

對於其他朝臣的狐疑,張蒼自是看在眼裡,他淡定道:“諸位大臣的目光太過侷限跟狹隘了,大秦之內的確已找不到可開源的財政源頭了,也不可能再去壓縮底層的生存空間了,但大秦之外呢?”

“大秦之外?”衆朝臣一臉狐疑。

張蒼又道:“我之主意在匈奴。”

“當年天下合縱連橫時,我大秦之國相張儀便提出了一項政策。”

“遠交近攻。”

“臣認爲此刻當效仿。”

“暫時放下跟匈奴的仇恨跟敵意。”

“一定程度上進行交好,讓雙方進行商貿,效仿管仲在齊國的措施,在關隘徵收關稅,除此之外,朝廷作爲取勝方,自要表現出應有的強勢,通過武力的形式,壓迫匈奴低價販售牛羊馬等貨物,同時高價購買朝廷的鹽、茶等物。”

“以此來賺取錢糧。”

話音剛落。

朝堂上立即有人反駁。

楊熊道:“對於張御史的想法,我楊熊不敢苟同。”

“而且恐非是我一人不敢苟同,而是大秦所有的將士都不會同意。”

“驅逐匈奴,乃大秦國策,爲此朝廷陳兵三十萬在北疆,更是多次出兵北伐,這纔將匈奴追亡逐北上千裡,而今一旦開放經商,匈奴豈不是要再度捲土重來?到時邊疆豈會安寧,大秦將士付出了這麼大的傷亡代價,才換來的安寧,豈不因此白費?”

“你這想法分明是在資敵。”

“其心可誅!”

“這消息若是傳出去,北地的將士會如何看?豈不引起軍心動搖?天下其他人又會如何看?又如何去告慰那些死去的將士?”

“軍事乃國之大事,豈能貪圖眼前蠅頭小利?”

¸ttκǎ n ¸C○

“我楊熊斷不可能答應。”

楊熊態度十分尖銳,不容任何爭辯。

朝中其他大臣也紛紛反對,一時間,張蒼成了千夫所指。

張蒼面不改色。

任由朝堂大臣辱罵質問。

等殿內聲音漸漸小了下去,張蒼才沉聲道:“張蒼的確不通軍事,但過去也曾涉獵過軍書,多少也算博覽了羣書,知曉國與國之間,並不存在所謂的盟友跟敵人,存在的從來都只是利益。”

“以利交,因利散。”

“這纔是天下國與國之間正常的相處。”

“若是因一時短兵相接,便互爲仇讎,那天下格局又豈會是今日這般?”

“當年秦晉交好,聯手壓制楚國。”

“秦楚交好,合力圍晉。”“這樣的例子,在過去數百年,比比皆是。”

“而今只不過是將昔日的‘晉’‘楚’‘齊’等國,換成了‘匈奴’罷了,爲何就能引起諸位大臣這麼強烈的反對跟意見?”

“諸位的倨傲心態有些太重了!”

“大秦的確一統了天下,但匈奴又何嘗不是一統了草原?”

“朝廷三十萬大軍北伐,也並未因此將匈奴覆滅,只是將匈奴追逐上千裡,這便足以證明,匈奴的實力並非等閒,面對如此草原霸主,又豈能再如過去一般短視?”

“當以過去對待諸侯一般視之。”

“大秦驅逐匈奴,軍威正盛,若就這麼戛然而止,那纔是對大秦的不尊重,大秦在驅逐匈奴上,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又得到了什麼?僅僅是收復了河北地,將匈奴人趕出去?這難道就足夠了?若是朝廷能借着如今的強勢跟匈奴做一定的緩和。”

“倒逼匈奴內部向朝廷低頭,朝廷得到了利益,豈不比現在更高?”

“這纔是戰爭該有的價值。”

“當然。”

“跟匈奴的交好是有底線的交好。”

“並不是真就毫無保留。”

“外鬆內緊。”

“互相制約,暗中試探其底線虛實,稱兄道弟間下絆子,劍拔弩張間做交易,這纔是國與國之間一直以來的習慣。”

“一切都是爲了利益。”

“而今匈奴有意求購茶葉等物,而朝廷又急需多餘的貨物,正是各取所需之時,若是朝廷不抓住眼下的強勢機會,從匈奴身上謀取到更多利益,這纔是更大的浪費。”

“至於匈奴的隱憂。”

“等朝廷財政的問題解決掉,自有大把的精力去對付。”

“如此又豈能說是通敵?”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若只是在戰爭上取勝,便戛然而止,這樣的戰爭,對於大秦而言,無疑是弊大於利的,對整個天下,都將是一次重大的創傷,我對於當年朝廷定下的政治決意瞭解不多,因而也並不多次多加言語。”

