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臨行前敲打

鄞縣的臨江閣酒樓內,王安石置辦一桌酒席給範寧和他們同伴踐行。

時間過得很快,一個月的遊學轉眼結束了,範寧和他的同伴們明天就準備返回吳縣。

事實上,鄞縣縣學只是成了他們吃飯睡覺之地,他們絕大部分時間都奔走在鄞縣的大街小巷、田角地頭或者慈溪水兩岸,瞭解民間疾苦,瞭解商人心願,瞭解航運發展。

一個月的時間使每個人都變得又瘦又黑,但收穫卻很大。

王安石端起一酒杯笑道:“明天大家就要回去了,我祝願大家在秋天的解試中都能獲得好成績,祝願你們個個上榜,去京城我們再會,來!我們喝了此杯。”

衆人紛紛舉杯,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衆人坐下開懷暢飲,酒桌上漸漸熱鬧起來,範寧笑着問王安石道:“張家的案子,朝廷有說法了嗎?”

王安石冷笑一聲道:“據說天子震怒,責令提刑司嚴查此案,張家財產估計要全部沒收,作爲贓款上繳朝廷。”

範寧點點頭,“這就叫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對朝廷的財物起了貪念,最終卻害了自己,也算是自作自受。”

王安石將杯中酒一飲而盡,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沒有了張啓林的掣肘,相信我的青苗法一定會取得成功。”

範寧卻沒有說話,王安石微微一怔,他感覺到範寧有話要說,連忙道:“賢弟想說什麼,儘管直言!”

範寧苦笑一聲道:“有些話我一直想對兄長說,但又怕打擊兄長的積極性,所以這一個月我都隱忍不言,但如果我不說,這一趟恐怕我就白來了。”

王安石的神情變得嚴肅起來,他放下酒杯對範寧道:“賢弟如果不說,纔是我最大的遺憾。”

範寧緩緩道:“我認爲兄長這次青苗法的試驗其實並不成功!”

“爲什麼?”王安石愕然。

“所謂成功的試驗首先要具備推廣性,兄長認爲鄞縣實施的青苗法可以推廣到天下各縣嗎?”

王安石默默無語,他明白範寧所指,爲了青苗法的推行,自己和縣丞張啓林展開了你死我活的鬥爭。

雖然自己僥倖獲勝,但確實沒有推廣的價值,不能指望其他縣縣令都能像自己一樣意志堅定,說不定縣令本身就是反對者。

範寧又繼續道:“青苗法的本質是抑制土地兼併,防止漢末、唐末的流民慘劇再度發生,但僅僅改由官府借錢給農民,取代高利貸,我覺得這只是治標不治本。

農民爲什麼要借錢?爲什麼兄長不想法子讓農民不借錢,我覺得這纔是改革的根本,兄長實施青苗法,其實是走錯了路。”

“那依賢弟之見呢?”

這時,酒桌上所有人都停住說話,注視着範寧。

範寧微微笑道:“據我所知,吳縣和鄞縣的佃租都是一樣,每年的收成後佃農和主家三七開,然後由主家承擔稅賦,應該說對佃農的剝削比較厲害,但開封府卻不是這樣,開封府和佃農和主家是五五開,同樣也是主家承擔稅賦,兄長想過其中的原因在哪裡嗎?”

“這裡面的原因我倒聽說過。”

旁邊董坤舉手笑道:“要不要我來獻獻醜?”

王安石連忙笑道:“董老弟來說!”

董坤撓撓頭道:“有一次我父親和大伯在酒桌上說起這件事,我父親說是因爲開封府各縣的人都跑到京城去謀生賺錢,鄉下無人種田,所以地主不得不壓低佃租招募農民。”

王安石有點明白範寧爲什麼要舉這個例子了,他笑了笑道:“京城是特殊情況,不能和各地相提並論。”

“我知道京城是特殊情況,但我的思路卻沒有錯,兄長完全用不着去和豪門權貴爭利。”

範寧索性放下酒杯,肅然對王安石道:“比如官府鼓勵工坊做大,像東城的吳氏織布工坊,有織機三百張,如果工坊擴張到織機一千張,是不是需要招募更多的人做工掙錢?

再比如開發礦山,一座大礦山至少有幾萬人、十幾萬礦工在幹活,連同他們的家人,這就解決了上百萬人的生活。

再有各地官府手中也有大量土地,朝廷可以統一規定低佃租,這樣能吸引很多佃農前來租種官田。

農民人數有限,一旦豪門大戶沒有人種田,他們只能跟着降低佃租,農民收入高了,自然就不會去借高利貸。”

王安石點點頭笑道:“當初你說的分餅就是這個意思,與其爭奪一塊餅,不如把餅做大,大家都得利!”

“對!就是這個道理,其實兄長實施青苗法,是擔心大宋流民四起,重現兩漢、隋唐的慘劇,事實上,就算土地兼併再厲害,大宋也不會發生黃巾軍、黃巢那樣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事件。”

王安石沉思片刻道:“願聞其詳!”