“但在張蒼看來,經濟同樣是戰爭的一環。”

“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若是不在經濟領域對匈奴做進一步的壓迫,壓縮匈奴的生存環境,讓他們不得不艱難求生,這無疑只是在給對方增加仇恨跟憤怒,等到匈奴舔舐好了傷口,修養生息完畢,到時匈奴定然還會舉族南下的,到時大戰依舊必不可少。”

“所以僅在軍事上脅迫是不夠的。”

“還需在經濟上施壓。”

“因而我張蒼建議該和就和。”

“適可而止。”

“至於地方民衆不瞭解,或者是憤怒,那就讓他們憤怒,朝廷做什麼決定,何時需要顧及地方的態度了?而且國家大事之間,又豈是地方民衆能想明白、搞清楚的?”

“等北方安定下來,民衆因此受益之時,他們自會明白朝廷的用心,也會知曉朝廷的深謀遠慮。”

“到時,他們又豈會再有怨言?”

“利益纔是根本!”

張蒼目光掃過全場,全場已是肅然無聲。

楊熊等人面色青一塊紅一塊的,但也無法反駁,只是吭哧呵哧幾聲,顯得有點掛不住臉。

朝堂其他大臣則是在思索張蒼想法的可行性。

這同樣是乘勝追擊。

不過不再是軍事上乘勝追擊。

而是在經濟上。

因爲之前的慘敗,匈奴內部其實已生出不少嫌隙,還有的更是脫離了匈奴單于,若是朝廷在這時選擇跟匈奴緩和,一定程度上,能動搖匈奴一些大部的意志跟決心,讓本就有些鬆散的匈奴聯盟顯得更加脆弱,頭曼單于也難以再將這些匈奴殘部擰在一起。

就算日後能擰在一起,也需耗費更大的力氣。

若是能在這段時間,讓一些匈奴部族倒戈,或許對匈奴的中傷更重。

畢竟。

朝廷堵死跟匈奴的關係。

只會加劇匈奴各部族對秦廷的敵意跟仇恨,也會加速頭曼單于對舊部的收攏,甚至能直接以南下,大破秦軍作爲士氣鼓舞,若是進行一定的開放,頭曼單于恐是最爲暴怒的。

對朝廷而言,利大於弊。

想到這。

諸朝臣微微頷首。

張蒼提出的想法,不失爲一條良策。

張蒼又道:“前面所說爲開源,對於節流,張蒼同樣有一些想法。”

“天下徵收的錢糧皆入敖倉,天下官吏、工程的錢糧發放,也都出自敖倉,其中的運輸成本實在太高了,臣認爲,當做一定的調整。”

“在昔日六國舊有糧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六座或更多的臨時倉庫。”

“用以進行短時的貨物儲運。”

“如此,可大幅減少中間路途的損耗,也能將錢糧儘快發放到地方手中。”

“此舉同樣能讓地方官吏跟民衆寬心。”

“諸位大臣也大可放心。”

“地方徵收上來的錢糧,並不會在地方停留太久,基本收上來幾個月的時間,在朝廷做出妥善的安排後,都會陸續分發出去。”

“與此同時,多餘的錢糧,都會全數送到敖倉,並不會留在地方。”

“此外。”

“朝廷更會派專門的官吏進行負責。”

“絕不容地方染指。”

“如此一來,在這些開源節流下,朝廷的財政,在一定程度上,會多出不少,朝廷也能因此騰出更多錢糧做其他事。”

“而這些便是張蒼的想法。”

“大秦的財政,已到了不得不變的地步。”

“張蒼因爲對天下賬目有了解,而李斯跟我同出自荀子門下,對我的纔能有所瞭解,所以纔會舉薦我,至於其他大臣,跟我都或有一定交集,但至於爲何會舉薦我,張蒼其實並不明白。”

“對於勝任少府之位,張蒼自認還是擔得起。”

“大秦的財政變革之路,張蒼也有信心破舊立新,將革新進行到底。”

“請殿下明鑑。”

張蒼朝扶蘇恭敬一禮。

隨後緩緩的退回到自己座位上。

舉殿皆靜。

第7章 三人成虎,事多有!(求收藏)第425章 要當就當‘皇商’!(求訂閱)第160章 表裡不一的狠人!(求訂閱)第22章 從俗而治!(求收藏)第106章 樓會塌嗎?!(求訂閱)第459章 兵出無終!(求訂閱)第341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這章應該還行第108章 世間一切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求第246章 難以維持的政策!(求訂閱)第142章 疑罪從有!(求訂閱)第47章 兒臣感覺大秦要亡了!(求收藏)第298章 天下震恐!(第二更)第287章 欲治中國者,海納爲本!(求訂閱)第166章 民最可欺,也最不可欺!(求訂閱)第261章 勝天半子?!(求訂閱)第112章 斷姓絕祀!(求訂閱)第223章 裡子兜不住,面子就得破!(求訂閱第155章 法律能滯後,但法官不能!(求訂閱第132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求訂閱)第5章 嵇恆真因我而死?(求收藏)第227章 人人有學上,人人可爲吏!(求訂閱第370章 少府之位?(求訂閱)第426章 昏招,還是妙手?!(求訂閱)第316章 彼可取而代之!(44)第43章 法即是儒!(求收藏)第39章 熊啓!(求收藏)第223章 裡子兜不住,面子就得破!(求訂閱第180章 三份告示振人心!(六千字,求訂閱第158章 攻心!(求訂閱)第451章 秦廷不滅,天下不寧!(求訂閱)第31章 隔牆有耳!(求收藏,求追讀)第143章 壞!!!(求訂閱)第100章 爭鋒!(一)第233章 我張蒼就是這個代價是吧!(求訂閱第97章 鍾先生!(求訂閱)第430章 陛下今日必須死!(欠一章)第31章 隔牆有耳!(求收藏,求追讀)第302章 儲君求賢令?!(求訂閱)第260章 天象背後的真相!!!(求訂閱)第414章 我劉季的仕途當在咸陽!(求訂閱)第203章 大秦需要文治!(求訂閱)第362章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求訂閱第249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求訂閱)第51章 儒法,法儒!(求收藏)第111章 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求訂閱)第81章 見事貴見缺!(求收藏)第267章 修人事以勝天!!!(求訂閱)第355章 羅網網羅天下!(求訂閱)第401章 規矩,既要守,也要破!(求訂閱)第483章 改制府人選!(求訂閱)第68章 人事之要,政見心界!(求收藏)第353章 日後恐得交好陳平了!(求訂閱)第324章 隻身赴咸陽!(13)第497章 繼承和發揚百家思想!(元宵快樂!第473章 陛下想換棋了!(求訂閱)第454章 關東亂,局勢明!(求訂閱)第505章 時不我待,殺伐開路!(求訂閱)第341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這章應該還行第20章 智者!(求收藏)第495章 這就是大秦的體制!(求訂閱)第471章 該讓他出來了!(求訂閱)第238章 扯扶蘇的虎皮!(第二更)第276章 三代無定法,國難當變通!(求訂閱第460章 虛晃一招,滅陳攻趙!(求訂閱)第421章 治理!有治,還要有理!(求訂閱)第306章 大秦沒有第二個商鞅了!(求訂閱)第11章 儒家必須死!(求收藏)第135章 在劫難逃!(偷懶四千)第228章 秦之特異也!(求訂閱)第222章 有奉常相助,我心甚慰!(求訂閱)第486章 重建爵位體系!(求訂閱)第149章 一環扣一環!(求訂閱)第501章 這不是改制,這是變法!(求訂閱)第192章 職業軍人的雛形!(求訂閱)第308章 謀長遠之勢你,行長久之策!(感冒第74章 君君臣臣寧有種乎!(求追讀)第370章 少府之位?(求訂閱)第306章 大秦沒有第二個商鞅了!(求訂閱)第462章 論功行賞!(再寫十來萬字)第48章 首亂者,楚也!(求收藏)第312章 這就是大秦的官吏?!(求訂閱)第332章 爲的不是賢,是維穩!(明天開始三第151章 低頭?讓你低了嗎?!(求訂閱)第331章 取士於衆!(求訂閱)第137章 蝴蝶振翅!(求訂閱)第269章 我,閻樂,試探嵇恆?!(求訂閱)第117章 以霸道之舉,行躍進之法!(求訂閱第482章第442章 最後的輓歌!(求訂閱)第501章 這不是改制,這是變法!(求訂閱)第341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這章應該還行第192章 職業軍人的雛形!(求訂閱)第20章 智者!(求收藏)第465章 第四百六十五 地方小諸侯!(求訂閱第426章 昏招,還是妙手?!(求訂閱)第424章 不爲官,終爲嘍囉!(求訂閱)第472章 ‘鍾’恆接旨!(求訂閱)第413章 因爲他是蒙毅!(求訂閱)第77章 意存而形簡!(求收藏)第255章 天下的戰爭結束了!(求訂閱)