範寧微微笑道:“根本原因是現在大宋和隋唐、兩漢的情況不一樣了,兩漢、隋唐時,江南沒有開發,雙季稻沒有出現,商業受到打壓抑制,蓄奴狀況十分嚴重,軍閥割據,農民如果不種地就無法生存,只能淪爲流民。

大宋卻完全不一樣,大宋開發南方,鼓勵商業、嚴禁蓄奴、抑制軍閥,農民沒有了收成,可以去城裡當酒保、做夥計,可以去南方做佃農,至少還有一碗飯吃,不至於被逼造反。

如果手工作坊、礦山、造船、運輸以及商業再繼續繁榮發展,提高生產技術,再繼續開發南方,大宋的三冗問題就能逐步得到解決,我覺得這纔是改革之道,把餅做大,而不是你死我活地爭奪一小塊餅。”

這些話範寧已經憋了一個多月,雖然他幫助王安石戰勝了縣丞張啓林,清除了阻礙青苗法的主要力量。

但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推行青苗法的不可行,大宋每個縣都有張啓林,卻並不是每個縣都有王安石,甚至大宋只有一個王安石。

歷史上,王安石改革最終失敗,就是敗在青苗法上,這就像燒製瓷器一樣,工匠千辛萬苦才燒成一件瓷器,但反對者輕輕一敲就碎了。

範寧覺得,王安石還是沒有理解自己的思想,還是千方百計去分餅,並沒有想到把餅做大。

所以他在臨走之前,才找到這個機會再狠狠敲打王安石。

........

次日一早,範寧一行乘船離開了鄞縣,王安石親自來碼頭送行,大船漸漸遠去,碼頭上的王安石也越來越小,最終看不見了。

船艙內,明仁、明禮二人在低聲商議,怎麼藏匿珍珠,躲避稅卡檢查。

其他人大多在看書,複習快丟了一個月的功課,六月份將有一次縣考,相當於解試預考,如果考得太差,縣裡將不會推薦去考解試,這對每個學生的壓力都很大。

範寧負手站在船窗望着漸漸消失的碼頭,思緒依然沒有平息下來,王安石的拗不僅僅表現在他認準的事情絕不回頭,而且還在於他不肯輕易改變自己的思路。

範寧微微有點後悔,早知道應該讓驚牛案鬧大,使王安石的青苗法改革失敗,有了失敗的慘痛教訓,自己再勸說他,效果就會好得多。

話雖然這樣說,但範寧也知道,如果驚牛案再重演一遍,他還是會同樣幫助王安石,也不光是個人交情,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張啓林這個人做事情沒有底線,範寧不希望再出現第二次毒茶事件。

“昨晚師兄的一番話,讓我們眼界大開啊!”不知什麼時候董坤出現在範寧身旁。

“尤其師兄給王縣令的建議,發展近海運輸,用海路溝通明州和建州更是神來之筆。”

昨晚範寧向王安石建議發展明州的造船業,從海路打通與建州的運輸,使明州成爲建州茶和各種水果的中轉地,這就能給鄞縣農民找到一條掙錢的路子,使他們不再依賴於借錢。

建議雖然好,範寧卻知道王安石不會輕易實施,無它,沒有時間了,王安石的任期到年底就屆滿,而範寧的構想至少要運作兩三年後才能實現。

不過這個構想可以放到以後來實現,總會有機會的。

範寧笑了笑,“無論如何,這次我們沒有白來鄞縣,收穫還是很大!”

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一百六十九章 忿忿不平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三百零六章 朱雀島第六百七十三章 新式弩炮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三十八章 鄉村離婚案(中)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子召見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五百八十五章 漏洞提醒第四百四十六章 丟車保帥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四百七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五百三十一章 回京述職第二百五十二章 絕好的廣告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七百零五章 圓廳議事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四百八十五章 阿多的婚事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爭紅利第二百四十二章 幕後是誰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舉報第三百八十五章 泉州呂惠卿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三百八十七章 妾無人可求第四百二十一章 改嫁風波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九章 給拗相公上課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四百零三章 鼓動辦報第二十八章 生財之道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復仇第二十章 五件禮物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點第四百七十九章 抓住王確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樓密會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漢民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六百零五章 完顏計劃(中)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二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見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見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駕親征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五百九十章 緊急授命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勸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子召見第三百八十五章 泉州呂惠卿第二百二十六章 吏部報到第四百九十九章 蘇亮進京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殺驢第八十五章 朱府祝壽(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結難解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六百五十五章 家有病人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機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五章 勇鬥小曾布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個學渣的抉擇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石二鳥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樓密會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石二鳥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第六十四章 熱情洋溢的發言第一百五十八章 家宴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邊的煩惱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樓偶遇第二百二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戰(上)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六百零二章 傷亡慘重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見宋商第三百九十一章 幕後真相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第五百八十六章 橫空出世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壽(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朝路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兩女相見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
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一百六十九章 忿忿不平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三百零六章 朱雀島第六百七十三章 新式弩炮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三十八章 鄉村離婚案(中)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子召見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五百八十五章 漏洞提醒第四百四十六章 丟車保帥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四百七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五百三十一章 回京述職第二百五十二章 絕好的廣告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七百零五章 圓廳議事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四百八十五章 阿多的婚事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爭紅利第二百四十二章 幕後是誰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舉報第三百八十五章 泉州呂惠卿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三百八十七章 妾無人可求第四百二十一章 改嫁風波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九章 給拗相公上課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四百零三章 鼓動辦報第二十八章 生財之道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復仇第二十章 五件禮物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點第四百七十九章 抓住王確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樓密會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漢民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六百零五章 完顏計劃(中)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二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見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見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駕親征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五百九十章 緊急授命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勸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子召見第三百八十五章 泉州呂惠卿第二百二十六章 吏部報到第四百九十九章 蘇亮進京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殺驢第八十五章 朱府祝壽(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結難解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六百五十五章 家有病人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機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五章 勇鬥小曾布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個學渣的抉擇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石二鳥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樓密會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石二鳥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第六十四章 熱情洋溢的發言第一百五十八章 家宴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邊的煩惱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樓偶遇第二百二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戰(上)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六百零二章 傷亡慘重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見宋商第三百九十一章 幕後真相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第五百八十六章 橫空出世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壽(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朝路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兩女相見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