第7章 三人成虎,事多有!(求收藏)第425章 要當就當‘皇商’!(求訂閱)第160章 表裡不一的狠人!(求訂閱)第22章 從俗而治!(求收藏)第106章 樓會塌嗎?!(求訂閱)第459章 兵出無終!(求訂閱)第341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這章應該還行第108章 世間一切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求第246章 難以維持的政策!(求訂閱)第142章 疑罪從有!(求訂閱)第47章 兒臣感覺大秦要亡了!(求收藏)第298章 天下震恐!(第二更)第287章 欲治中國者,海納爲本!(求訂閱)第166章 民最可欺,也最不可欺!(求訂閱)第261章 勝天半子?!(求訂閱)第112章 斷姓絕祀!(求訂閱)第223章 裡子兜不住,面子就得破!(求訂閱第155章 法律能滯後,但法官不能!(求訂閱第132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求訂閱)第5章 嵇恆真因我而死?(求收藏)第227章 人人有學上,人人可爲吏!(求訂閱第370章 少府之位?(求訂閱)第426章 昏招,還是妙手?!(求訂閱)第316章 彼可取而代之!(44)第43章 法即是儒!(求收藏)第39章 熊啓!(求收藏)第223章 裡子兜不住,面子就得破!(求訂閱第180章 三份告示振人心!(六千字,求訂閱第158章 攻心!(求訂閱)第451章 秦廷不滅,天下不寧!(求訂閱)第31章 隔牆有耳!(求收藏,求追讀)第143章 壞!!!(求訂閱)第100章 爭鋒!(一)第233章 我張蒼就是這個代價是吧!(求訂閱第97章 鍾先生!(求訂閱)第430章 陛下今日必須死!(欠一章)第31章 隔牆有耳!(求收藏,求追讀)第302章 儲君求賢令?!(求訂閱)第260章 天象背後的真相!!!(求訂閱)第414章 我劉季的仕途當在咸陽!(求訂閱)第203章 大秦需要文治!(求訂閱)第362章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求訂閱第249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求訂閱)第51章 儒法,法儒!(求收藏)第111章 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求訂閱)第81章 見事貴見缺!(求收藏)第267章 修人事以勝天!!!(求訂閱)第355章 羅網網羅天下!(求訂閱)第401章 規矩,既要守,也要破!(求訂閱)第483章 改制府人選!(求訂閱)第68章 人事之要,政見心界!(求收藏)第353章 日後恐得交好陳平了!(求訂閱)第324章 隻身赴咸陽!(13)第497章 繼承和發揚百家思想!(元宵快樂!第473章 陛下想換棋了!(求訂閱)第454章 關東亂,局勢明!(求訂閱)第505章 時不我待,殺伐開路!(求訂閱)第341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這章應該還行第20章 智者!(求收藏)第495章 這就是大秦的體制!(求訂閱)第471章 該讓他出來了!(求訂閱)第238章 扯扶蘇的虎皮!(第二更)第276章 三代無定法,國難當變通!(求訂閱第460章 虛晃一招,滅陳攻趙!(求訂閱)第421章 治理!有治,還要有理!(求訂閱)第306章 大秦沒有第二個商鞅了!(求訂閱)第11章 儒家必須死!(求收藏)第135章 在劫難逃!(偷懶四千)第228章 秦之特異也!(求訂閱)第222章 有奉常相助,我心甚慰!(求訂閱)第486章 重建爵位體系!(求訂閱)第149章 一環扣一環!(求訂閱)第501章 這不是改制,這是變法!(求訂閱)第192章 職業軍人的雛形!(求訂閱)第308章 謀長遠之勢你,行長久之策!(感冒第74章 君君臣臣寧有種乎!(求追讀)第370章 少府之位?(求訂閱)第306章 大秦沒有第二個商鞅了!(求訂閱)第462章 論功行賞!(再寫十來萬字)第48章 首亂者,楚也!(求收藏)第312章 這就是大秦的官吏?!(求訂閱)第332章 爲的不是賢,是維穩!(明天開始三第151章 低頭?讓你低了嗎?!(求訂閱)第331章 取士於衆!(求訂閱)第137章 蝴蝶振翅!(求訂閱)第269章 我,閻樂,試探嵇恆?!(求訂閱)第117章 以霸道之舉,行躍進之法!(求訂閱第482章第442章 最後的輓歌!(求訂閱)第501章 這不是改制,這是變法!(求訂閱)第341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這章應該還行第192章 職業軍人的雛形!(求訂閱)第20章 智者!(求收藏)第465章 第四百六十五 地方小諸侯!(求訂閱第426章 昏招,還是妙手?!(求訂閱)第424章 不爲官,終爲嘍囉!(求訂閱)第472章 ‘鍾’恆接旨!(求訂閱)第413章 因爲他是蒙毅!(求訂閱)第77章 意存而形簡!(求收藏)第255章 天下的戰爭結束了!(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